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最詭異實驗—雙縫幹涉

2021-01-21 木子王科普

1 楊氏雙縫實驗:光的實在性

  光的雙縫實驗是託馬斯·楊(Thomas Young)在1801設計的,初為雙孔,後改為雙縫。實驗非常簡單,在光源和接收屏之間放一個上面刻有兩個平行狹縫的隔板,結果在接收屏上出現了光的幹涉條紋。

    牛頓把光解釋為粒子,給它賦予一個實在性更強的本性。在當時的物理學看來,粒子是物質實體,而波只是物質的運動方式,其本身不具有實在性。但,楊氏實驗則證明光是一種波,取消了光的實在性。

    1905年,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實驗及其光量子理論,又復活了光的粒子說。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波粒二象性。1927年,電子的晶體衍射實驗證明電子確實具有波動性。波和粒子這兩種物質形態現在成為一個統一的物質實在的兩種表象。雙縫實驗也可以用電子進行。同樣,如果我們把光強減弱,使得從光源處發出的光不是一束光波,而是一個個光子,其結果類似於一個個電子的情形。

  將實驗條件進一步改造,光子將呈現出更為詭秘的性質。

  (1)讓光子一個個地發出,在前一個光子打在屏上之後,再讓後一個光子發出。少量光子將在屏上形成隨機分布的圖案。隨著光子的增多,屏上逐漸顯示出與光子流(光波)的情形相同的幹涉條紋來。

    對此,可能的解釋是:①將要發出的光子能夠與已經打在屏上的光子發生幹涉。但是這意味著一個尚未發生的事件能夠與已經結束的事件發生作用,違反時間因果律。所以有②,每個光子都和自己幹涉。這意味著每個光子自身都同時經過兩個狹縫。則必須假設,光子是以波的形態通過狹縫的,故能與自己幹涉。在打到屏上之前,又變成一個粒子,隨機落到屏上某點。而這個隨機點又遵從某種機率分布,使得大量光子呈現出幹涉條紋。這種讓一個光子同時走兩條路的解釋在宏觀世界是不可能的。

  (2)仍然讓光子逐一發出,但是將雙縫中的一個遮擋起來。少量光子仍然隨機分布,而大批光子則呈現出單縫的衍射條紋。需要強調的是,兩個單縫衍射條紋的簡單疊加並不等於雙縫的幹涉條紋。即,光子有兩種不同的運動規跡,單縫時衍射,雙縫時幹涉。問題是,單個的光子怎麼知道前面是單縫還是雙縫,從而做出運行規跡的選擇?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①光子具有某種智能,它知道前面是單縫還是雙縫。這顯然不是一個物理學的解釋。於是有②,每個光子都以波的狀態通過縫隙,不論是單縫還是雙縫。如果是雙縫,就和自己幹涉,如果是單縫,就自己衍射。但是這個解釋仍然沒有解釋:光子怎麼知道前面是單縫還是雙縫。

 

2 延遲選擇實驗: 分光實驗

    愛因斯坦借用麥可遜—莫雷的光行差實驗裝置,把雙縫實驗變成了分光實驗,二者的物理意義是相同的。實驗裝置見圖。 

  圖中,光子從光源I1發出,遇到一個鍍銀的半透鏡BS1,按經典理論,則光波分成兩半,各佔50%。如果按量子力學分析,則光子反射和透射的機率各佔一半,整個系統的波函數是兩者的疊加。分成兩半的光波或機率各半的光子經M1、M2兩個反射鏡反射,在I2處匯聚。在此,有兩種方案。

  其一:如圖,在I2處放置兩個方向的光子探測器D1、D2,不要圖中的半透鏡BS2。則如D1響,表明光子來自M1,如D2響,表明光子來自M2。探測器每響一次,完成一次測量。按照經典理論,我們相信這個光子在測量之前就已經存在,光子或反射,經M1到達I2處;或透射,經M2到達I2處。在某一個確定的時刻,光子必然處於某一條軌道的某一個位置上。但是我們不知道它究竟在哪個軌道上。需要通過測量進行反推。

  其二:如圖,在兩探測器之前放置另一個半透鏡BS2,來自M1或M2的光子再次一半透射,一半反射,並在此幹涉。調整光程差,可以使達到探測器D1的幹涉光因反相而相消,此探測器將不會接收到任何光子信號;同樣方法可使達到探測器D2的幹涉光同相而相加,只要光源發出光子,則必被此探測器接收。這樣,每次測量都會表明光子是同時經過兩條路線到達I2處的。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幹涉現象發生。

  在此,放還是不放第二塊半透鏡BS2,相當於在雙縫實驗中打開還是遮擋另一個狹縫,但更加簡明。

    如果不放第二塊半透鏡BS2,測量結果會表明,光子只是走過其中一條路線M1或M2到達I2處。如果放置第二塊半透鏡BS2,測量結果會表明,光子同時走過兩條路線M1與M2到達I2處,並發生幹涉。


 

3. 延遲選擇:還原論與整體論解釋 

  愛因斯坦認為,一個光子不可能既能只走一條路線,又能同時走兩條路線。這表明量子論是自相矛盾的。玻爾用其互補原理進行解釋,認為兩者並不矛盾,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實驗,而關鍵的是不可能同時做兩個實驗。

  於是,放還是不放第二塊半透鏡BS2,會影響光子路線的選擇。即,我們的測量方式對被測量的事件產生了不可挽回的影響。

   

    惠勒關於延遲選擇實驗的突破:1979年,在普林斯頓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的專題討論會上,惠勒正式提出了延遲選擇的思想:即當光子已經通過M1、M2之後再決定是否放置半透鏡BS2。如果放,我們可以說光子同時走過兩條路;如果不放,則只走一條。這樣就導致了一個怪異的結論:觀察者現在的行為決定了光子過去的路線。

    這個思想實驗並沒有限制實驗室的尺度,M1、M2兩條路線原則上可以無窮長,幾米、幾千米乃至幾億光年都不會影響最後的結論。觀察者現在的行為所決定的過去可能是非常遙遠的過去,甚至遠到人類還沒有誕生的宇宙早期。

  更嚴重的危機出現了。現在已經不僅是光子究竟走哪一條路,能不能知道走哪一條路的問題;甚至基本的因果性時間順序也遭到了挑戰。

  在惠勒的構想提出5年後,馬裡蘭大學的卡洛爾?阿雷(Carroll O Alley)和其同事當真做了一個延遲實驗,其結果真的證明,我們何時選擇光子的「模式」,這對於實驗結果是無影響的,和玻爾預言的一樣,和愛因斯坦的相反!與此同時慕尼黑大學的一個小組也作出了類似的結果。

 

4.這稀奇古怪的事情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宇宙的歷史,可以在它實際發生後才被決定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這樣一來,宇宙本身由一個有意識的觀測者創造出來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宇宙的行為在道理上講已經演化了幾百億年,但某種「延遲」使得它直到被一個高級生物所觀察才成為確定。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參予了宇宙的創造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參予性宇宙」模型(The Prticipatory Universe)。宇宙本身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而其中的生物參予了這個謎題答案的構建本身!

相關焦點

  • 可怕,詭異,毀三觀的量子力學《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打破因果論.
    在傳統哲學和經典物理學中,因果論幾乎成了大家公認的真理,世間的一切都按照特定的規律運行著,直到有一天,一片烏雲從遠方飄來(量子力學)從烏雲裡射出一道閃電,把我們的因果論擊的粉碎,那就是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即可怕,又詭異,簡直毀人三觀。
  • 顛覆三觀的雙縫幹涉實驗,最靈異的科學實驗
    為了找到真相大家決定做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轟動一時的雙縫幹涉實驗。在1961年,科學家進行了雙縫幹涉實驗,用一個光子發射裝置對準雙縫發射,假如光是由粒子組成,那當他通過雙縫後呈現在屏幕上時就一定會留下兩道槓,假如光是由純波組成,那麼屏幕上就會留下如斑馬線一樣的多道條紋,根據波動理論,當水波穿過縫隙時,波與波之間會相互疊加幹擾,這樣就會形成斑馬線狀。
  • 雙縫幹涉實驗,揭示了一個無法解釋的詭異現象
    牛頓的經典力學曾被認為適用於宇宙中所有物體,但後來人們發現微觀世界需要用量子力學去解釋,牛頓的經典力學在這裡會失效,因為微觀世界的運行法則和宏觀世界不同,人們無法理解才覺得一些現象詭異恐怖。 高中物理中的雙縫幹涉實驗是非常基礎性的試驗,但它背後存在著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
  • 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與量子糾纏遐想
    光雙縫實驗雙縫幹涉並不陌生,光線通過兩條狹縫在屏幕上相互幹涉形成明暗相間條紋,佐證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單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採用電子槍將電子逐個打出,最後屏幕上也形成了規律的明暗相間的條紋,就好像是後出發的電子知道先出發電子的落點位置,也就是說前面出發的電子對後面的電子會有影響。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何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經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 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那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 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那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 最詭異的物理實驗,物理學的盡頭是玄學?
    關注默契小甜瓜,每天分享不一樣的小知識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在物理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真正使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卻不是他著名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理論,而是他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德布羅意預言電子也會存在某種波動性,他將這種波稱為電子波,認為電子雙縫衍射也能類似於光一樣產生明暗相間條紋(雙縫衍射實驗是典型的驗證波的實驗)。於是,人們開始做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發現德布羅意的理論是正確的。
  • 雙縫幹涉實驗並沒有那麼詭異
    雙縫幹涉實驗最開始令人費解的地方在於,即便是光子一個一個地發出,接收屏上依然會出現幹涉條紋,人們只好認為是單個光子自己跟自己產生了幹涉,但是要用攝像機觀察光子到底走哪條縫,就又有新光子打到實驗光子上,這必然會影響到實驗結果。
  • 「科學怪談」匪夷所思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科學實驗之一」。這就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想要完全解釋這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其實很燒腦,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筆者就用最簡潔的語言來為大家詳細解讀這個實驗。從此,光既有波性,又有粒子屬性的波粒二象性,最終被物理學確定下來。也奠定了量子物理學的基礎。隨著量子物理的誕生,粒子世界被知曉,物理學家們突發奇想,把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由光粒子變成了電子,重複這這個實驗。
  • 【物理前沿】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何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經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
  • 超級恐怖的雙縫幹涉實驗,世界是意識影響?
    光束的波動性質使得通過兩條狹縫的光束互相干涉,造成了顯示於偵測屏的明亮條紋和黑暗條紋,這就是雙縫實驗著名的幹涉圖案。02超級可怕和詭異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那麼直接用用電子來做這個實驗會怎麼樣呢?要講的太多了,只取最核心的部分告訴各位這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及後來石破天驚的的「延遲選擇實驗」究竟給人類的知識大樓帶來了怎樣的衝擊。 我們一個一個的發射電子,當第一個電子到達屏幕以後再發射第二個電子,結果呢? 一樣,我們依然得到了條紋幹涉圖案。
  • 科學小實驗:楊氏雙縫幹涉實驗
    這叫幹涉,振動波才有這樣的現象,如果光是粒子的話,在它後面應該是兩條細細的光線。這個實驗就是著名的楊氏雙縫幹涉實驗,聽說這個實驗改變了整個世界呢。今天我們嘗試看看能不能也做一個這樣的實驗。第1步:準備一個光源。
  • 詭異的電子雙縫實驗
    電子雙縫實驗,可以說是量子物理學中,最令人不解的一個實驗。以至於很多物理學家,都懷疑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到底是完備的,還是不完備的。爭論一直持續到現在。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這就是雙縫幹涉條紋。那麼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呢當電子通過一條縫隙時候,後牆上只有一條線(如上圖),通過兩條縫隙時候,後牆上出現幹涉條紋。
  • 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體現了這一點
    但基本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程序」,多少會存在些漏洞,我們所處的「程序」環境也不例外,接下來所講的詭異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就體現了這一點。雙縫幹涉實驗屬於量子力學的範疇,用來演示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粒子性和波動性)。用通俗的話來講,粒子性就像是一顆球擊到某個物體,過程中球沿直線運動,而波動性就像是我們喊話是的聲波,在你四周的人都能聽見。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
    ,應該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科學實驗中遇到的「超自然現象」,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普通人看這個詭異實驗大概只能用「玄乎」來形容,因為與實驗相關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又被繞的雲裡霧裡看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 科學未解之謎,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未知領域
    科學未解之謎,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未知領域大家好,我是科技先鋒zhe,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未解的科學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微觀粒子的好多現象無法用舊有的經典理論解釋,從而引入了量子力學,但是量子力學有的科學現象也不能解釋,例如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首先什麼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呢?
  • 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
    Physics World,2020,(2): 31)著名的楊氏雙縫實驗演示了光的幹涉原理。現在,利用雷射激發單個銣原子,可以做一種等效的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在過去的20年裡,我面試過400多名想來曼徹斯特大學學習物理的學生。楊氏雙縫實驗是經常出現的題目,顯然讓學生們感興趣。
  • 雙縫幹涉實驗背後的幽靈,看量子力學如何解釋雙縫幹涉悖論
    可是大家有沒有仔細想過,有沒有可能我們通過一個實驗就能同時測出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人類是天才的,這個震驚物理世界的實驗就這樣誕生了,人們稱之為雙縫幹涉悖論。雙縫幹涉實驗結束了光粒子說的tong'zhi雙縫幹涉實驗是這樣的,有一塊板,板上面開兩個距離適中的小縫,小縫後面有一個光發射器,縫的另一面是一堵牆,實驗環境黑暗。打開光發射器,光通過雙縫打在牆上,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
  • 細思恐極的「雙縫幹涉實驗」?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1807年,託馬斯·楊第一次描述了雙縫實驗:把一支蠟燭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點光源(從一個點發出的光源)。現在在紙後面再放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道平行的狹縫。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這就是現在眾人皆知的雙縫幹涉條紋。雙縫實驗證明了光有波動性,並有「泊松亮斑」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 張祥前對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的解釋
    光的著名實驗是光的雙縫實驗。光的雙縫實驗就是在一塊隔板上開兩條縫,讓光從一側穿過,觀察另一側的光斑,你會發現光會像水波紋一樣形成一道斑馬線,這個原因是光從兩條縫穿過之後,像水波一樣互相干涉影響。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光具有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