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開始出口反隱身雷達,稱其目標客戶為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最大的買家可能是印度。據說該雷達能夠有效探測320公裡範圍內的低可見度目標,包括隱形飛機。有些專家說即使印度買了它,也看不到殲-20。
反隱身雷達並非一項新概念。自從上世紀70年代美國投入隱形戰機研製以來,世界各主要大國,尤其是前蘇聯,都以反隱身雷達為對抗手段,推出了一系列反隱身雷達,包括p-18-2的前身p-18雷達。
隱形飛機一面世,國內外媒體普遍把它神化了,認為沒有雷達能檢測到隱形飛機,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吸波塗層和結構吸波材料的使用,以及隱身外形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吸收特定的電磁波,而其它類型的電磁波吸波效果不佳。利用P-18-2雷達實現的 VHF傳輸波長可達10-1米,具有良好的反隱身性能。因此,米波雷達具有較好的反隱身能力,隱身效果將大大降低。
隱身飛行器也並非每個方向的雷達反射面積都很小,而是主要直接減小前半球附近的散射截面,而在其他方向優化效果一般。所以增加雷達站數和組網能有效地提高發現隱形飛機的概率。隱身飛行器通常優化特定偏置狀態的雷達波。對一個特定方向進行雷達指向或雷達部署多個離散方向也是提高隱形戰機被發現概率的好方法。
實際上,P-18-2並非俄羅斯的最佳反隱形雷達。在俄羅斯自己的反隱形雷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空- M雷達系統,該系統始於2012年,以前蘇聯天空雷達為基礎,俄羅斯軍方只在最近幾年才安裝該雷達系統。採用不同波長的雷達模式對米波、分米波、釐米波進行覆蓋,並通過網絡與各種雷達進行交互,達到了較好的反隱身效果。
最好的裝備並非出口,而是出口「猴版」,這是世界上主要武器出口國間的默契,俄羅斯和前蘇聯都有這樣的傳統。儘管P-18-2具有一定的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只能提供目標的方向和距離,而不是高度信息,因此無法準確引導防空飛彈進行攻擊,探測精度很低,一般在幾十米到數千米之間。所以P-18-2雷達主要用於向來襲的敵機提供一定方向和距離的警報。在進行防空作戰時,需要有足夠數量的防空飛彈和常規防空雷達,並採用適當的戰術來探測和引導飛彈攻擊敵機。
鑑於印度目前的防空雷達網絡和防空飛彈裝備水平,可以說,即使印度有p-18-2雷達,對殲-20的威脅也不大。中國已推出了一批反隱形雷達。遠遠超過了俄羅斯的水平。珠海航展上,中國推出的反隱形雷達雖然並非最佳產品,但其單是雷達型號就已超過俄羅斯水平。(文/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