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個叫雷射雷達的傢伙進入了測繪各個領域,很多人對它感覺很陌生,其實不然,他可是老傢伙了,我們所熟知的地球與月亮的距離,就是通過雷射測距技術實現的。雷射測距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通過測量雷射從發射到月面反射光到達地球的時間,乘以光速再除以二,就是地月距離了。
為了保障雷射能夠很好地反射回來,登月的美國人特地在月球上放置了這樣一面反射鏡,以保障雷射很好地反射回來。
隨著GPS和IMU(慣性導航技術)的發展,使精確的即時定位、定姿成為可能,很多廠商發現,這傢伙用來幹測繪非常適合,所以近年來雷射雷達就被推到了各位的面前。有人看見雷射雷達,心中會冒出來一個疑惑
「雷射雷達和雷達有什麼區別?」
雷射雷達是雷達麼?
答案:是!
不信我們看下圖:
他們的區別就和名字一樣簡單易懂 ,雷射雷達就是,發射雷射的雷達。在原理上基本類似,只是雷射雷達發射的是一條直線的光束,而雷達發射出去的是一個錐狀的電磁波波束。
按照用途,我們可以把雷射傳感器分為兩類,即避障級和高精度測繪級,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關鍵參數上,如角解析度、視場角、測量距離、測量速率、測量精度、多次回波技術、多周期回波技術等,這兩類雷射傳感器有較大差別。接下來我們著重聊一下測繪雷射雷達。
它是將雷射傳感器、GNSS、IMU和相機集成在一起的一個系統,通過各個傳感器的參數標定,可以精確計算出傳感器之間的位置偏差,以及不同坐標系間轉換所用到的旋轉角,從而將獲取的點雲數據的相對坐標轉換成大地坐標。
總之可以邊走邊掃,而且掃出來的點全是大地坐標!就是這麼炫酷:
測量型雷射雷達系統組成
在使用雷射雷達做測繪時,我們一般可以採用汽車、無人機、有人機等移動平臺作為載體,將移動中的雷射原始數據、GNSS數據、IMU數據,後期通過Post-processing模式的後處理得到釐米級精度POS數據,基於POS和原始雷射數據生成我們常常看到的雷射點雲成果。
機載彩色點雲
車載彩色點雲
那麼各搭載平臺間有什麼差異,該如何選擇?
追求效率直接裝到直升機或者固定翼飛機上!
測量效率直接拉滿,但由於直升機或固定翼飛的較高,所以精度就差一些,一般在10CM左右,做大面積地形測繪可選取這種手段。
直升機搭載雷射雷達
測區適合飛行,且對精度有要求,就用旋翼無人機
使用旋翼無人機效率略遜於固定翼無人機,但在精度控制方面更能得心應手,可以達到5cm精度。機載雷射雷達是一種萬金油的組合,無論何種地形都能一顯身手。
旋翼無人機作業模式
特定城區或者街道環境,選用車載模式
雷射雷達車載模式,只能掃描道路兩邊200米內的數據,掃描區域受限,一般道路改擴建項目或者帶狀地形圖項目可以使用此種作業模式,100米內的精度在5cm。
車載作業模式
背包作為補充手段,填補最後的空白
由於我們是多平臺雷射雷達,甚至可以背在背上進行測量。背包模式的存在,是為了補充以上幾種作業方式的不足,用於測量一些汽車和飛機都進不去的地方,比如地下空間測量,礦山測量、方量計算等地方。由於人在背負設備步行時存在一定人為抖動,一般經過處理後在10cm左右。
背包作業模式
雷射雷達這麼多參數,我應該關注什麼指標?
①角解析度,也就是測角精度
角解析度是掃描儀分辨目標的能力,測角解析度越小,則表明能夠分辨的目標越小,這樣測量出的點雲數據就越細膩。一般避障級雷射傳感器的測角精度只有0.1°左右,而測繪級雷射傳感器角解析度一般是0.001°甚至更低。
②測量距離
測量距離與雷射發射頻率和實際地物反射率有關,最大測量距離和反射率有關,一般是指ρ≧60%(部分甚至到ρ≧90%)的情況下的最大掃描距離,同時測量距離與雷射發射頻率成反比,發射頻率越大,測量距離越小
不同的物體(山坡,植被,水泥建築物,金屬管道,土壤礦物,煤等)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大多數建築物的反射率為50%左右,煤和瀝青路面在20%左右,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我們要對設備的最大射程打折。
③測量速度
一般通過雷射脈衝的最大發射頻率來體現,例如RIEGL的VUX-1UAV其最大雷射發射頻率為550 000點/秒,而mini VUX-1UAV 是100 000點/秒。
④測量精度
它指測量一定數量後得出的真實值,是與真實一致性的度,重複精度也叫再現性或可重複性,是用於表示多次測量得到同一結果的可能性的量。一般測繪級的雷射傳感器測量精度都在1cm左右。
⑤視場角
視場角=雷射束的掃描角,指雷射束通過掃描裝置所能達到的最大角度範圍,而有效視場角一般還會與實際作業時的航高、有效測量距離有關。雖然很多雷射傳感器的水平視場角是360°的,我們實際應用時一般只會用到90°-120°。
好處說了這麼多,那麼雷射雷達的不足在哪?
一:受天氣和環境的影響。
無論是哪種模式的雷射雷達工作方式,由於雷射的物理特性的限制,雷射傳感器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在室外和在煙霧、粉塵、雨雪、沙塵和強光環境中均無法穩定可靠地工作。
二:貴
工業用品的價格是理性的,它的研發成本很高,而這只能靠量產去攤薄,現階段雷射雷達的需求還沒有那麼大的量,這讓成本難以降低。
另一塊是邊際成本,雷射雷達屬於高精密機械,能用於測繪雷射頭比避障級更是貴得多,產品製作不容易,製作成本本身就很高了。
雖然目前雷射雷達還算不上完美,但由於它能夠透射植被的特點,能夠直接測量地表,很好地解決密林測量難題,因此受到了很多客戶的青睞。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量產的增加,成本過高的問題可以有效降低,目前雖然雷射雷達不算完美,但它未來可期!(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