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雷達:從光電技術角度看自動駕駛

2021-01-17 電子產品世界

  雷射雷達和與之競爭的傳感器技術(相機、雷達和超聲波)加強了對傳感器融合的需要,也對認真謹慎地選擇光電探測器、光源和MEMS振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4/378522.htm

  傳感器技術、成像、雷達、光探測技術及測距技術(雷射雷達)、電子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進步,使數十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得以實現,包括防撞、盲點監測、車道偏離預警和停車輔助等。通過傳感器融合實現這些系統的同步運行,可以讓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監視周圍環境,並警告駕駛員潛在的道路危險,甚至採取獨立於駕駛員的躲避行動以防止碰撞。

  自動駕駛汽車還必須在高速狀態下區分和識別前方的物體。通過測距技術,這些自動駕駛汽車必須快速構建一張約100m距離內的三維(3D)地圖,並在高達250m距離範圍內創建高角解析度的圖像。如果駕駛員不在場,車輛的人工智慧必須做出最佳決策。

  完成這一任務的幾種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測量能量脈衝從自動駕駛車輛到目標再返回車輛的往返飛行時間(ToF)。當知道「脈衝」通過空氣的速度時,就可以計算到反射點的距離——脈衝可以是超聲波(聲納)、無線電波(雷達)或光(雷射雷達)。

  在這三種ToF技術中,雷射雷達是提供更高角度解析度圖像的最佳選擇,因為它具有更小的衍射特性和光束髮散度,可以比微波雷達更好地識別相鄰物體。這種高角度解析度在高速下尤為重要,可以提供足夠的時間來應對潛在的危險,如迎面碰撞。

  雷射光源的選擇

  在ToF雷射雷達中,雷射發射持續時間為τ的脈衝,在發射瞬間觸發定時電路中的內部時鐘(下文有圖示)。從目標反射的光脈衝到達光電探測器,轉換產生電信號輸出使時鐘停止計時。這種測量往返ToF Δt時間的方式可以計算到反射點的距離R。

  如果雷射和光電探測器實際上位於同一位置,則距離由下公式確定:

  

  中c是真空中光速,n是傳播介質的折射率(對空氣來說大約為1),影響距離解析度ΔR的因素有兩個:測量Δt時的不確定度δΔt和脈衝寬度的導致的空間誤差w(w = cτ)。

  以第一個因素代表測距解析度ΔR=1/2 cδΔτ,而以第二個代表測距解析度ΔR=1/2 w = 1/2 cτ。如果以5cm的解析度測量距離,上述關係式分別意味著δΔt大約為300ps,τ大約為300ps。

  飛行時間雷射雷達要求光電探測器和其後的電子學系統具有很小的時間抖動(δΔτ的主要貢獻因素)以及能夠發射短脈寬時間的脈衝雷射器,例如相對昂貴的皮秒雷射器。目前典型的汽車雷射雷達系統中的雷射器產生約4ns持續時間的脈衝,所以減小光束髮散是必要的。

  

  光束髮散取決于波長和發射天線尺寸(微波雷達)或透鏡孔徑大小(雷射雷達)的比值。微波雷達這一比值較大,因此發散度更大,角度解析度較低。圖中微波雷達(黑色)將無法區分這兩輛車,而雷射雷達(紅色)可以。

  對汽車雷射雷達系統設計者來說,最關鍵的選擇之一是光波長。制約這一選擇的因素有幾個:

  · 對人類視覺的安全性

  · 在大氣中的傳播特性

  · 雷射的可用性和光電探測器的可用性

  兩種最流行的波長是905和1550 nm,905nm的主要優點是矽在該波長處吸收光子,而矽基光電探測器通常比探測1550 nm光所需的銦鎵砷(InGaAs)近紅外探測器便宜。

  

  可用於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濱松近紅外MPPC(矽光電倍增管),在905nm處具有較高的探測效率,響應速度快,工作溫度範圍寬,適合各種場合下的雷射雷達應用,尤其是使用TOF測距法的長距離測量。

  然而,1550nm的人類視覺安全度更高,可以使用單脈衝更大輻射能量的雷射——這是光波長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1550nm探測器 濱松InGaAs APD G8931

  大氣衰減(在所有天氣條件下)、空氣中粒子的散射以及目標表面的反射率都與波長有關。由於有各種各樣可能的天氣條件和反射表面,對於這些條件下汽車雷射雷達波長的選擇來說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在大多數實際情況下,905 nm處的光損失更小,因為在1550 nm處的水分的吸收率比905 nm處要大。

  光探測器的選擇

  只有一小部分脈衝發射的光子可以到達光電探測器的有效區域。如果大氣衰減沿脈衝路徑不變化,雷射光束髮散度可忽略不計,光斑尺寸小於目標,入射角垂直於探測器且反射體是朗伯體(所有方向均反射),則光接收峰值功率P(R)為:

  

  P0是發射雷射脈衝的光峰值功率,ρ是目標的反射率,A0是接收器孔徑面積,η0是光學系統透過率,γ是大氣消光係數。

  該方程表明,隨著距離R的增加,接收功率迅速減小。為了合理選擇參數,R=100 m,探測器的活動區域上返回光子的數量大約是幾百到幾千,而通常發射的光子超過1012。這些回波光子與背景光子同時被探測,而背景光子沒有任何有用信息。

  採用窄帶濾波器可以減少到達探測器的背景光,但不能減少到零,背景光的影響使檢測動態範圍減小,噪聲(背景光子拍攝噪聲)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典型條件下地面太陽輻照度在1550 nm處小於905 nm。

  

  飛行時間(ToF)雷射雷達的基本原理示意

  在一輛汽車周圍360°×20°的區域內創建一張完整的3D地圖需要一束經過光柵分光後進行掃描,或多束雷射束掃描,再或者將光束整個覆蓋住需要的範圍並收集返回的點雲數據。前者被稱為掃描(scanning)雷射雷達,後者稱為閃光(flash)雷射雷達。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中雷射雷達和傳感器技術的應用
    來源: 傳感器技術 雷射雷達和與之競爭的傳感器技術(相機、雷達和超聲波)加強了對傳感器融合的需要,也對認真謹慎地選擇光電探測器、光源和MEMS振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感器技術、成像、雷達、光探測技術及測距技術(雷射雷達)、電子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進步,使數十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得以實現,包括防撞、盲點監測、車道偏離預警和停車輔助等。通過傳感器融合實現這些系統的同步運行,可以讓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監視周圍環境,並警告駕駛員潛在的道路危險,甚至採取獨立於駕駛員的躲避行動以防止碰撞。
  • 汽車自動駕駛之雷射雷達行業深度報告
    對於以主流自動駕駛廠商為代表的雷射雷達擁護者,系統的安全可靠性排在首 位,實現這一方向的方式就是融合各個性能的傳感器,以彌補不同類型的技術漏洞,採用 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廠商一般選擇在車頂配置 64 線雷射雷達,用於障礙物和移動車輛檢 測,同時在車四周環繞成本相對較低的低線束雷射雷達或毫米波雷達進行視野補充
  • 漫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和新型探測技術
    不過,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並不知道我們熟悉的這個「雷達」概念,而是利用光來進行探測和定位的手段——「雷射雷達」。什麼是雷射雷達?如今,「雷射雷達」已不是什麼陌生的概念了,特別是隨著自動駕駛的熱潮,它也備受矚目。
  • 自動駕駛離不開的雷射雷達,究竟有幾種分類?
    導讀:機械式雷射雷達、固態雷射雷達、MEMS雷射雷達、Flash面陣雷射雷達、OPA固態雷射雷達、混合固態雷射雷達...如此多種雷射雷達,你了解多少?雷射雷達是一種通過發射雷射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徵量的雷達系統——雷射波段位於0.5μm-10μm,以光電探測器為接收器件,以光學望遠鏡為天線。
  • 雷射雷達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發展
    編者按: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遠距離深度相機雷射雷達作為汽車理解三維空間的主流方案備受認可,不過雷射雷達目前大且貴,這使得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充滿挑戰。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應用方向之一,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遠距離深度相機雷射雷達作為汽車理解三維空間的主流方案備受認可,不過雷射雷達目前大且貴,這使得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充滿挑戰。那麼,如何才能破解這些難題,從而讓雷射雷達更進一步推動汽車與人工智慧之間的結合與發展呢?
  • 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原標題: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目前,機械旋轉雷射雷達的高
  • 自動駕駛的未來,是雷射雷達還是視覺識別?
    昨天,局長開著一臺Model 3去喝茶,朋友見到我的車,第一時間就問:「敢不敢在高速路上用自動駕駛啊」,局長毫不猶豫的說:「不敢」,然後發了以下這幅圖給他看。
  • 雷射雷達是什麼?為什麼自動駕駛必不可少?
    上期文章我們介紹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有個軟肋,就是對於靜止的物體有可能探測不到,其背後的原因就是傳統的雷達不能有效識別靜態物體。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那就多種傳感器的配合使用。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大多數自動駕駛汽車都會搭載三類傳感器:攝像頭、雷達和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廠商開啟自動駕駛激戰
    在自動駕駛行業加速發展的推動下,國內雷射雷達市場的應用落地也進一步提速,北科天繪、禾賽科技(百度投資)、北醒光子、大疆等一批領先的企業,也藉此機會迅速崛起。雷射雷達借勢起航作為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核心產品,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技術層面來看,能夠感知環境信息的雷射雷達,可以說是智能汽車的「眼睛」。
  • 自動駕駛的眼睛 細述單線雷射雷達的作用
    實際上,目前我們提到的,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測繪用到的雷射雷達,基本上屬於這種直接探測類型的雷射雷達。有比較特殊的,比如測風、測速之類的雷達,一般會採用相干體制。  按應用分類,我們可以分得更多,比如:雷射測距儀、雷射三維成像雷達、雷射測速雷達、雷射大氣探測雷達,等等。
  • 雷射雷達疊加雷達,解決霧天自動駕駛
    雷射雷達疊加雷達,解決霧天自動駕駛 2020-11-20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歐司朗推出新型近距紅外雷射,自動駕駛技術再近一步
    自動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未來幾年,要實現自動駕駛廣泛應用,仍有法律和技術上的問題需要解決。目前,汽車製造商和移動服務提供商努力實現這個願景,在此過程,自動駕駛汽車需要更全面、更可靠地檢測周圍環境。這意味著,傳感器例如雷射雷達(光探測和測距)的數量和布局,變得尤為關鍵。
  • 【牛車實驗室】趣味解讀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的「電子眼」
    自動駕駛從概念化走向現實世界似乎非常迅速,對於自動駕駛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對大量交通數據進行運算,最終得到最優的行車路線和速度,車輛實現無人幹預的自動行駛。但是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卻在於獲取數據,所以雷達變成了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硬體。自動駕駛汽車通過雷達將複雜的交通數據全部捕獲。
  • 在自動駕駛中,單線雷射雷達能幹什麼?|雷鋒網公開課
    實際上,目前我們提到的,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測繪用到的雷射雷達,基本上屬於這種直接探測類型的雷射雷達。有比較特殊的,比如測風、測速之類的雷達,一般會採用相干體制。按應用分類,我們可以分得更多,比如:雷射測距儀、雷射三維成像雷達、雷射測速雷達、雷射大氣探測雷達,等等。不管是單線雷射雷達、多線雷射雷達或測繪雷射雷達,我們基本上可以將其劃分到雷射三維成像雷達的範疇。
  • 在自動駕駛中,單線雷射雷達能幹什麼?硬創公開課
    但是雷射雷達最大的缺點——容易受到大氣條件以及工作環境的煙塵的影響,要實現全天候的工作環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雷射雷達分類雷射雷達的分類,如果從體制上劃分,主要有直接探測雷射雷達和相干探測雷射雷達。實際上,目前我們提到的,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測繪用到的雷射雷達,基本上屬於這種直接探測類型的雷射雷達。
  • 實現高級自動駕駛,一定要用雷射雷達嗎?
    在技術之爭上,支持雷射雷達的一派和支持純視覺計算的一派還在吵得不可開交,同時也還有技術廠商試圖用毫米波雷達來取代雷射雷達。可見雷射雷達在高級自動駕駛所處的「C位」的地位仍然面臨挑戰。為什麼大多數的自動駕駛公司都認可雷射雷達技術?而偏偏又有少數公司不走「尋常路」,不接雷射雷達的招?箇中原因嘛?既有傳感器的技術路線之爭,也有自動駕駛車企對商業路線的判斷。
  • 英國研發超快且超靈敏雪崩光電二極體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雷射雷達...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研發出全球領先的複合半導體(CS)技術,能夠為未來的高速數據通信提供支持。(圖片來源:卡迪夫大學)APD是一種利用「光電效應」(光照射到材料時產生)且特別靈敏的半導體設備,能夠將光轉變成電。世界各地都需要速度更快、超級靈敏的APD,用於高速數據通信應用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的光探測和測距(雷射雷達)系統。
  • 燈廠也玩自動駕駛:德國照明巨頭買下雷射雷達公司LeddarTech 25%...
    LeddarTech 25% 的股份,正式進軍自動駕駛市場。除了自動駕駛汽車,LeddarTech 還可用在無人機和工業自動化領域,該公司技術人員表示,它的雷射雷達能採集到視野範圍內所有物體的距離信息,這全靠專利軟體對雷射雷達信號「回聲」採樣率和解析度的提升。
  • 從四個維度深度剖析雷射雷達核心技術
    從四個維度深度剖析雷射雷達核心技術雷射雷達(LiDAR)的產業化熱潮來源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強烈需求。在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定義的L3級及以上的自動駕駛汽車之中,作為3D視覺傳感器的雷射雷達彰顯了其重要地位,為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 自動駕駛的寵兒!雷射雷達如何降價百倍走向普及【附PPT】
    2、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的應用具體而言,在自動駕駛中,單線與多線雷射雷達的應用略有不同,多線雷射雷達可以和其他傳感器融合,進行三維重建、對被測物體進行識別判斷,完成無人駕駛(高等級自動駕駛)的環境感知;單線雷射雷達可用於ADAS功能,輔助車輛尤其是大型貨車實現前後向碰撞預警和盲區監測等功能,提高道路安全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