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世界第一,國產新型雷射雷達可探測數百公裡外目標

2020-10-11 東方新觀察

10月9日的南京大學官網,在其首頁的科研動態頭條,發布了一篇題為《「南大眼」再立新功——張蠟寶、康琳、吳培亨團隊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取得新進展》的文章,文中稱,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雷射雷達能實現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

從原理上講,雷射雷達屬於光學探測手段,在大氣層裡受到影響比較嚴重,以前探測大層內飛機的距離都比較短,這次竟然達到了數百公裡,太不可思議了。

注意報導中提到的中國電科十四所,而這次的雷射雷達全稱為「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8年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十四所曾展出過一種量子雷達,當時曾引起不小的轟動。


其實,這次的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成功實現了對數百公裡外移動小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就是之前中國電科十四所量子雷達技術的應用。

所謂量子雷達,是對發射雷達信號返回的信號,進行單個光子(量子化)的處理和分析,從而獲得目標信息的技術。雷達探測,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準確解讀出回波中含有的目標信息,信號處理就是解讀信息的手段,手段越先進,信號解讀越準,雷達探測能力自然就會越高。通過量子雷達創新信號處理方式,該雷達的探測能力相比傳統體制雷達,有了本質的提升。

量子雷達有兩個顯著優點,第一是帶寬可以做到很大,對於雷達而言,帶寬越大,雷達解析度就越高,十四所研製的量子雷達樣機,在試驗中將解析度提高了一百倍。而帶寬大,同時也具備抗幹擾能力強的優點。

其次,量子雷達對於單光子的信號處理特點,非常利於反隱身目標,眾所周知隱身目標是通過吸收和散射折射削弱雷達回波信號來實現隱身的,但量子雷達的特性使得雷達對削弱的回波信號解析解讀能力大大增強,這對於隱身戰機目標而言是致命的威脅,意味著它的隱身手段將失去作用!

而就在今年9月份,同樣是南京大學的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團隊,他們研製的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NSPD),其實就是前面提到的新型雷射雷達,在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值得一提的是,該核心探測器的晶片製備工藝全部在南京大學微製造與集成工藝中心完成。


注意當時的報導中配了一張圖,一看就知道這是探測隱身飛機的試驗。

另外,在此之前中國電科十四所在試驗中曾實現量子雷達樣機132公裡的遠程探測,創造了這一領域的世界紀錄。只不過如今這一紀錄又被打破了,達到了數百公裡。

能取得如此的成績,離不開南京大學科研團隊的努力。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青年長江學者張蠟寶教授,博士研究課題就是超導單光子探測技術,在吳培亨院士的指導下與團隊成員一起攻克了探測器晶片和系統的全部關鍵技術,於2008年研製出我國第一個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探測器的性能指標不斷提高,從單元器件到陣列晶片,光學口徑從9微米到300微米,儀器系統的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部分指標達到國際領先。

南京大學研製陣列超導單光子探測器晶片


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該團隊與中國電科第十四所攜手合作多年。針對低空大氣衰減和湍流等複雜環境下,遠距離目標高精度探測難題,團隊為單光子雷達系統,最新研製了高靈敏、高精度、高速率的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並在今年9月的外場試驗中,大幅度提高系統靈敏度和抗環境雜散光能力,成功實現了數百公裡外移動和固定小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

上圖為單光子雷射雷達探測170多公裡外山峰的三維重構圖像。

2017年,利用儀器的光子數分辨功能,通過光子編碼技術,大幅度提高了系統的抗背景光幹擾能力,解決了複雜氣象環境下、長距離目標探測難題。在黃海海域的海面目標探測實驗中,實現了70公裡範圍內的穿透雲、霧等測量。

除了探測大氣層內的海陸空目標之外,這種新型的雷射雷達系統真正的用武之地應該是在中高層大氣或者太空。既然現在低層都能看幾百公裡,說明更高就可以更遠。

也就是說,這種新型雷達系統,不僅要看大氣層內的低空隱身目標,還要看中高層大氣層高速來襲目標,從原理上來講,目前各國爭相研發的高速聲速飛彈、水漂彈等,都是它將來要探測的目標。


只需要從地基變為空基(機載),新型雷射雷達的視野將更加開闊!

另外,在和平利用外太空方面,這種新型雷射雷達系統也能發揮重要作用。例如,2015年以來,針對國家戰略需求,該團隊與雲南天文臺等單位合作,將大口徑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系統應用到空間碎片的探測研究中,成功探測到2千公裡軌道上,0.04平米的空間碎片,填補了我國小空間碎片高精度探測的空白。再比如,2019年,該團隊與中山大學等單位合作,首次將高時間精度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用於40萬公裡的地月雷射測距中,成功測得了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隱身飛機,而是星辰大海,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未來值得可期!

相關焦點

  • 實現實時跟蹤,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新雷達可探測數百公裡外小目標
    根據10月13日中國電科十四所稱,團隊在研的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消息指出,針對低空的大氣衰減和湍流等複雜環境下,遠距離目標高精度探測難題成了雷達研發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在單光子雷達系統上的研發成績取得實質性進展。團隊最新研製的高靈敏、高精度、高速率的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為新型雷達雷射雷達系統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 我國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對數百公裡外小目標跟蹤探測
    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 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多年。
  • 電科14所量子雷達或有進展,數百公裡外反隱身,曾亮相珠海航展
    ,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那麼這裡出現了一個名詞就是「單光子」,因為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光子雷達屬於一種雷射雷達從目前來看,2018年珠海航展展示的應該是研發中的模型,主要有包含了雷射發射器和雷射接收器,以及保持超導環境的液氦杜瓦罐組成。而當時的水平,應該是2017年的中電科14所的一篇文章「量子探測技術發展」中所描述的,在2015年完成了大約百公裡級別的大目標探測性能對比。而經過幾年的發展,在2020年實現的則是數百公裡外移動和固定小目標實時跟蹤探測。
  • 可對數百公裡外目標實時跟蹤,南京大學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立新功
    這一階段的攻關成功實現了對數百公裡外移動和固定小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繼2017年將研製的大口徑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應用於空間碎片探測和2019年月地雷射測距等驕人成績後,近日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
  • 突破技術壁壘 國產雷射雷達告別「大塊頭」
    「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與微波雷達相近,以雷射做信號源,雷射信號到達目標表面 ——樹木、道路、橋梁和建築物等,在上述目標表面產生後向散射,從而使一部分雷射回波信號回到雷射雷達的接收器。然後通過光電信號轉換和信號處理,實現雷射測距計算,即得到目標點測距。
  • 我國P段雷達測距六千公裡,可探測太空,為何還要發展量子技術?
    整個雷達系統全重達2000多噸,由近7萬個多頻模塊構成,能夠對彈道飛彈、巡航飛彈、軍用飛機等重要目標進行探測,據悉該型雷達最大探測距離達5000公裡。由於其採用的是X波段,具有極高的解析度,可對數千公裡外棒球大小的目標有效探測,甚至能夠分辨出分飛彈頭的真假。
  • 漫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和新型探測技術
    說到「雷達」,小夥伴們的腦海裡大概立馬能蹦出戰爭片中「報告長官,雷達上發現敵艦靠近!」這樣的對白。這裡所謂的「雷達」(Radar)一般是指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全稱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很多人也叫它「無線電定位」。
  • 量子雷達,誰才是世界第一?
    ,並且理論上探測距離極遠,可用於行星防禦和空間探測。而量子雷達只將少數幾個甚至一個光子作為信息載體對目標進行探測,利用的是光的粒子特性。此外,量子雷達可發射糾纏態的電磁波,將糾纏光子對其中一個作為成像光子,另一個作為探測光子。
  • 8999元發售車規級、探測距離500米雷射雷達,大疆是怎麼做到的?
    Velodyne的128線雷射雷達VLS-128,探測距離300米,在業界一度領先。而大疆推出的雷射雷達,探測距離比VLS-128遠將近一倍,達到500米。簡言之,由於超遠的探測距離,其性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與人類相媲美,甚至超過人類。泰覽Tele-15成為第一個千元級可達到500米測距的車載雷射雷達。
  • 為什麼要搞艦載預警機:中國航母主雷達,探測超低空目標僅數十公裡
    遼寧號上的相控陣雷達,號稱擁有450公裡以上的探測距離,但這是針對非隱身目標、且目標飛行高度足夠,不會被大地或者海面遮蔽的情況下才能達到的。 如果這套雷達的架設高度只有10米(三層樓高),那它對同樣以10米高度掠海飛行的非隱身目標,不管本身性能如何強勁,也只有26公裡的可靠探測能力。
  • 雷射雷達探測及三維成像技術進展,讀這一篇就知曉
    雷射雷達是一種以雷射為發射源,可以精確、快速獲取目標三維空間信息的主動探測技術。通過將雷射掃描系統、衛星定位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的結合,雷射雷達技術可獲得目標的三維立體圖像,並具有快速、高效和精準的顯著優勢,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航空航天以及民用三維傳感等領域。
  • 日本研發新型雷射掃描設備 或可製成指尖大小的雷射雷達系統
    利用雷射雷達測量距離、識別目標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其反射的雷射束可以探測周圍的環境,為自動駕駛汽車、農用機器和工廠機器人提供關鍵數據。看似隨機的光子晶體允許雷射束以不同的角度發射,從而使雷射雷達技術更加靈活和緊湊(圖片來源:京都大學)目前的技術會從移動的鏡子中反射雷射束,此種機械法會導致掃描速度慢且出現誤差,而且還需要尺寸較大且較複雜的設備以容納雷射器和鏡子。
  • 讓隱身飛機無所遁形:全新量子雷達已經上線,這次中國全球第一
    所以目前世界主要國家普遍使用大波長的米波雷達用於進行防空探測,由於米波雷達的波長足夠大,因此很難被幹擾,並且又能夠發現來襲的隱身飛機。但是米波雷達的問題在於,這種雷達的體積尺寸和功耗都比較大,難以伴隨部隊活動,通常都是作為固定的雷達觀察站使用,同時米波雷達的探測精度偏低,只能知道有目標來襲,但是對於目標的高度、速度、數量等等參數都無法探測,所以在使用方面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 國產&外資——中國市場二十餘家AGV專用雷射雷達企業發展現狀
    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標發射探測信號(雷射束),然後將接收到的從目標反射回來的信號(目標回波)與發射信號進行比較,作適當處理後,就可獲得目標的有關信息,如目標距離、方位、高度、速度、姿態、甚至形狀等參數。 雷射雷達按線數分類可分為單線雷射雷達和多線雷射雷達,單線雷射雷達是指雷射源發出的線束是單線的雷達,獲取的是2D平面掃描圖。
  • 淺析我國超導光電子雷射雷達系統
    這是繼超導單光子能實現空間碎片探測與雷射測距的優異成績後,取得的又一項新成就,中國超導單光子探測儀具有強大應用潛力。 雷射雷達試驗成功 超導光電子雷射雷達系統是中國電科十四所與南京大學共同研究而成,研究團隊根據大氣層具體情況分析,結合低空大氣減弱的複雜環境,針對性研製探測器,使其更加精準靈敏。
  • Velodyne推上市後首款新型固態雷射雷達 價格低至500美元
    原標題:Velodyne推上市後首款新型固態雷射雷達 價格低至500美元   近日,雷射雷達
  • 機械雷射雷達群雄鏖戰,固態雷射雷達硝煙再起
    以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等為代表的國產企業,在國內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搶走了全球領軍企業Velodyne不少的市場份額,同時大疆、華為等大型公司也紛紛加入戰局,國產廠商正在崛起。 那麼雷射雷達行業目前的發展情況如何?國產雷射雷達在市場究竟佔到了怎樣的份額?未來行業格局如何演變?
  • FMCW雷射雷達完勝ToF雷射雷達,是真是假?細節分析來了!
    主張2:FMCW雷射雷達能更快地探測/跟蹤更遠距離的目標未經證實。ToF雷射雷達可以提供非常高的雷射發射頻率(shot rate),以AEye公司的ToF系統為例,每秒可發射幾百萬次,掃描速度快,返回速度更快,感興趣區域(ROI)密度高。與其它雷射雷達系統相比,效率提高2~4倍。
  • 中國發明單光子雷達,能透過霧霾100公裡外成像
    令人欣喜的是,這個世界性難題被中國一位85後科學家攻破,中國科技技術大學塗飛虎團隊研製成功單光子成像雷達,已經實現了45公裡的遠距離成像,並且具備了100公裡遠的成像能力。這種雷達最厲害的是可以透過霧霾看清目標,就像是「神話」一樣。
  • 一文看懂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技術具有如下顯著特點:一方面,它顛覆傳統的二維投影成像模式,可採集目標表面深度信息,得到目標相對完整的空間信息,經數據處理重構目標三維表面,獲得更能反映目標幾何外形的三維圖形,同時還能獲取目標表面反射特性、運動速度等豐富的特徵信息,為目標探測、識別、跟蹤等數據處理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降低算法難度;另一方面,主動雷射技術的應用,使得其具有測量解析度高,抗幹擾能力強、抗隱身能力強、穿透能力強和全天候工作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