揭秘:雙縫幹涉實驗中,單光子是怎麼實現的

2020-11-22 騰訊網

可能有很多喜歡科學的小夥伴都知道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尤其是後來的單光子雙縫幹涉實驗,大家都很好奇,單光子是怎麼弄出來的?有很多質疑量子通訊、質疑量子計算機的人都是利用這個點進行攻擊。我只能說,這樣無端質疑的人,既不懂量子力學,也不了解現在的工程科技。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單光子光源是怎麼實現的,本文就單光子是如何製備的這個話題,給大家做一下解答。

可以生產單光子的技術:量子點技術

我在前幾天的一篇文章《摩爾定律終結,矽谷是否會變成一片荒蕪?物理學家找到新出路》裡面在提到,摩爾定律終結之後,未來技術上的一些解決方案中就提到了一種量子點技術。

所謂的量子點,就是利用現有的半導體技術,做出很小的一些點,這些點大約包含幾十或者是近百個原子。這樣,這些原子就可以有一個簡諧振動。目前,科學家已經能夠製造出由單電子組成的量子點。

既然實現了能夠控制單電子組成的量子點,也就能利用單電子的躍遷實現單光子的釋放。目前,這種量子點技術原理的發光管已經製造出來了。這並不是什麼神話。當然了,量子點技術並不是唯一能產生單光子的技術,這裡由於篇幅的原因,我們只介紹它。

量子點技術的製造工藝

量子點和類似的其他發射子,製造出來之後是一系列隨意擺放的發射子。這些發射子需要根據需要,通過掃描整個晶片然後找到可用的發射子,然後再在這些隨機放置的有利用價值的點周圍設計所有的光路和電路。

所以,從工程技術的角度來說,這實際上是用一個會產生一定可接受範圍內噪聲的方法來製造單光子,或者用一個具有更高確定性但無法控制光子顏色和發射來自方向的方法產生單光子。當然了,這兩種方法其實都是有不足的。

目前,單光子的產生是上述兩種方法的混合版本。用一個半導體納米管替代了隨機分布的量子點。半導體納米管發出一組合理定義的波長,並且其發射過程是部分確定的。它的原理是,導通狀態的電子由於納米管中存在雜質而發生散射,衰變成不導通狀態,在這一衰變的過程中它將會發射出一個光子。

更多單光子發射器的論文發表

可能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沒有關注這方面的科學雜誌或者是學報。其實,單光子發射裝置的研究論文非常多。近期比較有名的有一篇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方法,能在室溫下產生更多攜帶量子信息的單光子,這種設計為實用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帶來了希望。量子發射器產生的光子可以一次檢測一個,量子計算機能利用這些光子的某些特性作為量子比特(「量子位」)來執行計算。這個小組中還有我國大連理工大學的一位研究生在參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這篇論文。

全文總結

目前,單光子發射和檢測技術其實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了,有很多方案都已經能夠成功實現單光子發射。利用單光子光源做雙狹縫實驗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
    ,應該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科學實驗中遇到的「超自然現象」,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普通人看這個詭異實驗大概只能用「玄乎」來形容,因為與實驗相關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又被繞的雲裡霧裡看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為什麼說它的結果很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應該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科學實驗中遇到的「超自然現象」,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普通人看這個詭異實驗大概只能用「玄乎」來形容,因為與實驗相關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又被繞的雲裡霧裡看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 繼雙縫實驗後,量子領域又一顛覆三觀的實驗,因果關係將不復存在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85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繼雙縫幹涉實驗後,量子領域又一顛覆三觀、顛覆常識的實驗,這項實驗將徹底撼動宏觀世界中存在上千年的邏輯關係,因果先後順序將不復存在。在宏觀物理世界中,存在一個貝爾不等式,主要講的關於是否存在完備局域隱變量理論,這個理論在宏觀世界的地位與質量守恆定律相同,都是不能被撼動的真理,但是在微觀量子領域,有一項實驗將徹底顛覆這個真理,一同被顛覆的還有存在了幾千年的因果關係、邏輯順序,這項實驗就是比雙縫幹擾實驗還要恐怖的延遲選擇實驗。
  • 論雙縫幹涉實驗,掉入「雙縫幹涉實驗陷阱」中,人類文明止步不前
    水波通過雙縫,表現為幹涉圖樣雙縫幹涉實驗,一個一個的電子射擊,不觀察,也是波的幹涉圖樣,程序讓一個一個的電子按波的規定通過雙縫,預先定義好的程序讓這些電子整體運動起來表現為波的幹涉圖樣雙縫幹涉實驗,有「
  • 令人毛骨悚然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這其中具有標誌性和裡程碑意義的一件事就是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1907年,託馬斯.揚實現了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再次引發了光的本質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但此時的爭論仍局限在經典物理的範疇內。1961年,蒂賓根大學的克勞斯·約恩松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突發奇想用電子來進行雙縫幹涉實驗,從而打開了量子領域的一個潘多拉盒子。
  • 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
    Physics World,2020,(2): 31)著名的楊氏雙縫實驗演示了光的幹涉原理。現在,利用雷射激發單個銣原子,可以做一種等效的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在過去的20年裡,我面試過400多名想來曼徹斯特大學學習物理的學生。楊氏雙縫實驗是經常出現的題目,顯然讓學生們感興趣。
  • 雙縫幹涉實驗背後的幽靈,看量子力學如何解釋雙縫幹涉悖論
    可是大家有沒有仔細想過,有沒有可能我們通過一個實驗就能同時測出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人類是天才的,這個震驚物理世界的實驗就這樣誕生了,人們稱之為雙縫幹涉悖論。雙縫幹涉實驗結束了光粒子說的tong'zhi雙縫幹涉實驗是這樣的,有一塊板,板上面開兩個距離適中的小縫,小縫後面有一個光發射器,縫的另一面是一堵牆,實驗環境黑暗。打開光發射器,光通過雙縫打在牆上,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
  •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證偽
    我想到了一個驗證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真偽的辦法,可惜沒有設備。具體方案如下:做兩次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其它條件保持一致,雙縫到接收屏的距離改變一下。如果兩次實驗幹涉條紋的間距與雙縫到接收屏的距離成正比,則電子是粒子不是波。
  • 物理學最詭異實驗—雙縫幹涉
    1 楊氏雙縫實驗:光的實在性  光的雙縫實驗是託馬斯·楊(Thomas Young)在1801設計的,初為雙孔,後改為雙縫
  •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
    光的幹涉是高中物理選修3-4的難點內容,因為光波的頻率非常高,所以難以用肉眼觀察到光的幹涉現象,學習時比較抽象,不易理解。
  • 從託馬斯·楊到約恩松——神奇的雙縫幹涉實驗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 之前我們介紹了單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神奇之處,很多同學問【延遲選擇實驗】和【量子擦除實驗】的視頻在哪裡,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專輯沒在公眾號上發過,所以今天特意補發一下(由於公號限制,每期最多三個視頻,所以分為兩個圖文,另外一篇見上條)。
  • 環保工程師知識點:雙縫幹涉實驗
    ,導軌另端用長滑塊固定雙縫實驗觀察筒6,各光具的光軸要和導軌平行並大致共軸。觀察筒入光口裝有可平移的方形光欄,用以擋住環境中的雜散光的幹擾,使視場中的幹涉條紋清晰可見。如果幹涉條紋形狀不好或不出現條紋,可能是單縫與雙縫不平行,再仔細調節即可。在光源上加濾色片,可看到近乎單色的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還可加不同顏色的玻璃,看到的幹涉條紋間距離不同。使光源適當靠近雙縫可增加幹涉明條紋的亮度,使明暗條紋反差增大。使觀察筒離雙縫遠些,幹涉條紋間距離變大,但亮度要減弱。
  • 科學小實驗:楊氏雙縫幹涉實驗
    這叫幹涉,振動波才有這樣的現象,如果光是粒子的話,在它後面應該是兩條細細的光線。這個實驗就是著名的楊氏雙縫幹涉實驗,聽說這個實驗改變了整個世界呢。今天我們嘗試看看能不能也做一個這樣的實驗。第1步:準備一個光源。
  • 不可思議的雙縫幹涉實驗——未來可以改變過去
    不久就有科學家用光來替代水做楊氏雙縫實驗,結果發現光也會有亮暗相間的幹涉條紋,基本能確定光是屬於一種波了。到此時此刻,雙縫幹涉實驗還是很正常的,直到實驗器材的更新換代,雙縫實驗的結果就出現了變化。單光子雙縫幹涉實驗:現在有一種儀器,每次只發射出一個光子,這時如果遮板上仍然有兩個縫隙A和B(遮板與上述傳統實驗一樣)。依照傳統理論,該光子每次有且僅有以下三種情況中的一種1、被遮板擋住,2、通過左縫,3、通過右縫。因為要觀察投射面的光斑分布,所以不必考慮情況1。
  • 不可理喻的微觀世界:雙縫幹涉實驗
    於是,雙縫幹涉實驗進入大家視野。一旦我們去看電子從哪個縫通過,這時候顯示屏就只有兩條亮線;然而不觀測,又出現了幹涉條紋。而1920年代的實驗就已經證明,一束電子流也能像一束光一樣在雙縫實驗中留下幹涉條紋,從而證明電子也是一種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這似乎是高中物理知識,乍一聽好像也沒有什麼讓人震驚的。
  • 真分身術雙縫幹涉實驗
    其實我們在中學時候就已經接觸過量子理論了,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當時當時老師一般不會講太多,所以也沒覺得這個雙縫實驗有多神奇,所以也沒覺得這個雙縫實驗有多神奇。所以大家都很堅定這個想法,直到這個「雙縫實驗」的出現,直到這個「雙縫實驗」出現,「波動說」才拿到了發言權,我們拿一束光照向一個板子
  • 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挑戰了因果律了?
    因為觀測這種行為和手段本身就破壞了電子之間相互幹涉唄?破壞了相互幹涉使得其本身的波粒二象性裡只剩下「粒」性而沒有了「波」性,自然就不存在幹涉條紋了唄。作為半個物理學業餘愛好者,我相信我的理解應該被很多大牛想到過吧?那麼玻爾或者其它人,具體是怎麼證明不是他們的觀測手段影響了粒子之間的相互幹涉呢?光的雙縫幹涉實驗。
  • 真分身術雙縫幹涉實驗
    其實我們在中學時候就已經接觸過量子理論了,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當時當時老師一般不會講太多,所以也沒覺得這個雙縫實驗有多神奇,所以也沒覺得這個雙縫實驗有多神奇。所以大家都很堅定這個想法,直到這個「雙縫實驗」的出現,直到這個「雙縫實驗」出現,「波動說」才拿到了發言權,我們拿一束光照向一個板子,我們拿一束現照向一個板子,這個板子上開了兩條平行的縫,這個板子上載了兩條平行的縫,然後光就會透過這兩個細縫,照到板子後超的牆上,照到板子後的牆上,那麼牆上有幾條亮紋呢,如果光是粒子,那麼通過兩條細縫,牆上理應對應出現兩條條紋才對,
  • 科學未解之謎,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未知領域
    科學未解之謎,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未知領域大家好,我是科技先鋒zhe,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未解的科學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微觀粒子的好多現象無法用舊有的經典理論解釋,從而引入了量子力學,但是量子力學有的科學現象也不能解釋,例如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首先什麼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呢?
  • 雙縫幹涉實驗不能證明光的波動性
    關於光的波粒二象性爭論很久,自雙縫幹涉實驗看到了光屏的條紋以後,似乎光的波動論找到了確鑿證據。我看未必。第一,可見光的波長是,380~780nm,也就是不足0.8um ,或者說8/萬mm。你說這個量度的波的疊加,你如何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