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碩士創立MEMS晶片小巨頭!打破國外壟斷,全球排名第四

2020-11-27 朱邦凌

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逐漸適應了現在出門就戴口罩,進入室內就測體溫的日子,額溫槍,本來是醫用防護器材,也漸漸成為人們熟悉的事物。額溫槍是一種紅外測溫儀,對於這樣的儀器來說,最核心的零部件就是由紅外MEMS晶片封裝之後形成的探測器。

其實,MEMS(微型機電系統)晶片已經廣泛應用在我們的周邊,手機裡的矽麥傳感器、橫豎屏感應傳感器、汽車上的壓力傳感器等,並且隨著5G時代的到來。MEMS晶片的應用場景還在不斷拓展。李剛創始的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個領域研發生產的龍頭企業。據公告顯示,敏芯股份即將登陸科創板,於7月29日開始申購。

1、2018年抓住機遇營收翻倍,創始人帶領公司立足市場

敏芯股份成立於2007年9月,是一家以MEMS傳感器研發與銷售為主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根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309.84萬元、25,271.34萬元和28,403.0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527.17萬元、6,138.37萬元和5,093.63萬元。

2018年,敏芯營業收入翻了一倍。如此快速的增長得益於公司抓住了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隨著5G技術的推廣和物聯網的不斷發展,使用MEMS技術生產相關器件已經成為趨勢,市場競爭也逐漸加劇。而帶領公司保持行業龍頭位置的人就是李剛。

2、懷揣夢想加入冷門專業,初次嘗試不足一年失敗告終

上個世紀80、90年代,還在讀高中的李剛偶然讀到了一篇關於微電子技術的文章,這讓他對微電子技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也成為了他夢想的起航點。懷揣著這樣的夢想,他進入成電的半導體專業,一個在當時年代極為冷門的專業。接下來,他又考入北京大學就讀研究生,又進入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在這期間他的研究方向一直都是MEMS研發。

2004年,李剛博士畢業,身邊都同學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美國的公司,謀求高收入的公司。但李剛沒有選擇這條路,「畢業的時候,我很多同學都選擇去美國公司錘鍊自己工作。我發覺MEMS發展前景廣闊,就不是一個產品機會,而是一個產業機會,中國有廣闊的市場,我認準一條路就一直走。也讓家裡人跟著吃了不少苦。」

初次嘗試僅僅8個月就迎來了失敗,這讓李剛積攢的獎學金有一大半都打了水漂,不過也正是這次經歷讓他意識到要從MEMS產業鏈入手,把產業鏈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創業成功。

3、沉澱兩年厚積薄發,摸索獨特道路打破實現量產

沉澱了兩年時間,李剛終於一舉跟上了時代的浪潮,手機、移動網際網路等設備對MEMS傳感器產品的需求大大增加,於是在2007年,李剛與另外兩位創始人成立了敏芯。個人的執著還有能力終於與時代相契合,李剛的企業也發展得越來越順利。

敏芯的產品以及工藝越來越成熟,技術越來越成型,在2012年還實現了MEMS產品在中國本土的供應鏈上的大規模量產,這不僅僅對企業,對中國晶片行業也是值得紀念的事情。

終於發展到現在,手機的廣泛使用以及功能的不斷拓展,越來越多的MEMS傳感器被應用到手機當中,加速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陀螺儀、矽麥克風、指紋傳感器等等都離不開MEMS產品。十多年的創業經歷讓李剛不僅摸索出了一條MEMS產品的發展之路,也讓他意識到了「冷門」與「熱門」似乎只有一線之差,只有抓住每次機會,才能發展出自己想要的產品。

4、打破國外壟斷助力國產發展,全球市場領先擁有大量客戶資源

同時,敏芯股份也是在目前如日中天的半導體行業中,打破國外壟斷實現了國產代替進口的企業。目前,壓力傳感器是目前整個MEMS傳感器行業中最大的細分市場。其中,汽車行業是MEMS壓力傳感器的最大細分市場,長期被博世、英飛凌等國外廠商壟斷。但是,隨著汽車智能化發展,MEMS傳感器的用量也慢慢多了起來。國外廠商的壟斷大大地增加了國內汽車廠商的生產成本,所以敏芯股份的出現對於國內廠商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經過多年的行業經驗和技術積累,敏芯股份的產品多項性能指標已處於行業前列,根據IHS Markit的數據統計,公司MEMS麥克風產品出貨量2016年全球排名第六,2017年全球排名第五,2018年全球排名第四。公司的行業地位和研發實力也得到了業內主要機構的認可。目前,敏芯股份也憑藉著自己性價比的優勢和較高的產品性能,擁有著許多優質的客戶資源,與客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公司未來的業務和客戶也將進一步拓展。

相關焦點

  • 不能低調了,「不務正業」的電商企業成為晶片巨頭,打破國外壟斷
    全球晶片的研發領域上,晶片生產巨頭公司臺積電的晶片技術是最為頂級的。晶片市場上,許多的供貨量,都出自這家工廠。晶片技術可以上電子產品上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沒有掌握這項技術,對於自身的電子晶片技術來說,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
  • mems器件,我國唯一與國外差距較小的晶片領域
    是一種與晶片採用相同工藝,蝕刻,光刻工藝生產的產品。其主要產品有MEMS麥克風,微馬達,mems光學傳感器,MEMS壓力傳感器、MEMS陀螺儀等。現在在電子產品,醫學,汽車和航天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像現在手機中就有數量不等的mems傳感器,iphone4擁有4個mems傳感器,三星note系列旗艦則擁有8個傳感器。
  • 海歸博士創立長鏈二元酸巨頭!打破國外壟斷,佔領全球80%市場
    這種新興的生物材料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國外主要以化學生產法為主。隨著國內汽車、電子、通信等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我國對於長鏈二元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由於早年沒能掌握規模化的生產技術,我國的這一行業一直處於落後狀態,只能依賴進口。直到凱賽生物的生物法長鏈二元酸實現產業化。
  • 國產晶片巨頭野心曝光!打造全球第3大晶片生態體系:打破國外壟斷
    【8月6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一直都是國內科技產業最大的短板,尤其是在國產晶片領域,根據中國製造2025整體規劃,國產晶片自給率將會在2025年進一步提高至75%,這意味著將會有大量的晶片產品採用國產晶片產品,而近日,又有媒體曝光:「國產龍芯團隊完成了.Net Core 3.1在龍芯上的移植,這意味著國產龍芯將可以兼容主流的微軟的
  • 安集科技:打破國外壟斷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半導體材料公司
    來源:巨豐投顧雖然我國半導體行業與國際巨頭仍有很大差距,但是最近五年的政策、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的不斷追趕,國內也湧現出一批優秀公司和團隊,特別是已經陸續看到一些公司在某一細分領域取得的突破進展,打破了國外壟斷甚至開始向國外巨頭接單供貨。今天就來看一家科創板公司---安集科技(688019)。
  • 中國北大教授突然宣布,打破美國晶片壟斷機會或將出現
    特別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一個資訊時代,我們需要用到特別多的先進晶片,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晶片這一個領域如果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取得技術上的突破,那麼我們未來可能會在這一個領域受到其他國家的欺負。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晶片在生產上所遇到的問題比較大,最主要的是我們沒有先進的光刻機就連蝕刻機也存在一些問題,所以總的來說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研製出先進的晶片,但是我們卻不能夠生產出來。
  • 除了汽車和電池,比亞迪還有王牌,突破國外技術壟斷,估值超百億
    全球排名第四,超過奔馳、通用、寶馬、法拉利。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之所以受到資本市場追捧,一方面是因為刀片電池產能爬坡順利、旗艦車型「漢」銷量破萬,同時也得益於它宣布把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2020年最後一天,比亞迪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籌劃分拆上市事項。雖未透露具體時間,但有相關機構表示,預計今年年內申報上市。
  • 首款國產工業級MEMS噴墨列印頭上市有望打破國際巨頭壟斷
    被外國巨頭賺取了巨額利潤。此次謝永林博士帶領的蘇州銳發,有望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帶動一大批中國的民族產業。噴墨列印頭作為噴墨數碼製造的核心部件,一直被國外壟斷。噴墨列印頭的國產化迫在眉睫,不僅可以保證國家國防信息安全,預計還會帶動包括紡織、印刷、電子、製造等行業價值萬億以上的市場應用,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謝永林博士帶領蘇州銳發,經過5年的潛心研究,攻克噴墨列印頭的多項技術難題並實現量產,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 舞鋼公司拿下「世界海工巨頭」訂單打破國外市場高端海工鋼壟斷
    月21日,河鋼集團舞鋼公司2000多噸高端海工鋼成功中標行業巨頭——荷蘭豪氏威馬集團一高端船舶製造項目,打破國外市場此類用鋼壟斷。豪氏威馬集團是荷蘭一家跨國企業,為全球主要的陸上及海洋工程公司提供服務,產品主要涉及起重機、鋪管設備、鑽探設備、絞車、船舶設計和特殊工程項目,因其雄厚的實力、產品的獨特性以及在行業內的標杆地位,在行業內被譽為「世界海工巨頭」。該公司對鋼材的選用標準一向以苛刻著稱,對鋼板的屈服強度、表面質量要求非常高。
  • 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這家中國企業,成功擠進全球十大機器人榜單
    根據知名調研機構IDC預測,在全球機器人主要發達區域,亞太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預計其2020年支出將達1330億美元(約合9000億人民幣),全球佔比達七成。中國機器人之王誕生:眾所周知,日本機器人產業非常發達,如發那科、安川機器人、川崎重工等知名企業,在全球工業製造領域具有舉足輕足的地位,可以說日本的企業長期佔據著高端製造產業。
  • 充電樁核心晶片量產 東微打破國外廠商壟斷
    這不僅打破了國外廠商的長期壟斷,而且產品的各項性能超過國外品牌。 一塊拇指指甲大小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只有幾克重,卻能承載超過700伏的電壓,而導通電阻僅有30毫歐,實現了高效低耗的電能轉換,為充電樁的快速充電提供關鍵技術保障。昨天,蘇州東微半導體有限公司舉行產品發布會,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充電樁用高壓高速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GreenMOS)成功量產。
  • 海特高新今年業績成倍增長 射頻濾波器晶片打破國外壟斷的希望
    報告期內公司5G宏基站產品已經完成穩定性評估驗證以及器件可靠性調試,已經為客戶驗證性流片,客戶導入工作正全面展開,隨著全球5G建設的全面鋪開,5G基站晶片需求將放量,公司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前景向好;2、電力電子矽基氮化鎵功率電子,報告期內推進工藝優化,完成無金化工藝開發,有助於改善器件良率和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了公司矽基氮化鎵技術的綜合競爭力
  • 好消息,我國又一雷射巨頭進軍光刻機,這家企業全球排名第四!
    好消息,我國又一雷射巨頭進軍光刻機,這家企業全球排名第四! 雖然有些事情搞得民眾心裡很不舒服,但是也有許多好的消息,比如全亞洲排名第一的我國的雷射業巨頭大族雷射,開始進軍光刻機領域了!
  • 最牛的國產光刻機巨頭誕生!全球排名第四:幾乎壟斷國內光刻機市場
    【6月2日訊】眾所周知,隨著越來越多中國高新科技企業被列入到美國「實體清單」之後,相對較為落後的國產晶片製造,也是再次引起了大家關注,其中在整個晶片製造過程中最重要的設備—光刻機,自然也就成為了大家最為關注的晶片製造設備之一,畢竟光刻機精密度直接影響著晶片性能、功耗、發熱等表現;
  • 莞企填補國內MEMS傳感晶片產業空白
    來自上海、香港的多位專家聚集在松山湖,他們想要做的是以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打破國外廠商的壟斷。  2012年,他們在松山湖創立了廣東合微集成電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微」),並引入基於矽微機電系統(MEMS)振蕩器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經過幾年的探索,現在,依託這個創新團隊,合微自主研發的MEMS傳感晶片已成功實現產業化,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8000萬。
  • 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年營收超27億
    根據IFR發布的《全球機器人報告2020》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度安裝量排名前五的市場分別為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從營收數據上看,新松機器人的體量並不是很大,甚至不及網際網路巨頭的零頭。但在衡量一家企業的時候,並非只看營收,還要看其社會貢獻等。新松機器人的貢獻在於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核心技術,進而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新松機器人能在短短二十餘年間取得這樣的成就,一方面離不開中科院的支持,一方面則是因為其始終堅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同時也離不開近十餘年來機器人行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
  • 中國首顆「基因晶片」誕生!打破美國晶片壟斷:國產化意義不尋常
    【1月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在晶片、作業系統這兩項核心技術研發上,一直都落後於人,當然我國在晶片設計、晶片封測這兩大技術領域,已經可以達到世界頂尖水準,但在晶片製造、半導體材料(光刻膠、晶片矽技術)、半導體設備(光刻機)等核心技術以及設備,均依賴於國外技術,但就在這兩年時間裡,全球晶片產業鏈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美國「晶片規則
  • 淨利連續三年下滑,打破國外壟斷的復旦系公司即將登「科」?
    來源:野馬財經作者 |王君齊編輯 |李紅梅來源 |風雲資本界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旦微電子」)作為集成電路的龍頭企業,近年來先後推出MCU控制晶片,億門級FPGA產品等高端產品,打破了國外晶片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
  • 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
    導讀: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了,無論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電腦還是人工智慧AI技術,幾乎都離不開高端智能晶片的支持,可以說半導體晶片在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晶片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們也要不斷的加大在晶片領域的研發才行!
  • 中國晶片界的「黑馬」,打破美國技術壟斷,與華為完美互補
    華為被美國打壓一事讓部分國內消費者在近段時間格外關注中國晶片產業的動向。但受關注的幾乎都是中芯國際、臺積電、長電科技等行業知名巨頭,對於中國晶片界新秀卻少有人重視。 可有時候,往往行業新秀的成績和發展前景最令人驚訝,例如近日因為融資出現在科技板塊中的中國晶片界「黑馬」——沐曦集成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