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單光子探測器探測效率超百分之九十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尤立星博士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單光子探測技術就是探測一個光子的技術,代表光信號探測能力的極限。 單光子探測器對量子信息領域到底有多重要?尤立星打了一個比方:假設一顆水滴是水的最小單元,通常情況下水龍頭打開水譁譁譁流出來,而量子調控就像用水龍頭控制每一顆水滴滴下來,單光子探測器相當於探測到滴下來的每一顆水滴。
-
我國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對數百公裡外小目標跟蹤探測
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 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多年。
-
中國單光子探測器探測效率超百分之九十
量子調控的神助攻—— 我國單光子探測器探測效率超百分之九十 侯樹文 本報記者 王 春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為國際戰略新興技術,量子信息領域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其核心元器件技術受到國際禁運的影響。高性能單光子探測器是量子調控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核心部件,也曾在國際禁運之列。
-
中科院攜手企業推進超導單光子探測系統產業化
近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中船重工鵬力(南京)超低溫技術有限公司在南京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正式合作研發超導單光子探測系統。 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技術是近紅外波段綜合性能最好的單光子探測技術,在量子通信、深空通信、雷射雷達、光纖傳感以及生物螢光光譜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未來自動駕駛的「眼睛」——InGaAs單光子探測陣列
InGaAs單光子雪崩探測陣列可工作於1550nm,具有人眼安全、長距離探測、快速響應和部件可靠等性能,有望滿足下一代雷射雷達的要求,助力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發展。InGaAs單光子雪崩探測陣列雪崩探測器(APD)是一種在高偏壓下具有內部電子碰撞電離增益的高靈敏度光電二極體。
-
量子通信的源頭——單光子源技術
日前,我國自主研發的"墨子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首次實現衛星與地面之間量子通信聯接。自此,量子通信這一前沿科技開始走入大眾視線。 量子通信中有三項核心技術,分別是單光子源技術、量子編碼和傳輸技術、單光子檢測技術。大量研究已經證明使用單光子源的量子通信是絕對安全的,並且具有很高的效率。
-
100%系統探測效率(SDE)是單光子探測器發展的最終目標
打開APP 100%系統探測效率(SDE)是單光子探測器發展的最終目標 MEMS 發表於 2020-11-25 09:51:21
-
單光子源技術推動量子通信發展
大量研究已經證明,使用單光子源的量子通信是絕對安全的,並且具有很高的效率。由此可見,理想的單光子源是量子通信的基礎,其特性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通信系統中是存在損耗的,即使脈衝中含有兩個以上的光子也很少帶來安全隱患,此外由於脈衝大多是不含光子的空脈衝,因此嚴重降低了密鑰分配系統的傳輸效率,同時也增加了系統的誤碼率。所以高性能單光子源的研究已經成為影響量子通信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量子點單光子源:使用量子點可以穩定地發出單個光子流,每個光子可由光譜過濾器分離出來。
-
我國單光子量子雷達研製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具有重要軍事應用...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15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獲悉,基於單光子檢測的量子雷達系統在中國電科14所(以下簡稱14所)研製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悉,2015年,研製團隊完成量子雷達原理樣機研製後,在西北高原開展了遠程探測試驗,一舉突破同類雷達的探測極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層次的遠程雷達探測。隨後該團隊採用雜散抑制技術,使得量子雷達能夠在白天工作,跟蹤慢速運動目標,並完成日間海面環境下的遠距離探測試驗。
-
SOS Lab成功開發了一款1550nm單光子雷射雷達概念原型
打開APP SOS Lab成功開發了一款1550nm單光子雷射雷達概念原型 MEMS 發表於 2020-12-02 09:53:16
-
可對數百公裡外目標實時跟蹤,南京大學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立新功
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其研製的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
-
徐飛虎團隊單光子成像雷達研製成功,可透過霧霾看清遠距離目標
令人欣喜的是,這個世界性難題被中國一位85後科學家攻破,中國科技大學徐飛虎團隊研製成功了單光子成像雷達,已經實現了45公裡的遠距離成像,並且具備了100公裡遠的成像能力。這種雷達最厲害的是可以透過霧霾看清目標,堪稱「神話」!
-
我國量子點單光子發射器件研究獲重要突破
本報訊 近日,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成功實現了量子點的單光子發射:8K溫度下脈衝雷射激發InAs單量子點,採用HBT (Hanbury Brown-Twiss) 延時複合計數光譜測試系統觀察到波長932納米的單光子發射,發射速率大於10KHz。這是國內半導體量子點單光子發射器件研究的重要進展。
-
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合肥10月19日電 記者常河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馬蘭·史高麗、德國維爾茲堡大學斯文·霍夫林等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中國科學家發明新型單光子相機 實現全球最遠距離單光子成像雷達
多次移動後,就能探測出半米光斑中的內容。反卷積算法:解決遠距離成像難題反卷積算法的具體使用過程是,多次移動光斑後,會產生很多信號。在此基礎之上,就可以設計算法,來解決遠距離成像的難題。利用反卷積算法,該團隊分別在白天和晚上,驗證了8.2千米外的成像。
-
中國科學家發明新型單光子相機 實現全球最遠距離單光子成像雷達
多次移動後,就能探測出半米光斑中的內容。 反卷積算法:解決遠距離成像難題 反卷積算法的具體使用過程是,多次移動光斑後,會產生很多信號。在此基礎之上,就可以設計算法,來解決遠距離成像的難題。 利用反卷積算法,該團隊分別在白天和晚上,驗證了8.2千米外的成像。
-
中國科學家發明新型單光子相機,實現全球最遠距離單光子成像雷達
這位於 2017 年從麻省理工學院(MIT)歸國開展工作的 85 後科學家,回國後加入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一直致力於發展實用化量子信息技術。他曾首次提出單像素單光子成像方法,實現了全球最遠距離的單光子成像雷達,並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
-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Sven Hofling等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量子精密測量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減少由於探測有限粒子而引起的統計漲落——散粒噪聲。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為精密測量技術提供了新的物理資源。2004年,潘建偉和同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多光子糾纏NOON態,演示了比單粒子高4倍靈敏度的非局域的德布羅意波長(Nature 429, 158)。
-
淺析我國超導光電子雷射雷達系統
> 近期中國超導電子領域傳來一則好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遠距離實時跟蹤探測
-
打破壟斷 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固體紫外單光子探測器技術的國家
一根燃燒的蠟燭1秒鐘可以發射出100億億個以上的光子,要探測到能量如此小的單個紫外光子一直是世界技術難題。記者昨天獲悉,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江特聘教授陸海為首的研究團隊近來獲得突破,在國內首先研製出超靈敏度的固體紫外單光子探測器,從而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這一核心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