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雷達」,小夥伴們的腦海裡大概立馬能蹦出戰爭片中「報告長官,雷達上發現敵艦靠近!」這樣的對白。這裡所謂的「雷達」(Radar)一般是指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全稱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很多人也叫它「無線電定位」。
不過,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並不知道我們熟悉的這個「雷達」概念,而是利用光來進行探測和定位的手段——「雷射雷達」。
什麼是雷射雷達?
如今,「雷射雷達」已不是什麼陌生的概念了,特別是隨著自動駕駛的熱潮,它也備受矚目。
自動駕駛
雷射雷達實際上是一種工作在光學波段(近紅外)的雷達,最早對它的定義是LIDAR,即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不過,更準確的應該是「LADAR」這種叫法,即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雷射探測和測距。
特點
與同樣在汽車中有著一定應用的微波雷達相比,工作在光學波段的雷射雷達其頻率比微波高2-3個數量級以上,有著更高的距離解析度、角解析度和速度解析度。因此,雷射雷達在測量過程中可帶來距離、角度、反射強度、速度等更豐富的信息,憑藉這些數據便可生成目標多維度的圖像,協助我們或系統對探測目標擁有更詳細的認知。
另外,由於雷射波長短,能發射發散角非常小(μrad量級)的雷射束,多路徑效應小,即不會形成定向發射,與微波或者毫米波產生多路徑效應,抗幹擾能力強,可實現低空、超低空目標的探測。而雷射主動探測擁有不依賴於外界光照條件或目標本身輻射的特性,只需通過探測自身發射的雷射束的回波信號來獲取目標信息,所以還可實現全天候的工作。不過,雷射雷達易受大氣條件以及工作環境的煙塵影響,要實現全天候的工作環境在目前來講還是最困難的事情。
原理
實際上,雷射雷達技術的前提是雷射測距技術。我們通常能見到的測距方法,從大類上可以分為:雷射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TOF)法和三角法。簡單來講,它們分別適用於長距離測距和短距離測距。
TOF測距原理示意
而TOF法又可分為:
a)脈衝調製(脈衝測距技術),利用被測目標對光信號的漫反射來測距;
b)相位調製,對雷射連續波進行強度的調製,通過相位差來測量距離信息。
而雷射雷達對不同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它的種類和實際應用。
分類
雷射雷達也分很多類別。從調製出發,目前主要有直接探測雷射雷達和相干探測雷射雷達。現在常見的,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測繪所用的,基本上屬於直接探測雷射雷達。比較特殊的,比如測風、測速之類的雷達,則一般採用的是相干調製。
直接探測類型的雷射雷達應用
中國海洋大學研發的車載都卜勒測風雷射雷達
圖片來源:qingdaonews.com
如果從應用出發,那分類就較多了,比如雷射測距儀、雷射三維成像雷達、雷射測速雷達、雷射大氣探測雷達等等。其中,雷射三維成像雷達就包含了我們熟知的雷射測繪,以及自動駕駛中的單線雷射雷達和多線雷射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