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打破國外壟斷!「湖南小夥」自主研發,讓世界用上「中國芯」!

2020-08-25 長安大學招生就業處

他曾領銜攻關「高速重載工程機械大流量液壓系統核心部件」項目,成功研製出液壓系統核心部件端面貼合式新型緩衝油缸、分體式大流量多功能集成液壓閥組並實施應用;曾主持軍工級「高性能油氣懸掛油缸」項目的研製工作,成功研製出的第一代高性能油氣懸掛油缸,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該產品的技術封鎖。他叫劉永東,1976年12月出生,湖南永州人, 2011年畢業於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機械工程專業,師從馮忠緒教授。

「劉院長就像『機器貓』,我們碰到的任何液壓技術難題,他都能用新發明一一解決。」1998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劉永東加入三一集團,從此一直奮戰在液壓技術的研發和革新攻關的最前沿。在三一中興液壓公司,劉永東的名字總是和「發明」、「專利」聯繫在一起。當時,我國裝備製造業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裝備工業水平依然落後於歐美、日韓等先進地區,尤其在核心液壓領域技術缺乏,液壓關鍵零部件受制於人。在「中國製造」與國外知名品牌競爭中,劉永東有著切膚之痛,他下決心要為液壓系統的國產化做出貢獻

2001年,時年25歲、參加工作才兩年多的劉永東作為技術骨幹,承擔「SY系列混凝土泵車技術研究與開發應用」項目中關鍵液壓技術的研發工作,先後研製出「自動高低壓切換」、「自動退砼活塞」、「油缸防水密封系統」、「電液緩衝換向系統」等先進技術一舉打破了國外壟斷,為混凝土泵車的國產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高性能的液壓系統支持下,2003年,三一的混凝土泵車實現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

為打破核心液壓關鍵元件受制於國外供應商的局面,2009年,才30出頭的劉永東開始獨當一面,領銜攻關「高速重載工程機械大流量液壓系統核心部件」項目,成功研製出「液壓系統核心部件端面貼合式新型緩衝油缸」、「分體式大流量多功能集成液壓閥組」並實施應用,從此,三一的工程機械產品都有了自己的「中國芯」,極大提升了中國主機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2014年,「高速重載工程機械大流量液壓系統核心部件」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我們想生產多少臺就生產多少臺。而且我們現在油缸的性能遠遠超過了國外進口油缸的性能。」劉永東說,不僅如此,三一重工婁底中興液壓件有限公司的5號車間也成為全世界最先進的油缸車間之一。在這4萬平方米的車間內,生產過程幾乎全部由機械手完成,每年可生產近10萬根油缸。此外,在港珠澳大橋等重點基礎設施的建設現場,在高鐵和機場的建設工地,均能看到使用三一重工所生產的大型機械,甚至參加日本福島核電站救援的62米泵車和世界最長臂架的86米泵車都有了「中國芯」。

2015年,三一集團布局軍工業務,劉永東主動請纓,開始主持軍工級「高性能油氣懸掛油缸」項目研製工作,帶領團隊研究大量國內外文獻,大膽想像、細心求證、反覆試驗。2016年底,三一的第一代高性能油氣懸掛油缸獲得軍工裝機認可,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該產品的技術封鎖,也為三一集團發展貢獻了一個重要的增長引擎。截至2017年10月,劉永東先後申請專利46項,包括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21項。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專利金獎1項、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湖南省發明專利一等獎1項、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因科研成果突出,他還榮獲「湖南省青年科技獎」、 「湖南省技術創新先進個人」等榮譽。

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做勇於創新創造的奮鬥者;胸懷天下,感恩時代,做矢志愛國奉獻的踐行者。多年以來,劉永東秉承著長安大學「弘毅明德 篤學創新」的精神,潛心鑽研液壓技術、助力中國製造,為我國液壓基礎件領域獨立自主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深感不足,我將繼續研發和製造出滿足國內實際需求、令客戶滿意的液壓產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長安大學本科招生

註:文章部分素材來自長安大學官微、工程機械學院、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青海小夥研發「神器」打破國外壟斷
    青海小夥肖煬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氣缸動密封等國際難題。目前,項目進入實際應用階段,開始承接省內及國內清潔能源循環項目。這是5月8日記者從青海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簡稱生科創業園)了解到的消息。  由於具有不受熱源形式限制、運行噪聲低、熱效率高等突出優點,斯特林發動機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新華社成都1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在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上,一片片薄如蟬翼、名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被製造出來。別小看這塊僅有2.25平方分米大小的黑色磁性基板,它被切分組裝在手機背面攝像頭附近,可以保障手機在複雜環境下傳輸天線信號,相當於和外界互聯的傳感器。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
  • 青海小夥研發「神器」打破國外壟斷 - 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 周建萍)青海小夥肖煬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氣缸動密封等國際難題。目前,項目進入實際應用階段,開始承接省內及國內清潔能源循環項目。這是5月8日記者從青海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簡稱生科創業園)了解到的消息。
  • 打破美國杜邦壟斷 自主研發芳綸屏蔽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塗競玉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
  • 瀋陽小夥一舉打破西方壟斷,為中國節省上億,國家下令必須重用
    過去,很多科學技術被西方壟斷,但是中國科學家打破了這層堅冰,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有關一個農村小夥。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正式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中核集團表示,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了解華龍一號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
  • 84歲女科學家打破美國壟斷,造出中國芯
    資訊時代就是晶片時代,因此,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晶片的發展,我國也不例外,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研發晶片,1965年,我國河北半導體研究所成功研發出國內首批電晶體和數字電路,1968年,上海無線電十四廠研發成功PMOS集成電路,但是由於我國逐漸進入國際市場,由於國外供應的晶片性能和價格優勢更強,因此,我國的國產晶片事業有一定的停滯。
  • 湖南啟泰:打造智能製造中國芯
    在大會召開前,筆者走進位於瀏陽高新區的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探尋這座「智慧工廠」的「智造」魅力。    十五年磨一劍    數學教授帶隊攻克「中國芯」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近5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
  • 華科大這項研發打破國外壟斷
    2021年1月3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經過市區、郊區和野外臺站等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來自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中科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戶好評,順利通過驗收。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打破國外壟斷,全球排名第四
    其實,MEMS(微型機電系統)晶片已經廣泛應用在我們的周邊,手機裡的矽麥傳感器、橫豎屏感應傳感器、汽車上的壓力傳感器等,並且隨著5G時代的到來。MEMS晶片的應用場景還在不斷拓展。李剛創始的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個領域研發生產的龍頭企業。據公告顯示,敏芯股份即將登陸科創板,於7月29日開始申購。
  • 中國最大的顯示屏製造商:出貨量居全球第一,用25年打破日韓壟斷
    但是現在這一狀況正在改變,中國一家公司用了25年時間,打破了日韓多年的技術壟斷,液晶顯示屏出貨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一,索尼、蘋果、華為和小米都紛紛來這家公司採購顯示屏,洽談合作。這家中國企業就是京東方科技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顯示屏製造商。
  • 安集科技:打破國外壟斷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半導體材料公司
    來源:巨豐投顧雖然我國半導體行業與國際巨頭仍有很大差距,但是最近五年的政策、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的不斷追趕,國內也湧現出一批優秀公司和團隊,特別是已經陸續看到一些公司在某一細分領域取得的突破進展,打破了國外壟斷甚至開始向國外巨頭接單供貨。今天就來看一家科創板公司---安集科技(688019)。
  • 3D列印用鈦粉 攀鋼打破國外壟斷
    從2014年起,位於四川攀枝花的攀鋼研究院,就開始對3D列印用球形鈦粉技術展開研究,逐步打破國外壟斷,目前已達到了國內行業先進水平。在攀鋼研究院一間實驗室內,球形鈦粉技術研發負責人趙三超,從架子上取下一個玻璃瓶,裡面裝著3D列印用的球形鈦粉,呈灰黑色粉末狀。  趙三超介紹說,近年來,隨著全球3D列印技術的發展,看似毫不起眼的鈦及鈦合金粉末,成為了金屬零件3D列印領域所需的關鍵材料,雖然國內也有企業研發,但其製備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
  • 敏芯股份:MEMS晶片自主研發 國產替代迎來新機遇
    敏芯股份是一家以MEMS傳感器研發與銷售為主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家居等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同時也逐漸在汽車和醫療等領域擴大應用。根據IHS Markit的數據統計,在MEMS麥克風領域,公司市場佔有率已位居世界前列,2016年公司MEMS麥克風出貨量全球排名第六,2017年公司MEMS麥克風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五,2018年公司MEMS麥克風出貨量全球排名第四。
  • 剛剛,中核華龍一號成功併網發電: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在三十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
  • 山東造醫療用品打破國外壟斷 惠及百姓的「威高製造」成威海驕傲
    在展覽廳內,伴隨著工作人員的講解,心臟支架系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是一款2005年由威高集團自主研製的支架,替代了進口產品。威高集團新聞中心主任王保明用數字做了對比說明——國外進口的心臟支架價格4萬元,2006年進口價格降到了26000元左右。目前國外產品價格在14000元以上,國產的僅為8000元左右。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中國2萬瓦光纖雷射器將實現國產化 打破國外壟斷
    據科技日報報導,記者22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獲悉,該院所屬武漢銳科光纖雷射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研發國內首臺2萬瓦光纖雷射器,有望於2018年上半年問世並投入使用。光纖雷射器是繼二氧化碳和半導體雷射器之後的第三代產品,它由細如髮絲的光纖來釋放雷射能量,可廣泛應用於工業造船、飛機和汽車製造、航空航天以及3D列印等領域。
  • 充電樁核心晶片量產 東微打破國外廠商壟斷
    4月13日,蘇州東微半導體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的高壓高速金氧半場效電晶體成功量產,並批量供應給部分國內充電樁企業。這不僅打破了國外廠商的長期壟斷,而且產品的各項性能超過國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