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2021-01-15 澎湃新聞

「殲」系戰機一直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自建國以來,我國共引進、仿製、自主研製和生產了十幾種殲系戰機。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的殲系戰機。

殲教-1

殲教1是沈飛58年自行研製成功的是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廠研製的亞音速噴氣式中級教練機。

該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和第一種噴氣式飛機,因而在新中國航空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該機製造了3架,用於全機靜力試驗和試飛。後來,因中國空軍飛行員訓練體制調整,沒有繼續研發、項目中止。

殲2即中國米格-15

米格-15戰鬥機是由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設計的,北約給予的綽號是「柴捆(Fagot)」,是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據統計,米格-15戰鬥機各型機總產量超過16500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大的噴氣式飛機。中國曾在抗美援朝時期從蘇聯引進大批米格15戰機。

殲-3、殲-4

是中國韓戰期間從蘇聯引進的米格-9的改型,是實驗品,未批量生產過。

殲-5

殲-5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製造的高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仿製蘇聯米格-17φ)。瀋陽飛機公司於1955年初開始試製殲-5。1956年7月19日,試製原型機首次試飛。殲-5自1956年9月投入批生產,到1959年5月停產,共生產767架。 殲-5主要用於晝間截擊和空戰,也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其改進型殲-5甲機頭裝有雷達,主要用於夜間截擊空戰。

殲-6

殲-6戰機為中國自主生產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產,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序列當中。它曾經是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當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從1964年到1968年,殲6戰機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

殲-7

殲-7型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鬥機之一。該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在中國海、空軍戰鬥機裝備系統中一直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殲-7已於2006年停產。

殲-8

殲-8戰鬥機是沈飛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設計研製的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殲擊機),是中國空軍和中國海軍航空兵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主力戰鬥機種之一。現正逐步退役,被殲-10和殲-11所取代。

殲-8Ⅱ

殲-8Ⅱ殲擊機是瀋陽飛機工業公司研發的殲-8改進型高空高速戰鬥機。殲-8II摒棄了機頭進氣的氣動外形,採用機體兩側進氣道,便於機頭安裝機載雷達,提高了戰機的作戰效能。1984年6月12日,原型機首飛成功。88年3月18日設計定型,同年10月15日,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殲-8Ⅱ飛機設計定型。殲-8Ⅱ具有發射超視距空空飛彈的能力,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

殲-9 型截擊機(仿米格-23改)

是一種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擊機,主要以蘇製圖-22M「逆火」和美 B-1B 超音速轟炸機為主要作戰對象,主要任務為國土防空以轟炸機為主要目標進行截擊。是我國繼殲-8自行研製生產之後又自行設計的戰鬥機,但因當時中國技術落後,耗資巨大及工程量大而被迫停留在設計圖紙上。該機從1964年提出設想,至1980年全面停止歷時16年。中間國民經濟轉向,研製工作停止。

殲-10

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單發動機、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第三代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殲-10是一種多用途的戰鬥機,能夠執行空戰和轟炸的任務。2004年1月,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殲-10。

殲-10B

是中國第三代殲-10戰鬥機的最新改型,是一種單座、單發多用途戰鬥機,也是一種配備了現代化機載設備(尤其是雷達系統)的「三代半」戰鬥機。J-10B是J-10多任務戰鬥機的一個改型,修改了機身和航空電子設備。

殲-11

是蘇-27型戰鬥機中國產型號。中國從1992年開始先後引進了一百多架蘇-27型戰鬥機。1997年俄羅斯與中國籤訂協議,從而使中國可以生產蘇-27型戰鬥機。中國自己生產的這種戰鬥機被命名為殲-11。

殲-12

是中國大陸空軍擺脫蘇聯制式飛機系列設計格局以後,第一代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有中國人自行完成的輕型噴氣戰鬥機。是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塊重要裡程碑」,為中國大陸實施全面獨立自主地開發其戰鬥機裝備的研製計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殲-13

殲-13 型殲擊機的氣動外形十分巧妙。首先,作為一架絕對空中優勢殲擊機,殲-13 既需要具備儘可能大的最大飛行馬赫數以追擊或規避敵機,又需要能在亞音速或跨音速作高機動飛行。為了平衡矛盾,該機主翼採用了邊條機翼形式。由於有邊條前翼,使整架飛機的有效後掠角增大,相對厚度減小,所以激波阻力較小,適合於超音速飛行的要求。而基本翼的存在,又使整個機翼的有效展弦比增大,可減小低亞音速及跨音速時的誘導阻力,特別是大仰角飛行時,從邊條分離產生的邊條渦形成有利幹擾從而增加了升力。另外拖出的邊條渦流還可以給上翼面補充動能,延緩基本翼上的分離,從而又可以產生相當大的附加升力,這就非常有利於飛機在高亞音速或跨音速時作高機動飛行(要求有儘可能高的可用升力)。

殲-14

許多國外媒體猜測殲-14是中國對俄羅斯米格1.44的逆向研究版本,使用內部彈倉降低雷達反射,提高隱形。但是,J-14更有可能是洪都飛機廠基於強-6設計的,用來同瀋陽J-13和成都J-10競標解放軍第三代戰鬥機的方案。實際上殲-14的機號懸空,亦從來無任何確切證據證明殲-14的計劃或者其戰鬥機實體存在。

殲-15

殲-15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戰鬥機,也是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5是以T10K原型機為基礎研製的一代國產艦載戰鬥機,其氣動外形類似於蘇聯(俄羅斯)的蘇-33艦載戰鬥機。殲-15是雙發雙垂尾的重型戰鬥機,帶鴨翼的三翼面氣動布局,帶有著艦攔阻鉤,採用電傳飛行控制系統,具有優異的機動性能。2009年8月31日上午,國產殲-15戰鬥機在瀋陽成功實現原型機首飛。

殲-16

殲-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基於殲-11系列發展而來的新型3.5代(美標準)多用途雙座戰機。該機參考機型為俄式蘇-30戰機。該機的研製過程較為保密。2013年初,中國正式公開該戰機。

殲-17

是為網絡流傳中國新一代的戰鬥轟炸機,被外國媒體多次報導,許多國外媒體猜測殲-17是中國對俄羅斯蘇-34的逆向研究版本,使用內部彈倉降低雷達反射,提高隱形。實際上殲-17的機號懸空,亦從來無任何證據證明殲-17的計劃或者其戰鬥機實體存在。只有1998年中國在珠海航展上發布視頻裡面出現了相似於蘇-34的風洞模型實驗視頻。

殲-18

是指網絡流傳的中國新一代的垂直起降戰鬥機。該戰鬥機將用於航母戰機使用。殲-18戰鬥機是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款這類戰鬥機。主要用於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機動力強,雙矢量發動機,外加一臺輔助升力發動機,雙垂尾,無鴨翼,無尾翼,在隱身和空氣動力有很好的結合。作戰半徑2200公裡,擁有先進座艙系統,主動加油系統。

殲-20

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研製的中國第四代(歐美標準,俄羅斯標準為第五代)雙發重型隱形戰機。其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殲-20的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採用鋸齒邊設計,機身深墨綠色塗裝,遠觀近似於黑色。殲-20預期將在2017到2019年間投入使用,2020年後逐步形成強大戰鬥力。首架原型機於2010年10月14日完成組裝,2010年11月4日進行首次滑跑試驗。2011年1月11日12時50分,殲20在成都實現首飛,歷時18分鐘。

殲-28

中國媒體曾發布過一篇題為《中國殲28戰機震撼問世 或可挽救太陽系》的文章,文章稱,外國媒體曝光了中國正在研製六代戰機殲-28的消息,這種殲28戰機可以令美國的多項核計劃胎死腹中,還將使美國的核武器徹底報銷。報導稱,如果有一天美國發射了太陽熄滅飛彈之後,J28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摧毀美國發射的太陽熄滅飛彈,從而挽救整個太陽系。此新聞一出,被各大媒體紛紛轉載,也因此引起了廣大軍迷的廣泛討論。

殲-31

殲-31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第四代(中國採用歐美主流的戰鬥機劃分標準)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代號「鶻鷹」,其採用雙發、單座、固定雙斜垂尾、無鴨翼、蚌式進氣道。目前猜測主要用途有三種:一是與中國重型隱形戰鬥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擬推出的隱形戰機出口型號;三是發展為替代殲-15戰鬥機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

來源:軍事天地

(本文原標題:《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相關焦點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中國戰鬥機直接從殲-7過渡到最先進的殲-16重型多用途戰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西部戰區下屬各戰鬥部隊的戰鬥機已經開始直接從殲-7戰鬥機直接過渡到先進的殲-16戰鬥機。  西方戰區主要負責與印度接壤的邊境地區的安全,該地區的緊張局勢於2020年6月爆發,儘管歷史上戰區並未優先考慮接收最新戰機。  殲-16是目前中國唯一受此指揮部指揮的超高端戰鬥機,解放軍空軍的 「 4 ++代」 殲-10C和蘇-35,以及第五代殲-20隱身戰機部署在東部和南部司令部之下,面向日本,臺灣及其西方支持者,包括美國軍方。
  • 不能總依賴殲15!殲20和殲31上不上艦?還是研發全新艦載五代機?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戰機也可以,可是戰機的航程是有很大的限制。海軍則不一樣,只要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充,不管航行多久都沒有關係。更何況,像航母這樣的大型海軍艦艇,有著很強大的續航能力,並且還能夠讓艦載機在上面進行部署,有著強大的戰鬥力,航母在海上可謂是巨無霸的存在。說到艦載機,中國的殲15 還是能夠在世界上排上名號的。
  • 空戰僅遜殲20,強悍的殲11D最後被取代,弱一級的殲16是怎麼贏的?
    殲11D和殲16都是中航工業沈飛的產品,它們的性能和成飛的殲10C一樣,都位居四代半的水平,只是殲11D和殲16都是重型戰機,對殲10C這樣的中型戰機構成了一些方面的基礎優勢,但總體來看,重型戰機和中型戰機是共存關係,誰也無法從根本上取代誰。
  • 中巴雄鷹9演習開幕 殲10C殲11B等戰機亮相
    解放軍的殲-10C、殲-11BS、運-20等戰機也在12月9日抵達巴基斯坦,開始為接下來的聯演做準備。 巴基斯坦方面將派出「梟龍」多用途戰機、「幻影-3」戰機、ZDK-03預警機、伊爾-78加油機,我軍「高新」系列預警機和電子戰機也將參演。 此次演習引發的印度方面的關注,印度媒體表示,此次演習距離印度邊境僅有200公裡。
  • 巴鐵曾給沈飛寄空白支票:隱身戰機外貿市場,殲31佔一席
    其實這款戰機不但適於對外出口,而且我國空軍本身需求非常大。因為殲20戰機雖然已研發成功,但明顯成本過高,殲31戰機就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與殲20戰機形成高低搭配。 殲31戰鬥機未來完全可以用於替代之前的空軍老舊戰機,甚至包括殲10等類型,數量大約在2000架左右,這個規模是十分巨大的。
  • 多虧了印度:西部空軍殲7鳥槍換炮,新戰機戰力僅次於殲20
    7戰鬥機已經全面換裝為殲-16戰機,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重型多用途戰機,殲-16戰力超群,甚至一架殲-16的有效作戰效能與過去一個中隊的殲-7戰機相當,這麼快的換裝速度說起來還多虧了印度。  殲16戰機目前已經大量裝備中國空軍  殲-16是我國最新型的雙發四代半重型戰機,由殲-11發展而來,作為中國重型多用途戰機的集大成者
  • 新年伊始,殲20B戰機迎突破性進展,菊花鋸齒構型明顯
    據悉,中國解放軍殲-20戰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五代機,自試飛以來就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新一年的開始,殲-20就傳出了新消息,殲20B戰機有突破性的進展,據了解,其菊花鋸齒構型明顯。
  • 中國殲16噴出紅色尾焰,發動機問題可能解決,實力不弱於殲20
    比如說殲-20和雙航母,此外作為我國雙座雙發四代半戰機的殲-16,也是空軍部隊的王牌武器之一。要知道殲-16仿照蘇-30外形進行研製,最大載彈量達到12噸。此前搭載AL-31發動機,隨後為其更換了國產WS-10B發動機。該戰機的最高速度達到2.5馬赫左右,作戰半徑為1500公裡,最大航程可達到4200公裡左右,而且主要搭載的武器為「鷹擊」系列飛彈。
  • 中國殲8戰機太坎坷,曾因輕信美國被摸清底牌,後用生命捍衛尊嚴
    忽悠死人不償命的和平典範1988年,國產殲-8 II型戰機正式定型,此時正值中美蜜月期,美方提出可以使用美制航電雷達為殲-8戰機進行升級改進,代號「和平典範」。於是中國毫無保留的將一架完整的殲-8 II送到美國。
  • 中國隱身戰機準備就緒,渦扇15即將量產,殲20全新起飛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殲20隱身戰機正式進入量產。這個可不是2017年的原版J20,而是改進型J20B。殲20的研製已經耗資44億美元,每架飛機的建造成本為1.1億美元。除了製造比較困難外,原型機還存在著一些性能問題,到2018年時,僅有6架預產型J20服役。
  • 中國「側衛」家族已發展28年,從殲-11A到殲-16D,最終出路在哪裡
    從進口到仿製,從仿製到自產再到不斷升級,作為中國版「蘇霍伊」的代表,應該再也沒有一款戰鬥機能夠像蘇-27「側衛」系列戰鬥機,能夠在中國空軍的裝備序列中引起如此之大的討論和爭議了。從1992年首批12架蘇-27SK抵達中國,「側衛」家族在中國已經走過了足足28個年頭。
  • 峨眉、殲-31、轟-20、暗劍2021年登場?美專家:中國空軍將迎巔峰
    當然此前的殲-20上也有一個遺憾之處,那就是始終未裝配合適的發動機。  最初,殲-20戰機採用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之後改換國產的渦扇-10B太行發動機,實現了發動機的國產化。然而太行發動機畢竟是為殲-16等上一代戰機所研發的,殲-20要發揮全部實力的話,還得看渦扇-15峨眉發動機。
  • 回首殲-20首飛十年:突破對華隱形戰機包圍,中國空軍轉守為攻
    十年前的今天,2011年1月11日,中國第一款隱形戰鬥機殲-20首飛成功! 從殲-20首飛開始,外界對中國空軍的看法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從日本到澳大利亞乃至美國,他們不再急於嘲弄中國戰機的「落後」「抄襲」,而是越來越多地開始考慮該怎麼應對這種超遠航程的隱形戰機。中國空軍從戰略態勢上,完成了「轉守為攻」的改變,關於「環繞中國的隱形戰機包圍圈」的擔憂,由此不攻自破。
  • 殲20剛服役就被印度戰機發現?這個背後透露出更大的一個好消息
    據媒體報導,印度空軍司令阿倫·沙阿表示,印度空軍裝備的俄蘇30戰機的機載雷達發現了中國的殲20戰機。印軍司令的這番話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印度引進的蘇30戰機真的有這麼強大嗎?而中國的殲20戰機,真的還沒有全面形成戰鬥力,就已經被撕破了隱身優勢了嗎?
  • 美國戰機每小時6000公裡,俄羅斯3600公裡,中國殲20速度的呢?
    美俄兩國的戰機最快時速分別是6000公裡和3600公裡。當然俄羅斯比起美國來說也是差著一大截,但是中國戰機的最快航速卻是連俄羅斯都趕不上。目前我國最快戰機就是最新的五代機殲20,其時速是3100公裡,不僅只有美國的一半,而且和俄羅斯也有明顯的差距。
  • 號稱比美F35快3倍,沈飛殲31有些變胖了,厚薄適中更豐滿
    殲-31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五代戰機,殲31自14年的航展露面後,長期以來都沒有出現在公眾的視線當中,低調了多年以後殲-31再次現身。有媒體猜測,殲-31很有可能是因為性能問題被放棄,也有可能是因為殲-31要去改造。殲-31號稱比美國的F35速度快三倍,在設計上,也有了不少的變化。
  • 中國渦扇19發動機,推力超過10噸,為殲-31專屬定製!
    而中國當前僅僅擁有一艘五代戰鬥機,也就是殲-20,經過此前的實踐檢驗,我國殲-20的綜合性能同樣是優越的,甚至不在美國的F-22之下。10噸,或許能夠補齊殲-31的短板,同時為為殲-20等戰鬥機動力系統的研製提供技術支持。
  • 原來美國給我國戰機取了這麼多外號,殲8最貼切,殲20有深意
    先進的戰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必不可少,每個國家都想要擁有更加先進的戰機,來進行對外作戰和對內防禦。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當屬第五代戰機,以美國的F-22、F-35,我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35為代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有名先進的戰機。
  • 殲10/15/16/20,型號太多分不清?一文幫你梳理中國戰鬥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於1949年11月11日,七十多年來,我國從引進、仿製,到自主研製,共生產了幾十種殲系戰機。其中不少戰機如今在國防一線服役,也有一些已經光榮退役,還有很多戰機只是存在於圖紙上。下面我們就來梳理一下中國空軍的「殲」系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