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碩士創立MEMS晶片小巨頭!打破國外壟斷,全球排名第四
額溫槍是一種紅外測溫儀,對於這樣的儀器來說,最核心的零部件就是由紅外MEMS晶片封裝之後形成的探測器。其實,MEMS(微型機電系統)晶片已經廣泛應用在我們的周邊,手機裡的矽麥傳感器、橫豎屏感應傳感器、汽車上的壓力傳感器等,並且隨著5G時代的到來。MEMS晶片的應用場景還在不斷拓展。李剛創始的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個領域研發生產的龍頭企業。
-
不能低調了,「不務正業」的電商企業成為晶片巨頭,打破國外壟斷
全球晶片的研發領域上,晶片生產巨頭公司臺積電的晶片技術是最為頂級的。晶片市場上,許多的供貨量,都出自這家工廠。晶片技術可以上電子產品上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沒有掌握這項技術,對於自身的電子晶片技術來說,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
-
國產晶片又獲新突破:7nm ArF光刻膠技術,打破日本、美國壟斷
光刻,是晶片製造中難度最大、耗時最久的工藝,成本超過整個晶片生產成本的30%,它也是我國高端晶片製造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因為尚未完全掌握14nm以下晶片製造的核心技術,晶片加工只能依靠代工(光刻設備和光刻材料一直是被國外壟斷的)。
-
中國首顆「基因晶片」誕生!打破美國晶片壟斷:國產化意義不尋常
【1月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在晶片、作業系統這兩項核心技術研發上,一直都落後於人,當然我國在晶片設計、晶片封測這兩大技術領域,已經可以達到世界頂尖水準,但在晶片製造、半導體材料(光刻膠、晶片矽技術)、半導體設備(光刻機)等核心技術以及設備,均依賴於國外技術,但就在這兩年時間裡,全球晶片產業鏈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美國「晶片規則
-
打破晶片壟斷,是國產晶片公司一項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
一根頭髮的直徑大約為6萬納米,而晶片內的電子元器件小到只有14納米,也就是說這些元器件的體積不到頭髮的1/4000那麼大。要把上數量多達10億,而體積如此之小的元器件整齊的排列在晶片內部,其難度可想而知。其次,晶片製造工序複雜。
-
國產晶片製造水平大曝光!這項晶片技術全球領先:成「國產芯」遮羞布
」,但實際上沙子要變成晶片,實際上還有一個非常複雜且非常巨頭技術含量的過程,這也是目前國產晶片製造技術被「卡脖子」主要原因;那麼沙子是如何變成晶片的呢?第二步便是晶片光刻,這一步主要需要用到光刻機設備,直接將製作好的矽晶圓片放到燒爐上,然後矽晶圓片表面會形成一層均勻的氧化膜,然後在塗上光刻膠,再通過光刻機將整個晶片設計電路圖投射在矽晶圓上,形成相關的晶片電路圖;而目前國產晶片製造最大的難點也就在於光刻這一步驟,因為國內晶片代工巨頭無法獲得ASML最先進的光刻機,而國內光刻機水平又較為落後,所以整個最為關鍵的晶片製造工藝上被「卡脖子」,
-
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
導讀: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了,無論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電腦還是人工智慧AI技術,幾乎都離不開高端智能晶片的支持,可以說半導體晶片在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晶片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們也要不斷的加大在晶片領域的研發才行!
-
國產光刻機迎來曙光,打破ASML的壟斷!用4年時間,成為全球第二
前段時間,美國開始針對華為晶片業務進行打壓,導致臺積電無法為華為生產高精度的晶片。事實上,國產半導體企業也並非沒有可能製造出高精度的晶片,只是缺少高精度的光刻機而已。要知道,光刻機在晶片生產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高端光刻機一直被ASML壟斷。
-
晶片全景圖和國產數字晶片的機會
所以,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我國應加大攻克核心技術,大力發展國產晶片,加速晶片的國產替代,打造中國芯。 本文將對晶片做一個相對全面的介紹,包括晶片產業鏈、數字晶片、AI晶片、模擬晶片,以及世界晶片的主要格局及參與玩家,並試圖挖掘出國產晶片的機會。
-
國產PLC光分路器晶片佔全球50%份額,迫使國外晶片降價
中國光電子晶片,已在豫北小城鶴壁獲得突破。其中的PLC光分路器晶片早在2012年就實現國產化,迫使國外晶片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從每晶圓最高時2400多美元降到100多美元。目前已佔全球市場50%以上份額。兩大研發計劃,攻克兩座光電晶片山頭在光分路器晶片成功實現產業化的同時,他們又把目光投向了陣列波導光柵晶片(AWG)開發。2013年,國家863計劃「光電子集成晶片及其材料關鍵工藝技術」項目,由仕佳光子牽頭承擔,吳遠大擔任課題負責人。
-
世界第3大晶片巨頭敗北,中國公司成接盤俠?
世界第3大晶片巨頭敗北,中國公司成接盤俠?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向前發展。雖然說現在手機很方便人們使用,而且人們也越來越依賴手機了,但是在手機生產的過程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卻是國產科技企業發展的短板,而這一零部件就是晶片,在晶片領域,國產手機廠家一直以來都是依賴於從國外進口,這也導致我們國產科技企業的發展很容易被人「卡脖子」,像華為被打壓就是最好的警醒!
-
15年了,龍芯拿什麼與國外晶片巨頭對抗?
龍芯的「龍」字會給國人一種錯覺,認為龍芯是國家的「親兒子」,是用舉國體制輸送資金和人才打造的國產晶片。但實際上,龍芯成立之初僅僅是中科院計算機所裡的一個晶片研發課題組,國家對龍芯的扶持也非常有限。現在,龍芯和國外巨頭在微結構方面的差距已經比較小了,差距主要在主頻方面和製程工藝方面。在主頻方面,2015年發布的龍芯3A2000的主頻只有1G,而代碼已凍結,即將流片的龍芯3A3000的也只有1.6-1.8G的主頻。
-
國產晶片「攻堅者」!蘇企研發全球首顆3D晶片
普通機器人只會動「手」,而高智商的機器人還能動「腦」,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一枚小小的晶片。最近,蘇州企業中科融合感知智能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融合」)自主研發的高精度3D-AI雙引擎SOC(系統級)晶片成功進入量產階段,這也是全世界第一顆AI-3D雙引擎集成SOC晶片!
-
大普通信:打造國產高性能時鐘晶片全鏈條
晶片的國產化已成為業界探討和追尋的主旋律,因為只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不被掣肘,才能為產業發展甚至國家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而國產化無疑是一條非常漫長的道路,目前中國本土集成電路自給率只有14%,整體集成電路產業的全球市佔率只有5%。要打破這一局面,唯有堅持長期主義,惟有堅守創新之道。
-
全球屏幕驅動晶片現狀大曝光!韓國廠商壟斷:國產屏依舊依靠進口
,讓我國搖身一變,從「卻屏大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LCD屏幕生產國、LCD屏幕出口國,成為了真正的「顯示屏大國」,尤其是在今年,全球LCD屏幕大漲價,無疑國產LCD屏幕廠商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但對於很多網友們所關心的OLED屏幕,由於國內眾多OLED屏幕生產線仍在建設之中,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國產OLED屏幕只能夠佔到全球15%+左右市場份額;但實際上,在國產屏幕廠商不斷崛起的過程中
-
兩大國產存儲晶片巨頭崛起!不斷建廠擴大產能:影響全球存儲格局
,有超過1000多億美元(1/3)進口金額用於進口存儲晶片(主要以NAND、DRAM為主)產品,因為中國直接買走了全球將近35%左右的存儲晶片產品。 所以中國也成為了全球各大存儲晶片最為重要的主戰場,尤其是在中國企業紛紛開始抱團進軍「半導體產業」時,也引起了全球存儲晶片巨頭們的擔憂,紛紛擔憂一旦中國市場實現自給自足,那麼對於全球存儲晶片市場格局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何這麼說呢?
-
國產PC晶片再傳好消息!微軟推新版Win10系統:可打破壟斷
【12月5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們國內的絕大部分智慧型手機、電腦產品都依賴於進口晶片產品,雖然我們國內也有很多手機晶片、電腦晶片產品,例如紫光展銳、華為海思等手機晶片,龍芯、飛騰、華為海思、申威、兆芯等PC晶片產品,其中國產PC晶片產品目前依舊還存在很多短板,因為這些國產PC晶片除了兆芯以外
-
中興7nm晶片是什麼晶片?中興通訊7納米晶片量產
據 Gizmochina 報導,今天早些時候中興通訊(43.910, 1.53, 3.61%)表示其已實現晶片設計和開發能力。目前已經量產了 7nm 處理器,並已在全球 5G 基礎設施中使用,同時也開始投入 5nm 製程技術。
-
生產晶片,離不開三大工藝,中國和國外差距在哪裡?
半導體領域的範疇是廣泛的,但總體而言 它還是可以分為核心專利,半導體設備製造和材料製造、IC設計 ,晶片代工和封裝測試等5大類,這其中半導體設備製造和材料製造以及晶片代工是一體的,也是半導體的核心領域,晶片代工簡單來說就是晶片量產,一個晶片通常來說都需要上千道工藝才能製造出來,自然就需要不同的設備和材料的支持,那麼晶片製造需要用到什麼設備呢,其實總共可以分為八大類,分別是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
-
增強供應鏈安全助力打造中國生物醫藥「晶片」
「增強生物醫藥供應鏈的安全有助於打造中國生物醫藥自己的『晶片』。」11月18日,火石創造CEO楊紅飛說。楊紅飛是在參加當天下午舉行的「智行-BT+IT融合新基建論壇」時作上述表述的。該論壇也是2020深圳BT(生物技術)產業領袖峰會的分論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