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壟斷 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固體紫外單光子探測器技術的國家

2020-11-24 儀器信息網

  一根燃燒的蠟燭1秒鐘可以發射出100億億個以上的光子,要探測到能量如此小的單個紫外光子一直是世界技術難題。記者昨天獲悉,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江特聘教授陸海為首的研究團隊近來獲得突破,在國內首先研製出超靈敏度的固體紫外單光子探測器,從而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這一核心技術的國家。

  「自然界中波長小於280納米的紫外光幾乎為零,所以我們探測它相當於在暗室中探測光,只要發現一個小光點就一定是目標。」陸海介紹說,可探測400納米以下紫外輻射的紫外光探測器,是火焰探測、環境監測、生物醫藥、空間科學等領域所急需的關鍵部件,也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關鍵技術,可以用來檢測海上油汙、衛星遙感監測霧霾等。

  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量子,也是光作為信息載體的最小傳輸單位。一根蠟燭1秒鐘釋放出的超100億億個光子中,假設紫外光子只佔萬分之一,那麼在完全不考慮飛行損耗的情況下,1公裡以外,面積為1平方釐米的鏡頭1秒鐘只能接收到1000個紫外光子。專門用來捕捉這些「小傢伙」的單光子探測器一直是世界各國研究和競爭的焦點。

  陸海舉例說,飛彈的飛行尾焰中存在像指紋一樣的特殊紫外光譜成分,但距離越遠能夠傳輸過來的紫外光就越微弱。利用超靈敏度紫外單光子探測器就有可能在上千公裡以外探測和分辨出來襲飛彈,為反制或者規避提供寶貴時間。之前,國際上只有美國羅格斯大學、維吉尼亞大學、通用電氣研發中心三家美國單位成功研製碳化矽單光子探測器。而南大研究團隊此次獲得突破後,躋身成為第四家。

  南大研究團隊研製出的紫外單光子探測器,基於碳化矽半導體晶片技術,能靈敏捕捉到紫外單光子,並且打破了過去依賴於超低溫條件的瓶頸。「我們的探測器在150℃下仍能正常工作,這是原來任何單光子探測技術都無法達到的。」陸海說。這一突破也引起了國際關注,歐洲的《今日半導體》雜誌專門長文報導了南大的這一研究成果。

  同時,該探測器有顯著的成本優勢,有望向民用領域大規模推廣,比如高壓輸電線和高鐵供電線路上出現電暈、汙閃時,可用其遠程檢測和定位。「目前,紫外火災報警器用的真空紫外光敏管,綜合成本很高。」陸海拿出一枚耳釘大小的器件介紹說,未來用如此小的單光子探測器件,不僅造價更便宜,而且防爆、使用壽命更長。

  眼下,南大研究團隊在該領域的部分研究成果已開始進入產業化階段。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易誘發皮膚癌,韓國三星公司日前發布的Note4手機就裝備了微型紫外線傳感器,受到消費者歡迎。而南大研究團隊正在和華為合作的貼片封裝紫外探測器,尺寸比米粒還小,也將安裝到手機或智能手環中,藉由它,用戶可隨時隨地檢測所處環境的紫外線強度,以及時防護。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南大專家在國內率先研發超級探測器能捕捉到紫外單光子
    原標題:南大專家在國內率先研發超級探測器能捕捉到紫外單光子   本報訊(記者毛慶實習生趙修麗)一根燃燒的蠟燭1秒鐘可以發射出100億億個以上的光子,探測到其中能量最小的單個紫外光子一直是世界技術難題。
  • 我國單光子探測器探測效率超百分之九十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為國際戰略新興技術,量子信息領域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其核心元器件技術受到國際禁運的影響。高性能單光子探測器是量子調控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核心部件,也曾在國際禁運之列。
  • 中國單光子探測器探測效率超百分之九十
    量子調控的神助攻——  我國單光子探測器探測效率超百分之九十  侯樹文 本報記者 王 春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為國際戰略新興技術,量子信息領域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其核心元器件技術受到國際禁運的影響。高性能單光子探測器是量子調控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核心部件,也曾在國際禁運之列。
  • 美國壟斷被徹底打破,全球165個國家中,北鬥導航精度超越GPS
    不僅如此,我國今年還發射了首顆火星探測器,真正掌握這類技術的國家屈指可數,前段時間,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也成功發射,不久的將來會完成取樣任務順利返回。更令人振奮的是,明年我國還有一系列航天領域的發射任務,總而言之,中國的航天技術早已今非昔比。【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
  • 美國專家:中國牢牢掌握這項技術,徹底打破美國的壟斷地位
    對於科技領域來說,也會形成所謂的「市場壟斷」。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在科技領域的追求也是極為大的。國際之間最為有力量的,就是科技領域上的提升。當下最為尖端的技術,大多都在美國,比如:矽谷,臺積電等,這些科技尖端的公司全都在美國。
  • 美壟斷50年尖端技術,讓我國每天上交2億,我國女科學家9個月攻克
    我國在之前一直關閉國門,休養生息了很久,慢慢緩衝了在大戰之前給我國帶來的重創,國內水平很不好,更不用提發展技術的問題了,後來我國開啟國門,勇於面向全世界努力發展,但在我國發展初期,許多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技術進行了封鎖,使我國的高端技術一直很難突破。
  • 又一項新技術實驗成功,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掌握國家
    近期中國在航天領域又傳來了好消息,中國一項新的技術驗證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早些年由於我國的工業實力和經濟力量薄弱,在許多領域,我們只能夠仿照國外的先進技術,這也讓中國貼上了只會模仿的標籤,好像一切高精尖的技術都與我們沒有關係。
  • 國產晶片又獲新突破:7nm ArF光刻膠技術,打破日本、美國壟斷
    我們知道,未來建立在5G基礎的發展,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所謂雲技術、物聯網,晶片將是所有技術實現的核心,是大腦主控中心。在全球近幾十年的半導體發展中,矽基半導體,成為工業批量化生產的主要對象。沒有強大的技術背景做支撐,是無法成功實現晶片加工的。正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光刻,是晶片製造中難度最大、耗時最久的工藝,成本超過整個晶片生產成本的30%,它也是我國高端晶片製造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因為尚未完全掌握14nm以下晶片製造的核心技術,晶片加工只能依靠代工(光刻設備和光刻材料一直是被國外壟斷的)。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新華社成都1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在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上,一片片薄如蟬翼、名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被製造出來。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我國紫外雷射器關鍵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十二五」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紫外雷射器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課題和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承擔的「深紫外雷射器及人工晶體關鍵技術」課題取得重大進展,於近期通過了課題技術驗收。
  • 100%系統探測效率(SDE)是單光子探測器發展的最終目標
    打開APP 100%系統探測效率(SDE)是單光子探測器發展的最終目標 MEMS 發表於 2020-11-25 09:51:21
  • 打破壟斷!我國太空飛行器返回前在太空放出神秘物體,技術僅中美掌握
    前幾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2號運載火箭將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送入了預定軌道,在軌開展多項試驗任務兩天後,該太空飛行器於9月6日成功返回了預定著陸場。本次試驗的圓滿成功,預示著中國在航天回收技術領域更進哪一步,為後續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 打破壟斷!我國太空飛行器返回前在太空放出神秘物體,技術僅中美掌握
    前幾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2號運載火箭將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送入了預定軌道,在軌開展多項試驗任務兩天後,該太空飛行器於9月6日成功返回了預定著陸場。本次試驗的圓滿成功,預示著中國在航天回收技術領域更進哪一步,為後續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一提到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SpaceX公司的「龍」號飛船,但中國此次取得的成就遠比這個要更令人欣喜。
  • 中科院再傳喜訊,打破西方技術壟斷,或將突破5nm光刻機技術
    眾所周知,我國在近些年來取得了肉眼可見的進步,如今,我國的眾多領域都有了巨大的轉變,但這些成就都離不開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我們都知道,我國在科技技術上的起步要晚於西方國家,但也讓我國的科技發展遇到了限制,那就是他們對我國進行封鎖。
  • 上海微系統所超導單光子探測器效率研究獲進展
    100%系統探測效率(SDE)是單光子探測器發展的最終目標,在量子基礎理論驗證和量子信息科技中具有應用價值。SNSPD憑藉高探測效率、低暗計數、低時間抖動等性能指標,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深空光通信、生物螢光成像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了量子信息技術和其他前沿科學的發展。
  • 40年磨一「箭」打破美俄技術壟斷 510所電推進技術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40年磨一「箭」打破美俄技術壟斷  510所電推進技術步入國際先進行列今年4月30日,由該所研製的新一代離子電推進產品——LIPS-300離子推力器在實踐二十號衛星上成功實現在軌驗證,標誌著我國電推進產品和應用技術步入國際先進行列。而此前該種技術一直被美俄等航天強國所壟斷。
  • 中國技術再次打破美國壟斷!
    比鋼鐵還要堅硬的紙,我國的一位女科學家打破了美國壟斷。造紙術在中國己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也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於從古至今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紙對於現在的軍事領域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紙在軍事領域也有很多的用處。在中國航天領域發展的過程當中,為保護好太空人的安全上。飛船的所有材料都必須要可以抵擋住太空中的高輻射,保護在飛船上的物資和太空人的安全也會用到紙。
  • 農業部:我國基因克隆等技術已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
    唐珂稱,我國目前攻克了基因克隆、轉基因操作與生物安全評價等8大核心技術,獲得抗蟲、抗除草劑、優質和高產等關鍵基因96個,打破了發達國家長期的技術壟斷。培育出中棉70等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使國產抗蟲棉市場份額達到95%。研製出轉基因抗蟲水稻、高植酸酶玉米並獲得安全證書。轉基因抗蟲玉米、抗病小麥等產品進入或完成了安全評價的生產性試驗階段。
  • 不能低調了,「不務正業」的電商企業成為晶片巨頭,打破國外壟斷
    全球晶片的研發領域上,晶片生產巨頭公司臺積電的晶片技術是最為頂級的。晶片市場上,許多的供貨量,都出自這家工廠。晶片技術可以上電子產品上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沒有掌握這項技術,對於自身的電子晶片技術來說,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