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科幻電影裡的智能產品,已經走進了生活

2020-12-06 中關村在線

在科幻的世界裡,掌握著最新科技的主人公難免會讓生活中平凡的人們心生羨慕。試想一下,如果電影007中那些用最尖端科技打造的裝備,都成為普通人觸手可及的產品,那每個人的生活是不是就都像邦德一樣精彩?

每個人都是渴望更絢麗多彩的生活,而科幻似乎給這種渴望找到一個出口。值得欣慰的是,這個出口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其實,只要留心翻看一下歷年來大開腦洞的科幻作品,你就會發現很多眼熟的物品;稍加思量你還會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昨天剛用過的某樣物件嗎?確實,曾經科幻世界裡的神奇物件,就像穿越了時空一般,大搖大擺走進了你我的生活。

1、《007》中的智能手錶

在風靡全球的007系列電影中,詹姆斯·邦德不管面對多艱巨、多不可思議的對手,都能優雅、帥氣的完成任務,且可以始終保持完美形象。這完全得益於那些酷炫的智能裝備。《007大破天幕危機》中,邦德就是靠一款潛水高清攝像手錶成功探查了一次又一次的機密。這款手錶集中了當時電影界天馬行空的編劇們對未來手錶的大部分定義:可以攝製高清視頻、拍攝高清圖片、錄製優質聲音、用於視頻會議或者視頻聊天的電腦攝像頭、大容量存儲設備,最後才被當作顯示時間的手錶。

如今,像007一樣擁有一款不止顯示時間的手錶,已經不是一件難事兒。以Moto360為例,它可以接收email、打電話、查看社交信息等。除此之外,Moto360具有類似siri的語音助手功能,可以直接通過「ok,Google」指令進行語音回覆信息、查詢天氣等任何語音助手能夠完成的操作。Moto 360背部配有光學心率傳感器,內置計步器,同時支持IP67級防水防塵。

2.《碟中諜4》中的智能眼鏡

在《碟中諜4》中,我們看到了可以顯示疊加圖層、對現實進行標註分析的隱形眼鏡,同時它還具有拍照、面部識別等功能,而《赤焰戰場》中的隱形眼鏡甚至可以改變視網膜。

在現實中,目前它們最為接近的產品便是類似谷歌眼鏡之類的智能眼鏡了。雖然技術尚不完善,但谷歌眼鏡已經可以實現一部分增強現實類的穿戴體驗,只是目前大多數產品還過於依賴智慧型手機,或是外形過於龐大怪異,無法像電影中的產品那樣不易察覺。但可以肯定的是,智能眼鏡已經是越來越常見的可穿戴設備了。

3.《全面回憶》中的嵌入式裝備

《全面回憶》展現了極盡想像的「未來派」高科技:嵌入手掌皮膚下的行動電話、磁懸浮汽車、記憶的植入、夢境的讀取、可以17分鐘穿越地心來到地球另一端的「墜道」等等。事實上,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高科技並非全是憑空想像 ,《全面回憶》中有些不可思議的可穿戴技術,在現實生活中都早已誕生。

嵌入手掌皮膚下的行動電話被稱為「Digital Tattoo Interface」,早在2008年就已經面世;科學家以微處理器取代了老鼠體內的海馬體,藉以控制老鼠的長期和短期記憶;日本京都的科學實驗室裡,科學家們發明了一套通過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機(MRI)對人的大腦進行掃描,來重建大腦中影像的系統;更為聳人聽聞的,是俄羅斯企業家DmitryItskov發起的「2045項目」,其目標是通過腦機接口將人類意識轉移到機器人身上,通過機器人化身實現人類永生的夢想,或者至少擺脫人類軀體的限制。

4.《鋼鐵俠》中的飛行器

在電影裡,鋼鐵俠之所以能夠飛行,是因為他在自己的鞋底裝上了強大的噴氣機,這種噴氣機能推動他升空,卻既不會燒著他的腳,也不會要求他必須穿上塑膠跟的鞋子。在現實世界裡,還沒有任何配備噴氣機的鞋子能幫助你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但替代的東西還是有的,那就是個人飛行器(Jet Pack)。

紐西蘭馬丁飛行器(Martin Aircraft)公司已經在個人飛行背包上進行了數年開發,而且進行了數次成功的模擬人試飛,如今這家公司已經獲得了載人試飛的許可。這種個人噴氣飛行背包採用V4活塞引擎,能達到63英裡(約合101公裡)每小時的速度。背包上可攜帶大約5升的汽油,飛行距離大約在32英裡(約合51公裡)以下,一次飛行的時間只有半小時左右。

5.《少數派報告》中的感應技術

在《少數派報告》中湯姆·克魯斯扮演的主角,在2054年熟練地用手指將圖片凌空拖放操作,動作很帥很酷。而在短短不到10年之後,這項技術已不再是科幻,而是現場產品和相應場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PranavMistry發明的第六感技術,已經將現實與虛擬在一定程度上融為一體。整個系統由四個套在手指上的彩色標記環、一個小型攝像頭、一個可攜式投影儀和一臺可攜式電腦組成。你可以凌空對著牆面完成一幅繪畫作品;你可以用手指比劃一個方框就完成一幅攝影作品,然後對著一面牆壁或者一張紙就可以檢查攝影效果;如果你想查看時間,用手指在手臂上畫個圈,一隻虛擬的手錶就自動顯示出來了;如果想打電話,你可以直接將鍵盤投影到手心,用手指在手心就能完成撥號;購物時如果對商品不放心,你可以即時掃描商品信息並在網上查閱分析結果。

6.《機械戰警》中的機器警察

以機器警察為題材的影片非常多,比如《機械戰警》就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但是,機器警察是否會成為現實呢?難道不會像「終結者」那樣試圖取代人類?

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發現實驗室的機器警察Telebot,是個長得有點兒奇怪的大傢伙,其體態與人類相差很大,同時它並不具備完全的智能,需要用戶遠程遙控它才能完成一些高危操作。但Telebot的出現,讓我們看到科幻中的機器人的初步的樣子,至於他們的大腦是否會變得和人類一樣聰明,甚至有一天會取代人類,這就未可知了。

7.《鋼鐵俠》中的全息投影

第一部《鋼鐵俠》電影帶給我們兩個印象:一是主角 Tony 那一身很變態的裝甲;二是全息投影技術及基於它的近乎無敵的體感操作。

在2013年CES大展上,一個貌似看起來不起眼的公司發布了一個讓「我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的產品——Leap Motion。這個看起來只有一個U盤大小的東西,可以讓你隔空操作電腦,就像電影裡面的體感操作一樣。

8.《碟中諜4》中的智能手套

《碟中諜4》中,主演湯姆·克魯斯戴著手套在哈利法塔外牆攀爬的場面,可謂驚心動魄,實際上生活中已有了類似的科技產品,該產品甚至不需要持續的能源供應就能擁有優秀的吸附能力。

目前,根據範德華力的設計,運用包括可操縱單顆原子運動的原子力顯微鏡在內的各種精密儀器,我們已經可以生產出壁虎膠帶手套。

9.《星球大戰》中的飛行汽車

《星球大戰》、《銀翼殺手》、《回到未來 2》……在這些描寫未來世界的電影中,經常出現那些在城市上空往來穿梭又井然有序的飛車。如果擁有了飛車,那麼交通擁堵的狀況可能才能真正得到改善吧。

美國一家名叫「脫離地球」的公司,就生產出了電影中「會飛的汽車」。這款車的車身和一般汽車相似,但是車門的部分多了兩個可摺疊的翅膀。在陸地行駛的時候,翅膀摺疊;想飛行的時候,翅膀張開。汽車如同變形金剛一樣,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成一架小型飛機。當「會飛汽車」在陸地行駛的時候,最高時速能達到 150 公裡左右,飛行時速接近 200 公裡。2009 年 7 月 6 日,經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認可,允許「會飛汽車」用「輕型運動飛機」的許可證上路。

10.《特種部隊》中的智能盔甲

《鋼鐵俠》的高科技戰衣過於前衛,相比而言,《特種部隊》中的男主角所裝備的「MC迷彩作戰服」、「外骨骼戰鬥盔甲」更接近現實。

實際上,美國軍方已在此領域投入了大量時間。目前,美國軍方正在研究一個名為TALOS 的系統,它不僅能夠監測士兵的健康水平,並內置完善的通訊裝置,還有可能集成液壓裝甲,以便在瞬間增加強度,擁有超強的防護力,並能夠在一瞬間增加士兵爆發力,實現類「鋼鐵俠」的殺傷力。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574/5741526.html report 6011 在科幻的世界裡,掌握著最新科技的主人公難免會讓生活中平凡的人們心生羨慕。試想一下,如果電影007中那些用最尖端科技打造的裝備,都成為普通人觸手可及的產品,那每個人的生活是不是就都像邦德一樣精彩?每個人都是渴望更絢麗多彩的生活,而科幻似乎給這種渴望找到一個...

相關焦點

  • 智能家居的發展太迅猛,電影裡的那些場景,已經走進現實生活中了
    智能家居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產物了,電影裡面的那些片段正在一點一點的走進生活當中。如今,智能家居的整體環境被打造的趨近完美。可以這麼說,在這個領域裡面,只有想不到的,而沒有做不到的。設備已經有了足夠的學習功能,而且語音操控也可以控制極多的設備。
  • 當科幻電影大片中的全息投影黑科技遇上智能玻璃
    鴻果果科幻電影大片兒想必大家都看過不少,裡面的各種大製作大手筆場景總是少不了伴隨著一些黑科技的裝備,讓主角在電影裡次次在遇到危險時或日常生活中就像遊戲裡的RMB玩家一樣過著一種開了掛的生活。當然近在屏幕之外的我們也是無比羨慕,想像電影裡那樣人手一個黑科技產品,從此開啟開掛的生活。我們在看這些科幻電影大片兒的時候,總是會被影片的各種奇怪腦洞的思維所徵服,會想到這些出現在電影中的黑科技產品是不是會有一天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呢。畢竟所見即所想。
  • 科幻片中已經實現了的科技
    科幻電影也是一直以來備受青睞的影片類型,它能夠滿足人類的思考,使觀眾們腦洞大開,而且科幻片中的特效看起來十分爽,從二十世紀初第一部科幻片《月球之旅》問世,到如今各種各樣的科幻電影,讓我們一次次的見證科技的力量。
  • 欲望、理性與真實: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慧倫理問題
    關鍵詞:科幻電影;人工智慧;倫理問題 人工智慧技術話題近五年來廣泛活躍在社會不同領域,它越出科技圈,正在真實且快速地滲入普通中國人生活中,並引起了人們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簡稱AI)的多方面探討。科幻電影通常是大眾接觸和了解AI的最便利途徑,這裡也是許多專家對AI展開天才預測和想像的前沿地帶。
  • 這不是科幻電影 11大讓人驚豔科技產品
    111大讓人驚豔科技產品(上)    中關村在線消息:上個世紀80、90年代科幻電影中想像出來的許多場景如今早已成為現實,甚至更加先進智能。這幾年,科技發展的腳步已經越來越快,如谷歌智能眼鏡、智能鞋一類產品的推出已經讓我們驚訝不已,其實還有產品比這些更加「科幻化」。國外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就收集了11種人們以為只存在在科幻電影中的技術產品,每一種都會讓你大開眼界。
  • 這些科幻大片裡的未來科技,竟然都一一實現了
    來源:全球風口在我們的回憶中,2020年,是科幻片裡的重要時間節點。據維基百科不完全統計,至少有97部電影的時間線,涉及到2020年代。科幻電影裡的2020年,人類早已能夠輕鬆地上天入地、遨遊太空,享受著高度的科技文明。
  • 智能插座讓你近距離接觸智能生活
    伴隨著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發展,智能家居顛覆傳統家具的趨勢,也慢慢開始從科幻電影照進現實,從高科技展覽館走進生活,從高檔別墅過渡到千家萬戶,逐漸成為家居行業中的領頭者。談及背景的話,隨著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民眾對高品質生活也有了新的要求,對家居的需求早已從傳統簡單家居,慢慢升級為外觀舒適度更高的品質家居,當然這一切都脫離不開智能和便利的根本主題。
  • 你的產品,也許都來自科幻世界裡的奇思妙想
    編者註:相信除了電影,動畫外我們已經很少有地方去實現天馬行空般的幻想了,正是這些「美好的幻想」才讓我們更加形象地對科技進行了解和反思。如今的產品正在一步步實現電影中的那些「腦洞」,我們來看一看吧。本文由 LeMore 營銷實驗室投稿,LeMore 為智能硬體海外推廣與營銷平臺,除此之外,他們還提供前沿的海外營銷資訊和工具。
  • 2020年,我們終於踏入了科幻電影中的「未來」
    在科幻世界裡,2020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在這一年,人類早已能夠輕鬆地上天入地、遨遊太空,享受著高度的科技文明。據維基百科不完全統計,至少有97部電影的時間線,涉及到2020年代。 那些科幻小說裡遙不可及的很久以後,轉眼就到了,2020已成為現在。
  • 那些科幻電影中已經實現的黑科技
    電影也發展了這麼久,最受影迷們歡迎的應電影種類該就是科幻電影。從1969年7月21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開始。人們對科幻和未知世界的探索越來越瘋狂,不再滿足於瑰麗的簡單想像,而是希望通過影視作品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從此,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世界科幻電影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 這些科幻電影裡的神預言都變成了現實!
    實際上,這部電影不僅可以視作一部科幻小成本傑作,同時也是一部人類社會和文明變遷史的簡易說明書,其科學人文主義的底蘊遠超過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科幻動作大片,足以證明經典科幻片必須具備的黃金製作原則:邏輯嚴密,真假難辨,最後一定要讓觀眾觸動心思。PS:這片要看懂,必須有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史的入門知識。
  • 這些科幻電影裡曾經展現的高科技已實現,科幻電影裡的未來世界!
    《大都會》(1927) - 影像通話 這部電影是以2026年為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但實際上2006年我們就實現了影像通話技術,這比當時人類能夠想像的早20年.....2.《2001太空漫遊》 (1968) - 掌上筆記本3.《銀翼殺手》(1982) - 城市電光顯示屏幕 電影中的時間背景是2019年,而我們的城市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這種電光現實屏幕.....
  • 科幻電影裡的2020真的來了嗎?這些神預言讓人不得不服!
    一個曾經存在於小學生科幻作文裡的年代突然到了眼前。以前我們在作文本上寫,到了2020年,汽車在天上飛,人們住在玻璃罩著的房子裡,四季如春。但是,當真實的2020年來臨時,我們遺憾地發現這些依然是「科幻」。
  • 科幻打造蝙蝠車,科技打造生活 為人工智慧吶喊
    DC的漫畫家在不斷發揮著自己的想像,賦予主人公以正義之名拯救世界的同時,給予了他們充分的配備,正如內褲套頭上的MUSCLE男——從1935年開始到2018年,蝙蝠俠坐騎共計6輛之多,蝙蝠車從最初的普通到後面的炫酷再到現在的科幻,各種特殊設計的蝙蝠車就在蝙蝠俠的漫畫、動畫、電影、電玩作品當中,和蝙蝠俠一塊出生入死
  • 智能家居有哪些產品?智能家居產品大全_智能家居產品有哪些功能
    智能家居有哪些產品?智能家居產品大全 現今,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幾款智能家居產品,相對傳統家居而言,這些智能家居不僅具有傳統功能,更能提供全方位自動化的信息交互功能,使生活更智能。而面對市面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眾多智能家居產品,很多消費者往往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現在小編就推薦幾種最受普通家庭歡迎的智能家居必備產品,幫大家輕鬆打造智能生活。
  • 在那些科幻電影裡,未來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
    在你看完電影之後會忍不住去想,怎樣證明自己存在於真實世界之中而不是Matrix裡呢?目前《黑客帝國4》已經開拍,由於疫情處於停工狀態,相信很多科幻迷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新的一部中,機器文明將如何繼續進化下去,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趣科技:從科幻電影走出的現實技術(組圖)
    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內,人們對於科幻影片的熱衷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幻影片中許多原本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技術也已經悄然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其中,現代人們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或許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不僅僅是人們同外界交流的中樞紐帶,同樣也是用戶的遊戲、代辦事項處理中心,且這一設備已經配備了生物識別技術來保障人們的隱私安全。對此,美國知名科技媒體《商業內幕》日前就為我們整理出了一份「從科幻影片中走出的八大現實技術」榜單,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 2020年,我們終於走進了這些科幻片裡的未來世界
    也正因如此,2020年成了過去的無數科幻作品中,那個屬於並不太遙遠的未來的「天選之年」……記得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人類已經在 2020 年前後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那麼在科幻電影中,2020年都發生了什麼,它們會成為現實嗎?
  • 2020年,科幻世界裡的未來生活離我們還有多遠?網友:指日可待!
    2020年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是一個頻頻提到的年份,比如經典科幻電影《銀翼殺手》就將故事放在了2020年,還有寫於1968年的科幻小說奠基之作《仿生人會夢到電子羊嗎?》也描述過2020年的「未來」生活,科幻漫畫《阿拉基》的故事也發生在2020年。而現在。
  • 好萊塢科幻電影裡的隱喻:外星人入侵與冷戰恐懼、原子能焦慮
    科幻電影在五六十年代裡,除了繼續發揚前面幾十年裡建立起來的語彙,還要處理這些主題和其他種種主題內容。在討論這二十年裡生產的科幻電影時,必須在簡單地考慮政治、社會影響之外納入更多考慮因素。從1950 年開始,好萊塢和其他國家的電影工業都受到了各種各樣的考驗:觀眾人數下降、生產成本上升、電視的衝擊以及青少年觀眾群的崛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