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20再創輝煌:劃時代隱身技術已上馬 楊院士頭功當之無愧

2021-01-09 墨者師說

殲20戰機不僅僅是一架五代機這麼簡單,通過這個項目,更多可以達成試驗平臺的一個作用,所以殲20也是在小批多次生產,不停進行改進,試驗新的技術。與其說殲20是多年來我國軍事航空尖端領域的結晶,倒不如說,殲20是一個開始:是我國真正向世界航空領域的頂峰衝擊的開端。不管怎麼說,有了這個平臺,帶動了大量相關技術的發展,乃至於產生了與之配套的新的航空研發、生產、試驗體系,其作用絕對是超過一架飛機或是一個型號的。

殲20正在快速發展

從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人開啟隱身機項目以來到今天,雖然隱身塗料日新月異,氣動外形也遠非多年前的F117同日而語,各種配套的機載武器更是令人炫目,但其隱身技術的理論還是在吃老本:無非是兩條路,一是繼續優化飛機外形,二是繼續發展新式塗層。但這兩條路其實是越走越窄的。比起常規戰機,隱身機為了特殊外形必須對武器掛載性能做出犧牲,哪怕是F22和F35,如此成熟的隱身設計同樣是做出取捨的結果。

F35

隱身——減小雷達反射面,與增強武器打擊能力、機動能力可以通過高超的設計技術進行融合,但本質上卻是矛盾關係。而隱身塗層在維護時間和成本上仍是個老大難問題,哪怕對於美軍而言,隱身機目前受制於這些因素,仍然只能作為「刀刃」使用,而刀的主體還是F16\F15們。如果要把刀刃的銳利程度擴展到整把刀,實現隱身五代機的全面普及,就必須拿出新的思路。

有分析認為殲20已經測試局部的等離子隱身技術

新的思路就是等離子技術、智能蒙皮技術等全新隱身技術的融合。前者其實是利用發生器在戰機外層搞出一個離子層,通過這個覆蓋來對抗敵軍偵測。如果說傳統隱身技術是被動的——始終是想盡辦法「躲」,而等離子技術就把主動權抓在了自己手中。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上的下降,和隱身效果上的進一步提高——比起傳統的隱身設計,等離子隱身完全是劃時代的,兩者差距完全不亞於隱身和非隱身戰機的差距。

但等離子隱身技術仍有技術瓶頸等待突破。去年就有照片分析認為殲20開始試驗型地加裝發生器,試驗等離子隱身技術。而智能蒙皮,更加像賦予戰機生命,有些類似於給整架飛機植入了電子化的「反應系統」,雖然說沒有隨意變形那麼誇張,但卻是傳感器技術的集大成者。

通過助力和鋼索操縱各個舵面的時代早已是過去了。智能蒙皮將賦予飛機外部局部調整的能力,讓其自動化更為徹底。配合等離子技術,其隱身效果遠遠好於傳統的「塗料加外形」的隱身方式,甚至可以說完全前進了一個時代。這些技術說是劃時代,並沒有什麼不妥。

F22的優勢正在被動搖

而俄羅斯《莫斯科新聞報》則在今年2月初表示,中國空軍的新式隱身技術試驗進展速度很快,有些超乎人們的想像。《莫斯科新聞報》的文章作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在隱身技術的革新上超過了俄羅斯,直接瞄準了美軍的新式機。文章認為,中國人的等離子隱身、智能蒙皮可能在10年內普及裝備,這將讓採用傳統隱身技術的F22和F35處於劣勢,甚至會改變空戰的規則。

俄國作者的說法倒並不是誇張,因為上述的新式隱身設計,並不依賴特殊外形和塗層,很可能最終實現隱身能力與打擊機動能力的兼顧。讓我們期待中國航空技術的繼續奮進吧!而作為殲20項目的總設計師,楊偉院士在整架飛機的改進、測試中付出的心血是難以想像的,甚至可以說,楊院士和他的團隊對中國隱身戰機技術的發展,立下了頭功。我們也必須向這些在科研前線風險的英雄們致敬,我們遲早有一天,會衝上軍事航空領域的最明亮的頂峰!

相關焦點

  • 從殲20看戰鬥機隱身的秘密——雷達隱身技術
    在這一天的12時50分,殲20在四川成都的溫江機場跑道上進行了數次滑行試驗後,終於離地升空,在機場上空以中低速度進行了18分鐘的首飛,標誌著我國隱身戰鬥機的研製揭開了新的一頁。殲20簡介殲-20(代號:威龍)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四代制空戰鬥機。
  • 殲20靠啥實現隱身?電科突破RCS技術,隱身性能打破0.001㎡紀錄
    而在此前,央視曝光中國電科集團實現了時代性的突破。成功解鎖我國隱身機 RCS測量法,後期的調試運用便能使殲20隱身性能再度提升0.5倍達到領域頂峰。讓我們一同來解鎖這一陌生的跨時代概念吧! 首先,大夥可能會問,殲20戰鬥機究竟靠什麼本事,實現了隱身呢?
  • 殲20部署前線簡易機場,為啥不怕風吹日曬?超材料隱身獨領風騷
    八月中旬不明數量的殲-20戰機現身西北和田軍民兩用機場,這是該型戰機首次臨戰部署。無獨有偶,兩年前號稱同屬隱身戰鬥機且處於試飛狀態的兩架蘇-57也首次以臨戰姿態部署敘利亞。,凸顯其臨戰背景下的戰場環境適應力,然而我們顯然技高一籌,因為殲-20是全隱身狀態下的野戰部署,而蘇-57時至今日依然沒能用上隱身塗層。
  • 殲-20隱身果然與眾不同,具有國際領先的技術優勢,民企立下大功!
    超材料和J-20近日殲20總工程師楊偉在北京記者面前宣布了一重磅消息,中國民用公司開發的超材料被用於中國第五代殲-20戰鬥機。這種經過仔細研究的人工組合材料具有在天然材料中不存在的電磁特性,是否說明殲已0某些隱身性能世界第一?
  • 中國隱身戰機準備就緒,渦扇15即將量產,殲20全新起飛
    中國解決了這些問題,因為如果不量產WS-15發動機,就無法量產J20B。 中國在2014年就開始向出口客戶推銷28噸級的FC-31戰鬥機,殲20的製造商CAC公司還在生產JF-17和殲10。JF-17梟龍是中國與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的,巴基斯坦是主要客戶。
  • 我國新型隱身材料終於曝光,殲20隱身能力將會再次增強
    五代機的戰鬥機是非常的強勁,一架五代機可以與20架四代機相對抗,足以說明五代機和四代機的差距。五代機戰鬥力如此之強,世界很多國家都想擁有五代機,到目前擁有五代機的國家卻只有三個。  五代機不是耗費重金就能夠研製出來的,需要的技術是很難攻克的,不然世界上也不是只有三個國家能夠建造五代機了。伊朗、日本、韓國、印度等國也相繼公布了自己五代戰機的一些資料,但是依然沒有進展。
  • 等離子隱身終於突破!殲20六邊形開口是重點,或讓雷達不可探測
    自殲-20服役以來,關於它的各種話題在網絡上引起了極大的討論。殲-20作為我國首款正式服役的五代戰機,而大眾對其最熟悉又陌生的一點就在於隱身性能上,事實上隱形技術一直是衡量現代武器裝備技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作為現代戰爭中最重要的突防手段,隱形技術應用在機身上必然是一個前沿。
  • 印媒:中國新材料或讓所有軍事雷達難探測,比殲20隱身效果更強?
    眾所周知,五代機其中的一項硬性指標就是隱身技術,而這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國家能夠做到,最近卻有消息稱中國在一種工程材料上有所突破,這或許會給中國在隱身技術帶來全新的改變。,如果這些材料能夠成功升級中國現有的非隱身飛機,那麼和美俄相比,擁有20架殲-20和大約1500架其他戰鬥機的中國將會大大提升其空中戰鬥力。
  • 帶「刀」亮相,殲-20隱身戰機彈艙有何奧秘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黃國志珠海航展最後一日,中國空軍派出4架殲-20隱身戰鬥機編隊亮相航展,以慶祝自己69歲生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2架殲-20隱身戰鬥機首次在公眾面前打開了全部的機腹彈艙和側彈艙,展示其內部掛載的2枚霹靂-10近距格鬥空空飛彈和4枚霹靂-15中遠距攔射空空飛彈。
  • 殲20大獎除了楊偉,還有一位「隱身」總師!美國想抄襲都不行
    據環球網7月18日報導,在第21屆中國外觀設計金獎項目名單上,有一項獲獎的專利名稱很特別,是「升力體邊條鴨翼式氣動布局」,設計人分別是楊偉、鄭遂、桑建華等人。毫無疑問,這正是中國第一種隱身戰鬥機殲-20拿下了外觀專利大獎,總設計師楊偉及其團隊代表榜上有名。
  • 殲20獲嶄新皮膚!超材料實現彎道超車:減輕50%隱身結構重量
    當下,在世界軍事航空領域,中國研製的兩款五代機殲20與殲31備受各方關注。特別是在新型材料的應用上,已經正式服役的殲20不斷迎來新突破。特別是近日,繼此前我國在深圳成功建設世界首條超材料生產線之後,中國軍工科研團隊再傳捷報,即將進入量產的新型超材料將被應用成為殲20的新隱身蒙皮,在帶給機體重量減輕50%的同時,殲20的隱身性能將在全球眾多戰機中獨領風騷。與此同時,隨著超材料技術的深度研發,其在未來軍工領域的眾多應用,也將全面提升中國國防科技的領先水平。
  • 從官方信息看殲20的隱身性能:雷達反射面積只有棒球那麼大
    殲20,對於很多軍迷來說,可能是個傳奇:它的橫空出世讓太多的人始料未及,至今仍然津津樂道;它科幻的外表、強悍的性能吸引了大批的新軍迷,其吸粉能力在中國裝備史上幾乎無敵。所以,殲20的具體性能,特別是隱身性能,自然也十分的引人關注。
  • 央視披露殲20:使用世界第一種隱身超材料!電磁波全變沒了
    近日,我國著名的隱身材料研發公司深圳光啟將攜新一代超材料隱身技術亮相2018年珠海航展。據宣傳資料稱:「光啟軍用超材料隱身結構產品集隱身、傳感、結構於一體,從根本上解決了射頻系統的探測與隱身間的矛盾,突破了傳統隱身裝備無法維護的難題,大幅提升了軍事裝備的隱身性能,並已在空軍、海軍、火箭軍多個重點型號上研製應用,增強了尖端裝備的對抗能力。
  • 中美俄隱身戰機速度比拼:F22飛2.2馬赫,蘇57兩馬赫,殲20多快?
    文\世界第五代隱身戰機是當之無愧的神兵利器,隱身戰機性能的強大與否直接關乎到一個國家空軍的總體戰力,不過考慮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隱身戰機,即便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裡,也只有中美兩國具備自研自產並服役隱身戰機的能力,所以說隱身戰機目前還只是軍事強國們手中的王牌神器、尚未全面普及
  • 殲20尾噴隱身終實現?「雙層超材料」成功突破,雷達波只能繞路
    ,已逐步走上世界前列。也許能夠完美解決尾噴隱身這個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一發明專利的公布,讓我們知道中國殲20的隱身能力又將大大提高。 而此前某節目也首度披露,我國也終於實現對超材料(Metamaterial)產量的國家。如其名稱所示,「超材料」是一種超越自然材料的材料,它是一種具有自然材料所沒有的超常物理特性的人造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這無疑也是對我國材料技術的肯定。
  • 中國電科14所立大功:量子雷達技術獲大突破,殲20總師預言成真
    自國產新航母即將進行二次海試之際,中國軍工又傳來一好消息。日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宣布,基於單光子檢測的量子雷達系統在中國電科14所研製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量子雷達是個什麼東西?它又比傳統雷達好在哪裡?傳統雷達自誕生以來,暴露了許多缺點。
  • 前掠翼版殲20隻是臆想:將會喪失隱身能力
    網絡上流傳的一份內部論文截圖中,出現了採用前掠翼設計的殲20艦載機修改方案。從這份論文提到的整體設計角度來說,這種改進方案簡直不可理喻。按這種方案出來的殲20將失去隱身和高速性能。
  • 為什麼說殲20比F22強?只因殲20靠一項獨門絕技能輕鬆圍毆F22
    我們知道,殲20的隱身性能是很強大的,強大到一旦進入隱身狀態,自己人都發現不了,所以在某些情況之下,比如航空指揮管制當中,反而需要殲20主動將自身的隱身性破壞掉,讓我方雷達能夠看到自己。殲20裝備龍勃透鏡,充分證明了殲20的隱身能力,足以和美軍的F22以及F35相媲美,當然,至於像俄國蘇57那種名不副實的第五代戰機,就基本上沒有安裝龍勃透鏡的必要了,不用裝大家也能看得見。
  • 殲20告訴國人的真相: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後不是像手電筒,而是黑洞
    對於一款合格的隱身戰機來說,優異的氣動布局可以使雷達反射面積(RCS)降低近兩個數量級(縮小100倍),性能好的吸波塗料可以使RCS減低近一個數量級,再配合複合材料、吸波結構,多方面合力,可以使一款戰機的RCS降低3個數量級左右。比如F-22通過優異的氣動設計和其他輔助手段,其前向左右45度範圍內的RCS降低到了0.001平方米左右。
  • 殲20搭配霹靂10成近距格鬥之王,總師讚不絕口
    這不,在兩次珠海航展上亮相的武器裝備殲20和霹靂10空空飛彈進行完美的組合,王者和王者的結合就等同於王者無敵。這對最厲害的黃金搭檔,就連殲20的設計總師都對其讚不絕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二位武器大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