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小夥研發「神器」打破國外壟斷

2020-12-05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小夥肖煬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氣缸動密封等國際難題。目前,項目進入實際應用階段,開始承接省內及國內清潔能源循環項目。這是5月8日記者從青海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簡稱生科創業園)了解到的消息。

  由於具有不受熱源形式限制、運行噪聲低、熱效率高等突出優點,斯特林發動機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高效斯特林發動機」項目的投產,將被廣泛應用於野外保障、無電鄉鎮、無電區域等,提供清潔的不間斷電力能源供應。

  2017年,土生土長的青海小夥肖煬,作為我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劃成員,帶著讀博期間潛心研究的核心技術,從日本回到青海創業,成立青海新源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專業的,掌握斯特林發動機關鍵技術的企業。他和團隊所研發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可應用在低濃度的可燃廢氣發電和光熱發電領域,節約大量能源,為社會提供廉價、可持續、綠色的電力能源。如今,這個致力於清潔熱氣機研發和製造的團隊擁有20餘項斯特林發動機核心及外觀專利,填補多項國內空白。核心自主專利令斯特林發動機具有氣缸動密封技術好、成本下降50%、使用壽命超過35年等特性。

  創業暖政的驅動下,一個又一個和肖煬一樣的「造夢青年」,在我省雙創的沃土上茁壯成長。多年來,青海堅持將青年創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不斷完善扶持政策,暢通創業就業渠道,充分發揮政策扶持、引導和助推作用,不斷拓寬就業空間,畢業生返鄉創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持續增長,廣大畢業生能夠立足基層、以創業帶動就業、成長成才。與此同時,我省先後實施了青年創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深入開展就業創業服務活動,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稟賦,利用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渠道,開發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相關連結☆

  一位海歸博士的青海夢

  留學博士潛心研究,回歸青海自主創業,研發出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擁有二十多項發明及外觀專利……

  當夢想一步步從理念變成現實,看到合作意向書上的雙方籤字,這些年受過的苦,被土生土長的青海小夥肖煬和他團隊的夥伴們用一筆一划的籤名輕輕帶過。

  穿上西裝,打好領帶,站在企業LOGO前的合影,足以證明當初他們的冒險是值得的。

  5月8日,帶著好奇,西海都市報記者走進青海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簡稱生科創業園)10號樓,傾聽青海新源動力技術有限公司這個年輕團隊的故事。

  海歸博士 發明專利返鄉創業

  日本大阪大學量子力學領域博士,第二批青海省「千人計劃」專家,第21屆青海省「五四」獎章獲得者,全省十大新銳青年企業家,青海新源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執行董事……

  1985年出生的青海小夥肖煬身上,有著諸多遠超同齡人的成功標籤。而為人低調的他總說這是團隊努力的結果,是好政策背景下,有共同夢想的夥伴團結在一起的夢之旅。

  幾年前,從烏克蘭敖德薩國立技術大學核工程碩士畢業後的肖煬,成為華北電力大學的一名講師。2012年,公派赴日本大阪大學攻讀核工程學博士學位。求學期間,他提出了利用非能動原理,改進傳統斯特林發動機的新方案,發明了高效斯特林發動機,解決了氣缸動密封等國際難題,並成功申請技術專利,成為了這種新型斯特林發動機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擁有者。

  博士畢業後,拿著發明專利,在外地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為什麼偏偏要回來?

  「我就該回青海來,讓故鄉乃至更多的國人享受到電力技術帶來的成果。」2017年初,青海新源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在肖煬創業團隊的努力下成立了,核心技術研發團隊的高起點,讓新源動力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專業的,掌握斯特林發動機關鍵技術的企業。

  肖煬說,選擇回到家鄉,是因為青海的自然條件好,一類陽光照射區域僅次於新疆,其餘全為二類區域,光照條件符合創業需求;其次,青海的政策條件好,政府對光熱、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大,能為創業提供極大的便利。「青海是我們獨一無二的選擇。」

  迷你「硬核」團隊

  成為行業領頭羊

  比起其他創業團隊的辦公室,新源動力的現場辦公感很強:狹長的辦公區,幾張辦公桌中間,一個簡易操作臺上擺滿了各種工具、零件,以及團隊最新研發出的第四代單缸高效斯特林發動機。一旁的白板上畫著即將要實施的分散式發電站項目的平面布局圖,靠牆的檯面上,創業兩年間獲得的十幾個高含金量牌匾一字排開。

  2017年成立,如此短的時間內,新源動力接連斬獲國家及全省多項創業大賽的金獎,成為行業翹楚,有什麼訣竅?

  答案就是令人驚訝的團隊構架。

  要知道,這個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擁有多項發明和外觀專利的80後團隊,僅有7人。其中,3位博士、1位專家、1位研究生、兩位學士,後期還將有兩位博士後加入。

  「創業,就先從身邊人『下手』,我們幾個不是同學,就是以前的同事,彼此熟悉,更有默契。」公司研發總監龐景文說,團隊7個人裡,5個是青海娃,另外兩人對青海也是頗有感情,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青海本土企業。

  公司成立前,對於團隊裡的所有人來說,他們早已無需為生計奔波,也無需證明自己的實力,他們要的是自我突破。於是,這群年輕人從北京、上海等地回到家鄉西寧,發揮自己所學與專長,共同去做一件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新源動力也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家專業的,掌握斯特林發動機關鍵技術的企業。

  貨櫃裡的夢想一飛沖天

  創業兩年多,最難忘也最懷念的就是初創期,幾個小夥子天天在貨櫃裡調試設備的日子。

  「剛開始還沒有廠房的時候,我們租了一個貨櫃,自製了一臺小型天車,每天在裡面調試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提起兩年前的那段蝸居歷程,小夥子們眼裡閃出片片微光。

  有一次,好不容易從外地加工來的基座在安裝過程中出了點問題,「眼前的第三代機型直徑有一米,光基座部分就有半噸多重,如果不小心滑落,幾十萬塊錢打水漂不說,加工廠不會再接我們這種耗時耗力不賺錢的活,肖煬硬是咬著牙扛了一分多鐘。」龐景文說,那一分鐘,像過了一年,他們腦海中想到的是研發、加工過程中的諸多不易,再難也要挺下來。

  創業中的體力活已經可以忽略不計,而從科研專家到創業者的身份轉變,讓肖煬和團隊的這些理工生們著實經歷了一番困苦。「以前專心搞研發,創業了可就不同了。一切都要靠自己,跑市場、做調研、找投資,裡裡外外、點點滴滴,我們必須快速成長,讓夢想變為現實。」

  就這樣,兩年多的時間,這家以研發與製造熱能動力設備為主的技術型裝備製造企業,帶著理想,革新傳統發電模式,依靠技術為社會提供廉價、可持續、綠色的電力能源。他們的拳頭產品——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應用在低濃度的可燃廢氣發電和光熱發電領域,用可燃廢氣發電相當於年節約標準煤2400萬噸。

  在精心製作的企業宣傳資料裡,一項項引人矚目的產品和技術優勢呈現在眼前:熱氣機、發電模塊、發電機群、制冷機……低成本、高效能、長壽命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產品,如今已成為國內不少公建項目部和上下遊企業眼中的香餑餑,期待誠意合作。

  「我們將建成斯特林發動機整機廠,填補斯特林發動機民用領域的空白,努力成為熱能動力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龐景文說。

  新源動力的夢,還在繼續,現實裡的光,早已照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青海青年迎來了立業建功的最好時代。無數像肖煬他們一樣的青年信心滿懷地加入「創客」行列,把青春奉獻給高原,在各行各業發揮著巨大作用,成為青海省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周建萍)

相關焦點

  • 青海小夥研發「神器」打破國外壟斷 - 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 周建萍)青海小夥肖煬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氣缸動密封等國際難題。目前,項目進入實際應用階段,開始承接省內及國內清潔能源循環項目。這是5月8日記者從青海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簡稱生科創業園)了解到的消息。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25歲打破國外壟斷!「湖南小夥」自主研發,讓世界用上「中國芯」!
    在「中國製造」與國外知名品牌競爭中,劉永東有著切膚之痛,他下決心要為液壓系統的國產化做出貢獻。,先後研製出「自動高低壓切換」、「自動退砼活塞」、「油缸防水密封系統」、「電液緩衝換向系統」等先進技術,一舉打破了國外壟斷,為混凝土泵車的國產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 華科大這項研發打破國外壟斷
    2021年1月3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經過市區、郊區和野外臺站等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來自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中科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戶好評,順利通過驗收。
  • 充電樁核心晶片量產 東微打破國外廠商壟斷
    4月13日,蘇州東微半導體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的高壓高速金氧半場效電晶體成功量產,並批量供應給部分國內充電樁企業。這不僅打破了國外廠商的長期壟斷,而且產品的各項性能超過國外品牌。
  •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2020-07-02 0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2020-12-26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海油成套地震勘探裝備「首戰告捷」,打破國外裝備壟斷
    中海油成套地震勘探裝備「首戰告捷」,打破國外裝備壟斷 張光明 軒倩茹 郭軼/中國海洋石油報 2016-11-10 14:07 來源:澎湃新聞
  • 山東造醫療用品打破國外壟斷 惠及百姓的「威高製造」成威海驕傲
    威高術中神經監護系統打破了國外壟斷,操作簡便快捷,是國內首款。近年來,通過不斷創新,威高集團開發的產品打破國外壟斷,迫使進口產品大幅度降價,降低了國家醫療開支,也惠及了百姓。21日下午,「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採訪團就來到了位於山東威海的威高集團,參觀了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 3D列印用鈦粉 攀鋼打破國外壟斷
    從2014年起,位於四川攀枝花的攀鋼研究院,就開始對3D列印用球形鈦粉技術展開研究,逐步打破國外壟斷,目前已達到了國內行業先進水平。在攀鋼研究院一間實驗室內,球形鈦粉技術研發負責人趙三超,從架子上取下一個玻璃瓶,裡面裝著3D列印用的球形鈦粉,呈灰黑色粉末狀。  趙三超介紹說,近年來,隨著全球3D列印技術的發展,看似毫不起眼的鈦及鈦合金粉末,成為了金屬零件3D列印領域所需的關鍵材料,雖然國內也有企業研發,但其製備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
  • 中國2萬瓦光纖雷射器將實現國產化 打破國外壟斷
    據科技日報報導,記者22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獲悉,該院所屬武漢銳科光纖雷射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研發國內首臺2萬瓦光纖雷射器,有望於2018年上半年問世並投入使用。光纖雷射器是繼二氧化碳和半導體雷射器之後的第三代產品,它由細如髮絲的光纖來釋放雷射能量,可廣泛應用於工業造船、飛機和汽車製造、航空航天以及3D列印等領域。
  • 打破國外壟斷,華中科大研發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長江網 圖  新華社武漢1月3日消息,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3日宣布,團隊歷經15年潛心研究,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近期成功研製並交付有關行業部門首臺高精度絕對重力儀。經過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戶好評,已順利通過驗收。
  • 瀋陽小夥一舉打破西方壟斷,為中國節省上億,國家下令必須重用
    過去,很多科學技術被西方壟斷,但是中國科學家打破了這層堅冰,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有關一個農村小夥。
  • 醫用SEBS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在上周召開的新一代醫用關鍵高分子材料SEBS應用推廣會上,巴陵石化公司宣布,其研發生產的醫用熱塑性彈性體SEBS產品質量達到醫療衛生級標準,打破了國外壟斷,目前具備萬噸級生產能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國家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性能優越的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SEBS被公認是替代軟質PVC的最佳材料。作為醫用輸液管材料的換代品,目前每年醫用SEBS需求量巨大。
  • 90後研究生研發「空氣成像」黑科技 打破國外壟斷
    原標題:中科大學子研發「空氣成像」黑科技 打破國外壟斷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趙竹青)你的目光,是否曾被科幻大片裡華麗的「空氣觸控螢幕」所吸引?立體的建築、浩瀚的宇宙、動態的人像一一清晰地浮現在空中,手指一揮,還可以進行互動、操控。如今,這一酷炫的「黑科技」已經跨出熒幕,被中科院的兩位90後研究生聯手推向了現實。
  • 不能低調了,「不務正業」的電商企業成為晶片巨頭,打破國外壟斷
    全球晶片的研發領域上,晶片生產巨頭公司臺積電的晶片技術是最為頂級的。晶片市場上,許多的供貨量,都出自這家工廠。晶片技術可以上電子產品上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沒有掌握這項技術,對於自身的電子晶片技術來說,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
  •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 國產國際先機計算流體力學軟體發布 成功打破國外壟斷(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正式宣布了一則好消息,公開發布了一款名為NNW-FlowStar的純國產氣動分析與設計軟體,打破外國技術在我國航天軟體領域的壟斷。據悉,此次公開發布的NNW-FlowStar軟體,為國家數值風洞工程套裝軟體中的一款,專注於航空航天領域複雜氣動特性分析和多體運動仿真,凝聚了該中心科研人員近20年的軟體研發和複雜工程問題應用經驗,氣動力預測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計算流體力學領域從In-house代碼向工業軟體邁進的重要成果。
  • 甘肅健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打破「細胞培養基」國外壟斷
    公司產品及研發技術服務,已成功打破歐美企業在生物製藥領域的絕對壟斷,填補了中國在生物製藥、疫苗生產核心原材料工業化生產的技術空白。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細胞培養基企業。  該公司總面積7800平方米,包括3000平方米無血清細胞培養基工程實驗室;符合cGMP(動態藥品生產管理規範)標準的乾粉培養基生產車間,產能達到300噸/年,批次可生產10-38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