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離不開的雷射雷達,究竟有幾種分類?

2020-12-04 傳感器專家網

導讀:機械式雷射雷達、固態雷射雷達、MEMS雷射雷達、Flash面陣雷射雷達、OPA固態雷射雷達、混合固態雷射雷達...如此多種雷射雷達,你了解多少?

雷射雷達是一種通過發射雷射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徵量的雷達系統——雷射波段位於0.5μm-10μm,以光電探測器為接收器件,以光學望遠鏡為天線。

雷射雷達因為雷射波長短,準直性高,使得雷射雷達性能優異:角解析度和距離解析度高、抗幹擾能力強、能獲得目標多種圖像信息(深度、反射率等)、體積小、質量輕。

目前雷射雷達廣泛應用在測繪、氣象監測、安防、自動駕駛等領域。且大部分人認為,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關鍵傳感器。目前市面上可見的車載雷射雷達,基本都是機械式,其典型特徵即為擁有機械部件,會旋轉,比如Velodyne著名的大花盆HDL64。當然也有混合固態雷射雷達,即外面不轉了,但裡面仍有雷射發射器進行旋轉的種類。

但除了這兩種雷射雷達外,因使用的技術不同,還分為多種雷射雷達。下面我們一起來全面了解雷射雷達的分類。

根據結構,雷射雷達分為機械式雷射雷達、固態雷射雷達和混合固態雷射雷達

 

機械式雷射雷達

機械雷射雷達,是指其發射系統和接收系統存在宏觀意義上的轉動,也就是通過不斷旋轉發射頭,將速度更快、發射更準的雷射從「線」變成「面」,並在豎直方向上排布多束雷射,形成多個面,達到動態掃描並動態接收信息的目的。

以Velodyne生產的第一代機械雷射雷達(HDL-64E)為例,豎直排列的雷射發射器呈不同角度向外發射,實現垂直角度的覆蓋,同時在高速旋轉的馬達殼體帶動下,實現水平角度360度的全覆蓋。因此,HDL-64E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就一直處於360度旋轉狀態中。

因為帶有機械旋轉機構,所以機械雷射雷達外表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己會轉,個頭較大。

如今機械雷射雷達技術相對成熟,但價格昂貴,暫時給主機廠量產的可能性較低;同時存在光路調試、裝配複雜,生產周期漫長,機械旋轉部件在行車環境下的可靠性不高,難以符合車規的嚴苛要求...等不足。

當前的雷射雷達戰場,機械旋轉式方案佔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目前除了美國Quanergy以外,各大主流的雷射雷達供應商都是以機械旋轉式的產品線為主,並以此為基礎不斷推進更高線數產品的迭代。比如做雷射雷達起步最早、做的最大的Velodyne,主攻的就是機械雷射雷達,其機械雷射雷達目前可做到128線,性能非常強悍。

混合固態雷射雷達

2016年1月的CES消費電子展會上,Velodyne展示了「混合固態超級冰球」(Solid-State Hybrid Ultra Puck Auto),由此引入了混合固態雷射雷達的概念。

機械式雷射雷達在工作時發射系統和接收系統會一直360度地旋轉,而混合固態雷射雷達工作時,單從外觀上是看不到旋轉的,巧妙之處是將機械旋轉部件做得更加小巧並深深地隱藏在外殼之中。

業內普遍認為,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指用半導體「微動」器件(如MEMS掃描鏡)來代替宏觀機械式掃描器,在微觀尺度上實現雷達發射端的雷射掃描方式。MEMS掃描鏡是一種矽基半導體元器件,屬於固態電子元件;但是MEMS掃描鏡並不「安分」,內部集成了「可動」的微型鏡面;由此可見MEMS掃描鏡兼具「固態」和「運動」兩種屬性,故稱為「混合固態」。

對於雷射雷達來說,MEMS最大的價值在於:原本為了機械式雷射雷達實現掃描,必須使雷射發射器轉動。而MEMS微機電系統可以直接在矽基晶片上集成體積十分精巧的微振鏡,由可以旋轉的微振鏡來反射雷射器的光線,從而實現掃描。

這樣一來,雷射雷達本身不用再大幅度地進行旋轉,可以有效降低整個系統在行車環境出現問題的機率。另外,主要部件運用晶片工藝生產之後,量產能力也得以大幅度提高,有利於降低雷射雷達的成本,可以從上千乃至上萬美元降低到數百美元。

老牌雷射公司日本先鋒,利用原本用於掃描雷射影碟的光學頭,來生產MEMS雷射雷達。該公司曾表示「當訂單達到100萬,先鋒便可以把價格控制在100美元以下,預計會在2019年開始量產。」

固態雷射雷達:OPA與Flash固態雷射雷達

相比於機械式雷射雷達,固態雷射雷達結構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了旋轉部件,個頭相對較小。

固態雷射雷達的優點包括了:數據採集速度快,解析度高,對於溫度和振動的適應性強;通過波束控制,探測點(點雲)可以任意分布,例如在高速公路主要掃描前方遠處,對於側面稀疏掃描但並不完全忽略,在十字路口加強側面掃描。而只能勻速旋轉的機械式雷射雷達是無法執行這種精細操作的。

從使用的技術上,固態雷射雷達分為OPA固態雷射雷達和Flash固態雷射雷達。

OPA固態雷射雷達

OPA(optical phased array)光學相控陣技術。對軍事有所了解的讀者,應該會知道相控陣雷達,美海軍宙斯盾艦上那一塊蜂窩狀的「板子」就是它。

而光學相控陣使用的即是原理相同的技術。OPA運用相干原理(類似的是兩圈水波相互疊加後,有的方向會相互抵消,有的會相互增強),採用多個光源組成陣列,通過控制各光源發光時間差,合成具有特定方向的主光束。然後再加以控制,主光束便可以實現對不同方向的掃描。

相對於MEMS,這一技術的電子化更加徹底,它完全取消了機械結構,通過調節發射陣列中每個發射單元的相位差來改變雷射的出射角度。

因為沒有任何機械結構,自然也沒有旋轉。所以相比傳統機械式雷達,OPA固態雷射雷達有掃描速度快、精度高、可控性好、體積小等優點。但也易形成旁瓣,影響光束作用距離和角解析度,同時生產難度高。

比如Quanergy研發的「固態」Solid State雷射雷達,就是OPA雷射雷達,其滿足了雷射雷達小型化的大趨勢,整個尺寸只有90mmx60mmx60mm。用到的核心的技術有光學相控陣列Optical Phased Array、光學集成電路Photonic IC、遠場輻射方向圖Far Field Radiation Pattern,完全沒有機械固件。

 

Flash固態雷射雷達

Flash原本的意思為快閃。而Flash雷射雷達的原理也是快閃,不像MEMS或OPA的方案會去進行掃描,而是短時間直接發射出一大片覆蓋探測區域的雷射,再以高度靈敏的接收器,來完成對環境周圍圖像的繪製。

因此,Flash固態雷射雷達屬於非掃描式雷達,發射面陣光,是以2維或3維圖像為重點輸出內容的雷射雷達。某種意義上,它有些類似於黑夜中的照相機,光源由自己主動發出。

Flash固態雷達的一大優勢是它能快速記錄整個場景,避免了掃描過程中目標或雷射雷達移動帶來的各種麻煩。不過,這種方式也有自己的缺陷,比如探測距離較近。

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專家Sanjiv Singh認為:

「像素越大,你要處理的信號就越多。將海量像素塞進光電探測器,必然會帶來各種幹擾,其結果就是精度的下降。」

這意味著Flash固態雷射雷達沒有「遠視眼」,在實際使用中不適合遠程探測,而業內專家堅信,全自動駕駛汽車上搭載的雷射雷達至少一眼就得看到200到300米外的物體。

其實Flash固態雷射雷達的成本還是相對低,但基於3D Flash技術的固態雷射雷達,在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還存在問題。

結語:

相比於機械雷射雷達,MEMS雷射雷達體積更小,價格更低廉,更適合大規模應用;同時相比於OPA和Flash,MEMS在技術上更容易實現。因此,MEMS被各大主機廠商一致看好,近些年入局MEMS雷射雷達研究的企業很多。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中遠距離雷射雷達將是MEMS固態的天下。

MEMS更容易做到遠距離,而OPA與Flash想達到200米距離還有大量的路要走,OPA也因為技術暫不成熟,短期內估計不會有落地的產品出現。而且,MEMS雷射雷達的晶片化特徵,使得它具有車規級、千元級、易量產的基因,因此這個方案將最先被OEM接受,成為第一代L3以上自動駕駛量產車的感知配件。

相關焦點

  • 雷射雷達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發展
    遠距深度相機識別精度低,工作距離遠,可用於手勢、動作和姿態識別,無人駕駛避障、路徑規劃等,其中自動駕駛系統中常用的雷射雷達就屬於遠距深度相機。  深圳速騰聚創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嗣翔  他進一步表示,在自動駕駛中,雷射雷達可以發揮生成高精度地圖、實時定位、障礙物分類、動態物體跟蹤
  • 深度好文:自動駕駛中的雷射雷達究竟有何特效?
    雷射雷達分類  雷射雷達的分類,如果從體制上劃分,主要有直接探測雷射雷達和相干探測雷射雷達實際上,目前我們提到的,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測繪用到的雷射雷達,基本上屬於這種直接探測類型的雷射雷達。有比較特殊的,比如測風、測速之類的雷達,一般會採用相干體制。  按應用分類,我們可以分得更多,比如:雷射測距儀、雷射三維成像雷達、雷射測速雷達、雷射大氣探測雷達,等等。
  • 自動駕駛離不開雷達,分兩種不同類型
    【ZOL汽車電子】雷達是自動駕駛的關鍵部件,雷達能及時反饋複雜的路況,由汽車的中央處理器再做出正確的決策,按照正確的路線行駛,還要規避各種車輛和行人,天氣好的時候普通雷達就能勝任,而惡劣天氣下,如雨霧天氣就要靠雷射雷達才能更高的反饋精度。所以,雷達分兩類。
  • 漫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和新型探測技術
    不過,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並不知道我們熟悉的這個「雷達」概念,而是利用光來進行探測和定位的手段——「雷射雷達」。什麼是雷射雷達?如今,「雷射雷達」已不是什麼陌生的概念了,特別是隨著自動駕駛的熱潮,它也備受矚目。
  • 雷射雷達廠商開啟自動駕駛激戰
    投稿來源:蛇眼財經近年來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爆發的勢頭愈加明顯,L2、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加速落地,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也進入了試運行階段。在此背景下,自動駕駛行業的上遊產業鏈如雷射雷達也開始蓬勃發展。
  • 自動駕駛的未來,是雷射雷達還是視覺識別?
    一般自動駕駛的視覺訓練邏輯只能識別到車輛後部、側面 和 頭部,顯然特斯拉的工程師沒有想到有一天系統需要識別貨車車箱的頂部。 首先我們來看看特斯拉跟雷射雷達還有計算機視覺識別的軼聞。 在特斯拉CEO馬斯克眼中,雷射雷達是一種落後的東西,他在2019年4月曾經說過:「雷射雷達和高精度地圖都是自動駕駛中錯誤的解決方案, 只會減慢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速度。如果你只是在限制區域行駛, 那也不能叫做自動駕駛。」
  • 雷射雷達vs純計算機視覺 自動駕駛的兩大流派
    雷射雷達流派和純計算機視覺流派一直在自動駕駛技術中的感知層解決方案上喋喋不休。雷射雷達派認為純視覺算法在數據形式和精度上的不足;純視覺流派則認為雷射雷達不必要且過於昂貴。本文將對雷射雷達、攝像頭以及毫米波雷達等主流傳感器、各自動駕駛公司的解決方案以及傳感器市場格局作介紹。
  • 自動駕駛的眼睛 細述單線雷射雷達的作用
    雷射雷達分類  雷射雷達的分類,如果從體制上劃分,主要有直接探測雷射雷達和相干探測雷射雷達。實際上,目前我們提到的,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測繪用到的雷射雷達,基本上屬於這種直接探測類型的雷射雷達。有比較特殊的,比如測風、測速之類的雷達,一般會採用相干體制。  按應用分類,我們可以分得更多,比如:雷射測距儀、雷射三維成像雷達、雷射測速雷達、雷射大氣探測雷達,等等。
  • 汽車自動駕駛之雷射雷達行業深度報告
    雷射雷達:三維點雲建模構建傳感基石 路徑之爭:雷射雷達為什麼是 L4 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傳感器?對於以主流自動駕駛廠商為代表的雷射雷達擁護者,系統的安全可靠性排在首 位,實現這一方向的方式就是融合各個性能的傳感器,以彌補不同類型的技術漏洞,採用 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廠商一般選擇在車頂配置 64 線雷射雷達,用於障礙物和移動車輛檢 測,同時在車四周環繞成本相對較低的低線束雷射雷達或毫米波雷達進行視野補充
  • 雷射雷達疊加雷達,解決霧天自動駕駛
    雷射雷達疊加雷達,解決霧天自動駕駛 2020-11-20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自動駕駛新驅動力:點雲算法如何釋放雷射雷達威力?
    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傳感器下圖是無人駕駛的偏算法層的系統框架。從左邊看,這是一個傳感器的輸入,如雷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GPS、編碼器和 IMU。在感知方面,我們普遍使用的是雷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三個是作為感知外界物體的傳感器。其中,雷射雷達可以做物體的識別、分類、跟蹤,攝像頭也可以做物體的分類和跟蹤。毫米波雷達主要用於對物體障礙物識別。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和雷射雷達這三個傳感器,有一些重合點。這是由傳感器本身的性質決定,他們有各自不可或缺的功能。
  • 實現高級自動駕駛,一定要用雷射雷達嗎?
    用沃爾沃集團CTO的話來說就是,雷射雷達的應用是汽車邁向全自動駕駛的關鍵一步。既然雷射雷達是實現全自動駕駛的「關鍵一步」,那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這一說法想必一定會得到國內外數十家雷射雷達廠商的紛紛點讚。所以,現在還來討論高級自動駕駛要不要配備雷射雷達的話題,似乎已經有些「不合時宜」了。對於自動駕駛來說,估計再也沒有比安全更重要的事情了。
  • 雷射雷達是什麼?為什麼自動駕駛必不可少?
    上期文章我們介紹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有個軟肋,就是對於靜止的物體有可能探測不到,其背後的原因就是傳統的雷達不能有效識別靜態物體。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那就多種傳感器的配合使用。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大多數自動駕駛汽車都會搭載三類傳感器:攝像頭、雷達和雷射雷達。
  • 在自動駕駛中,單線雷射雷達能幹什麼?|雷鋒網公開課
    雷射雷達分類雷射雷達的分類,如果從體制上劃分,主要有直接探測雷射雷達和相干探測雷射雷達。實際上,目前我們提到的,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測繪用到的雷射雷達,基本上屬於這種直接探測類型的雷射雷達。有比較特殊的,比如測風、測速之類的雷達,一般會採用相干體制。按應用分類,我們可以分得更多,比如:雷射測距儀、雷射三維成像雷達、雷射測速雷達、雷射大氣探測雷達,等等。不管是單線雷射雷達、多線雷射雷達或測繪雷射雷達,我們基本上可以將其劃分到雷射三維成像雷達的範疇。
  • 在自動駕駛中,單線雷射雷達能幹什麼?硬創公開課
    但是雷射雷達最大的缺點——容易受到大氣條件以及工作環境的煙塵的影響,要實現全天候的工作環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雷射雷達分類雷射雷達的分類,如果從體制上劃分,主要有直接探測雷射雷達和相干探測雷射雷達。實際上,目前我們提到的,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測繪用到的雷射雷達,基本上屬於這種直接探測類型的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從光電技術角度看自動駕駛
    通過傳感器融合實現這些系統的同步運行,可以讓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監視周圍環境,並警告駕駛員潛在的道路危險,甚至採取獨立於駕駛員的躲避行動以防止碰撞。  自動駕駛汽車還必須在高速狀態下區分和識別前方的物體。通過測距技術,這些自動駕駛汽車必須快速構建一張約100m距離內的三維(3D)地圖,並在高達250m距離範圍內創建高角解析度的圖像。如果駕駛員不在場,車輛的人工智慧必須做出最佳決策。
  • 【牛車實驗室】趣味解讀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的「電子眼」
    自動駕駛從概念化走向現實世界似乎非常迅速,對於自動駕駛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對大量交通數據進行運算,最終得到最優的行車路線和速度,車輛實現無人幹預的自動行駛。但是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卻在於獲取數據,所以雷達變成了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硬體。自動駕駛汽車通過雷達將複雜的交通數據全部捕獲。
  • 自動駕駛系列課 | 雷射雷達功能拆解 看看為啥這麼重要!【附PPT】
    二、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不可或缺的傳感器,具有5大功能。1、障礙物檢測。2、障礙物分類。3、障礙物跟蹤。4、生成高精地圖。5、實時定位三、雷射雷達分為掃描式和非掃描式兩大類。像高德的谷總所說,高精地圖其實是用於自動駕駛的專題圖,所以我們也可以將高精地圖理解為一個特殊的傳感器,除了高精度地圖之外還有雷射雷達、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中間部分是負責障物檢測和識別分類的定位感知層,最右邊的部分是路徑規劃和執行層。
  • 自動駕駛科普之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
    有人看見雷射雷達,心中會冒出來一個疑惑「雷射雷達和雷達有什麼區別?」雷射雷達是雷達麼?答案:是!不信我們看下圖:他們的區別就和名字一樣簡單易懂 ,雷射雷達就是,發射雷射的雷達。在原理上基本類似,只是雷射雷達發射的是一條直線的光束,而雷達發射出去的是一個錐狀的電磁波波束。按照用途,我們可以把雷射傳感器分為兩類,即避障級和高精度測繪級,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關鍵參數上,如角解析度、視場角、測量距離、測量速率、測量精度、多次回波技術、多周期回波技術等,這兩類雷射傳感器有較大差別。接下來我們著重聊一下測繪雷射雷達。
  • 自動駕駛中雷射雷達和傳感器技術的應用
    傳感器技術、成像、雷達、光探測技術及測距技術(雷射雷達)、電子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進步,使數十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得以實現,包括防撞、盲點監測、車道偏離預警和停車輔助等。通過傳感器融合實現這些系統的同步運行,可以讓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監視周圍環境,並警告駕駛員潛在的道路危險,甚至採取獨立於駕駛員的躲避行動以防止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