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P段雷達測距六千公裡,可探測太空,為何還要發展量子技術?

2020-09-05 韜鈐講堂

雷達是一種利用無線電探測目標和測距的電子設備,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技術,自誕生起就首先被用於軍事任務,也由此改變了戰爭模式,二戰以後雷達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同用途的雷達相繼出現,到現今大型遠距離探測雷達儼然已經成為國防利器,為戰機和飛彈發揮著「眼睛」和「耳朵」的作用,雷達探測距離是衡量雷達性能好壞的關鍵指標,通常探測距離是根據雷達發射脈衝和回波脈衝的時間差,然後利用電磁波傳播速度來計算目標距離,如今中美俄三國都在雷達技術方面都有自己的建樹,那麼各國雷達能夠探測的最遠距離是多少呢?

反隱身雷達

美國探測距離最遠的雷達是海基X波段雷達,被稱為「海上巨眼」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軍事裝備在很多領域都佔有絕對優勢,遠程探測雷達方面,美國SBX(海基X波段雷達)是現役最強雷達,這是一種安裝在海上石油鑽探平臺的大型雷達系統,可以不依靠拖船自主海上航行,航速為13千米每小時。整個雷達系統全重達2000多噸,由近7萬個多頻模塊構成,能夠對彈道飛彈、巡航飛彈、軍用飛機等重要目標進行探測,據悉該型雷達最大探測距離達5000公裡。由於其採用的是X波段,具有極高的解析度,可對數千公裡外棒球大小的目標有效探測,甚至能夠分辨出分飛彈頭的真假。

SBX雷達海上平臺

由於海基X波段雷達天線可以旋轉,這使得SBX可以探測到非常高的目標,甚至是大氣層以外飛行的彈頭,SBX還有一大特點就是計算速度非常快,在對高速飛行的彈道飛彈探測跟蹤時,可以將飛彈各項數據實時發送給指揮中心,然後指揮中心會對目標進行分析,一旦判定為來襲飛彈,可以與飛彈攔截系統協同作戰。SBX系統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預警、早期發現目標、實時跟蹤、提供飛彈數據等等。

SBX雷達系統

俄羅斯探測距離最遠的雷達是沃羅涅日雷達,有著「北極之眼」的稱號

俄羅斯在軍事裝備上的發展一向與美國針鋒相對,面對美國雷達系統的建設,俄羅斯並不示弱,目前俄羅斯已經建立起了全範圍覆蓋的雷達系統,其中性能最為卓著、探測距離最遠的當屬「沃羅涅日」飛彈預警雷達,有著「北極之眼」的稱號,能夠探測彈道飛彈、巡航飛彈、軍用飛機等各型空中目標,探測距離達6000公裡,能夠將探測到的目標信息分析處理,將來襲飛彈可能攻擊的位置坐標發送給指揮部,然後指揮陸基反導系統進行攔截。

沃羅涅日雷達系統

俄羅斯對「沃羅涅日」雷達當前性能並不滿足,於是對其進行了升級改造,也就是「沃羅涅日-DM」,該型雷達與原型相比性能更加強大,探測距離增加了數千公裡,甚至能夠發現太空衛星。「沃羅涅日-DM」雷達系統能夠實施遠程預警,能夠在相當短的時間內發現來襲飛彈,據俄方稱,新型遠程飛彈預警雷達能夠發現數千公裡外籃球大小目標,性能相當強悍。

沃羅涅日雷達系統

幾年前我國曾曝光一款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被譽為國產「鋪路爪」,整體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雷達技術發展起步較晚,隨著國家對雷達研製越來越重視,近年來我國在雷達方面進步較大,出現了一批世界先進水平的雷達。目前我國現役探測距離最遠的雷達為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是我國戰略預警系統裡的「千裡眼」,據稱最大探測距離為5800公裡,主要負責戰略反導預警、空間目標監測等,由中國電科14所經過8年攻關最終呈現給世人,並且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這也讓我國成為了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研製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技術的國家。

「鋪路爪」雷達系統

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屬於米波雷達,工作頻段在30-300MHz之間,而隱身戰機能夠吸收的電磁波段基本都在0.3-29MHz之間,因此米波雷達正好避開了隱身戰機吸收波段,能夠有效探測到隱身戰機,但是與X波段雷達相比,最大的缺點就是解析度不高,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國將米波雷達與相控陣雷達技術進行了完美結合,因此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將會大大提升我國戰略預警和反隱身探測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由於P波段雷達誕生較晚,因此具有後發優勢,引入了很多新技術,具有大數據高集成性、智能化抗幹擾能力、模塊化安裝等,可以說整體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

我國探測距離最遠的是量子雷達,最大探測距離達8000公裡以上

目前我國最先進的雷達是量子雷達系統,該雷達由電科14所研製,目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我們都知道通常大型雷達發射功率特別大,一般都是幾十千瓦以上,其次是成像能力一般,經常會受到電磁幹擾影響探測能力,針對以上缺點,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量子技術在此背景下誕生了,通過與普通雷達技術結合,可以大幅提升雷達的整體性能。據悉我國目前正在建設大型量子預警雷達,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8000公裡以上,可以說一旦建成這將是雷達界王者的存在。

量子雷達

我國在反隱身雷達方面可以說是領跑者,這一切我們應感謝吳劍旗團隊

由於我國雷達技術起步較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處於落後狀態,為了讓中國雷達技術趕超世界,電科14所吳劍旗團隊可以說矢志不移。吳劍旗從事反隱身雷達研究工作已經超過20年時間,針對米波雷達解析度差、盲區大的缺點,吳劍旗另闢蹊徑、著重創新,經過20年不斷攻關成功進行了理論探索、預先研究、工程研製等,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大型實用新體制米波雷達,將米波雷達反隱身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讓大洋彼岸隱身無處可藏。

反隱身雷達首席科學家吳劍旗

相關焦點

  • 雷達最遠測距對比:俄羅斯6000公裡,美國5000公裡,中國是多少?
    現代軍事競爭中,雷達也處有一席之位。雷達是一種不管白天黑夜都可對遠距離目標進行探測的技術,它不會被諸如霧、雨、雲這樣的自然現象影響,穿透能力比較強,因此在軍事中得到廣泛使用,軍隊可以利用雷達探測遠距離內是否有危險存在,大大提升一個國家的國防能力,並能及時提供預警,以幫助軍隊進行戰前準備隨時應付各種突發狀況。
  • 又一個世界第一,國產新型雷射雷達可探測數百公裡外目標
    ,就是之前中國電科十四所量子雷達技術的應用。所謂量子雷達,是對發射雷達信號返回的信號,進行單個光子(量子化)的處理和分析,從而獲得目標信息的技術。雷達探測,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準確解讀出回波中含有的目標信息,信號處理就是解讀信息的手段,手段越先進,信號解讀越準,雷達探測能力自然就會越高。通過量子雷達創新信號處理方式,該雷達的探測能力相比傳統體制雷達,有了本質的提升。
  • 我國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對數百公裡外小目標跟蹤探測
    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 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多年。
  • 各國的雷達測距是多少?結果出來中國的雷達測距讓人震驚。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什麼是雷達,它的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 各國雷達測距有多遠?美國5000公裡,俄羅斯6000公裡,中國多少
    儘管自二戰之後人類世界再也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但為了在面對無妄之災的時候可以自保,各國的發展一直都把軍事建設放在首位,不斷有先進的武器裝備被填充到軍隊中。隨著人類對於太空的利用,當代漂浮在太空中的衛星,就是人類拿來測量和定位的好工具。但由於地面接收衛星傳來的信息需要時間,往往導致在軍事上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於是人們又研發出了雷達。
  • 三大國雷達最遠測距對比,美5000公裡,俄6000公裡,我國能測多少遠
    所以就需要使用精準的定位系統,而在現代戰爭中負責這項工作的就是雷達。由於各國的綜合實力存在較大的差距,而各國在雷達領域內的發展也是參差不齊,這就導致各國的雷達測距並不相同,目前,中美俄三國作為軍事實力最強的三個國家,其雷達的最遠測距分別是多少呢?
  • 美國雷達探測距離5000公裡,俄羅斯6000公裡,中國成績喜人
    現如今的世界處於一個相對和平的狀態下,各國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都需要恢復元氣,也明白唯有國家的強大才能保證國家的安穩,所以各國發展軍事的腳步也一直沒有停下來。當衛星被送上太空之後,最牛的定位和測量工具就從雷達變成了衛星,不過在真正的戰爭中,雷達的作用還是比衛星稍微大一點的。
  • 各國雷達最遠測距多遠?美5000公裡,俄6000公裡,中國呢
    儘管自二戰之後人類世界再也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但為了在面對無妄之災的時候可以自保,各國的發展一直都把軍事建設放在首位,不斷有先進的武器裝備被填充到軍隊中。  隨著人類對於太空的利用,當代漂浮在太空中的衛星,就是人類拿來測量和定位的好工具。但由於地面接收衛星傳來的信息需要時間,往往導致在軍事上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於是人們又研發出了雷達。
  • 實現實時跟蹤,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新雷達可探測數百公裡外小目標
    文/無痕在中美科技角力下,中國科技發展備受關注。近日,中國新型雷達關鍵技術獲得突破。研發團隊在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方面取得新的進展。消息指出,針對低空的大氣衰減和湍流等複雜環境下,遠距離目標高精度探測難題成了雷達研發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在單光子雷達系統上的研發成績取得實質性進展。團隊最新研製的高靈敏、高精度、高速率的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為新型雷達雷射雷達系統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 量子雷達:撕開戰場「隱身衣」
    突破技術瓶頸    傳統雷達主要通過發射電磁脈衝並接收回波實現目標探測,然而,隨著隱身技術和電子幹擾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一探測手段面臨挑戰。近些年,以隱身戰機為代表的各類隱身裝備逐漸引領發展潮流。隱身戰機採用波束控制手段和隱身塗料降低雷達的探測能力,甚至還會通過發布虛假信號幹擾雷達探測,在與傳統雷達的「鬥智鬥勇」中顯得技高一籌。
  • 中美俄雷達最遠探測距離:美5000公裡,俄6000公裡,中國是多少?
    而在紅警這款遊戲中,雷達是個非常重要的建築,有了它才能有直觀的地圖信息。而在現代化戰爭中雷達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種軍事裝備,其能給軍隊提供非常多的信息。因此各個國家在雷達方面的研發都是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的,其中軍事實力排名世界前三的中美俄自然也是其中之一,美國的雷達最遠探測距離可以達到5000公裡,俄羅斯則是6000公裡,那麼中國能達到多少呢?
  • 中科院院士:我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比美國設備探測能力提升三個數量級
    前幾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領導的團隊首次實現了高緯度量子隱形傳態,這是國內在量子科技領域的又一個重要突破。在這個領域中,國內除了研究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之外還展開了量子雷射雷達研究,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稱中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的探測性能比美國同類設備提升了三個數量級。
  • 可對數百公裡外目標實時跟蹤,南京大學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立新功
    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其研製的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
  • 美媒終於承認,中國量子雷達技術已領先,可探測海底500米深潛艇
    根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報導稱,在最近發布的刊文中提到了量子雷達的重要性所在,尤其是在反潛任務中,它更是成為一種未來的發展趨勢。現如今聲學探測仍然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量子雷達技術則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 雷射雷達探測及三維成像技術進展,讀這一篇就知曉
    雷射雷達市場前景依然可期,下文小光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雷射雷達的原理、雷射測距及三維成像技術分類等。 什麼是雷射雷達? 傳統雷達技術利用無線電波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其空間位置,其原理是雷達設備的發射機通過天線把電磁波能量射向空間某一方向,電磁波遇到物體將會發生反射;雷達天線收集被反射的電磁波,送至接收設備進行處理,提取有關該物體的某些信息。雷達可謂是千裡眼和順風耳,使得人們能發現數千米之外的目標。自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隨著雷射技術和探測器件的發展,雷射雷達技術應運而生。
  • 量子雷達,誰才是世界第一?
    ,並且理論上探測距離極遠,可用於行星防禦和空間探測。進行探測時,成像光子留在量子存儲器中,探測光子被發射出去,經目標反射後被量子雷達重新接受。這樣根據量子糾纏的原理,通過比較糾纏光子對中兩光子各自的量子狀態,可顯著提高雷達的探測性能。
  • 高空大氣與量子雷達 | 竇賢康
    國際上沒有,如果我們做出來,我們將在國際上首次探測到一千公裡高度的中性氦原子,將填補科學在200公裡以上熱層中性大氣認知上的空白。最近,隨著雷射雷達系統的發展,我們終於可以對中高層大氣進行探測。過去用微波進行觀測,其波長為10-2米,這對分子尺度10-8—10-10米的高空大氣是無能為力的。
  • 軍事專家:量子技術將引起戰爭基因突變,顛覆未來戰爭形態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新聞發布會上,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介紹,繼今年6月實現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分發後,我國又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這標誌著「墨子」號量子衛星預先設定的三大科學目標全部實現。
  • 全新雷達原型利用量子糾纏探測目標
    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團隊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誌撰文稱,他們研製出一款新的雷達原型,該原型使用量子糾纏探測目標,有望對生物醫學和安全行業產生重大影響。,使用了名為「微波量子照明」的新型探測技術,該技術利用糾纏的微波光子作為探測方法。
  • 漫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和新型探測技術
    說到「雷達」,小夥伴們的腦海裡大概立馬能蹦出戰爭片中「報告長官,雷達上發現敵艦靠近!」這樣的對白。這裡所謂的「雷達」(Radar)一般是指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全稱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很多人也叫它「無線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