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領銜攻關「高速重載工程機械大流量液壓系統核心部件」項目,成功研製出液壓系統核心部件端面貼合式新型緩衝油缸、分體式大流量多功能集成液壓閥組並實施應用;曾主持軍工級「高性能油氣懸掛油缸」項目的研製工作,成功研製出的第一代高性能油氣懸掛油缸,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該產品的技術封鎖。他叫劉永東,1976年12月出生,湖南永州人, 2011年畢業於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機械工程專業,師從馮忠緒教授。
「劉院長就像『機器貓』,我們碰到的任何液壓技術難題,他都能用新發明一一解決。」1998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劉永東加入三一集團,從此一直奮戰在液壓技術的研發和革新攻關的最前沿。在三一中興液壓公司,劉永東的名字總是和「發明」、「專利」聯繫在一起。當時,我國裝備製造業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裝備工業水平依然落後於歐美、日韓等先進地區,尤其在核心液壓領域技術缺乏,液壓關鍵零部件受制於人。在「中國製造」與國外知名品牌競爭中,劉永東有著切膚之痛,他下決心要為液壓系統的國產化做出貢獻。
2001年,時年25歲、參加工作才兩年多的劉永東作為技術骨幹,承擔「SY系列混凝土泵車技術研究與開發應用」項目中關鍵液壓技術的研發工作,先後研製出「自動高低壓切換」、「自動退砼活塞」、「油缸防水密封系統」、「電液緩衝換向系統」等先進技術,一舉打破了國外壟斷,為混凝土泵車的國產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高性能的液壓系統支持下,2003年,三一的混凝土泵車實現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
為打破核心液壓關鍵元件受制於國外供應商的局面,2009年,才30出頭的劉永東開始獨當一面,領銜攻關「高速重載工程機械大流量液壓系統核心部件」項目,成功研製出「液壓系統核心部件端面貼合式新型緩衝油缸」、「分體式大流量多功能集成液壓閥組」並實施應用,從此,三一的工程機械產品都有了自己的「中國芯」,極大提升了中國主機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2014年,「高速重載工程機械大流量液壓系統核心部件」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我們想生產多少臺就生產多少臺。而且我們現在油缸的性能遠遠超過了國外進口油缸的性能。」劉永東說,不僅如此,三一重工婁底中興液壓件有限公司的5號車間也成為全世界最先進的油缸車間之一。在這4萬平方米的車間內,生產過程幾乎全部由機械手完成,每年可生產近10萬根油缸。此外,在港珠澳大橋等重點基礎設施的建設現場,在高鐵和機場的建設工地,均能看到使用三一重工所生產的大型機械,甚至參加日本福島核電站救援的62米泵車和世界最長臂架的86米泵車都有了「中國芯」。
2015年,三一集團布局軍工業務,劉永東主動請纓,開始主持軍工級「高性能油氣懸掛油缸」項目研製工作,帶領團隊研究大量國內外文獻,大膽想像、細心求證、反覆試驗。2016年底,三一的第一代高性能油氣懸掛油缸獲得軍工裝機認可,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該產品的技術封鎖,也為三一集團發展貢獻了一個重要的增長引擎。截至2017年10月,劉永東先後申請專利46項,包括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21項。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專利金獎1項、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湖南省發明專利一等獎1項、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因科研成果突出,他還榮獲「湖南省青年科技獎」、 「湖南省技術創新先進個人」等榮譽。
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做勇於創新創造的奮鬥者;胸懷天下,感恩時代,做矢志愛國奉獻的踐行者。多年以來,劉永東秉承著長安大學「弘毅明德 篤學創新」的精神,潛心鑽研液壓技術、助力中國製造,為我國液壓基礎件領域獨立自主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深感不足,我將繼續研發和製造出滿足國內實際需求、令客戶滿意的液壓產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長安大學本科招生
註:文章部分素材來自長安大學官微、工程機械學院、三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