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科14所量子雷達或有進展,數百公裡外反隱身,曾亮相珠海航展

2020-10-13 兵武堂

說起量子技術大家覺得可能很玄乎,但是量子理論技術在技術裝備上的實踐,我們是走在很前面的。而且不僅是民用技術裝備,在軍事裝備應用上,也有顯著的成功。在201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電科14所就展示了一型在研製中的量子雷達,而最近這種雷達似乎有了新的進展。

根據10月9日,南京大學在新聞網站發布的一篇文章「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取得新進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詳細描述了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在某試驗外場成功進行了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測試,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

那麼這裡出現了一個名詞就是「單光子」,因為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光子雷達屬於一種雷射雷達。而傳統雷達一般都是微波波段雷達,而光子雷達屬於光學波段,因此其衍生出的雷達技術可以達到傳統雷達所無法達到的高精度,而由吸波材料和反電磁波結構組成的隱身戰機,則在這種雷達面前無所遁形。

而這種單光子雷達就是屬於量子雷達的一種,因為其靈敏度已經達到了量子級別。從目前來看,2018年珠海航展展示的應該是研發中的模型,主要有包含了雷射發射器和雷射接收器,以及保持超導環境的液氦杜瓦罐組成。而當時的水平,應該是2017年的中電科14所的一篇文章「量子探測技術發展」中所描述的,在2015年完成了大約百公裡級別的大目標探測性能對比。而經過幾年的發展,在2020年實現的則是數百公裡外移動和固定小目標實時跟蹤探測。

而這其中的進步也非常明顯,一個是百公裡和數百公裡,一個是大目標,而現在是移動小目標,更關鍵的是目標實時跟蹤探測。這意味著對於一些具備隱身能力的戰機,可以做到和攝像頭一樣遠程捕捉對方運動軌跡和實時數據。這可以說是在傳統毫米波領域取得的反隱身戰機技術後,通過其他技術手段獲得的對隱身戰機最大優勢。

現在該技術的關鍵是一種名為「SNSPD器件芯」的物品,它可以光信號通過SNSPD器件背部的光纖進入諧振腔和NbN監測區域,轉換後的電信號通過同軸電纜進入後端信號處理和計數,最終生成可觀測的目標情況。當然這種超導體目前毫無疑問是要依賴「稀土」材料。

不過最近出現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幾十年來當「鐵礦」在挖,這不得不讓人痛心疾首。目前全球新的科學技術發明中,差不多有70%都要依賴稀土材料才能得以實現。而尤其是未來的軍事科技當中,要打破對方的信息、電磁壟斷,稀土技術為基礎的軍事科研是必經之路。因此在前方有無數的科學家和軍工人正在研發出保護和平,對抗強敵的新型技術裝備。而我們的也應該保護好重要的資源,為技術發展提供最基礎的原動力,畢竟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而這種「量子雷達」除了在軍事技術方面,毫無疑問在民用地理、資源等探測方面也有自己的獨特用途。不過在此之前還是更期待能夠幾百公裡反隱身戰機的實用型號雷達能夠早點誕生。這樣可以徹底獲得反隱身能力的優勢,避免周邊眾多隱身戰機的訛詐,同時也不用拖入到隱身戰機的軍備競賽中,因此說這種「量子雷達」具備多高的戰略價值都是不為過的。

相關焦點

  • 又一個世界第一,國產新型雷射雷達可探測數百公裡外目標
    10月9日的南京大學官網,在其首頁的科研動態頭條,發布了一篇題為《「南大眼」再立新功——張蠟寶、康琳、吳培亨團隊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取得新進展》的文章,文中稱,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
  • 讓隱身飛機無所遁形:全新量子雷達已經上線,這次中國全球第一
    隱身技術,是目前軍事科學技術的前沿地帶。所謂的隱身技術,並不是說人的肉眼看不見,而是通過某種技術措施,讓雷達"看不見"來襲的飛機或者飛彈,從而達成攻擊的突然性,進而提升飛機的生存性同時保證打擊的有效性。不過凡事有矛就有盾,有隱身技術,與之相對的就有反隱身技術。
  • 中國電科14所「蜘蛛網」低空防禦雷達獲市場認可 已部署於大亞灣核...
    為預警機裝上「最強大腦」,撕開隱身戰機「外衣」,為中國航母配備主戰雷達,護送天舟一號進行軌道、安全對接,翻閱大事件,都離不開中國電科14所創新科技強有力的支撐。近日,在珠海航展閃耀亮相的14所「蜘蛛網」系列要地超低空目標防禦雷達獲得市場高度認可,屢獲訂單,這款雷達具備360度探測能力,對無人機探測距離不低於5公裡,現已經部署於大亞灣核電站,為核電站提供低空管控能力。
  • 中國反隱身能力被外界嚴重低估,米波雷達其實只是小角色
    據中國電科專家吳劍旗的PPT,隱身飛機對米波的雷達截面積會增加2個數量級,也就是增加100倍,相當於增加3.16倍的探測距離;而在同樣技術下,米波雷達的功率x孔徑也比傳統雷達增加100倍,則探測距離就增加了10倍,回到了傳統飛機的水平,可說是完全抵銷了隱身技術的優勢。但是,只要是米波雷達就能反隱身?當然不是。
  • 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中電科突破反隱身技術,五角大樓:不做回復
    超導光電子雷射雷達系統是中國電科十四所與南京大學共同研究而成,研究團隊根據大氣層具體情況分析,結合低空大氣減弱的複雜環境,針對性研製探測器,使其更加精準靈敏。中國電科十四所量子雷達技術在這次項目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量子雷達技術就是從單個光子角度上對雷達返回地面信號進行分析,從而更進一步對目標信息進行技術研究。
  • 中國新增一殺手鐧,中電科14所亮出新研究成果,對美國是個壞消息
    新型反隱身雷達亮相隨著科學技術能力的進步,各國的常規武器也開始逐漸「隱身化」,這也就使各國雷達的反隱身性能受到極大考驗。不過中國在這方面就顯的比較輕鬆,畢竟我們擁有中電科14所和38所這兩所「神」一樣的頂級研究機構。近日,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電科14所又亮出一個最新的研究成果。在6月14日舉行的第八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多款反隱身雷達集體亮相,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中電科14所也在展會上首次對外公開了一個類似「貨櫃」的方艙,被稱做是現代防空體系作戰殺手鐧的組網中心。
  • 實現實時跟蹤,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新雷達可探測數百公裡外小目標
    近日,中國新型雷達關鍵技術獲得突破。研發團隊在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方面取得新的進展。根據10月13日中國電科十四所稱,團隊在研的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消息指出,針對低空的大氣衰減和湍流等複雜環境下,遠距離目標高精度探測難題成了雷達研發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在單光子雷達系統上的研發成績取得實質性進展。團隊最新研製的高靈敏、高精度、高速率的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為新型雷達雷射雷達系統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 深圳光啟超材料紅外「隱身衣」珠海航展上首秀
    深圳光啟超材料紅外「隱身衣」珠海航展上首秀 2016-11-01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深圳11月1日電(
  • 中國電科14所立大功:量子雷達技術獲大突破,殲20總師預言成真
    日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宣布,基於單光子檢測的量子雷達系統在中國電科14所研製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量子雷達是個什麼東西?它又比傳統雷達好在哪裡?傳統雷達自誕生以來,暴露了許多缺點。首先,傳統雷達是通過雷達發射機將電磁波束照向目標,照射目標後形成反射,然後雷達接收機接收反射波束,通過計算機的計算來得出目標的具體方位。
  • 什麼是米波雷達,中國如何發現隱身戰機?工作原理原來是這樣的
    例如美軍的F-22雷達反射面積僅有0.01平方米,地面傳統雷達很難發現其影蹤。我國科學家通過多年研製,製造出了可以探測到隱身戰機的米波雷達。該型雷達的工作頻率為30-300M赫茲,波長1-10米,在探測隱身戰機時能夠調整頻率來進行探測。目前,我國公開亮相的米波雷達有JY-26,該雷達採用先進的相控陣技術,不僅體型小而且探測距離遠,能夠為地面防空系統提供相對精確的制導信息。
  • 我國P段雷達測距六千公裡,可探測太空,為何還要發展量子技術?
    整個雷達系統全重達2000多噸,由近7萬個多頻模塊構成,能夠對彈道飛彈、巡航飛彈、軍用飛機等重要目標進行探測,據悉該型雷達最大探測距離達5000公裡。由於其採用的是X波段,具有極高的解析度,可對數千公裡外棒球大小的目標有效探測,甚至能夠分辨出分飛彈頭的真假。
  • 量子雷達,誰才是世界第一?
    然而,央企中國電科早在2016年8月宣布了首部基於單光子檢測的量子雷達系統在14所研製成功,並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了實物Bakut首次提出在雷達系統中使用量子信號的可行性論證,在20世紀80年代,不斷湧現出突破標準量子極限的研究進展。1991年,美國海軍提出了一種專利即利用量子探測器來提高傳統雷達的靈敏度。
  • 珠海航展如期舉行:大幕已經拉開,中國航空航天大時代來臨
    但是總有那麼幾款特別讓人期待,而作為主辦方的我們,也必須要有本屆航展的招牌項目。比如殲-20亮相珠海航展、殲-31亮相珠海航展等等,上屆航展是亮相的殲-10B,採用渦扇-10B矢量發動機表演了眼鏡蛇機動和落葉飄等動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航發的巨大進步。
  • 全新量子雷達已上線,可讓隱身飛機無所遁形
    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爭先開發先進的雷達系統,可以對敵人進行偵查,當然與之相對應的是「隱身技術。」各國在開發武器過程中,必然會考慮到「隱身技術。」這種軍事上的隱身技術並不是說人肉眼看不見,而是通過改變頻率等來逃過敵方雷達的偵查,避免位置暴露。
  • 中國量子雷達已世界領先!美專家承認暫居劣勢,核潛艇將無所遁形
    文/白夜眾所周知,為了針對眾多先進隱形裝備的衍生,世界雷達探測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除過目前我們熟知的裝備探測之外,雷達用於探測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上至萬米高空的隱形戰機,下至千米之下的深海潛艇,雷達的一旦停止發展就會被武器裝備反超,讓防空系統失去「眼睛」。在探測潛艇方面,聲探測仍是潛艇探測跟蹤的主要手段。
  • 中國電科14所權威發布現代戰爭「五大作戰預警體系」
    11月11日,第十二屆珠海航展落下帷幕。本屆航展,中國電科14所聚焦「陸海空天,四維一體,看到全球每個角落」這一主題,首次完整披露了面向未來戰爭的「五大作戰預警體系」,並展出了「絲路眼」有源相控陣預警機、「三面陣」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機相掃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量子雷達、微波光子雷達、太赫茲雷達以及LED飛行模擬器等世界前沿的雷達技術。
  • 俄制反隱身雷達開賣,印度或成最大買家?專家:買了也看不見殲20
    俄羅斯開始出口反隱身雷達,稱其目標客戶為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最大的買家可能是印度。據說該雷達能夠有效探測320公裡範圍內的低可見度目標,包括隱形飛機。有些專家說即使印度買了它,也看不到殲-20。
  • 米波雷達能發現隱身戰機,不止優秀一點
    我們知道,目前的五代機最重要的技術就是低可探測性,而低可探測性最主要的是針對雷達的探測,為了規避雷達的探測五代機在縮小雷達反射截面的措施上有兩個,一個是注重對外形的設計,利用各種反射和散射原理讓發射過來的雷達波向各個方向偏轉不被雷達接收機接收到。
  • 量子雷達:撕開戰場「隱身衣」
    近些年,以隱身戰機為代表的各類隱身裝備逐漸引領發展潮流。隱身戰機採用波束控制手段和隱身塗料降低雷達的探測能力,甚至還會通過發布虛假信號幹擾雷達探測,在與傳統雷達的「鬥智鬥勇」中顯得技高一籌。    面對傳統雷達的探測困境,量子雷達橫空出世。量子雷達是將量子信息調製到雷達信號中,通過收發量子信號對目標進行探測的一種量子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