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2021-01-08 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1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在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上,一片片薄如蟬翼、名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被製造出來。別小看這塊僅有2.25平方分米大小的黑色磁性基板,它被切分組裝在手機背面攝像頭附近,可以保障手機在複雜環境下傳輸天線信號,相當於和外界互聯的傳感器。

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是一類新型電子基板材料,具有磁導率高、厚度薄、阻抗匹配效果好等特點,被應用於近場通信、無線充電、抗電磁幹擾等領域。此前,我國在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材料系統集成能力、製造工藝水平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鄧龍江說,其主要技術難點在於如何解決金屬發射對高頻信號屏蔽傳輸難題,以及採取哪種工藝能把材料製作得更薄,以滿足電子設備薄型化、小型化和集成化需求。

從2008年起,鄧龍江團隊圍繞基板材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開展了大量研究、實驗工作,最終發明出一種高磁導率、低損耗磁性基板材料配方體系,並建立了全相溶水性體系流延法工藝,實現了安全、環保、高效、低成本生產。

「目前我們從配方到工藝實現了自主創新,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鄧龍江說,項目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通過自主研發的水性流延工藝大幅降低材料製備成本,材料價格僅為國外產品壟斷價格時的十分之一。

然而,僅價格低廉並不是進入市場的唯一保證,國產磁性基板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穩定性怎樣,需要整個電子產業鏈共同摸索。項目組聯合成都佳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推進國產磁性基板的商業應用。通過產業鏈合作,突破了國外在磁性基板應用方面的專利壟斷,實現了材料製備、器件設計、設備應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當前日產材料量能滿足60萬部手機需求,國內許多手機品牌都在使用該材料。(完)

相關焦點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降低手機生產成本 磁基板給信號開「VIP通道」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降低手機生產成本磁基板給信號開個「VIP通道」坐公交、地鐵,無需公交卡,刷一下手機便可乘坐;逛商場、吃飯,手機就是銀行卡,結帳時無需點開二維碼,在POS機上一刷便付款成功;不用再找數據線和插孔,手機放在桌上,便可以自動充電……這樣智能化的生活場景得益於近場通信(NFC)中一種叫高磁導率磁性基板的材料。
  • 這位985教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已被華為應用!
    現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多頻譜吸波材料與結構重點實驗室主任。鄧龍江教授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電磁功能材料與技術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帶領團隊在電磁功能材料機理、製備技術、工程應用及產業化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研究,為我國該領域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提升行業競爭力做出了突出貢獻。
  • 中國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成功點火!徹底打破國外壟斷,首次實現國產化
    ,我國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首次實現國產化,徹底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TFT-LCD玻璃基板是電子信息顯示產業的關鍵戰略材料,代表著玻璃製造領域的最高水平。當前我國信息顯示產業高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信息顯示產業基地。雖然市場規模龐大,但我國TFT-LCD玻璃基板核心技術長期受制於人,產品市場完全被國外少數幾家企業壟斷,造成我國信息顯示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嚴重缺失。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我國首條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近日開建
    1月16日,我國第一條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在陝西鹹陽全國最大的彩管企業彩虹集團公司開工建設。這條生產線的建設,將結束我國液晶玻璃基板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在奠基儀式上表示,這條生產線的建設,將打破國外企業的長期壟斷局面,結束我國液晶玻璃基板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 打破美日壟斷,中國可以自己造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了
    這背後是中建材旗下凱盛科技投資建設的中國首條自主研發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標誌著我國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對於我國液晶面板的產業配套、行業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溢流法主要是美國康寧公司在用,缺點是難以做高世代大尺寸基板玻璃,且產能較小;浮法是日本旭硝子(AGC)等公司採用的技術,雖然可以擴大基板玻璃面積,降低單位成本,但還需要進行拋光等再加工(我國的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使用的就是浮法)。
  • 打破壁壘!發力國產替代 東旭集團LTPS玻璃基板技術突破國際封鎖
    由東旭集團及旗下公司完成的「G6(兼容G5.5)LTPS玻璃基板研製與產業化項目」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打破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標誌著東旭集團成功實現了產品轉型升級,也標誌著中國又一關鍵顯示材料生產技術實現突破。平板顯示產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是資訊時代先導性支柱產業,事關產業升級,涉及產業安全。近年來中國平板顯示行業取得長足進步,產能持續提升。
  • 自主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制約——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
    (原標題:自主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制約——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在唐山召開)
  • 華科大這項研發打破國外壟斷
    2021年1月3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經過市區、郊區和野外臺站等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來自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中科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戶好評,順利通過驗收。
  • 青海小夥研發「神器」打破國外壟斷
    青海小夥肖煬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氣缸動密封等國際難題。目前,項目進入實際應用階段,開始承接省內及國內清潔能源循環項目。這是5月8日記者從青海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簡稱生科創業園)了解到的消息。  由於具有不受熱源形式限制、運行噪聲低、熱效率高等突出優點,斯特林發動機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
  • 煙臺萬華化學又一新技術打破國外公司壟斷
    水母網1月8日訊(通訊員 王思恩 煙臺日報記者劉潔)1月5日,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化學)又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技術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壟斷。「乙苯共氧化法高效綠色製備環氧丙烷成套技術」項目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成果鑑定,由中國工程院陳建峰院士、蹇錫高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李亞棟院士等行業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成果整體技術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環氧丙烷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高端石化產品,是支撐聚氨酯新材料、精細化工等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有機化工原料,其生產工藝主要有氯醇化法、共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
  • 我國首條G8.5玻璃基板線量產,液晶面板關鍵材料國產化配套破局
    此次彩虹取得的成績,將加快推動我國新型顯示領域關鍵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及產業化,也將打破外國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從根本上扭轉我國平板顯示產業核心材料受制於人的局面。採用IGZO先進技術,已具備量產規模自從2015年6月,彩虹股份發布公告稱,投資31530萬元建設G8.5代液晶玻璃基板後加工生產線,就備受業內期待。經過一年的技術攻關,國內自主研發、高端顯示用、第一塊國產化G8.5超薄液晶玻璃基板成功量產,填補了國內空白。
  • 打破國外壟斷 我國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日前,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省創新研究院(濟南國科醫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功能擴展型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順利完成測試,各項指標性能達到現有商業儀器水平。目前,該儀器已開始依託山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進行對外服務,助力省內外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攻關。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2020-07-02 0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一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
    10月25日,中國金屬學會在內蒙古包頭市組織召開了由包頭市威豐稀土電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國產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認為基於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的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原材料到成品工藝控制完全自主,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這一新材料的國產化替代。
  • 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
    (原標題: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隆重召開)2020年12月2日「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昌盛國際酒店召開,本次發布會由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
  • 我國稀貴金屬濺射靶材製備已打破國外壟斷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云南省科技廳11月28日消息稱,雲南省貴金屬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發團隊在主任胡昌義帶領下,開展電子信息產業用稀貴金屬濺射靶材的關鍵製備技術及工程化應用研究,成功製備鎳鉑(NiPt)、鈷鉻鉑硼(CoCrPtB)等靶材和釕(Ru)、鈷鉻鉑二氧化矽(CoCrPt-SiO2
  • 打破國外壟斷,華中科大研發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長江網 圖  新華社武漢1月3日消息,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3日宣布,團隊歷經15年潛心研究,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近期成功研製並交付有關行業部門首臺高精度絕對重力儀。經過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戶好評,已順利通過驗收。
  • 25歲打破國外壟斷!「湖南小夥」自主研發,讓世界用上「中國芯」!
    1998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劉永東加入三一集團,從此一直奮戰在液壓技術的研發和革新攻關的最前沿。在三一中興液壓公司,劉永東的名字總是和「發明」、「專利」聯繫在一起。當時,我國裝備製造業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裝備工業水平依然落後於歐美、日韓等先進地區,尤其在核心液壓領域技術缺乏,液壓關鍵零部件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