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科幻電影中已經實現的黑科技

2021-01-12 騰訊網

電影也發展了這麼久,最受影迷們歡迎的應電影種類該就是科幻電影。從1969年7月21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開始。人們對科幻和未知世界的探索越來越瘋狂,不再滿足於瑰麗的簡單想像,而是希望通過影視作品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從此,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世界科幻電影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接下來我就來簡單盤點一些在科幻電影中已經實現了的黑科技。

1.全息投影

在電影《星球大戰1》中,萊婭公主通過R2發送了一條信息寫到「快救救我歐比旺,你是我唯一的希望了」。這部電影在1977年向人們展示了全息投影技術的形式,在當時吸引了全球影迷的目光,給人帶來了不可思議的震撼。但是現在,全息投影技術已經不是什麼難題了。你還記得當年跨年演唱會上復活的鄧麗君嗎?

2.自動駕駛汽車

在美劇《霹靂遊俠》中,裡面的智能汽車最早的讓人們體會到了自動駕駛的感覺,當時是很多年輕人夢寐以求。不過現在,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在電視以及網絡上都有報導,自動駕駛的汽車已經在很多地方上路,已不再是銀幕神話了。

3.噴氣式背包飛行器

在電影《007之霹靂彈種》中,肖恩·康納利飾演的詹姆斯邦德在電影中使用了一種獨立式噴氣背包,而且運用到實戰當中。JetPack Aviation自稱為全球唯一真正的飛行背包廠商。該公司的飛行背包動力來自噴氣式渦輪,但體積足夠小。JB-9飛行時速達到100英裡,而飛行高度可以超過1萬英尺,飛行時間則達到10分鐘。

4.語音助手

電影《她》中,男主有一個超級人性化的語音助手,全程只有聲音,但足夠給觀眾帶來震撼體驗。這個不必多說,Siri和小愛同學就是最好的例子。

5.體感手套

電影《少數派報告》中,克魯斯佩戴一個體感手套操作電腦的場面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相當新奇的體驗。但這項技術同樣成為了現實,而且如今的體感手套不僅可以操作電腦,還可以玩遊戲,與VR技術組合在一起,給人超現實的感受與體驗。

6.外骨骼系統

無論在電影《黑客帝國》還是《阿凡達》還是《明日邊緣》中,外骨骼戰甲的威力相當出色,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外骨骼系統,更是為了給工人提供助力,減少肌肉勞損。"日本Cyber​​dyne公司早期研發出了新型「HAL」機器人外骨骼套裝,武裝外骨骼「HAL」的機場服務人員稱:它可以使人們很輕鬆抬起重物,秒變大力士,讓人感到很意外驚喜,它能夠保護人體骨骼組織等,給人們提供40%的力量。

7.自動繫鞋帶鞋子

想必大家對耐克公司出品的「回到未來」款天價自動鞋並不陌生,其實它正是出自電影《回到未來1989》。從1989年到2016年,時隔27年,這款鞋變成真實的了。

8.懸浮滑板

最後一個同樣出自《回到未來1986》,現實生活中,2014年美國加州技術公司Hendo造出了實物,其懸浮滑板只能離地大約一英寸(2.54釐米),懸浮滑板的內部制有超導體,通過超導體與磁性地面產生作用力,從而使得滑板懸浮起來。

你想穿著Air Mag再踩著懸浮滑板來一次刺激的旅行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科幻片中已經實現了的科技
    科幻影片中,除了科技感滿滿的特效和畫面,讓觀眾印象比較深刻的要數其中的科幻科技產品,我們一直在幻想這種科技產品真正走進我們生活的那一天,而如今,他們來了,下面就來談一下科幻電影中已經實現了的科技。除此之外,科幻電影的大哥:《2001太空漫遊》中的科技大部分也都實現了,與《回到未來》不同的是,它裡面實現的科技產物,都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用得上。
  • 當科幻電影大片中的全息投影黑科技遇上智能玻璃
    鴻果果科幻電影大片兒想必大家都看過不少,裡面的各種大製作大手筆場景總是少不了伴隨著一些黑科技的裝備,讓主角在電影裡次次在遇到危險時或日常生活中就像遊戲裡的RMB玩家一樣過著一種開了掛的生活。當然近在屏幕之外的我們也是無比羨慕,想像電影裡那樣人手一個黑科技產品,從此開啟開掛的生活。我們在看這些科幻電影大片兒的時候,總是會被影片的各種奇怪腦洞的思維所徵服,會想到這些出現在電影中的黑科技產品是不是會有一天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呢。畢竟所見即所想。
  • 科幻能否成為現實 電影中那些成為現實的科技
    本次我就為各位舉幾個很具有代表性的實例,讓大家了解一下從電影中走到現實的汽車和科技應用。霹靂遊俠——用語音對話完成車輛控制首先來聊聊人車互動的案例。《霹靂遊俠》這部美劇想必大家即便沒有看過也聽說過,故事講述了男主人公駕駛著具有高度人工智慧的跑車KITT,在罪犯橫行於法律之上的世界裡支持那些無辜及無助的人。
  • 流浪地球 | 科幻黑科技
    想讓地球開始流浪,我們第一個任務,就是解決動力問題。於是乎,電影中的地球人們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安裝地球發動機,因為只有這兩個大陸完整堅實的版塊結構才能承受發動機對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發動機為地球提供充足動力,使其可以星際航行。發動機的能源就是影片中一項超級黑科技——重核聚變,俗稱「燒石頭」。
  • 從靈魂熔爐到方舟反應堆,細數那些有可能實現的漫威宇宙黑科技!
    作為「軟科幻」的代表,漫威電影宇宙在11年的時間內,藉助漫威漫畫的原素材劇情和角色迅速構造了一個較為完整且系統的電影宇宙觀,而在這個宇宙中,基於本質上是科幻宇宙的定位,所以,很大程度上我們能夠看到不少的黑科技設定。
  • 科幻電影十大黑科技
    電影是一門藝術,源於生命,高於生命。作為發揮人類想像力的最佳階段,只要可以在視覺上實現,就可以在精神領域中進行想像,而無需進行複雜的科學演示。儘可能今天,Jun Jun將為所有人選出科幻電影中十種最受歡迎的黑色技術1.
  • 曾令人腦洞大開的科幻電影,從電影角度分析不為認知的汽車黑科技
    相信你已經是有車或即將有車一族,So你想了解汽車中所蘊含的黑科技嗎?黑科技這個詞相信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黑科技首先是在《全金屬狂潮》中登場的術語,原指遠超越現今人類科技或知識所能及的範疇,缺乏目前科學根據並且違反自然原理的科學技術或者產品。
  • 科幻電影中能量護盾這種「黑科技」離我們還有多遠?當下能實現嗎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科技一直在進步,社會也越來越繁榮,以前我們只能在電影中看到的科技,現在都已經實現了,比如,我們常用的智慧型手機、無線傳輸設備以及我們現在的行動支付等。但是,這也是幾個少數的科技實現了,大部分的都還處在半成品或者是理論狀態,有的連理論都沒有。
  • 科幻電影裡關於2020年的那些腦洞,它們都實現了嗎?
    2020,是一個科幻大年。無數的科幻作品,都將它作為設定的年份。而現在,感覺只要數下手指頭它就要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尋找一下科幻中對 2020 的印記,看看前人的那些腦洞,在現實中開得如何了。順帶解決了人類起源問題 ……《火星任務》中的外星人,通過 DNA 信息確認了人類是他們的傳承,接納了主角一行。這樣的外星人,成為科幻電影中少見的純友善派代表。
  • 這些科幻電影裡的智能產品,已經走進了生活
    試想一下,如果電影007中那些用最尖端科技打造的裝備,都成為普通人觸手可及的產品,那每個人的生活是不是就都像邦德一樣精彩?每個人都是渴望更絢麗多彩的生活,而科幻似乎給這種渴望找到一個出口。值得欣慰的是,這個出口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其實,只要留心翻看一下歷年來大開腦洞的科幻作品,你就會發現很多眼熟的物品;稍加思量你還會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昨天剛用過的某樣物件嗎?
  • 那些在幻想中的2020,如今實現了嗎?
    時間過得飛快,那麼我們曾經對2020的那些幻想都實現了嗎? 雖然科技已經飛速發展,但電影中的核心設定「複製人」——擁有和人類一樣的外表
  • 「飄」在空中的投影畫面,來自科幻電影中的未來科技實現了
    當3D列印已成過氣科技,全息圖像技術還處在探索階段時,一種比他們加在一起還先進的科技新勢力來襲,那就是:3D光懸浮列印。此技術絕對不是那種在水面上投影的模糊全息投影,而是精確控制的SUPER style 。此處應有掌聲,絕對的最先進顯示的技術,你絕對沒聽過,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出現過。
  • 那些電影裡與VR有關的黑科技
    如果說二十年前人們還只是在小說和電影中虛構這樣的情節,而如今以VR顯示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產品的出現,已經讓我們看到了matrix到來的可能性。 只是到來的方式和我們所預想的有些不同。人類至今無法完全破解腦機交互中那些各式各樣的電信號所代表的含義,腦後的插頭現在看起來還沒有著落。於是科學家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從人類的感官下手。藉助人體天然的傳感器,力求模擬一個真實的世界。
  • 2018科幻巨作《複製人》,讓你實現那些無法實現的夢想
    最近看了一部2018年的科幻巨作《複製人》,故事大致講述的就是,神經科學家在車禍中失去了家人。同時他也正在開發人腦和機器人結合的實驗,失去家人的悲痛使他失去了理智,他通過克隆技術與意識轉移復活了自己的家人。
  • 《三體》中的那些黑科技,看完你絕對佩服大劉的想像力!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知道了劉慈欣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三體》,該書號稱將科學與文學完美融合的科幻巨作,榮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有人甚至評價,這部書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Facebook創始人扎爾伯格、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是該書的忠實粉絲。
  • 21世紀將有可能實現的六種黑科技,你最期待哪一個?
    人類對科學技術的探索是無窮無盡的,從一些科幻小說或者科幻電影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對未來的科技水平充滿著憧憬。各種神奇的想法在小說或者電影中展現得淋漓盡致,21世紀才剛剛開始,那麼在接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哪些想像中的黑科技可以得到實現呢?
  • 加拿大推出3D全息投影系統 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已經實現?
    還記得《復仇者聯盟3》中戰爭機器和國務卿對話的場景嗎?通電話的同時依然有個1:1身高的投影,而且還能實時反應對方動作。這種技術是3D全息投影。3D全息投影在科幻電影中十分常見,但是這次加拿大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首個3D全息視訊會議系統,雖然還不能向電影中一樣高科技,但是,效果已經十分不錯了。
  • 當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映射到現實生活中
    科幻電影一直是技術領域的靈感來源之一,眾多我們現在使用的新技術,最早都出現在科幻電影中,雖然它們只是道具和特效,但無疑帶給了人們很多靈感,最終將它變為現實。當然,還有一些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恰恰相反,其靈感來自於現實,或許還存在「廣告植入」的嫌疑。其實人類最開始的幻想從文字變為了電影最終成為了現實。
  • 科幻電影賞析之《月亮中的女人》
    ),1926年美國物理學家戈達德試飛了第一枚無控液體火箭,1929年弗裡茨·朗拍攝了堪與其《大都會》齊名的《月裡嫦娥》(Frau im Mond),1944年德國首次將有控的、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的V—2飛彈用於戰爭,20世紀中葉太空競賽開始,人造衛星、載人飛船、阿波羅登月相繼實現。
  • 《流浪地球》:只能算作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的電影
    筆者曾經在另一個影評裡寫過,當我們的電影還在探討鍾馗降妖伏魔的時候,西方的片子已經在探討機器人的權利意識問題。當歐美孩子從小看的都是科技有關題材電影,受到薰陶,從而鍾情於科技的探討學習。這也難怪,歐美的科技力量到現在依然是世界尖端。而我們的孩子從小還是那些武俠片,愛情片,妖魔鬼怪片,歷史片,諸如《濟公降魔》、《八戒降魔》、《愛情公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