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總設計師楊偉:沒有明確跟蹤目標 創新難度不是一個數量級

2020-12-08 觀察者網

航空業處在現代工業「皇冠」地位,在實現「富國強軍」過程中有重要意義。新華社記者日前在全國兩會上採訪國產四代機殲20戰鬥機總設計師、中航工業集團副總工程師楊偉,對於中國航空工業的未來發展,楊偉說,原來我們曾有明確的追趕目標,現在,我們接近甚至在某些局部平行或超越了。「在這種沒有明確跟蹤目標的情況下,創新的難度同以前相比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楊偉說。

生於1963年的楊偉是我國最年輕的飛機總設計師,是我國新一代殲擊機電傳飛控系統的組織者和開拓者,主持過殲10、FC-1梟龍、殲20等戰機的設計工作。

近日,網友上傳了數張2015號與2013號新版殲20四代機同時現身的照片,其中2013號殲20正在起飛,2015號殲20在地面進行測試。這或是殲20春節後首次試飛。

殲20戰機總設計師楊偉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客觀、務實,對今年的部署穩健、進取,聽後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全國政協委員、中航工業集團副總工程師楊偉說。

楊偉說,特別是針對深化國企改革、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以及加大國防科研和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建設力度、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等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方針,更增強了大家的信心與決心。

「報告為國家未來發展指出了方向,也提出很多挑戰,我認為應對挑戰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加強原始創新。」他說。

「總理在報告中非常關注裝備業、中高端產品的發展,為我們從事的領域指明了方向。」正在主持研製中國某新型戰機的楊偉表示,以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進技術成果轉化,這一明確指示在航空工業將發揮重大作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是一個屢被提及的關鍵詞。創新驅動、萬眾創新對於激勵創新激情、凝聚創新力量起到方向性引導。

楊偉說,中國航空工業近年來呈現出的良好發展態勢既是國家形勢所需,也是大家努力奮鬥的成果,同時又是長期科技發展的積累體現。

他認為,要保持這種態勢,或持續發展,就需要我們更加強調原始創新,更加強調面向未來戰場環境,更加強調科研人員的主導和自主作用。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加大軍民融合也是大的趨勢,軍工企業要藉助民營的創新力量,發揮好集群效應。

在楊偉看來:「原來,我們曾經是有明確的追趕目標,別人在前面,我們奔著他去。現在,我們接近了,甚至在某些局部平行或超越了,這時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嚴峻。」

「在這種沒有明確跟蹤目標的情況下,創新的難度同以前相比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楊偉說。

他認為,應對這樣的挑戰,核心就是要加強原始創新。如果說以前我們對基礎研究、基礎科學的關注與投入還很有限的話;未來,我們需要更加關注這些領域,加大對基礎科學原理的深度理解與突破。

「這樣的壓力一定更大,但我們肯定會堅定地往前跑並取得可喜成績。」楊偉說。

去年年底的新華社的一篇專訪中,楊偉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其實,在去年的新華社一篇專訪中,楊偉表達過類似的觀點。「當我們和國際的差距比較大的時候,不管是從『望塵莫及』還是到『望其項背』,我們都有明確的追趕目標,可以堅韌不拔快速奔跑,『猛龍』與『梟龍』都是誕生於這樣的時期。」楊偉介紹說,「但是,當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接近的時候,要想實現領先則意味著你必須選擇正確的技術與應用方向。」

作為國產四代機殲20戰鬥機的總設計師,楊偉的團隊在項目研製過程中,同空軍一起對我國軍機先下任務後研製的模式進行了大膽創新,提出「作戰想定-性能需求-設計製造」不斷迭代的研製方法,使新型戰鬥機更加適應於未來戰爭的需求。

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戰鬥機在戰爭中的作用仍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對於未來戰鬥機究竟是什麼樣,全世界至今沒有樣板。

對此,楊偉表示:「我反對將現有的技術簡單組合後就視為一個新的東西。事實上,我們就是對雷達探測與反探測原理進行了新的理解與應用才成為新一代戰機的設計基礎。所以,未來仍然需要跨代的技術進行推動,例如新的材料、新的探測方式、新的作戰武器、新型發動機等等。我們現在正處在新技術誕生的前夜,它的出現將為世界航空武器的研發提供新的支撐,而我們或許就是這些技術的擁有者。」

至於什麼是世界知名?楊偉詮釋:「就是當我們推出一款戰鬥機的時候,部隊會感到滿意,民眾會感到震撼,對手會將其視為某種挑戰與威脅,業內會將其視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工程就意味著無盡的前沿,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

資料圖:楊偉在殲-10改進試驗現場,圖中為交付空軍的01批次殲-10

楊偉接受採訪,背後是他主持設計的FC-1梟龍戰機

相關焦點

  • 殲20設計師楊偉:中考結束就參加高考,差一分上清華,上了西工大
    說起這所大學,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但其實這所學校也給國家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其中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就畢業於這所大學,那麼楊偉到底有著怎樣傳奇的經歷呢? 01 楊偉出生於1963年,是四川資中人,家境普通。
  • 「殲-20之父」楊偉獲獎感言:「我見證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楊偉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欣憶 熊筱偉 攝影 歐陽傑)3月25日,在四川省科技技術獎勵大會上,「殲-20之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楊偉,獲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現場楊偉作了獲獎感言。他表示,四川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各自崗位忠誠奉獻、求實創新,默默貢獻光和熱,作為其中一員,他有幸獲得這份崇高榮譽,既是鞭策和激勵,也是激勵他繼續奮發創新的不竭動力。
  • 殲20總師楊偉一句話分量十足,六代機出場更加震撼
    近日,央視接連曝光了我國殲-20隱身戰機的各種「秘密」,從飛訓基地的戰機庫到攜掛霹靂-10A紅外成像空空飛彈,都讓軍迷從官方角度對殲-20有了很深的理解,而最耐人尋味的,要屬總設計師楊偉的一句話:殲-20隻是一個開端。
  • 15歲天才落榜清華,所幸被西工大破格錄取,20年後成殲20總設計師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也和大家一樣,從小就在糾結「讀清華還是讀北大」,不過唯一不同的是,他是一個真正的天才,這麼說吧,初中畢業考試一共6門課,他考了599分,讀清華讀北大都不是問題,然而由於一個「特殊原因」,他慘遭拒絕。
  • 殲20大獎除了楊偉,還有一位「隱身」總師!美國想抄襲都不行
    據環球網7月18日報導,在第21屆中國外觀設計金獎項目名單上,有一項獲獎的專利名稱很特別,是「升力體邊條鴨翼式氣動布局」,設計人分別是楊偉、鄭遂、桑建華等人。毫無疑問,這正是中國第一種隱身戰鬥機殲-20拿下了外觀專利大獎,總設計師楊偉及其團隊代表榜上有名。
  • 他師從錢學森,從美國學成回國,愛惜人才,破格錄取殲20總設計師
    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展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說錢學森一個人頂5個師,這說法一點也不為過!當初美國百般阻撓,不讓錢學森回中國,可見錢學森有多厲害了!而錢學森帶出的學生,實力也是槓槓的!
  • 他15歲差1分考上清華,被西工大破格錄取,20年後成殲20總設計師
    人生中處處充滿了機緣巧合,它總會在我們走投無路之時突然出現,引領我們走向一個光明的未來。當然,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若一個人沒有過人之處,也不會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其實對父母來說,楊偉只要能健康成長就好了,他們不奢求孩子能有什麼出息,畢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與其盡心竭力成為一個知識分子,還不如讓孩子平安度過一生。然而,楊偉卻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人,他的天賦很快就凸顯了出來。
  • 專家析殲-20氣動布局設計獨到之處:升力係數遠超F-22和F-35
    (新華社發 李韶鵬 攝)3月20日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前的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殲-20戰鬥機總設計師楊偉就殲-20的發展回答了記者提問。楊偉稱,殲-20採用中國獨創的設計,並且將系列化發展。這些話意味著什麼呢?
  • 殲-20總師楊偉的超級「學霸」之路:初中畢業就高考,15歲上大學
    說起學霸,我國殲-20隱形戰鬥機總設計師楊偉也是超級學霸一枚,而且在中學時期就霸氣側漏;本來高考是高中應屆生的獨木橋,而楊總師在初中畢業之後就通過了獨木橋,令人驚嘆。那麼,當年楊總師的初中畢業成績有多強悍呢?畢業考試需要考6門功課,其中5門功課楊總師全部考出了100滿分,另一門也是99分;這個成績即便是現在,也是傲視的存在。
  • 「海空衛士」王偉墓前有人送來殲20模型,19年間空軍戰機已升級到第...
    (圖說:王偉墓前擺放著的一架殲-20戰鬥機模型。來源:錢江晚報)時間回到2001年4月1日,美軍一架EP-3偵察機侵犯我南海領空,我軍隨後派出兩架飛機跟蹤攔截。殲-8Ⅱ作為一種高空高速截擊機,跟蹤攔截EP3這種慢速的螺旋槳飛機是非常困難,在飛行過程中,王偉憑藉非凡的勇氣和高超的技術,駕駛殲-8Ⅱ高昂著飛機機頭,以接近性能極限的飛行姿態,三次接近美國飛機,對美國飛機進行警告驅離。
  • 回首殲-20首飛十年:突破對華隱形戰機包圍,中國空軍轉守為攻
    但對於中國空軍而言,壓力並沒有減輕。要知道,2006年中國國產殲-10戰鬥機才首次對外公開,這種國產第三代戰鬥機剛站上歷史舞臺,就面對「服役即落後」的爭議。更糟糕的是,此時美國第二種隱形戰鬥機F-35「閃電II」也已首飛,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中國周邊多國都已經表達出明確的採購意向。
  • 雙座殲20帶頭大哥登場,指揮無人機小弟圍毆
    雙座殲20現身,代表著殲20向系列化發展邁出了堅實一腳步。雙座版殲20 ,是充分發揮殲20大平臺的優勢,進一步發揮殲20的優勢效能,擴展殲20的作戰能力。
  • 殲20,殲10,總設計師皆出自該校!
    殲20,殲10,總設計師皆出自該校!殲20,殲10,總設計師皆出自該校!殲20,殲10,總設計師皆出自該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事後復盤,殲20戰鬥機一飛沖天,不辱使命
    中國航空工業和國家政府計劃幾乎同步,在65之前由於各種原因,規劃都不是很成功,實際上航空工業真正走入正軌快車道還是從2003年開始,殲10戰鬥機成功試飛裝備部隊,從此之後中國航空工業井噴,10年之內就成功研製了殲20雙發隱身重型戰鬥機和運20大型運輸機,去年直20通用直升機也開始頻繁露面,還剩下一個類似美國B2隱身轟炸機的轟20隱身轟炸機,也是遲早的事情。
  • 美媒稱升級型F18E可以擊敗中國隱形戰機,殲20總師:想的美
    殲20的橫空出世並服役,無論是對中國人、中國軍方對隱身戰機的看法,還是對他國軍方,所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以前都是我軍想盡各種辦法,以使落後裝備能夠"以弱勝強";現在殲20成為了各方爭取要戰勝的目標,並因此費盡了腦筋——美國波音公司就是其中一員。
  • 央視首次解密中國第三代戰機殲-10誕生的故事
    殲-9設計模型 殲-9,是當時「611」所提出的一個自主創新的戰鬥機方案,有了它,我們足以和世界航空強國的戰機相抗衡。 落後的條件和過高的研製難度,讓殲-9的研製最終失敗,我們也只能藉由上面圖中的那個小小的模型,來想像它飛上藍天的樣子。
  • 殲20總師楊偉揭開神秘面紗,外形酷似變形金剛
    圖為中國六代機想像圖最近,期待已久的中國6代機真的要來了,殲20總師楊偉於近日揭開了6代機神秘面目,在採訪中,楊偉透露下代戰機外形像變形金剛,未來的中國6代機可以通過可變式機翼實現不同氣動布局的切換,除了外形酷似變形金剛外,中國的6代機還會擁有更強的信息化能力跟智能化能力,難道6代機真的要來了?
  • 殲20告訴國人的真相:隱身戰機打開雷達後不是像手電筒,而是黑洞
    一直以來,在談到對抗隱身飛機時,很多人都被這樣告知:雖然隱身飛機難以探測,但它要攻擊總要打開雷達吧。一打開雷達,隱身飛機就黑夜中打開的手電筒一樣,馬上就會被對方各種雷達和戰機探測到,然後對方戰機就可以進行躲避甚至是反擊。
  • 殲-10B推力矢量「超機動」刷爆朋友圈 項目總指揮:我們不會就此駐步
    本屆航展是中國航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在上午的飛行表演環節,殲-10B矢量發動機驗證機在珠海航展上進行了一場讓堪稱「瘋狂的表演」:殲-10B不停地做出眼鏡蛇、極小半徑筋鬥和落葉飄等過失速機動飛行表演,現場一片驚呼,畫面更是刷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