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7月18日報導,在第21屆中國外觀設計金獎項目名單上,有一項獲獎的專利名稱很特別,是「升力體邊條鴨翼式氣動布局」,設計人分別是楊偉、鄭遂、桑建華等人。毫無疑問,這正是中國第一種隱身戰鬥機殲-20拿下了外觀專利大獎,總設計師楊偉及其團隊代表榜上有名。
楊偉:斬獲大獎,實至名歸
楊偉的功績自然不必多言,他15歲考上著名的西工大,隨後在宋文驄的帶領下進入成都611飛機設計所,負責殲-10電傳飛控系統的攻關,隨後成為殲-20戰鬥機的總設計師。
殲-20的氣動布局,可以說跟此前任何一種戰機都截然不同,獨創了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鴨式氣動布局」,通過遠距耦合鴨翼、邊條翼、小展弦比主翼的精心搭配,實現了亞音速飛行性能、超音速飛行性能的完美兼顧。
機頭稜邊、鴨翼、邊條翼組合形成極為強大的耦合渦流,掃過主翼上表面,大大提高升力係數,保證了機動性;同時修長的機體外形、小展弦比主翼,又大幅降低了超音速飛行時的激波阻力、誘導阻力,使得殲-20的超音速飛行阻力係數,是所有五代機中最小的,沒有之一。
不過,殲-20誕生至今,總有一些聲音,質疑殲-20的隱身能力,主要是其擁有世界上所有戰鬥機當中面積最大的鴨翼,很多人誤以為其一定會降低隱身性能。其實雷達隱身性跟外形有大關聯,但卻跟面積大小沒有直接關係。
足球大小的角反射器,能夠產生足球場那麼大的雷達散射截面積(RCS);B-2那麼大的飛機,RCS也可以做得跟足球一樣小。美國有位高管說「鴨翼最好長在敵人的飛機上」,以為鴨翼一定影響隱身,完全是無知的表現。
桑建華:中國隱身技術首席專家
那麼,殲-20的隱身性究竟如何呢?這裡就要提到這次外觀設計專利大獎的另外一位獲獎者,也就是名單中的第三位——桑建華。這位桑總設計師,跟楊偉一樣,來自西北工業大學。雖然他沒有楊偉名氣那麼大,甚至可以說十分低調,但其卓越的技術貢獻可謂是如雷貫耳。
桑建華,來到西北工業大學,為年輕學生授課
桑建華,是中國航空工業隱身設計領域的首席專家,擔任了殲某型飛機的驗證項目總設計師和飛機隱身系統設計總師。以桑建華為代表的頂級專家,帶隊取得了大量隱身技術科研成果,令中國航空隱身技術一躍超越俄羅斯,直接向美國這個頂尖水平看齊。
在殲-20的外形設計上,幾乎每一寸、每一塊,都進行了非常考究的隱身處理,所有結構、材料、工藝都跟傳統戰機有所區別。比如鴨翼採用切尖設計、後緣鋸齒處理,再加上整個結構都大量採用某新型吸波複合材料後,種種措施,直接將鴨翼的RCS值,降低到了-35dB的極低水平。
也就是說,殲-20非常協調地將亞音速格鬥、超音速巡航和機動、隱身等性能集合於一身。用解放軍空軍飛行員張昊此前接受採訪時的話說就是,「進了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可以看出來,殲-20渾身上下,都充滿著高科技,凝聚著中國航空科研人員的智慧和汗水。這項外形專利,100%屬於中國人,就算是美國想抄襲都不行。
楊偉、桑建華等技術專家,斬獲大獎可謂是實至名歸。不過即使獲獎,像桑建華這樣的國家棟梁,仍然十分謙虛低調,跟廣大科研人員一起一直保持「隱形」,默默奉獻。他們,才是年輕人更應該學習和追逐的明星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