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研究生研發「空氣成像」黑科技 打破國外壟斷

2021-01-08 人民湖北

原標題:中科大學子研發「空氣成像」黑科技 打破國外壟斷

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趙竹青)你的目光,是否曾被科幻大片裡華麗的「空氣觸控螢幕」所吸引?立體的建築、浩瀚的宇宙、動態的人像一一清晰地浮現在空中,手指一揮,還可以進行互動、操控。如今,這一酷炫的「黑科技」已經跨出熒幕,被中科院的兩位90後研究生聯手推向了現實。

肉眼可見的懸浮圖像

這兩位年輕的科技創業者,一位叫韓東成,一位叫範超。兩人是研究生期間的室友兼好友,聯合創立的公司——東超科技,亦是取自兩人的名字。

他們的發明成果,專業術語叫做「可交互全息空氣影像」。有別於以往需要特殊介質的「全息技術」——VR、霧投、全息幕投影或者俗稱「倒三角」的全息影像裝置等,該技術通過光場重構原理,憑藉一塊特製的玻璃,將發散的光線重新匯聚,在空中形成一個三維的實像。

這塊玻璃有什麼特別?「宏觀上,它是一塊玻璃;微觀上,它是一組微透鏡陣列。」韓東成告訴記者,這塊玻璃叫做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是一種顯示新材料。

「如果用放大鏡去看這塊玻璃,就會看到裡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晶格和光柵。」韓東成介紹,這種微透鏡陣列會使光線產生一種叫做「負折射」的現象,能夠將光源發散出來的光線重新匯聚,在其另一側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1:1大小的實像。再結合體感裝置的應用,就能實現人與實像的直接交互。

「這種玻璃,其實設計出來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把它製造出來。」韓東成告訴記者,此前,這種玻璃的加工製造工藝僅掌握在日本一家公司的手裡,這家公司還曾宣稱「只有日本才能加工製造出這樣的玻璃」。

今年年初,在產品即將量產的前夕,韓東成他們遭遇了對手的挑戰——專利被訴侵權。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審理後,他們成功地維護了自己核心智慧財產權的有效性,也向世人證明了自己。

「我們是國際上第二家,也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生產它的公司,而且擁有核心技術。」韓東成自信地說。

(責編:關喜豔、周恬)

顛覆想像的應用潛能

回望歷史,人類對視覺體驗的追求在一刻不停地進化著。從電腦到手機,從玻璃硬屏到柔性顯示,升級換代的步伐也越來越快。《中國顯示屏行業分析報告》稱,預計到2020年,全球顯示產業產值將達1400億美元。

「無介質成像」因其潛在的顛覆性,被認為是顯示行業未來發展方向之一。百度、阿里等巨頭也先後發布了類似的概念產品。

作為一種全新的視覺方式,該技術的應用場景有巨大的想像空間。

其中最為直接的就是在廣告和展覽展示:圖像浮現在寬闊的展廳空間,現場觀眾還可徒手與之互動,視覺效果將足夠吸引眼球。

若應用在信息安全領域,則可以生成「空中密碼鍵盤」,在防止偷窺的同時,還不會留下任何的指紋。

此外,這一技術還可以應用在車載儀錶盤、家電觸控屏、車站引導牌上,以及教育、醫療、商務會議等一切需要「顯示屏」的領域。

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顯示更將是無處不在。韓東成說,技術經過進一步發展迭代,還可以用在手機、手錶上,真正將科幻裡的場景搬進現實。

90後創業者的「神通」

從想法構思到成型樣機,在學生創業的徵途上,他們逐步摸索出一條「做生意反哺科研」的道路:通過為畢業生拍照、為廣告公司做項目等「兼職」,先後掙來150多萬。利用這筆錢,他們成功研發出了原型樣品。

「真刀真槍」的樣品出爐後,大大增強了項目的說服力。東超科技獲得了國資的青睞,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了兩輪融資:合肥高新投資集團、中科院西安光機所中科創星分別給予了千萬級的投資,公司估值達到1.5億。資本的進入,為這個創業公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管理和生產都逐步走上正軌。

顛覆視覺的現場演示,為東超科技摘得了多個創業大賽的金獎和一等獎;背後的一項項核心智慧財產權,更為他們築起了牢固的競爭壁壘。

此前,由於日本公司的壟斷,國內銷售的同類產品多為其代理產品或小範圍改進,售價高達數十萬元每平米。韓東成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價格僅為其三分之一左右,未來量產成本有望降至每平米萬元以內,為更大範圍的產業化應用鋪平了道路。

成立三年來,東超科技一直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不斷探索。韓東成向記者透露了他們的產品規劃:第二代產品將用微型投影機做光源,使得產品更加小型化、輕薄化,相關專利正在申請中。他們還準備向另一條更高難度的技術路線發起挑戰:通過高能的雷射把空氣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電離,使其發出亮白色的光點。

展望未來,韓東成的願景是把公司做成像通用電氣那樣國際知名的光電類顯示公司,「希望我們的產品能夠應用在社會各個行業、各個層面,把科幻電影中的場景真正搬到現實生活中來。」

相關焦點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新華社成都1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在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上,一片片薄如蟬翼、名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被製造出來。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青海小夥研發「神器」打破國外壟斷
    青海小夥肖煬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效斯特林發動機」,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氣缸動密封等國際難題。目前,項目進入實際應用階段,開始承接省內及國內清潔能源循環項目。這是5月8日記者從青海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簡稱生科創業園)了解到的消息。  由於具有不受熱源形式限制、運行噪聲低、熱效率高等突出優點,斯特林發動機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
  •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2020-07-02 0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而能生產這種尖端材料的技術,幾乎都被歐美等國家壟斷。如今,這種讓尿毒症患者耗費巨額的壟斷將被打破。高大上的尖端聚碸生物醫用材料,即將從乳山濱海新區出品。技術攻關人工腎有了國產高科技硬體  4月8日,位於乳山銀灘內的威海帕斯碸新材料公司負責人李恆等說起其產品信心滿滿。他告訴記者,公司自主研發的醫用聚碸材料,還未上市已經有數個訂單。
  • 華科大這項研發打破國外壟斷
    2021年1月3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於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經過市區、郊區和野外臺站等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來自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中科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達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戶好評,順利通過驗收。
  • 打破國外壟斷 我國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日前,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省創新研究院(濟南國科醫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功能擴展型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順利完成測試,各項指標性能達到現有商業儀器水平。目前,該儀器已開始依託山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進行對外服務,助力省內外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攻關。
  • 安集科技:打破國外壟斷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半導體材料公司
    來源:巨豐投顧雖然我國半導體行業與國際巨頭仍有很大差距,但是最近五年的政策、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的不斷追趕,國內也湧現出一批優秀公司和團隊,特別是已經陸續看到一些公司在某一細分領域取得的突破進展,打破了國外壟斷甚至開始向國外巨頭接單供貨。今天就來看一家科創板公司---安集科技(688019)。
  • 陝西80後教授:攻克關鍵技術,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已是博導!
    他是年輕有為的"80"後博導,紮根秦嶺巴山之間、漢水之濱的陝西理工大學,一腔熱血,教書育人;他還是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發表核心學術論文17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成果打破國外壟斷,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就是陝西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桃桃教授。
  • 中國領先世界的科技,不僅打破國外壟斷,更能造福全人類
    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美國的科技研究一向是非常厲害的,而中國似乎只能走在美國的後面不斷學習。可如今時代不同了,大家不要以為我們什麼都落後於美國,如今我國也有很多領先於世界的「黑科技」。在西瓜視頻創作人【科技袁人袁嵐峰】的作品【曾經我對中國很悲觀,了解這些科技成就後,我沉默了】中,我們將看到近幾年中國科技的最頂尖成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更詳細內容。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十大「黑科技」都有些什麼吧!
  • 打破國外壟斷,全球排名第四
    根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309.84萬元、25,271.34萬元和28,403.0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527.17萬元、6,138.37萬元和5,093.63萬元。2018年,敏芯營業收入翻了一倍。
  • 南理工學生團隊打破國外壟斷 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面市
    在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獲金獎的隊伍中,一支來自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團隊研製出的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突破了上述痛點,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CyteLive」是該團隊研發出的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可內置於培養箱,是目前唯一能夠同時實現非染色、大視場、高分辨、長時間連續觀察的顯微鏡產品,且售價遠低於進口產品。
  • 中國90後發明特殊「玻璃」,實現空氣成像,產品未出遭專利糾紛
    在許多科幻電影中,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很炫的顯示在空氣中的虛擬屏幕,劇中人揮揮手屏幕出現,同時還可以進行交互操作。而今,一家出自中國科技大學的初創公司東超科技邁出了將科幻帶入現實的第一步,兩名聯合創始人,也是兩名在讀的碩士研究生,成功研製出可以在空氣中成像並交互的顯示面板。
  • 國產國際先機計算流體力學軟體發布 成功打破國外壟斷(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正式宣布了一則好消息,公開發布了一款名為NNW-FlowStar的純國產氣動分析與設計軟體,打破外國技術在我國航天軟體領域的壟斷。據悉,此次公開發布的NNW-FlowStar軟體,為國家數值風洞工程套裝軟體中的一款,專注於航空航天領域複雜氣動特性分析和多體運動仿真,凝聚了該中心科研人員近20年的軟體研發和複雜工程問題應用經驗,氣動力預測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計算流體力學領域從In-house代碼向工業軟體邁進的重要成果。
  • 在洛「出生」的「高強高導銅合金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助力中國製造
    「航空航天、超/特高壓電器、大規模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用銅合金服役條件苛刻、安全可靠性要求極高,長期以來,這些領域用高強高導銅合金主要依賴進口。」近日,在河南科技大學,「中原學者」宋克興教授首先介紹了這個「背景」。  正是由於這個「背景」,使「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二等獎。  「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是河南科技大學聯合中鋁洛陽銅業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共同完成的獲獎項目。
  • 山東造醫療用品打破國外壟斷 惠及百姓的「威高製造」成威海驕傲
    首席記者 徐焱 攝華龍網9月22日10時15分訊(首席記者 徐焱)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醫藥行業同樣離不開創新驅動。近年來,通過不斷創新,威高集團開發的產品打破國外壟斷,迫使進口產品大幅度降價,降低了國家醫療開支,也惠及了百姓。21日下午,「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採訪團就來到了位於山東威海的威高集團,參觀了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2020-12-26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無介質裸眼看3D,這樣的空氣成像技術你見過嗎?
    當黑科技遇上音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曾經轟動一時的鄧麗君全息演唱會,很多人或仍記憶猶新:穿越時光的隧道,當溫柔甜美的「鄧麗君」再次從舞臺中央款款走來,淺吟低唱,那一刻多少人淚溼衣襟。事實上,時隔多年再現的「鄧麗君」正是全息成像技術的應用。
  • 甘肅健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打破「細胞培養基」國外壟斷
    甘肅健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產品及研發技術服務,已成功打破歐美企業在生物製藥領域的絕對壟斷,填補了中國在生物製藥、疫苗生產核心原材料工業化生產的技術空白。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細胞培養基企業。  該公司總面積7800平方米,包括3000平方米無血清細胞培養基工程實驗室;符合cGMP(動態藥品生產管理規範)標準的乾粉培養基生產車間,產能達到300噸/年,批次可生產10-380kg。
  • 打破國外壟斷,純國產氣動分析與設計軟體發布,2股或受益
    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正式宣布了一則好消息,公開發布了一款名為NNW-FlowStar的純國產氣動分析與設計軟體,打破外國技術在我國航天軟體領域的壟斷。據悉,此次公開發布的NNW-FlowStar軟體,為國家數值風洞工程套裝軟體中的一款,專注於航空航天領域複雜氣動特性分析和多體運動仿真,凝聚了該中心科研人員近20年的軟體研發和複雜工程問題應用經驗,氣動力預測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計算流體力學領域從In-house代碼向工業軟體邁進的重要成果。可廣泛應用於國內各大軍民用型號飛機、火箭、飛彈、高速列車、汽車等研發設計中。
  • 長期壟斷有望被打破!中國初創團隊研發國際領先的無標記3D細胞成像...
    一旦國外在高端儀器方面卡住我們的脖子,科研和企業生產就會很被動。」談及國產儀器的現狀,孫瑞這樣說道,他是深圳倍捷銳醫學科技公司(以下簡稱為「倍捷銳」)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執行官。  倍捷銳於 2018 年 11 月正式成立,是一家創新型科研儀器製造初創公司。成立之初獲得了香港創新基金種子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