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逐漸適應了現在出門就戴口罩,進入室內就測體溫的日子,額溫槍,本來是醫用防護器材,也漸漸成為人們熟悉的事物。額溫槍是一種紅外測溫儀,對於這樣的儀器來說,最核心的零部件就是由紅外MEMS晶片封裝之後形成的探測器。
其實,MEMS(微型機電系統)晶片已經廣泛應用在我們的周邊,手機裡的矽麥傳感器、橫豎屏感應傳感器、汽車上的壓力傳感器等,並且隨著5G時代的到來。MEMS晶片的應用場景還在不斷拓展。李剛創始的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個領域研發生產的龍頭企業。據公告顯示,敏芯股份即將登陸科創板,於7月29日開始申購。
1、2018年抓住機遇營收翻倍,創始人帶領公司立足市場
敏芯股份成立於2007年9月,是一家以MEMS傳感器研發與銷售為主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根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309.84萬元、25,271.34萬元和28,403.0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527.17萬元、6,138.37萬元和5,093.63萬元。
2018年,敏芯營業收入翻了一倍。如此快速的增長得益於公司抓住了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隨著5G技術的推廣和物聯網的不斷發展,使用MEMS技術生產相關器件已經成為趨勢,市場競爭也逐漸加劇。而帶領公司保持行業龍頭位置的人就是李剛。
2、懷揣夢想加入冷門專業,初次嘗試不足一年失敗告終
上個世紀80、90年代,還在讀高中的李剛偶然讀到了一篇關於微電子技術的文章,這讓他對微電子技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也成為了他夢想的起航點。懷揣著這樣的夢想,他進入成電的半導體專業,一個在當時年代極為冷門的專業。接下來,他又考入北京大學就讀研究生,又進入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在這期間他的研究方向一直都是MEMS研發。
2004年,李剛博士畢業,身邊都同學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美國的公司,謀求高收入的公司。但李剛沒有選擇這條路,「畢業的時候,我很多同學都選擇去美國公司錘鍊自己工作。我發覺MEMS發展前景廣闊,就不是一個產品機會,而是一個產業機會,中國有廣闊的市場,我認準一條路就一直走。也讓家裡人跟著吃了不少苦。」
初次嘗試僅僅8個月就迎來了失敗,這讓李剛積攢的獎學金有一大半都打了水漂,不過也正是這次經歷讓他意識到要從MEMS產業鏈入手,把產業鏈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創業成功。
3、沉澱兩年厚積薄發,摸索獨特道路打破實現量產
沉澱了兩年時間,李剛終於一舉跟上了時代的浪潮,手機、移動網際網路等設備對MEMS傳感器產品的需求大大增加,於是在2007年,李剛與另外兩位創始人成立了敏芯。個人的執著還有能力終於與時代相契合,李剛的企業也發展得越來越順利。
敏芯的產品以及工藝越來越成熟,技術越來越成型,在2012年還實現了MEMS產品在中國本土的供應鏈上的大規模量產,這不僅僅對企業,對中國晶片行業也是值得紀念的事情。
終於發展到現在,手機的廣泛使用以及功能的不斷拓展,越來越多的MEMS傳感器被應用到手機當中,加速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陀螺儀、矽麥克風、指紋傳感器等等都離不開MEMS產品。十多年的創業經歷讓李剛不僅摸索出了一條MEMS產品的發展之路,也讓他意識到了「冷門」與「熱門」似乎只有一線之差,只有抓住每次機會,才能發展出自己想要的產品。
4、打破國外壟斷助力國產發展,全球市場領先擁有大量客戶資源
同時,敏芯股份也是在目前如日中天的半導體行業中,打破國外壟斷實現了國產代替進口的企業。目前,壓力傳感器是目前整個MEMS傳感器行業中最大的細分市場。其中,汽車行業是MEMS壓力傳感器的最大細分市場,長期被博世、英飛凌等國外廠商壟斷。但是,隨著汽車智能化發展,MEMS傳感器的用量也慢慢多了起來。國外廠商的壟斷大大地增加了國內汽車廠商的生產成本,所以敏芯股份的出現對於國內廠商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經過多年的行業經驗和技術積累,敏芯股份的產品多項性能指標已處於行業前列,根據IHS Markit的數據統計,公司MEMS麥克風產品出貨量2016年全球排名第六,2017年全球排名第五,2018年全球排名第四。公司的行業地位和研發實力也得到了業內主要機構的認可。目前,敏芯股份也憑藉著自己性價比的優勢和較高的產品性能,擁有著許多優質的客戶資源,與客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公司未來的業務和客戶也將進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