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單光子探測器探測效率超百分之九十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量子調控的神助攻——
  我國單光子探測器探測效率超百分之九十

  侯樹文 本報記者 王 春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為國際戰略新興技術,量子信息領域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其核心元器件技術受到國際禁運的影響。高性能單光子探測器是量子調控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核心部件,也曾在國際禁運之列。

  「光子是光的最小單元,一個10瓦的燈泡1秒鐘可以發出約1020個光子。」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尤立星博士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單光子探測技術就是探測一個光子的技術,代表光信號探測能力的極限。

  單光子探測器對量子信息領域到底有多重要?尤立星打了一個比方:假設一顆水滴是水的最小單元,通常情況下水龍頭打開水譁譁譁流出來,而量子調控就像用水龍頭控制每一顆水滴滴下來,單光子探測器相當於探測到滴下來的每一顆水滴。「我們就要把探測到的單個光子轉化為電信號,當前的探測水平是,如果發射100個光子,我們可以探測到90個。」

  SNSPD特種兵與量子信息國家隊的配合戰

  尤立星於2007年回國,在上海微系統所開展低溫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NSPD)技術的研發。該技術利用超導納米材料對光敏感的特性,來實現對單個光子的探測。

  單光子探測器的研發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從材料生產、加工到系統集成必須從零開始探索。在還沒有自主掌握SNSPD核心技術之前,我國進行量子通信試驗所使用的單光子探測器,效率只有20%,且噪聲極大,與國際最高水平相差甚遠。缺乏高性能單光子探測器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量子信息領域科學家與國外同行的競爭。

  尤立星表示,我國單光子探測器的起步和發展是從用戶需求中探尋出科研方向,第一步就是要實現器件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在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國家實驗室潘建偉院士團隊的合作中,尤立星團隊通過研發新型電路結構,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並將其應用環境從實驗室環境,做到適應於實際現場環境。2012年,我國自主研發的SNSPD第一次成功應用到城際量子密鑰分發網絡中。潘建偉在用戶報告提到:「與國外同類型單光子探測器相比,上海微系統所研製的SNSPD系統基於機械製冷技術實現了即插即用,既大大提升了用戶友好性能,又顯著降低了應用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關鍵技術突破推動我國SNSPD科研邁向產業化

  就在我國SNSPD從無到有,實現國內自主可控的同時,國際上單光子探測器技術水平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量子信息領域的快速發展也對SNSPD探測效率提出了更高需求。

  尤立星介紹,2013年,美國採用矽化鎢(WSi)材料研發的SNSPD探測效率最高可達93%,而我國當時採用氮化鈮(NbN)材料製備的SNSPD探測效率只有4%。「WSi材料製備的器件需要比NbN更低的工作溫度,因此低溫製冷裝備的成本也要成倍地增加。」尤立星團隊堅持在利用NbN材料開展SNSPD研發的方向上繼續前進。經過4年左右的鑽研,2016年,團隊終於在國際上率先實現NbN SNSPD器件在光纖通信1550納米波長的探測效率超過90%,並持續保持NbN SNSPD器件效率世界紀錄。

  「背景暗計數抑制是降低探測系統噪聲的關鍵。」尤立星講到,所謂暗計數就是噪聲,噪聲越低,系統信噪比就越高。當時國外也有一些降低噪聲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同時也減弱了信號。「就像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健康細胞。」團隊對噪聲的起源進行研究後發現,與晶片相連光纖的黑體輻射是背景噪聲的主要來源。在此基礎上,他們研發出片上集成低溫濾波器和光纖端面低溫濾波器兩種暗計數抑制關鍵技術。

  「新方法極大降低了殺死正常細胞的概率,專殺『癌細胞』,是一種靶向治療。」尤立星這樣比喻。據悉,採用該方法的超低暗計數SNSPD系統探測效率可以在暗計數1赫茲條件下達到80%,居國際領先水平。目前該技術已獲得了中、美、日三國專利授權。

  在我國高性能SNSPD器件技術不斷前進的過程中,潘建偉團隊先後創造了404公裡可抵禦黑客攻擊的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隨機數發生器等多項國際領先的成果,量子密鑰分發成果還入選「兩院院士評選201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5年,潘建偉再次提供用戶證明:「上海微系統所研發的SNSPD系統徹底解決了我國高性能SNSPD技術的有無問題,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量子信息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SNSPD在效率等性能上的絕對優勢能夠推動其在量子通信、光量子計算、雷射雷達、深空通信等多個領域拓展應用。在中科院新時期「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辦院方針以及國家「雙創」政策鼓勵下,上海微系統所孵化成立了小型高科技公司,開展SNSPD技術的產業化運作。尤立星表示,目的是要解決國家的應用需求,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高科技的自我生存和技術迭代,在科研與產業之間搭建一座橋梁。

相關焦點

  • 我國單光子探測器探測效率超百分之九十
    高性能單光子探測器是量子調控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核心部件,也曾在國際禁運之列。    「光子是光的最小單元,一個10瓦的燈泡1秒鐘可以發出約1020個光子。」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尤立星博士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單光子探測技術就是探測一個光子的技術,代表光信號探測能力的極限。    單光子探測器對量子信息領域到底有多重要?
  • 100%系統探測效率(SDE)是單光子探測器發展的最終目標
    打開APP 100%系統探測效率(SDE)是單光子探測器發展的最終目標 MEMS 發表於 2020-11-25 09:51:21
  • 上海微系統所超導單光子探測器效率研究獲進展
    100%系統探測效率(SDE)是單光子探測器發展的最終目標,在量子基礎理論驗證和量子信息科技中具有應用價值。SNSPD憑藉高探測效率、低暗計數、低時間抖動等性能指標,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深空光通信、生物螢光成像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了量子信息技術和其他前沿科學的發展。
  • 未來自動駕駛的「眼睛」——InGaAs單光子探測陣列
    InGaAs單光子雪崩探測陣列可工作於1550nm,具有人眼安全、長距離探測、快速響應和部件可靠等性能,有望滿足下一代雷射雷達的要求,助力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發展。InGaAs單光子雪崩探測陣列雪崩探測器(APD)是一種在高偏壓下具有內部電子碰撞電離增益的高靈敏度光電二極體。
  • 上海微系統所實現實用化超導單光子探測器性能突破
    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NSPD)是本世紀初出現的一種新型的單光子探測技術,其探測效率、暗計數、時間抖動等性能指標明顯優於傳統的半導體單光子探測器,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並已經廣泛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並有力推動了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
  • 中科院攜手企業推進超導單光子探測系統產業化
    近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中船重工鵬力(南京)超低溫技術有限公司在南京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正式合作研發超導單光子探測系統。   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技術是近紅外波段綜合性能最好的單光子探測技術,在量子通信、深空通信、雷射雷達、光纖傳感以及生物螢光光譜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打破壟斷 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固體紫外單光子探測器技術的國家
    一根燃燒的蠟燭1秒鐘可以發射出100億億個以上的光子,要探測到能量如此小的單個紫外光子一直是世界技術難題。記者昨天獲悉,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江特聘教授陸海為首的研究團隊近來獲得突破,在國內首先研製出超靈敏度的固體紫外單光子探測器,從而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這一核心技術的國家。
  • 南大專家在國內率先研發超級探測器能捕捉到紫外單光子
    原標題:南大專家在國內率先研發超級探測器能捕捉到紫外單光子   本報訊(記者毛慶實習生趙修麗)一根燃燒的蠟燭1秒鐘可以發射出100億億個以上的光子,探測到其中能量最小的單個紫外光子一直是世界技術難題。
  • 我國科學家成功解決單光子探測系統安全隱患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張強、陳騰雲與清華大學馬雄峰等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利用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聯合開發的高效低噪聲上轉換單光子探測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測量器件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成功解決了現實環境中單光子探測系統易被黑客攻擊的安全隱患,大大提高了現實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安全性。
  • 我國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對數百公裡外小目標跟蹤探測
    據南京大學網站消息,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繼2017年將研製的大口徑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應用於空間碎片探測和2019年月地雷射測距等驕人成績後,近日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 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多年。
  • 可對數百公裡外目標實時跟蹤,南京大學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立新功
    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其研製的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
  • 實現實時跟蹤,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新雷達可探測數百公裡外小目標
    文/無痕在中美科技角力下,中國科技發展備受關注。近日,中國新型雷達關鍵技術獲得突破。研發團隊在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方面取得新的進展。根據10月13日中國電科十四所稱,團隊在研的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
  • 南京大學制探測「神器」 能追飛彈能測霧霾
    記者昨天獲悉,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江特聘教授陸海為首的研究團隊近來獲得突破,在國內首先研製出超靈敏度的固體紫外單光子探測器,從而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這一核心技術的國家。   「自然界中波長小於280納米的紫外光幾乎為零,所以我們探測它相當於在暗室中探測光,只要發現一個小光點就一定是目標。」
  • 紅外探測器正瞄準長波長應用
    紅外探測器已在許多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較不明顯特徵方面,紅外探測器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人們對紅外探測技術的研究從未止步,研究人員始終在嘗試使用更多的材料來探索不同的紅外探測方法[1]。紅外探測技術方面取得的穩步進展不斷要求更好、更靈敏的探測器來滿足應用需求,甚至需要終極的光子傳感器——單光子探測器。
  • 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中電科突破反隱身技術,五角大樓:不做回復
    ,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遠距離實時跟蹤探測。這是繼超導單光子能實現空間碎片探測與雷射測距的優異成績後,取得的又一項新成就,中國超導單光子探測儀具有強大應用潛力。美國無法想出應對之策 美國在得知中國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探測器試驗成功後
  •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Marlan Scully、德國維爾茲堡大學
  • 中國發明單光子雷達,能透過霧霾100公裡外成像
    令人欣喜的是,這個世界性難題被中國一位85後科學家攻破,中國科技技術大學塗飛虎團隊研製成功單光子成像雷達,已經實現了45公裡的遠距離成像,並且具備了100公裡遠的成像能力。這種雷達最厲害的是可以透過霧霾看清目標,就像是「神話」一樣。
  • 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取得新進展
    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繼2017年將研製的大口徑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應用於空間碎片探測和2019年月地雷射測距等驕人成績後,近日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多年。
  • 「南大眼」再立新功——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取得新進展
    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繼2017年將研製的大口徑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應用於空間碎片探測和2019年月地雷射測距等驕人成績後,近日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多年。
  • 又一個世界第一,國產新型雷射雷達可探測數百公裡外目標
    10月9日的南京大學官網,在其首頁的科研動態頭條,發布了一篇題為《「南大眼」再立新功——張蠟寶、康琳、吳培亨團隊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取得新進展》的文章,文中稱,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