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前沿】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何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2021-01-18 環球物理

經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

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那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物理學。話說在300多年前,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和力學三大定律,一舉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牛頓的理論描述的是宏觀低速世界的規律,描述的現象是具有確定性的,具有因果關係。

在經典物理學的世界觀下,宇宙存在著一個絕對客觀的規律,只要我們能夠找到它,那就可以了解宇宙中的一切,這也被稱為決定論

實際上,在近代之前,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堅信這一點,即便是到了量子力學開始發展,量子力學的許多奠基人依然堅信這一點,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薛丁格等人,以至於他們最終站到了量子力學的對立面中去。


雙縫幹涉實驗

雙縫幹涉實驗在整個量子力學的發展過程中,都是科學家們繞不過的實驗。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曾經在他的著作《費曼物理學講義》中這麼評價雙縫幹涉實驗:

雙縫幹涉實驗展出的量子現象絕對不可能以任何經典物理學的方式來進行解釋,它包含了量子力學的核心思想和量子力學唯一的奧秘。

雙縫幹涉實驗的實驗儀器設置實際上很簡單。說白了就是把一束光照射到一塊刻有兩條狹縫的板上,光束通過狹縫之後,會照射到探測屏幕上。

科學家做了這個實驗後發現,探測屏上出現了明暗條紋相間的圖樣。這個實驗最早是用來證明:光具有波動性。這是因為這個現象可以利用幹涉來解釋,明亮的條紋是相長幹涉區域,暗淡的條紋則是相消幹涉區域。


另類「雙縫幹涉實驗」

看似已經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實驗,但是事情在之後發生了反轉。20世紀初,量子力學開始迅猛地發展。而量子力學的發展得益於科學家們在爭論: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

這就使得雙縫幹涉實驗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如果科學家要認定光是一種粒子,那如何解釋雙縫幹涉?

那這裡的矛盾點其實就是:單個的「光」到底是呈現什麼樣的狀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傑弗裡·泰勒爵士設計了一個技巧的雙縫幹涉實驗。他把入射光束的強度大大降低,使得在任意時間間隔內,最多只發射一個光子出來。這個時候,他就發現主要時間足夠長,最終還會有幹涉圖樣。這實驗告訴我們即便是每次只有單個光子,這個光子也可以同時通過狹縫,也就是說它自己和自己發生了幹涉。

不僅如此,後來還有一位叫做克勞斯·約恩松的科學家拿電子來做類似的實驗,結果也得到了電子發生幹涉的結論。類似的電子幹涉實驗,科學家皮爾·梅利也做過,他成功的讓電子一顆一顆地發射出來,得到了幹涉條紋。


量子擦除實驗&延遲選擇實驗

但這還不是最詭異的還是這些實驗。而是是基於雙縫幹涉實驗衍生出來的量子擦除實驗。這個實驗的第一步就是重複一遍雙縫幹涉實驗得到幹涉圖樣。第二步就是:觀察,看看光子或者電子從哪個縫通過,結果機會發現幹涉圖樣消失了,之所以會消失是因為「路徑信息」的存在。第三不就是消除「路徑信息」,結果又可以重新得到幹涉圖樣。

這實驗直接就顛覆了經典物理學的因果律。也就是說,在量子世界中,因果律很可能是不存在的。同樣顛覆因果律的,還有惠勒的思想實驗「延遲選擇實驗」。


哥本哈根學派

基於大量的實驗,我們可以發現量子世界的粒子無論是光子、電子,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這可以說讓許多科學家都無法接受。因為在經典物理學中,粒子性和波動性是對立的,不可能是同一個物體的屬性。這樣荒誕的結果使得學術圈出現有兩個陣營,一個是以愛因斯坦為首的波動派,另一個是以波爾為首的哥本哈根派。

哥本哈根學派的波爾提出了互補性原理,他認為光既是一種粒子,也是一種波

哥本哈根學派的波恩則提出概率解釋,他認為我們只能知道粒子出現在某個位置的概率是多少,但無法確定粒子本身在哪,除非你觀測它。


上帝不擲骰子

這種「概率性」的解釋,以及「光同時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的觀點是愛因斯坦等人無法接受的,因為這會導出一個觀點,宇宙可能並不存在一個確定性的客觀規律,這與決定論是相違背的。於是,愛因斯坦在和波爾的一次辯論中說道:上帝不擲骰子

你看,連愛因斯坦的都無法接受的現實,足以見得所以費曼才會說:沒有人真的懂量子力學

來源:尖端1號,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環球物理立場。

點開連結即可查看:《環球物理高效提分方案》針對中高考、物理競賽、滿分物理,短期提分40-60分。

環球物理,以物理學習為主題,以傳播物理文化為己任。專業於物理,致力於物理!以激發學習者學習物理的興趣為目標,分享物理的智慧,學會用物理思維去思考問題,為大家展現一個有趣,豐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世界!

諮詢電話:010-56143955   010-56143855

投稿請聯繫 14511055@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名商大廈1101環球物理

參加物理集訓營撥打諮詢電話,短期高效提高物理!歡迎撥打諮詢電話:13581994719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何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經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 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那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 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那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 他山之石: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嗎?恐怖在哪?
    文末有全套高清版資料下載連結,敬請下載學習)開門見山的說,雙縫幹涉實驗不恐怖,但是難以理解。即使對於物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一開始接觸到量子力學的雙縫幹涉實驗時,也會嗅到有一絲玄學的味道。開門見山的說,雙縫幹涉實驗不恐怖,但是難以理解。
  • 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科學家感到恐怖,為何會這樣?
    (加微信:yzts111111,拉你進微信群,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讓科學家感到恐怖」的說法並不太嚴謹,只是實驗的結果太出人意料罷了
  • 為什麼當年雙縫幹涉延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是個啥,為啥讓科學家麻頭皮雙縫幹涉實驗是為了證明光到底是由波組成的,還是由粒子組成的這一物理學史詩之爭。無論光到最後被證明是由波組成的,還是由粒子組成的,都能幫助科學家更深刻地了解宇宙本源。
  • 雙縫幹涉實驗操作簡單,理科生都學過,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害怕
    雙縫幹涉實驗是驗證光和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個實驗,操作起來並不複雜,但它在不同情況下展示出來的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害怕,它似乎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力量。測量和疊加態就是量子力學中最晦澀難懂的兩個概念,今天要說的雙縫幹涉實驗就是它們的完美體現。這個實驗對於理科生來說應該不陌生,它在物理教科書上算是入門級的知識,每個人都學過,很多老師在上課時還會現場做一遍,感興趣的理科生估計也自己動手做過。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為什麼人們總是對細思極恐的「雙縫幹涉實驗」感到十分畏懼,這項物理實驗究竟蘊藏了什麼秘密令人如此不寒而慄?難道詭異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有著恐怖片一般的觀影感受?
  • 當年的雙縫幹涉延遲實驗,為何會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似乎一步步地發現了這個宇宙「漏洞" 雙縫幹涉實驗是什麼? 當我們在水中丟下一塊石頭,那麼水面就會產生波紋,如果同時丟下兩塊石頭,兩個水波之間就能夠出現交叉的幹涉條紋。這就是波能夠互相干涉的特徵。
  • 「雙縫幹涉實驗」到底發現了什麼?真的讓科學家感到恐怖嗎?
    實際上,量子力學是人類了解宇宙底層邏輯的敲門磚,而雙縫幹涉實驗則是量子力學核心的顯現,下面聊聊雙縫幹涉實驗到底多「詭異」,揭示了宇宙哪些核心?。薛丁格的貓、上帝擲骰子、平行宇宙哪來的?由於量子太過抽象,因此我們把量子現象過渡薛丁格的貓,再回到雙縫幹涉實驗就容易理解了。這是薛丁格給我們理解量子力學的好例子。
  • 「科學怪談」匪夷所思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隨著量子物理的誕生,粒子世界被知曉,物理學家們突發奇想,把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由光粒子變成了電子,重複這這個實驗。物理學家使用電子發射源發射電子束從前木板的雙縫小孔中射入,讓電子概率性的穿過孔後的雙縫板,最後落入到後面的屏幕上,屏幕上有可以顯示電子最終位置的探測器,實驗方式其實和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差不多。
  • 揭秘: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
    作為被列入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讓很多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們傷透腦筋。
  • 雙縫幹涉實驗其實一點也不恐怖
    高中學過的雙縫幹涉實驗,N多年後,在知乎和頭條上經常翻到關於雙縫幹涉實驗特別恐怖的文章,大家都覺得這個實驗打破了因果律,我也蠻好奇的。具體內容我就不複製粘貼了,由於實驗者的觀察與否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實驗結果。
  • 雙縫幹涉實驗究竟有多恐怖?粒子也是有生命的,被觀察時改變狀態
    很多人都知道雙縫幹涉實驗,因為雙縫幹涉實驗已經成為了高中物理的入門實驗,但老師只會講述雙縫幹涉實驗的過程以及出現的結果,但並不會講述其原理,這是因為雙縫幹涉實驗的原理在物理學界同樣是一個謎題。雙縫幹涉實驗的謎題主要是有兩個,一個是粒子為什麼出現波才會出現的現象,另一個就是為什麼在觀測之時和沒有觀測之時呈現出兩種現象。雙縫幹涉實驗究竟有多恐怖?
  • 恐怖的雙縫幹涉實驗——20世紀物理學的靈異事件
    雙縫幹涉實驗,著名的光學實驗。經典的楊氏雙縫實驗,就是從從兩個狹縫射出的波,因為振幅和相位在空間的分布不同,相位相同的區域,振動加強會形成明亮條紋,相位相差π的區域,振幅相減,會呈現暗條紋,因此屏幕上會出現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到底恐怖在哪裡?
    雙縫幹涉實驗所顯示出來的結果是20世紀科學家集體遭遇的一次「靈異事件」,在這個簡單的實驗中微觀世界的基本本質,疊加態、不確定性、觀察者效應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這三個現象又是如此的燒腦、違反直覺、毀人三觀,所以我們常說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人覺得後背發涼,有那麼一點「恐怖」的感覺。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到底恐怖在哪裡?
    雙縫幹涉實驗所顯示出來的結果是20世紀科學家集體遭遇的一次「靈異事件」,在這個簡單的實驗中微觀世界的基本本質,疊加態、不確定性、觀察者效應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三個現象有是如此的燒腦、違反直覺、毀人三觀,所以我們常說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人覺得後背發涼,有那麼一點「恐怖」的感覺。
  • 為什麼說「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在量子力學的相關實驗中,「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令人感到「毛骨悚然」,那麼為什麼人們會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介紹一下。其實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本身並不令人「毛骨悚然」,它只是量子力學中一種演示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實驗。
  • 超級恐怖的雙縫幹涉實驗,世界是意識影響?
    從這些數據,可以了解光束的物理性質。光束的波動性質使得通過兩條狹縫的光束互相干涉,造成了顯示於偵測屏的明亮條紋和黑暗條紋,這就是雙縫實驗著名的幹涉圖案。那麼直接用用電子來做這個實驗會怎麼樣呢?要講的太多了,只取最核心的部分告訴各位這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及後來石破天驚的的「延遲選擇實驗」究竟給人類的知識大樓帶來了怎樣的衝擊。 我們一個一個的發射電子,當第一個電子到達屏幕以後再發射第二個電子,結果呢? 一樣,我們依然得到了條紋幹涉圖案。
  • 量子力學中最神奇的實驗,雙縫實驗為什麼讓科學家感到不安?
    ,並且繼續穿過雙縫,觀察雙縫背後的屏幕上是否會發生幹涉條紋。這個實驗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卻讓人感到神秘,因為如果從粒子的角度來解釋的話,就是單個粒子在同一個時間內好似一分為二似的同時穿過了單、雙兩條縫隙,最後又重新組合成一個單一的粒子落到了屏幕上。
  • 人類最恐怖的實驗,雙縫幹涉實驗,意識決定你看到的是什麼
    可是,雙縫幹涉實驗,讓人類看到了恐怖的一面。先介紹一下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可能高中物理學過。就是一道光,在經過兩道平行的縫後,然後,會在幕布上,形成幹涉條縫。這也水波經過兩個孔後,然後幹涉,是一樣的。從而證明了光的波動性。但是,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