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小夥肖煬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氣缸動密封等國際難題。目前,項目進入實際應用階段,開始承接省內及國內清潔能源循環項目。這是5月8日記者從青海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簡稱生科創業園)了解到的消息。
由於具有不受熱源形式限制、運行噪聲低、熱效率高等突出優點,斯特林發動機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高效斯特林發動機」項目的投產,將被廣泛應用於野外保障、無電鄉鎮、無電區域等,提供清潔的不間斷電力能源供應。
2017年,土生土長的青海小夥肖煬,作為我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劃成員,帶著讀博期間潛心研究的核心技術,從日本回到青海創業,成立青海新源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專業的,掌握斯特林發動機關鍵技術的企業。他和團隊所研發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可應用在低濃度的可燃廢氣發電和光熱發電領域,節約大量能源,為社會提供廉價、可持續、綠色的電力能源。如今,這個致力於清潔熱氣機研發和製造的團隊擁有20餘項斯特林發動機核心及外觀專利,填補多項國內空白。核心自主專利令斯特林發動機具有氣缸動密封技術好、成本下降50%、使用壽命超過35年等特性。
創業暖政的驅動下,一個又一個和肖煬一樣的「造夢青年」,在我省雙創的沃土上茁壯成長。多年來,青海堅持將青年創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不斷完善扶持政策,暢通創業就業渠道,充分發揮政策扶持、引導和助推作用,不斷拓寬就業空間,畢業生返鄉創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持續增長,廣大畢業生能夠立足基層、以創業帶動就業、成長成才。與此同時,我省先後實施了青年創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深入開展就業創業服務活動,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稟賦,利用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渠道,開發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相關連結☆
一位海歸博士的青海夢
留學博士潛心研究,回歸青海自主創業,研發出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擁有二十多項發明及外觀專利……
當夢想一步步從理念變成現實,看到合作意向書上的雙方籤字,這些年受過的苦,被土生土長的青海小夥肖煬和他團隊的夥伴們用一筆一划的籤名輕輕帶過。
穿上西裝,打好領帶,站在企業LOGO前的合影,足以證明當初他們的冒險是值得的。
5月8日,帶著好奇,西海都市報記者走進青海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簡稱生科創業園)10號樓,傾聽青海新源動力技術有限公司這個年輕團隊的故事。
海歸博士 發明專利返鄉創業
日本大阪大學量子力學領域博士,第二批青海省「千人計劃」專家,第21屆青海省「五四」獎章獲得者,全省十大新銳青年企業家,青海新源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執行董事……
1985年出生的青海小夥肖煬身上,有著諸多遠超同齡人的成功標籤。而為人低調的他總說這是團隊努力的結果,是好政策背景下,有共同夢想的夥伴團結在一起的夢之旅。
幾年前,從烏克蘭敖德薩國立技術大學核工程碩士畢業後的肖煬,成為華北電力大學的一名講師。2012年,公派赴日本大阪大學攻讀核工程學博士學位。求學期間,他提出了利用非能動原理,改進傳統斯特林發動機的新方案,發明了高效斯特林發動機,解決了氣缸動密封等國際難題,並成功申請技術專利,成為了這種新型斯特林發動機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擁有者。
博士畢業後,拿著發明專利,在外地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為什麼偏偏要回來?
「我就該回青海來,讓故鄉乃至更多的國人享受到電力技術帶來的成果。」2017年初,青海新源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在肖煬創業團隊的努力下成立了,核心技術研發團隊的高起點,讓新源動力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專業的,掌握斯特林發動機關鍵技術的企業。
肖煬說,選擇回到家鄉,是因為青海的自然條件好,一類陽光照射區域僅次於新疆,其餘全為二類區域,光照條件符合創業需求;其次,青海的政策條件好,政府對光熱、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大,能為創業提供極大的便利。「青海是我們獨一無二的選擇。」
迷你「硬核」團隊
成為行業領頭羊
比起其他創業團隊的辦公室,新源動力的現場辦公感很強:狹長的辦公區,幾張辦公桌中間,一個簡易操作臺上擺滿了各種工具、零件,以及團隊最新研發出的第四代單缸高效斯特林發動機。一旁的白板上畫著即將要實施的分散式發電站項目的平面布局圖,靠牆的檯面上,創業兩年間獲得的十幾個高含金量牌匾一字排開。
2017年成立,如此短的時間內,新源動力接連斬獲國家及全省多項創業大賽的金獎,成為行業翹楚,有什麼訣竅?
答案就是令人驚訝的團隊構架。
要知道,這個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擁有多項發明和外觀專利的80後團隊,僅有7人。其中,3位博士、1位專家、1位研究生、兩位學士,後期還將有兩位博士後加入。
「創業,就先從身邊人『下手』,我們幾個不是同學,就是以前的同事,彼此熟悉,更有默契。」公司研發總監龐景文說,團隊7個人裡,5個是青海娃,另外兩人對青海也是頗有感情,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青海本土企業。
公司成立前,對於團隊裡的所有人來說,他們早已無需為生計奔波,也無需證明自己的實力,他們要的是自我突破。於是,這群年輕人從北京、上海等地回到家鄉西寧,發揮自己所學與專長,共同去做一件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新源動力也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家專業的,掌握斯特林發動機關鍵技術的企業。
貨櫃裡的夢想一飛沖天
創業兩年多,最難忘也最懷念的就是初創期,幾個小夥子天天在貨櫃裡調試設備的日子。
「剛開始還沒有廠房的時候,我們租了一個貨櫃,自製了一臺小型天車,每天在裡面調試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提起兩年前的那段蝸居歷程,小夥子們眼裡閃出片片微光。
有一次,好不容易從外地加工來的基座在安裝過程中出了點問題,「眼前的第三代機型直徑有一米,光基座部分就有半噸多重,如果不小心滑落,幾十萬塊錢打水漂不說,加工廠不會再接我們這種耗時耗力不賺錢的活,肖煬硬是咬著牙扛了一分多鐘。」龐景文說,那一分鐘,像過了一年,他們腦海中想到的是研發、加工過程中的諸多不易,再難也要挺下來。
創業中的體力活已經可以忽略不計,而從科研專家到創業者的身份轉變,讓肖煬和團隊的這些理工生們著實經歷了一番困苦。「以前專心搞研發,創業了可就不同了。一切都要靠自己,跑市場、做調研、找投資,裡裡外外、點點滴滴,我們必須快速成長,讓夢想變為現實。」
就這樣,兩年多的時間,這家以研發與製造熱能動力設備為主的技術型裝備製造企業,帶著理想,革新傳統發電模式,依靠技術為社會提供廉價、可持續、綠色的電力能源。他們的拳頭產品——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應用在低濃度的可燃廢氣發電和光熱發電領域,用可燃廢氣發電相當於年節約標準煤2400萬噸。
在精心製作的企業宣傳資料裡,一項項引人矚目的產品和技術優勢呈現在眼前:熱氣機、發電模塊、發電機群、制冷機……低成本、高效能、長壽命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產品,如今已成為國內不少公建項目部和上下遊企業眼中的香餑餑,期待誠意合作。
「我們將建成斯特林發動機整機廠,填補斯特林發動機民用領域的空白,努力成為熱能動力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龐景文說。
新源動力的夢,還在繼續,現實裡的光,早已照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青海青年迎來了立業建功的最好時代。無數像肖煬他們一樣的青年信心滿懷地加入「創客」行列,把青春奉獻給高原,在各行各業發揮著巨大作用,成為青海省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周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