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科14所立大功:量子雷達技術獲大突破,殲20總師預言成真

2020-12-05 米爾觀天下

自國產新航母即將進行二次海試之際,中國軍工又傳來一好消息。日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宣布,基於單光子檢測的量子雷達系統在中國電科14所研製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量子雷達是個什麼東西?它又比傳統雷達好在哪裡?傳統雷達自誕生以來,暴露了許多缺點。首先,傳統雷達是通過雷達發射機將電磁波束照向目標,照射目標後形成反射,然後雷達接收機接收反射波束,通過計算機的計算來得出目標的具體方位。然而,正是因為如此,隱形戰鬥機才應運而生,隱形飛機對於飛機外觀進行設計,將照射過來的雷達波束反射至其他方向;此外,隱身飛機外表有隱身塗層,可以有效吸收電磁波。這樣一來,傳統雷達無法接收雷達反射波束,對於隱身飛機的探測也就無從談起了。

美國首先研製出實戰化的隱身戰機,隨後大量隱身飛機如F-22、F-35部署在我國周圍,對我國領空形成嚴重威脅。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必須要「看」到敵人,所以我國在新型雷達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終於取得了成果。

量子雷達技術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克制隱身飛機的技術。這種雷達是基於量子力學原理,依靠量子糾纏特性,來探測外界。基於這種原理的雷達有著傳統雷達無可比擬的優點。首先,就是對於隱身飛機的探測,隱身飛機目前只能規避傳統雷達的電測波,在面對量子雷達時,毫無隱身作用,這也意味著B-2隱形轟炸機、F-22戰鬥機等隱形機,在量子雷達面前都將現出原形。

還有,量子雷達在探測目標時,可以直接探測到目標的外型,這是傳統雷達不能做到的。傳統雷達可以探測目標的大小,但是數量信息、外觀信息基本很難判定,而量子雷達在探測目標的同時,基於量子力學的特性,可以直接探測到目標的外型,就不會發生戰機通過密集編隊騙過雷達的事情發生。

此前殲20總設計師楊偉在回應第6代戰鬥機的問題時表示,殲-20的研製成功正是基於我們對雷達探測與反探測原理有了新的理解和應用,他同時表示,未來的第六代戰機然需要跨代技術推動,比如要有新的量子雷達、新的武器等等,我們正處於新技術爆發的前夜,而我們很可能就是這些技術的擁有者。

楊總工程師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中國量子雷達技術的進步,第6代戰機所使用的雷達很有可能就是量子雷達。這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美國量子專家對此表示,中國在量子應用領域的成就不亞於研發一款新型核武器。

相關焦點

  • 殲20靠啥實現隱身?電科突破RCS技術,隱身性能打破0.001㎡紀錄
    而在此前,央視曝光中國電科集團實現了時代性的突破。成功解鎖我國隱身機 RCS測量法,後期的調試運用便能使殲20隱身性能再度提升0.5倍達到領域頂峰。讓我們一同來解鎖這一陌生的跨時代概念吧! 首先,大夥可能會問,殲20戰鬥機究竟靠什麼本事,實現了隱身呢?
  • 鑄就「大國之眼」——來自中國雷達工業發源地中國電科第14研究所...
    新華社南京5月22日電題:鑄就「大國之眼」——來自中國雷達工業發源地中國電科第14研究所的蹲點報告  新華社記者劉亢、王珏玢、胡喆、劉宇軒  70年前,一座2層小樓、幾臺工具機,見證了新中國雷達工業的蹣跚起步;70年後,一座現代化研究所矗立在長江之畔,從這裡誕生的雷達產品
  • 中國電科14所「蜘蛛網」低空防禦雷達獲市場認可 已部署於大亞灣核...
    為預警機裝上「最強大腦」,撕開隱身戰機「外衣」,為中國航母配備主戰雷達,護送天舟一號進行軌道、安全對接,翻閱大事件,都離不開中國電科14所創新科技強有力的支撐。近日,在珠海航展閃耀亮相的14所「蜘蛛網」系列要地超低空目標防禦雷達獲得市場高度認可,屢獲訂單,這款雷達具備360度探測能力,對無人機探測距離不低於5公裡,現已經部署於大亞灣核電站,為核電站提供低空管控能力。
  • 中國電科14所權威發布現代戰爭「五大作戰預警體系」
    本屆航展,中國電科14所聚焦「陸海空天,四維一體,看到全球每個角落」這一主題,首次完整披露了面向未來戰爭的「五大作戰預警體系」,並展出了「絲路眼」有源相控陣預警機、「三面陣」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機相掃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量子雷達、微波光子雷達、太赫茲雷達以及LED飛行模擬器等世界前沿的雷達技術。
  • 電科14所量子雷達或有進展,數百公裡外反隱身,曾亮相珠海航展
    說起量子技術大家覺得可能很玄乎,但是量子理論技術在技術裝備上的實踐,我們是走在很前面的。而且不僅是民用技術裝備,在軍事裝備應用上,也有顯著的成功。在201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電科14所就展示了一型在研製中的量子雷達,而最近這種雷達似乎有了新的進展。
  • 為何電科14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過於先進,不便展示」
    正因為粗淺的了解了中國科技發展歷史,才明白電科14為何有底氣說「因項目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電科14被稱為「三軍之眼,國之重器」,是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中國電科14所可以提供海、陸、空、天全領域的預警探測設備。前身是1946年的「中華民國國防部特種電訊器材修理所」。
  • 事後復盤,殲20戰鬥機一飛沖天,不辱使命
    中國航空工業和國家政府計劃幾乎同步,在65之前由於各種原因,規劃都不是很成功,實際上航空工業真正走入正軌快車道還是從2003年開始,殲10戰鬥機成功試飛裝備部隊,從此之後中國航空工業井噴,10年之內就成功研製了殲20雙發隱身重型戰鬥機和運20大型運輸機,去年直20通用直升機也開始頻繁露面,還剩下一個類似美國B2隱身轟炸機的轟20隱身轟炸機,也是遲早的事情。
  • 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中電科突破反隱身技術,五角大樓:不做回復
    超導光電子雷射雷達系統是中國電科十四所與南京大學共同研究而成,研究團隊根據大氣層具體情況分析,結合低空大氣減弱的複雜環境,針對性研製探測器,使其更加精準靈敏。中國電科十四所量子雷達技術在這次項目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量子雷達技術就是從單個光子角度上對雷達返回地面信號進行分析,從而更進一步對目標信息進行技術研究。
  • 從官方信息看殲20的隱身性能:雷達反射面積只有棒球那麼大
    殲20,對於很多軍迷來說,可能是個傳奇:它的橫空出世讓太多的人始料未及,至今仍然津津樂道;它科幻的外表、強悍的性能吸引了大批的新軍迷,其吸粉能力在中國裝備史上幾乎無敵。所以,殲20的具體性能,特別是隱身性能,自然也十分的引人關注。
  • 回首殲-20首飛十年:突破對華隱形戰機包圍,中國空軍轉守為攻
    三、 殲-20的出現,更帶動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升級。 平心而論,在殲-20出現之前,中國航空工業的技術實力相對薄弱。除了老大難的發動機問題外,複合材料的加工、高強度鈦合金框架的鍛造、隱形塗層的研製、先進相控陣雷達的設計等都還在起步階段。
  • 總師刊文:如果只比設計理念,殲20比F22先進了整整一代
    就憑超機動、超音速巡航、超級航電、超級隱身四個超S指標,然而,任何飛機的評價都是基於一定的時代背景的,F-22設計於80年代,30多年過去了,這款飛機早就不再稱得上全球領先了,最近,著名的殲-20總師楊偉院士在重磅期刊《航空學報》上刊文研討六代機設計標準時,對飛機代差的由來論述非常精闢,其觀點就可以被歸納為,殲-20的設計理念要比F-22整整先進一代。
  • 等離子隱身終於突破!殲20六邊形開口是重點,或讓雷達不可探測
    我國這一技術的突破,讓世界再一次投來驚訝的目光。並且把目光放在了我國殲20戰鬥機上,而此前有關殲-20進氣道外側機體上的「六邊形」開口,就被網友宣稱是我國領先世界所採用的「等離子」隱身技術。妥妥的甩掉了美國F-22和俄羅斯蘇-57戰鬥機100條街!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殲20總師談未來戰機什麼樣,信息為王
    最近我國殲-20總師楊偉關於六代機的討論在《航空學報》上發表了《關於未來戰鬥機發展的若干討論》一文,表述了總師對於國內外未來戰機的見解。首先我們能明確的就是楊偉總師並沒有可以提到第六代戰機,只是說未來戰機。
  • 殲20大獎除了楊偉,還有一位「隱身」總師!美國想抄襲都不行
    據環球網7月18日報導,在第21屆中國外觀設計金獎項目名單上,有一項獲獎的專利名稱很特別,是「升力體邊條鴨翼式氣動布局」,設計人分別是楊偉、鄭遂、桑建華等人。毫無疑問,這正是中國第一種隱身戰鬥機殲-20拿下了外觀專利大獎,總設計師楊偉及其團隊代表榜上有名。
  • 從殲20看戰鬥機隱身的秘密——雷達隱身技術
    何為雷達隱身技術?雷達隱身技術是一種通過降低戰鬥機、艦艇、飛彈等武器的反射特性,使雷達對該武器的探測距離大幅度縮短,從而讓雷達探測不到的技術和方法。由於在現代戰爭尤其是超視距空戰中,通過雷達訊號探測是探測戰鬥機的最可靠方法,因此減弱作戰飛機的雷達反射信號強度,是戰鬥機設計中提高隱形能力的最關鍵和最重要的因素。
  • 量子雷達,誰才是世界第一?
    然而,央企中國電科早在2016年8月宣布了首部基於單光子檢測的量子雷達系統在14所研製成功,並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了實物Bakut首次提出在雷達系統中使用量子信號的可行性論證,在20世紀80年代,不斷湧現出突破標準量子極限的研究進展。1991年,美國海軍提出了一種專利即利用量子探測器來提高傳統雷達的靈敏度。
  • 未來量子雷達成主流,中國或將引領全球量子雷達技術
    比如隱形飛機,就有科學家發現量子雷達的成像特性能讓隱形飛機被探測到,雖然不少國家投入了研究,但是目前並沒有消息說量子雷達會在軍隊中使用。而中國卻已經有了這份實力。 其實量子雷達從可以應用於軍事方面起,大家就都知道,量子雷達技術在未來會成為主流。不止是反潛,探測隱形飛機,探測高超音速飛彈方面也會大放異彩。當今各個國家都在拼命研發各種新武器,隱形潛艇,隱形飛機等都是當今世界的趨勢。所以各個國家都需要掌握最先進的雷達技術。畢竟哪怕你的武器超一流,但是你跟一個睜眼瞎一樣,看不見敵人的攻擊直接把你的家一窩端。
  • 殲20尾噴隱身終實現?「雙層超材料」成功突破,雷達波只能繞路
    這一發明專利的公布,讓我們知道中國殲20的隱身能力又將大大提高。 而此前某節目也首度披露,我國也終於實現對超材料(Metamaterial)產量的國家。如其名稱所示,「超材料」是一種超越自然材料的材料,它是一種具有自然材料所沒有的超常物理特性的人造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這無疑也是對我國材料技術的肯定。
  • 殲20不掛這個小球,雷達真沒反應,出海時也會帶嗎?
    一些媒體和網友甚至很篤定地認為,殲-20隱身戰機此前進行的首次海上實戰化訓練,實際就是進行了繞島巡航!只不過由於島內雷達對此一無反應,所以臺軍方根本沒意識到已被殲-20「深情擁抱」了一次……軍網發布的殲-20戰機首次出海訓練照片,可清晰看到飛行員的新式頭盔。 對於這樣看似離譜的猜測,如果中國空軍發言人沒宣布消息的話,是無法證實的。
  • 殲-20總師楊偉的超級「學霸」之路:初中畢業就高考,15歲上大學
    說起學霸,我國殲-20隱形戰鬥機總設計師楊偉也是超級學霸一枚,而且在中學時期就霸氣側漏;本來高考是高中應屆生的獨木橋,而楊總師在初中畢業之後就通過了獨木橋,令人驚嘆。那麼,當年楊總師的初中畢業成績有多強悍呢?畢業考試需要考6門功課,其中5門功課楊總師全部考出了100滿分,另一門也是99分;這個成績即便是現在,也是傲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