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次解密中國第三代戰機殲-10誕生的故事

2021-01-15 觀察者網

央視新聞2月22日消息,提到戰鬥機,大家應該都會覺得它無比「高大上」,它一定會是在最先進最高端的研發地設計製造的,同時跟「嚴格」、「機密」這樣謹慎的詞語是分不開的。然而,作為我國戰鬥機中劃時代的機型——殲-10,卻來自於當時從零開始建設的三線基地——成都,而它誕生的過程卻頗具傳奇色彩

在成都,有這樣一家神秘的單位。當年,甚至當地人都不知道這裡的人都在幹些什麼。而這裡,就是我國第三代戰鬥機殲-10的誕生地。春節前夕,我們的記者走進了這裡,了解到了「殲-10」戰機誕生時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代號「611」所,如今的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本文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1970年5月,一輛載著300多人航空設計師隊伍的火車,從瀋陽緩緩駛向了成都。那顛簸難眠的幾天幾夜,看似漫長,卻因為帶著堅定和期待轉瞬而過;何其平凡,卻映出了中國戰機五十年的沉浮:來時路漫漫,不言歸期;一朝鷹擊上長空,鵬程萬裡。

1970年 300多人從瀋陽搬至成都

後來的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有了先進的條件、完備的設施,有了能夠進行世界最先進戰鬥機技術研究的部門;

當時的他們,卻只有一個代號,611。

當年的611所

原611所的副總設計師謝品告訴我們,他們到了之後,房子不夠,所有的飛機設計人員就要自己蓋房子,自己種水稻、種油菜,甚至還要挑糞施肥。

央視記者李廈採訪79歲的謝品老人

後來的他們,是國之驕子,是民族棟梁;

當時的他們,在受限的條件下也不得不飽嘗失敗的苦澀。

殲-9設計模型

殲-9,是當時「611」所提出的一個自主創新的戰鬥機方案,有了它,我們足以和世界航空強國的戰機相抗衡。

與之對應的,卻是極端簡陋的研製手段。

當年的設計師們使用過的計算尺

這把珍藏在成都三線博物館裡的計算尺,現在幾乎已經絕跡。但在當時,它卻是飛機設計師們最常用的裝備。計算尺上這些密密麻麻的刻度,一點一滴地丈量出我國戰鬥機發展的腳步。

落後的條件和過高的研製難度,讓殲-9的研製最終失敗,我們也只能藉由上面圖中的那個小小的模型,來想像它飛上藍天的樣子。

原611所的副總設計師 謝品

這些不服輸的「天才們」沒有停下腳步,他們在懸而未決的未來面前,選擇了先做好自己,不斷探索完善技術儲備和研究,期待著哪一天,厚積而薄發。

「天必將降大任到我們肩上。」謝老先生帶著微笑跟我們說了這一句話,他表情輕鬆,我們的內心卻無比震撼。

那是走過所有低谷和困苦後的堅定與淡然。告訴世界,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

老三線人日以繼夜地工作

1982年,這個天降大任終於來了。謝品接到了去北京參加新型國產戰鬥機評審會的通知,不過只是讓他們作為參與者,聽聽其他兄弟單位的匯報。

但已經有了足夠儲備的611所,不願停留在旁觀者的角色。他們趕赴北京,竭力爭取,終於得到了一個匯報自己設計方案的機會,雖然只是在第二天評審會休息的間隙,而且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

殲-10飛機總設計師宋文驄在匯報設計方案

就是這短短的十幾分鐘,改變了我國第三代戰鬥機的發展方向。此後,經過多次反覆的評審和論證,由611所牽頭的設計方案終成正果。

1986年,方案正式立項,開始研製,代號「10號工程」。

沒錯,「10號工程」,一個劃時代的偉大代號;

它帶來的戰機,在今天被叫做「殲-10」。

殲-10首飛

殲-10,作為戰鷹家族中劃時代的機型,不僅使我國有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戰機,更是開拓了一套完整獨立的戰鬥機研發體系。

殲-10飛機系列改進型總設計師 楊偉

殲-10飛機系列改進型總設計師楊偉院士說:殲-10的問世,探索出了一條使我國戰鬥機發展能夠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邁進的光明大道

所謂「必然王國」,就是別人做什麼,我們只能跟著做;而今天,「自由王國」,是我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殲-10系列改型飛機

如今,中國的藍天上已經翱翔著世界一流的戰鷹;

可你是否還記得那改變歷史的十幾分鐘,

和十幾分鐘背後十幾年的砥礪奮鬥?

是否還記得這些投身「三線」的航空人,

記得他們的義無反顧,和他們留下的全部青春?

如果歷史不曾開口親自講述,你是否願意,跟我們一起,停下來回回頭,

重新走過這一路,

我們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為了記得。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6殲-6戰機為中國自主生產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產,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序列當中。殲-1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單發動機、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第三代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殲-10是一種多用途的戰鬥機,能夠執行空戰和轟炸的任務。
  • 印度戰機起飛油箱掉落引發大火 央視解密中國戰略預警雷達等
    【央視解密中國戰略預警雷達】近日央視新聞罕見報導了中國相控陣雷達發展的歷程,重點披露了鮮為人知的7010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的研製和使用故事。這座有8層樓高的雷達陣列,曾兩次探測跟蹤了蘇聯試射的多彈頭飛彈,還準確預報了美國"天空實驗室"隕落。微評:這不僅僅是一個裝備,還是共和國的老兵!
  • 閱兵訓練場的故事丨空中受閱梯隊新銳戰機組團亮相 盤點閱兵空中的...
    央視記者 李昊:我身邊的這架戰機就是首次參閱的國產新型戰略轟炸機:轟-6N,它在外形上與戰神轟-6K區別並不大,但是機頭上面這根長長的受油管,顯示了它的與眾不同。轟-6N戰機,長長的受油管也說明了它具備執行中遠程戰略打擊任務的能力。
  • 殲10/15/16/20,型號太多分不清?一文幫你梳理中國戰鬥機
    殲-10(編號J-10;中國官方命名猛龍;北約代號:火鳥),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生產的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採用鴨式氣動布局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是自主研製的第一款3代戰鬥機為以後的殲20打下堅實基礎。
  • 殲20總師楊偉一句話分量十足,六代機出場更加震撼
    近日,央視接連曝光了我國殲-20隱身戰機的各種「秘密」,從飛訓基地的戰機庫到攜掛霹靂-10A紅外成像空空飛彈,都讓軍迷從官方角度對殲-20有了很深的理解,而最耐人尋味的,要屬總設計師楊偉的一句話:殲-20隻是一個開端。
  • 中國戰鬥機直接從殲-7過渡到最先進的殲-16重型多用途戰機
    2020-12-04 10:15:56 來源: 始說小史話 舉報
  • 巴鐵進口36架戰機,殲10再次被無視,3大因素令其出口難
    近日,據巴基斯坦軍方消息,巴基斯坦空軍準備採購36架戰機,然而這次採購的不是F16戰機,也不是新型的梟龍BLOCK3戰機,更不是一直與巴基斯坦傳「緋聞」的殲10,而是老舊的幻影5戰鬥轟炸機,據悉埃及空軍準備退役一批幻影5戰機,巴基斯坦準備以極其優惠的價格回收其中狀況較好的36架幻影5。
  • 美稱殲10真強悍,殲20不值一提,背後又憋著壞
    據央視新聞頻道消息稱,國慶節前後,我國第五代具有隱身功能的先進戰機—殲-20正式到一線部隊服役了,這標誌著我國正式成為除美國外唯一擁有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國家,一舉打破美國在這一領域中的壟斷地位。回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領空中只有一些老舊的殲6、殲7等二代機時,美國以F-16、F-15等三代半戰機的俯視中國時,中國的戰機研製者別提有多鬱悶了,可光鬱悶沒有用,中國在航空技術上與美國有著二十年以上的差距,我國戰機落後的現實刺激著中國科研人員的心臟,中國科研人員憋著一股勁兒一定要改變這一落後現狀。
  • 回首殲-20首飛十年:突破對華隱形戰機包圍,中國空軍轉守為攻
    當時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它在紅旗軍演的模擬對抗中0:144的驚人戰績,讓人懷疑第三代戰鬥機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以至於後來美軍用「車輪」戰法總算在演習中第一次「擊落」F-22後,各國空軍都長出了一口氣:原來F-22並非不可戰勝。 但對於中國空軍而言,壓力並沒有減輕。
  • 殲10C一雪前恥「擊落」殲16,有多少細節可供解讀
    近日,央視國防軍事頻道《正午國防軍事 》節目發布了一則《殲-10C、殲-16自由空戰對抗演練》的新聞,視頻講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兵某旅演兵西北大漠,由前「金頭盔」得主、航空兵某旅副參謀長尤鵬飛率領的殲-10C雙機編隊在最初對抗殲-16型戰鬥機雙機編隊不利的情況下,經過一周的經驗總結與戰法推演,成功在第二次異型機對抗中「擊落」殲-16的故事。
  • 中國殲8戰機太坎坷,曾因輕信美國被摸清底牌,後用生命捍衛尊嚴
    忽悠死人不償命的和平典範1988年,國產殲-8 II型戰機正式定型,此時正值中美蜜月期,美方提出可以使用美制航電雷達為殲-8戰機進行升級改進,代號「和平典範」。於是中國毫無保留的將一架完整的殲-8 II送到美國。
  • 新年伊始,殲20B戰機迎突破性進展,菊花鋸齒構型明顯
    據悉,中國解放軍殲-20戰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五代機,自試飛以來就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新一年的開始,殲-20就傳出了新消息,殲20B戰機有突破性的進展,據了解,其菊花鋸齒構型明顯。
  • 中國第六代戰機問世,楊偉:讓對手感到害怕
    結果兩年後殲-20首飛,狠狠的打了西方一記耳光;隨後,美智庫分析,即便中國擁有了殲-20隱形戰機,按照F-22從交付到形成戰鬥力的時間來計算,殲-20至少要到2019年左右才能初步形成戰鬥力,但隨著最近空軍曝光的一則消息,西方又被打臉。
  • 中國空戰格鬥之王霹靂-10E多強?全球任何戰機60公裡內無可逃逸!
    紅牛特技飛行隊隊長趙偉曾駕駛殲10作出持續15秒的9G大過載機動,殲10功勳試飛員徐勇凌用「不得了」來形容,9G意味著飛行員要承受自身9倍重力加速度的重量。數年前央視曾報導殲11BS由於電傳飛控故障,飛機突然進入劇烈俯仰擺動狀態,最大過載立馬飆升到了9.36G,猝不及防下的飛行員瞬間就進入了灰視。灰視是飛行員抗過載耐力達到極限的標誌,再進一步飛行員就會進入黑視,完全失去視覺和意識,必然機毀人亡。
  • 殲20剛服役就被印度戰機發現?這個背後透露出更大的一個好消息
    據媒體報導,印度空軍司令阿倫·沙阿表示,印度空軍裝備的俄蘇30戰機的機載雷達發現了中國的殲20戰機。印軍司令的這番話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印度引進的蘇30戰機真的有這麼強大嗎?而中國的殲20戰機,真的還沒有全面形成戰鬥力,就已經被撕破了隱身優勢了嗎?
  • 殲20後繼有人,疑似國產第六代戰機風洞測試系統獲突破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戰鬥機工業發展迅猛,拿出了多款設計優良的先進產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第五代戰鬥機殲20。本著「裝備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良好傳統,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工作顯然早已鋪開。官方公開國產FL-62風洞系統有意思的是,2年前的2018年,航空工業曾以官方名義發布過一篇名為《國之重器FL-62風洞:未來的中國戰機的樣子由我做主
  • 中巴雄鷹9演習開幕 殲10C殲11B等戰機亮相
    解放軍的殲-10C、殲-11BS、運-20等戰機也在12月9日抵達巴基斯坦,開始為接下來的聯演做準備。 巴基斯坦方面將派出「梟龍」多用途戰機、「幻影-3」戰機、ZDK-03預警機、伊爾-78加油機,我軍「高新」系列預警機和電子戰機也將參演。 此次演習引發的印度方面的關注,印度媒體表示,此次演習距離印度邊境僅有200公裡。
  • 殲10空戰畫面首度公開!近距離格鬥堪比大片,英語對話意味著什麼
    我國空軍雖然起步晚,但一步步由無到有,經歷坎坷發展至今,當下殲20已經服役,有消息稱殲20B也將開始批量生產,一時間網上引起熱議。近日,殲10近距離格鬥畫面首次公開,飛行員第一視角下戰鬥場面堪比大片,全程英語對話更加接近實戰,軍迷們紛紛表示太刺激了,要知道殲10是名副其實的明星機,亮相以來一直備受關注。
  • 俄戰機要在中國造——中國已經具備了製造世界先進戰機的能力
    談到中國的軍用飛機,他從軟盤上調出了有關中國空軍的資料,邊看邊對記者說:「中國空軍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造,其主力機群的換代機是神秘的殲—10和俄羅斯的蘇—27、蘇—30戰機。」    雖然中國軍方人士並不同意卡尼奧爾的某些觀點,但他們不否認,俄羅斯蘇霍伊集團的蘇—27和蘇—30確實是中國高端戰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 殲20不掛這個小球,雷達真沒反應,出海時也會帶嗎?
    一些媒體和網友甚至很篤定地認為,殲-20隱身戰機此前進行的首次海上實戰化訓練,實際就是進行了繞島巡航!只不過由於島內雷達對此一無反應,所以臺軍方根本沒意識到已被殲-20「深情擁抱」了一次……軍網發布的殲-20戰機首次出海訓練照片,可清晰看到飛行員的新式頭盔。 對於這樣看似離譜的猜測,如果中國空軍發言人沒宣布消息的話,是無法證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