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成像!不再只出現在科幻電影裡,合肥倆小夥已經實現!

2020-12-07 騰訊網

安徽東超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範超:

經過我們一系列的加工操作,可以得到最終成品前一步的玻璃平板單元結構。在玻璃平板單元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貼合、拼接的相關工作。

安徽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東成:

我們的空氣成像技術,是通過東超最核心的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把光投射在空氣當中形成的一個畫面。

《我們的奮鬥》總導演:汪華

範超坦言,網上很多人會說他們是大忽悠,網友很難理解「像」,圖像怎麼可能會呈現在空中呢?而就是因為範超他們的這堅持,才能把握一個一個的機會。

範超在中科大選的專業叫等離子體物理。這個專業是做託卡馬克的,就是人造小太陽。範超覺得這簡直可以改寫整個全人類的命運,是人類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他覺得這個事情太有意義了。

2015年年底的某一個夜晚,韓東成和範超在合肥科學島的蜀山湖大橋上散步,一起談人生、談理想。韓東成是學光學,範超是學物理,身邊同學老師都是學相關專業的,於是,他們就想到要做光學顯示類的項目。

範超說,自己是個理工男,最喜歡看漫威的電影。看多了這類電影後,就覺得在空中成像是人類很需要的一項技術。

現在是第一代技術,還比較傳統。目前,最大的局限性就是,空中像的大小不能超過材料玻璃本身的大小,說明這一代的空中成像技術就不具備便攜性。

但範超相信隨著不斷地研發,不斷地產品迭代,一定可以做到非常接近於理想的產品,但是現在先要走第一步。

目前,他們研究的玻璃可以應用在:軍事的顯示領域、車載顯示、醫療顯示、家電顯示、廣告顯示和展覽展示等等市場。

人類恐懼未知,但又非常喜歡未知的東西。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人類科技在不斷不斷地發展,就是因為他在不斷地探索未知,探索你沒有見過的東西。範超說,很多客戶,很多投資人,第一眼看到他們的產品,會一下被吸引住,就天天跟範超聯繫,問什麼時候能有。

韓東成說,他跟範超有共同的價值觀,有共同的目標,就是要把公司做強做大。兩人創辦的公司叫東超科技,雖然是取自他倆的名字,但是他們當時也賦予了它更深厚的含義,東就是中國,超代表速度,他們想代表中國的速度面向世界。

相關焦點

  • 空氣成像不再是未來
    觀察本報記者 王小霞在大部分人尚不了解這個行業的時候,空氣成像技術就已經成為全球科技類企業瞄準的熱點行業。雖然事後有研究發現這一技術是假的,視頻是特效做出來的,但空氣成像概念開始走向人們的現實生活。空氣成像主要是通過空氣顯示屏來完成的。空氣顯示屏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有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另一種是無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有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的基本原理是將圖像投影到薄霧上,所以它的硬體設備主要是投影機和薄霧發生器。
  • 空氣也能「成像」!簡直太酷了!
    但小編今天就要告訴你們喔~ 這種技術不僅在電影裡能看見 安徽東超科技致力於光顯示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該公司的核心技術——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簡稱:DCT-plate),通俗地說即「空氣成像」。 據了解,這塊叫做「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的玻璃面板,通過光場重構的方式將光線匯聚,實現在空中的實像呈現。
  • 那些科幻電影中已經實現的黑科技
    電影也發展了這麼久,最受影迷們歡迎的應電影種類該就是科幻電影。從1969年7月21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開始。人們對科幻和未知世界的探索越來越瘋狂,不再滿足於瑰麗的簡單想像,而是希望通過影視作品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從此,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世界科幻電影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 「空氣成像」無接觸按鈕電梯在合肥高新區試運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利用空氣成像技術,在空氣中虛擬一個電梯按鈕的屏幕,使用者只需要點擊這個空氣屏幕,就能抵達想要的樓層。記者今天從合肥高新區了解到,這樣的空氣成像無接觸電梯按鈕終端,3月2日在合肥高新區管委會D座電梯正式試運行。
  • 這些科幻電影裡的智能產品,已經走進了生活
    確實,曾經科幻世界裡的神奇物件,就像穿越了時空一般,大搖大擺走進了你我的生活。在現實中,目前它們最為接近的產品便是類似谷歌眼鏡之類的智能眼鏡了。雖然技術尚不完善,但谷歌眼鏡已經可以實現一部分增強現實類的穿戴體驗,只是目前大多數產品還過於依賴智慧型手機,或是外形過於龐大怪異,無法像電影中的產品那樣不易察覺。但可以肯定的是,智能眼鏡已經是越來越常見的可穿戴設備了。3.
  • 中國90後發明特殊「玻璃」,實現空氣成像,產品未出遭專利糾紛
    在許多科幻電影中,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很炫的顯示在空氣中的虛擬屏幕,劇中人揮揮手屏幕出現,同時還可以進行交互操作。而今,一家出自中國科技大學的初創公司東超科技邁出了將科幻帶入現實的第一步,兩名聯合創始人,也是兩名在讀的碩士研究生,成功研製出可以在空氣中成像並交互的顯示面板。
  • 科幻片中已經實現了的科技
    科幻影片中,除了科技感滿滿的特效和畫面,讓觀眾印象比較深刻的要數其中的科幻科技產品,我們一直在幻想這種科技產品真正走進我們生活的那一天,而如今,他們來了,下面就來談一下科幻電影中已經實現了的科技。除此之外,科幻電影的大哥:《2001太空漫遊》中的科技大部分也都實現了,與《回到未來》不同的是,它裡面實現的科技產物,都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用得上。
  • 曾經以為2020年很遙遠,曾經這個數字只出現在科幻電影裡
    成功跨過了千禧年,成功熬過了2012,我們都順利地進入了科幻電影中的時代。曾幾何時,這個數字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之中,曾幾何時,我們還以為2020還很遙遠,想不到,不知不覺,我們就已經置身其中。科幻電影中,從2020年至2030間這段時間尤為「搶手」,據不完全統計,出現在電影的頻率已經近百次。
  • 這些科幻電影裡曾經展現的高科技已實現,科幻電影裡的未來世界!
    《大都會》(1927) - 影像通話 這部電影是以2026年為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但實際上2006年我們就實現了影像通話技術,這比當時人類能夠想像的早20年.....2.《2001太空漫遊》 (1968) - 掌上筆記本3.《銀翼殺手》(1982) - 城市電光顯示屏幕 電影中的時間背景是2019年,而我們的城市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這種電光現實屏幕.....
  • 全新三維成像技術:我們離科幻故事裡的立體投影又近了一步
    最新技術做出的圖像可從各個方向觀察,類似於科幻電影中的三維影像。來源:nature.com《自然》雜誌發表物理學家最新研發的「立體顯示平臺」,能向空中投放從各角度都可觀察的三維動態圖像。編譯 | 施懌審校 | 吳非《星球大戰》系列科幻電影中的三維投影裝置。來源:Lucasfilm Ltd我們還沒有會飛的汽車、腦機接口和能與人對話的人工智慧,不過,一項更為經典的科幻技術已經近在咫尺:科學家最新研發的雷射粒子系統投射出了自由漂浮在空中的三維影像。
  • 「複製人」只出現在小說?不《複製人》電影上映告訴你不再是想法
    「複製人」只出現在小說?不《複製人》電影上映告訴你不再是想法說起克隆技術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定就是克隆羊多利了,這是第一個克隆成功的案例,因為這個案例的成功,讓人們有了「複製人」的想法。複製人之前只有在科幻小說才會出現,但是因為人們對克隆技術的研究,現在已經不再是幻想。
  • 科幻電影裡關於2020年的那些腦洞,它們都實現了嗎?
    原著小說作者菲利普 · K · 迪克稱,這像極了他寫小說時腦袋裡的景象。原著小說誕生的 1968 年,洛杉磯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的照片。可視電話這個現實中的手機更厲害電影中的可視電話,是一臺帶屏幕的公用電話。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導演郭帆在電影上映前接受新華網採訪,直言拍攝《流浪地球》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信任,「他們都在懷疑,憑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你有什麼能力?你需要去證明自己,獲得信任,那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其實被質疑的不僅僅是導演郭帆,還有中國科幻電影。在電影工業裡,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代表著電影工業的最高水準。
  • 2020年,我們終於踏入了科幻電影中的「未來」
    據維基百科不完全統計,至少有97部電影的時間線,涉及到2020年代。 那些科幻小說裡遙不可及的很久以後,轉眼就到了,2020已成為現在。 世界並沒有變得像科幻電影裡一樣變得賽博朋克,車還是不能在空中行駛,人工智慧不能代替愛人,「腦聯網」沒有出現,也沒法隨便買張機票飛去火星……沒想到的事情太多了。
  • 科幻電影中的「瞬間移動」,人類能實現嗎?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將人瞬間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場景。一去十萬八千裡,費時幾乎為零,聽起來就很酷啊。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場景能實現嗎?「瞬間傳送」有沒有什麼可靠的技術支持呢?
  • 90後研究生研發「空氣成像」黑科技 打破國外壟斷
    原標題:中科大學子研發「空氣成像」黑科技 打破國外壟斷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趙竹青)你的目光,是否曾被科幻大片裡華麗的「空氣觸控螢幕」所吸引?立體的建築、浩瀚的宇宙、動態的人像一一清晰地浮現在空中,手指一揮,還可以進行互動、操控。如今,這一酷炫的「黑科技」已經跨出熒幕,被中科院的兩位90後研究生聯手推向了現實。
  •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你知道多少
    硬科幻與軟科幻的分界並不明顯,硬的如《星際穿越》中也能出現明明一臺望遠鏡就可以解決問題,非要坐飛船飛幾個光年去看看的情節。但不可否認的是,能被稱作硬科幻的影片中,科學對情節的推動都是非常重要的,如《彗星來的那一夜》,「薛丁格的貓」呈現出了一種心理式的驚奇感,使這部完全沒有視覺奇觀的影片堅硬非常。
  • 空中成像技術開發商「東超科技」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近日,空中成像技術開發商「東超科技」完成585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安徽省量子基金、中企金嶺、贏初資本、弘博資本、合肥新經濟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公司此前曾獲得合肥高新投資集團的天使輪投資,中科創星的Pre-A輪融資。「東超科技」成立於2018年,專注於空中成像技術和材料的研發。公司的核心創始團隊成員均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董事長韓東成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碩士,CEO範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論物理學碩士。
  • 科幻驚悚電影《冰膚傳說》平靜中藏著危機 恐怖中透著詩意
    《冰膚傳說》是一部科幻驚悚電影,影片改編自同名小說。
  • 全新三維成像圓夢科幻電影立體投影
    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能夠生成全方位立體圖像的新技術,與以往成像技術相比,這項新技術更接近科幻電影中常見的立體投影。研究人員利用了一種被稱為「光學陷阱顯示」的新技術,其理論基礎是「光泳」現象——一種利用空氣中的微粒可被強光束操縱從而快速移動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