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0後發明特殊「玻璃」,實現空氣成像,產品未出遭專利糾紛

2021-01-08 DeepTech深科技

在許多科幻電影中,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很炫的顯示在空氣中的虛擬屏幕,劇中人揮揮手屏幕出現,同時還可以進行交互操作。

而今,一家出自中國科技大學的初創公司東超科技邁出了將科幻帶入現實的第一步,兩名聯合創始人,也是兩名在讀的碩士研究生,成功研製出可以在空氣中成像並交互的顯示面板。然而就在融資到位,準備建廠量產的前夕,一紙不知來自何方的無效申請擺到了這兩名 90 後創業者的面前。

圖 | 東超科技生產車間(來源:東超科技)

生死專利戰

「這個官司它也有一個好處,就是讓我們專利的防禦性更大,同時攻擊性也變強了。」韓東成皺著眉頭向 DeepTech 講解。

圖 | 專利覆審委決定書(來源:東超科技)

回溯到 2019 年 2 月,剛剛通過資本盡調並完成 Pre-A 輪融資的東超科技總算鬆了口氣,拖了近四個月的二輪融資終於落定了,搭建中試線的計劃也準備正式啟動。就在這時,東超科技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的通知,他們的三項核心專利「被無效」,無效宣告請求人名為吳燦。

如果吳燦的無效請求理由被專利覆審委接受並通過,那意味著東超科技將失去生產其產品的核心技術路徑,之前的所有努力將付諸東流,這個靠技術起家的初創公司可能就此湮滅。

東超科技創始人韓東成和範超不知所措:這三項專利我們早在 2017 年就申請了,為何會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被人起訴?我們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出來的技術,別人為什麼來無效我們的核心技術?這場官司要是打輸了怎麼辦,之後的路怎麼走?

圖 | 東超科技部分獎盃 (來源:DeepTech)

儘管有充足的自信和底氣,但由於「專利」本身的複雜性以及重要性,容不得絲毫閃失,再加上創業之初資金緊張,當時找的專利申請代理所的專業性有所欠缺,專利申請書並非十分完備,因此,打「人生第一場官司」的韓東成請了三位律師共同赴京上庭,而對方只有無效申請者吳燦一人出庭。

經過專利覆審委對各項技術的拆解對比,東超科技在六月底到七月初陸續收到了三項專利的決定書:「一種實現空氣成像的光學平板結構」(以下簡稱「光學平板結構」)、「單排多列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以下簡稱「單排多列」)被判定有效,「多排多列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以下簡稱「多排多列」)被判定無效。

韓東成解釋,「光學平板結構」是可交互空氣成像平板透鏡的底層技術,而「單排多列」和「多排多列」是兩種不同的技術實現方式,因為「單排多列」成本更低且結構易於加工,因此團隊當時選擇了這種方式,「多排多列」成本更高,也就沒有做出實際的產品,這可能也是被判無效的原因。但總的來說,「多排多列」被認定無效並不會影響未來產品的生產。

立方律師事務所智慧財產權與商事律師李春晅告訴 DeepTech,目前只是專利覆審委做出了決定,無效程序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北京知產法院起訴,並可以上訴到最高人民法院,兩級法院審理終結後,這個專利才算是真的被宣告無效或者維持有效。

審查決定書也註明:當事人對本決定不服的,自收到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可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起訴。DeepTech 就此詢問東超科技被二次起訴的概率高嗎?韓東成和範超都認為概率不大,再次上訴的終審成功率可能只有 1%。

對此,李春晅表示,目前還沒有官方科學統計證明二次上訴的成功率有多少,業界有 1% 的說法,也有機構稱成功率達 13%,目前還不好定論。

儘管一家初創公司就陷入官司,說起來不好聽,但這起專利糾紛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兩個問題:這個市場是有前景的;他們即將生產的產品可能已經讓市場上同類產品的生產者感到不安。

而目前,生產可交互空氣成像平板透鏡的公司在全球只有一家,就是日本的 ASKA3D;而且,前文吳燦所提供的專利證據也正是來自這家公司。不過,這只能說明 ASKA3D 有幕後操盤的可能性,但無法直接證明。DeepTech 就相關專利問題聯繫問詢 ASKA3D 公司,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根據專利決定結果,東超科技在搭建好中試線之後,將成為全球第二家可以生產該產品的公司。韓東成表示,批量生產的計劃,在今年的 9 ~ 10 月基本可以實現。

空氣中成像是怎麼做到的

在現場,DeepTech 親自感受了空氣成像的裝置,一塊看似簡單的面板上空浮現藍色的地球,還可以用手指轉動地球查看各個大洲。同時,還可以在空氣中用手指「虛砍」來玩切水果。

能讓光在空氣中成像,其最基礎的核心是找到「負折射率」的介質。

學過高中物理的應該知道,幾何光學中折射率是最重要的概念。目前人們尚未在自然界中找到具有負折射率的材料,因此通常所說的折射率,都指的是「正折射率」,是光從真空中射入某種介質時,入射角的正弦值與折射角的正弦值之間的比值。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到的絕大部分透明介質,光線經過它們後會沿原來的方向發散出去。

圖 | 正折射率材料的光路圖 (來源:東超科技)

而東超科技所研發的人工結構的「負折射率」介質,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光線在經過這些材料折射後會沿相反的方向進行偏折,因此有很好的匯聚光線作用。

圖 | 負折射率材料對光的匯聚作用(來源:東超科技)

正是讓光實現了匯聚在一起的效果,才能讓圖像「呈現」在空氣中。當然,如果要實現交互,還需要涉及一些感應器設備,包括 RealSense、Leep Motion 等。這些設備目前都已經是成熟產品了,只需對應調節下接口,就可與平板透鏡組合應用,呈現出可交互的全息無介質影像。

全息投影技術目前已有較多種實現方式,在一些綜藝節目裡已有虛擬人物大放異彩地唱跳。其技術實現方式大多仍需要透明薄膜、水幕等作為屏幕來實現顯示效果,利用光的幹涉和衍射原理:先將光分為兩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經被攝物的反射後再射向感光片,記錄兩束光的幹涉信息並生成全息圖;隨後,利用衍射原理再現物體光波信息得到全息圖像。

但上述原理在光的穿透性和顯示的交互性上存在一定技術難度,東超科技的這一產品,因其成像原理不同,光通過平板透鏡後可在空氣中以實像呈現,有望解決穿透性和交互性等技術痛點。

範超告訴 DeepTech,這個技術的設計想法起源於 X 射線入射晶體時,會在晶面的微觀晶格結構上發生反射,反射光線在射出後會相互幹渉發生布拉格衍射。他們所採用的方法,就是在平板透鏡結構的中間布置多層垂直於鏡片表面且平行排列的反射條,實現類似晶格的結構,反射條的兩側則通過磁控濺射鍍了一層反射膜。

圖 | 平板透鏡成像原理的大致圖示(來源:東超科技)

「目前反射膜採用的是磁控濺射方式做鋁和銀的塗層,曾經考慮過類金剛石,但綜合考慮性價比,產品還將繼續選用現有的鍍膜材料。」範超對 DeepTech 解釋,「未來要提高成像質量或者為高端需求所準備產品的話,可能會考慮其他材料進行鍍膜。」

上述這些在平板透鏡內的微觀結構,通過專利案中提到的「單列多排等效負折射率」設計進行粘合,就可以得到最終滿足可交互空氣成像的平板透鏡。當然,對於粘合劑的選擇,範超表示由於考慮伸縮率、粘合度等眾多因素,也著實費過一番力氣。

從實驗室走出,準備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的產品,其穩定性和良品率是極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對於即將建成的中試線,範超表示目前很有壓力,因為針對於平板透鏡這種新型產品,大多數部件基本都是非標的。所以對生產線上的設備調試需要十分謹慎。

但對於在今年 10 月左右量產產品的良品率,韓東成和範超兩人卻有著不同的預計。韓東成表示,良品率在 50% 以上就比較滿意了,初期是有很大的改良空間的;而且即使只有一半的良品率,其價格也足以抗衡目前市場上基本處於「壟斷」地位的友商產品。

而範超卻對良品率更有自信,他預計良品率應該在 80% 左右。「畢竟在實驗室階段,我們做的已經相當完備了。同時,首批量產的規模也不會太大,所以良品率應該是可以的。」

東超科技的市場人員也表示,現在公司的關鍵就在於中試線調試好後的量產結果,這是一道坎,一旦跨過去,那麼韓東成和範超可能就實現「財務自由」了。

但對此,韓東成和範超都表示,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東超科技發展為一家像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那樣的全球性高科技公司。東超這兩字既是兩人名字的組合,也是創業時就定下的一個目標「東方、超越」。

校園裡走出的創業路

不管是技術研究、企業管理、市場融資還是專利布局,東超科技的每一步都相當穩健。儘管此前已經了解到他們屬於「年少有為型」:韓東成 1992 年出生,範超 1993 年出生。但當一個個專業術語、商業概念、戰略規劃從他們口中說出來時,很難把這些詞與九零後、在讀碩士和白手起家相聯繫。

「我跟範超一直都認為,錯沒關係,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是通過企業實踐的時候才知道這句話其中的味道是很深的。我們通過不斷的失敗和挫折,聆聽周邊長輩和師兄的創業經歷,把這些融合在自己身上變成自己的經驗。總之就是多學、多看、多聽,這些東西就理順了。誰都不是一出生就什麼都懂,都是要學,不學不行。」韓東成這樣講述他們的經驗養成。

2016 年上半年,韓東成和範超還分別在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一年級。因為 2015 年入學時研究生改制等機緣巧合,兩人都歸屬於中國科技大學並分到了一間宿舍的上下鋪。隨著兩人關係的不斷進展,一次晚飯後的閒聊,讓他們萌生了共同創業的想法。當時為驗證想法的可行性,並生產出實驗樣品吸引投資,他們不顧家人的反對和學業的重壓,背著老師幹起了拍畢業照攢啟動資金的生意。

圖 | 韓東成(左)、範超(右)(來源:安徽每日頭條)

「那時候很辛苦,很辛苦……」韓東成連嘆兩聲。

四個月時間裡,在反覆被當成傳銷遭拒之後,他倆招募了三十多名學生攝影師,順利拍攝了 5000 名大學生,在 7 月畢業季之前,達到了 50 萬元的營收,其中淨利潤 18 萬,隨後他們以一萬元賣掉了攝影工作室,帶著賺到的 19 萬元「第一桶金」正式踏上了創業路。2016 年 8 月,東超科技成立,致力於開發空氣成像技術產品。

而二人的碩士畢業時間也因創業延後了一年。

隨後一個月裡,他們組建了簡陋的團隊,組織學長學姐以及教授導師進行技術驗證,同樣是遵循「韓東成主外,範超主內」的協作模式,範超帶領技術團隊主攻技術,韓東成出門闖業務。韓東成在五六個月時間裡,為公司做了三百多萬的項目,收入全部投入研發,範超則用一年多的時間給了這三百萬一個滿意的交代,在2017年底研發出了第一款產品。

同樣在 2017 年年底,在北京中關村的一次路演過後,東超科技完成了 800 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合肥高新建設投資集團公司。「這屬於合肥政府扶持資金,沒有對賭協議,5 年之內可以原價回購。」韓東成說。

當時由於公司管理方面經驗欠缺,再加上核心成員的離開,讓兩人開始重視企業管理。2018 年,東超科技引入了職業經理人,開始建立垂直化管理梯隊。同時,實驗室產品也開始向產業化過渡,一切步入正軌。

2019 年 1 月,東超科技完成 pre-A 輪千萬級融資,資方為中科創星。隨後他們著手建廠,搭建中試線。

經過這次專利糾紛,東超科技對專利的申請和保護更為重視,如今已擁有包括PCT國際申請專利、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軟體著作權在內的63項專利,形成了較為牢固的「專利護城河」。

「以前馬雲講過,很多人因為看見而相信。但我們認為,相信就能看見。」韓東成笑著說。

在東超科技的產品宣傳冊扉頁,一位攀登者抬頭仰望星空,畫面正中央寫著——「讓世界看見我們,用全新的方式」。這種可交互空氣成像技術,將顛覆很多領域的顯示方式,比如戶外媒體顯示、車載控制系統、信息安全輸入等應用。

至於未來,這家由兩名90後創業者白手起家建立的公司究竟會走多遠,擺在面前的大考就是年底前的產品量產結果。

但無論結果如何,韓東成和範超已經走出了一條屬於他們的、有著未來期許的創業之路。

相關焦點

  • 90後研究生研發「空氣成像」黑科技 打破國外壟斷
    原標題:中科大學子研發「空氣成像」黑科技 打破國外壟斷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趙竹青)你的目光,是否曾被科幻大片裡華麗的「空氣觸控螢幕」所吸引?立體的建築、浩瀚的宇宙、動態的人像一一清晰地浮現在空中,手指一揮,還可以進行互動、操控。如今,這一酷炫的「黑科技」已經跨出熒幕,被中科院的兩位90後研究生聯手推向了現實。
  • 無介質全息成像的專利大戰
    中科大有個博導說了一句廣為傳播的名言,「在量子時代,中國要實現彎道超車。」這不?抖音的國際版TIKTOK一度霸佔APP Store下載榜榜首,我們不禁高呼,中國人民終於站了起來,超印趕美似乎就在眼前。  似乎有天意,中國中部某省一個盛產天才少年的大學也憑空誕生了一個追光少年,他用極低的費用研發出國內第一塊等效負折射率光學玻璃,並成功地註冊了專利。這是一塊神奇的玻璃。
  • 無介質裸眼看3D,這樣的空氣成像技術你見過嗎?
    「如果我們能找到實現負折射率的材料,是不是就能實現空氣成像了?」機緣巧合,一次實驗中從事理論物理研究的範超發現,x射線入射晶體時,晶格晶面的微觀結構會對x射線進行反射,反射光線出射後相互衍射會發生布拉格衍射。受這一現象啟發,二人決定通過改造玻璃的微觀結構,進而實現裸眼3D效果。
  • 空氣也能「成像」!簡直太酷了!
    01 無需介質的空氣成像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畫面顯示的追求不斷更新迭代。安徽東超科技致力於光顯示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該公司的核心技術——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簡稱:DCT-plate),通俗地說即「空氣成像」。 據了解,這塊叫做「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的玻璃面板,通過光場重構的方式將光線匯聚,實現在空中的實像呈現。
  • 哈佛大學科學家發明特殊玻璃
    據國外媒體報導,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特殊的玻璃,這種玻璃可以在電流作用下在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之間轉換。
  • 一件「酶」催化出的專利糾紛
    近年來,隨著我國酶製劑技術的不斷發展,廠商之間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專利糾紛也隨之而來。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下稱專利覆審委員會)公開審理了一起生物技術領域葡糖澱粉酶(俗稱糖化酶)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案。
  • ...視效驚豔用途廣泛,東超科技成功發明DCT-plate等效負折射率平板...
    現在,只要通過一塊神奇的「玻璃」,科幻片中這一常見的場景即可成為現實。中國企業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東超科技)就成功發明了這樣一塊「玻璃」——DCT-plate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和傳統意義上憑藉水霧、全息膜等介質在空中成像不同,該面板不需要通過任何承載介質,即可將畫面直接呈現在空氣中。
  • 中國企業專利排行榜發布:紫光居半導體發明專利授權量第二
    近日,由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與專利檢索分析公司合享智泉聯合發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專利授權量及發明專利授權量排行榜(TOP50)」。  在該榜單的半導體領域中,紫光集團2020年前三季度的專利授權量及發明專利授權量均位列中國前三。
  • 玻璃與異質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獲國家發明專利
    玻璃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樣件圖近日,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研究員賀斌副團隊採用超快雷射在玻璃材料與金屬合金、單晶矽等異質材料微焊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採用超快雷射微焊技術實現了矽酸鹽玻璃、藍寶石玻璃、石英玻璃等多種玻璃材料與單晶矽和銅合金、鋁合金、鈦合金合金等異質材料的高強度直接焊接,完成的航天航空一些樣件已通過性能測試
  • 專利權屬糾紛中勞動關係確認的綜合考量
    一、專利權屬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  《專利法》第六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 【出海】中國有效發明專利將在柬埔寨生效;夏普海信訴訟風波或再生...
    有效發明專利在提交生效申請時,需委託柬埔寨當地代理機構辦理手續,並提交註冊申請表格、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具的專利說明書、專利登記簿副本、專利文件英文翻譯件、高棉語摘要翻譯等材料,經柬埔寨工業及手工業部審查合格後即可在柬埔寨獲得專利保護,並享有與相應中國專利同樣的申請日和保護時限,即從中國申請日起保護20年。
  • 速賣通遇到糾紛及侵權投訴問題,如何處理?
    速賣通買家提起的糾紛主要有兩大類,「貨不對版」和「未收到貨」 這兩大類又分別有不同的小類: 未收到貨:運單號無效、發錯地址、物流途中、海關扣關、包裹退回 貨不對版:貨物與描述不符、質量問題、貨物破損、貨物短裝、銷售假貨
  • 空氣成像不再是未來
    雖然事後有研究發現這一技術是假的,視頻是特效做出來的,但空氣成像概念開始走向人們的現實生活。空氣成像主要是通過空氣顯示屏來完成的。空氣顯示屏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有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另一種是無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有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的基本原理是將圖像投影到薄霧上,所以它的硬體設備主要是投影機和薄霧發生器。
  • 科幻世界中的顯示模式,「東超科技」空中成像技術產品落地
    空中成像技術真正實現了畫面的無介質成像。空中成像技術的本質是利用一種平板透鏡,應用光場重構原理將發散的光線在空中重新匯聚,從而形成不需要介質承載的實像。同時空中成像技術結合交互技術還可以實現人與空中實像的直接交互,這是傳統全息投影、鏡面衍射技術所無法實現的。
  • AI生成發明可否申請專利應審慎對待
    人工智慧(AI)生成發明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所有的人工智慧生成發明都可以授予專利嗎?會發明創造的人工智慧可以成為像人一樣的權利主體嗎?當前,人工智慧的發展促使我們不斷加深對專利法律制度和價值的思考。  人工智慧生成發明與擴張中的專利保護範圍  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大大提升了技術創新與發明創造的能力。
  • 空氣中成像!不再只出現在科幻電影裡,合肥倆小夥已經實現!
    安徽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東成: 我們的空氣成像技術,是通過東超最核心的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把光投射在空氣當中形成的一個畫面。 《我們的奮鬥》總導演:汪華 範超坦言,網上很多人會說他們是大忽悠,網友很難理解「像」,圖像怎麼可能會呈現在空中呢?
  • 陝西上榜全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排名前十位
    隨著中國高鐵突飛猛進的發展,形成了一大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成果,然而許多國內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意識不夠強,容易遭遇涉外智慧財產權糾紛。遭到訴訟的中馳股份擁有幾十項國內相關專利,卻被國外「巨無霸」公司控告專利侵權,要求支付巨額專利使用費。經過艱難的舉證,中馳股份的施工技術被證明確實跟旭普林的專利存在許多不同,終於贏得訴訟。
  • 安徽建築大學畢業生帶領團隊研製出特種玻璃 讓空中成像可遠觀可近玩
    隨後他與合作夥伴開始轉型研發新產品,即將於今年投產的等效負折射率光學玻璃獲得國內、國際專利,核心技術國際領先。目前其公司估價8000萬。  為了說明該產品的獨特性,韓東成特地給大家做了一個簡單演示,只見他打開一個精巧的箱子,一番調試之後,一個有著3D電影和科幻大片中才會出現的地球畫面躍然眼前。
  • 中國原創「掃一掃及統一發碼」發明專利解析
    諾曼·伍德蘭於1952年申請了這一概念的專利,但當時距低成本雷射和計算機技術出現還有數年時間,他未能在該概念基礎上做進一步開發。到了1973年,諾曼·伍德蘭和在IBM的同事喬治·勞雷爾(George J.Laurer),共同發明了通過掃描可以快速識別產品及其價格等的通用產品代碼(UPC)即條形碼。該技術的誕生改變了全球的商業活動形式,使得收銀員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顧客可以節省更多的排隊時間。
  • 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已近200萬件 每萬人口達14.3件
    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9日在北京發布最新智慧財產權統計數據稱,截至2020年6月底,中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199.6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