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神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殲20戰鬥機已經開啟批量服役的進程,成為我們最耀眼的明星戰機。而對於我國另外一款隱身戰鬥機殲31,許多人並不太了解,今天我們就聊聊殲31戰鬥機的前世今生。
殲31戰鬥機,是沈飛研製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對標美軍F35。關於這款戰機的誕生過程,還要從20年前一場五代機之爭說起。
在上個世紀末,美軍研發了F22隱身戰鬥機,開啟隱身戰機的神秘之門。1997年,成飛和沈飛也接到研發第五代重型隱身戰鬥機的任務。眾所周知,成飛獲得了勝利,推出了殲20戰鬥機。
其實在當時,兩家飛機公司接到任務時,成飛的殲10項目正處在首飛前的關鍵時刻,對於第五代隱身戰鬥機,還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關注。
反倒是沈飛的殲11系列戰機已經輕車熟路開始生產,因此壓力不大,研發新型隱身戰機的人手充裕。尤其是沈飛有蘇27系列戰機的國產化經驗,再加上很早就進行了隱身戰機預研,因此沈飛很快就拿出了一款改進型K98方案。僅僅4年時間,沈飛就完成了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三翼面設計方案,即「雪鴞」戰機,其性能指標上完全超越了預期。
後來,成飛也研究了新型五代機方案,採用升力體邊條外加鴨翼布局樣式。成飛的方案採用DSI進氣道,全動垂尾,還加上了腹鰭,可以說是一款傳統的鴨翼布局重型戰鬥機的設計方案。由於成飛一直用龍字來為戰鬥機命名,這個方案被命名為「威龍」。最終,2007年10月,「威龍」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獲勝,最終命名為殲20戰機。
因為沈飛受到了蘇式戰機的設計影響,就像俄羅斯蘇57戰機一樣,把機動性放在了第一位,而隱身性能不佳,這種設計思路與第五代戰鬥機是相悖的。況且,由於當時我國的發動機並不成熟,而沈飛的方案由於更重更大,對於發動機要求過高,整個成本要高出一大截,後期的維護費用也不得了。因此沈飛的重型隱身戰機方案,要等發動機成熟後才能真正落地,最終方案落選也就不奇怪了。
殲10和殲20項目相繼被成飛拿走,沈飛的未來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為隱身戰機才是未來的趨勢,而沈飛雖有重型戰機項目,但都不是隱身戰鬥機,未來遲早會被隱身戰機替代,因此沈飛面臨嚴重的發展問題。
沈飛後來憋出了大招,自籌資金研發與設計了一款中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這就是後來的FC-31戰鬥機,也被稱為殲31戰鬥機,定位外貿出口型隱身戰鬥機。其實這款戰機不但適於對外出口,而且我國空軍本身需求非常大。因為殲20戰機雖然已研發成功,但明顯成本過高,殲31戰機就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與殲20戰機形成高低搭配。
殲31戰鬥機未來完全可以用於替代之前的空軍老舊戰機,甚至包括殲10等類型,數量大約在2000架左右,這個規模是十分巨大的。殲31戰機也可以像K8教練機一樣,由沈飛研製成功之後在國際上銷售,然後再返銷空軍。
沈飛研發殲31戰鬥機,只用了史無前例的18個月時間,創造了一個奇蹟。這得益於沈飛之前研發過一款殲14隱身戰機項目,後來由於引進了蘇27戰鬥機,殲14項目被廢棄。但在這個過程中,沈飛積累了一定的隱身戰機研發經驗。可以說正是殲14項目,才讓殲31項目如此迅速地推出驗證機。
2016年12月23日,殲31戰機2號機首飛成功,開啟了鶻鷹2.0時代。新的殲31戰機進氣道進行了大幅度優化,主翼和水平尾翼切角,面積相應增加,重做了垂直尾翼,採用後掠設計,高速性能有了不小的提升。關鍵是新殲31機體也略有加長,載油量增加,機腹彈倉也更長更大,同時採用了新型的整體式座艙蓋設計。
殲31的2.0版本正面隱身與F35不相上下,因為兩者都採用DSI進氣道。不過在腹部彈倉的設計上,F35腹部設計並不平坦,在隱身性能上打了折扣,而殲31相對於F35要更好一些。殲31在空中阻力也要小一些,超機動能力和超音速能力強悍。
在發動機問題上,殲31戰機初期採用的是與梟龍戰機相同的RD-93發動機。但是,第二架殲31戰機採用的就是WS-13E發動機。殲31戰機可以使用WS-19發動機,雙發推力可達19噸。3D印表機技術的加持,讓殲31戰機的性能更是如虎添翼,全面躍升,屬於沈飛的鼎力之作。
2017年底,巴鐵曾給沈飛寄過一張空白的支票。雖然沒有填數字,但由此可知巴鐵與沈飛合作的意願是很強烈的。除此之外,在歷次國際航展中,土耳其和沙特等國都對殲31戰機進行了詳細考察。雖然還沒有籤合同,但至少證明殲31戰機未來可期。
在全球外貿隱身戰機市場,只有F35戰機、蘇57E戰機、殲31戰機三款。而蘇57E隱身性能不佳,產量也讓人懷疑。殲31戰機成為未來可在國際市場上與F35競爭的一款隱身戰機。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