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人腦洞大開的科幻電影,從電影角度分析不為認知的汽車黑科技

2020-11-23 騰訊網

相信你已經是有車或即將有車一族,So你想了解汽車中所蘊含的黑科技嗎?

黑科技這個詞相信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黑科技首先是在《全金屬狂潮》中登場的術語,原指遠超越現今人類科技或知識所能及的範疇,缺乏目前科學根據並且違反自然原理的科學技術或者產品。

那麼今天小編所講的汽車中的黑車技,自然就是指哪些超越我們對傳統汽車認知,就像只出現在我們所看科幻電影中的技術。

那麼問題來了,像我們所看的科幻電影一樣,之前有些技術或許是天馬行空,超乎想像,但現在很多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有哪些是出現在傳說的汽車「黑科技」

1、無人駕駛

相信大家對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是如雷貫耳了吧,在2004年的一部《我.機器人》中,威爾.史密斯曾在其中駕駛過無人汽車,而在如今據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最新報告顯示,2010年到 2015年間,與汽車無人駕駛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超過22000件,並且在此過程中,部分企業已嶄露頭角,成為該領域的行業領導者。

大家都應看過電影《2012》其中的那臺賓利就安裝有智能汽車語音系統,而現在結合投影技術增加一個虛擬且有可玩性人物角色,用途相當於一個功能語音助手可用於語音操作打開天窗、規劃路線、路線導航、查詢天氣、搜索歌曲等功能。

2、全息投影

大家都應看過電影《2012》其中的那臺賓利就安裝有智能汽車語音系統,而現在結合投影技術增加一個虛擬且有可玩性人物角色,用途相當於一個功能語音助手可用於語音操作打開天窗、規劃路線、路線導航、查詢天氣、搜索歌曲等功能

3、無線感應充電樁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大家環保意識的提高,電動汽車正在深入我們的家庭。而電動車最重要的部分莫過於電池和充電樁,由於技術瓶頸,短時間內它們只能使用鋰電池,所以無線感應充電樁變成了另一個研發重點。目前,奔馳、高通及美國電信均在研發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站,通過在道路及汽車上安裝電磁充電線圈,來實現無線感應式充電。這種形式不僅更節省空間,充電效率也會顯著提升。

4、車身隱形技術

《007擇日而亡》這部電影對於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其中邦德開的那輛阿斯頓馬丁就採用了車身隱身技術。

而路虎也曾發布了一項 「隱身」技術,有可能將這一設想變成現實。

這一技術是用安裝在車輛格柵上的攝像頭時刻監測車輛的行駛數據,並反饋在平視顯示屏上,從而打造出一個可以穿透引擎蓋和發動機艙、並看到前方路況的「透明」視野。但目前它還僅是能將車頭「隱身」,不能實現全體「隱身」。

5、車身刮花自我修復技術

《復仇者聯盟》這部電影大家都應該看過,弗瑞局長曾駕駛的奔馳汽車10幾把步槍對著車掃射,玻璃也只是損傷10幾個點,最後對方發現很難打穿才用了衝擊頭,而這輛車只是能防彈,如果加上車身的自我修復功能,感覺九頭蛇肯定心態崩了。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一群技術人員最近正在研發一款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聚合物,可以短時間內在低溫條件下完成自我修補。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就能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6、球形輪胎

《機械公敵》這部電影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印象,這部電影中出現的就是奧迪概念車 RSQ。

奧迪在瑞士日內瓦車展上展出了一款大大的球形輪胎,名為Eagle-360球形概念胎。這款車胎可以根據路面不同情況,進行智能化調整。比如說當路面較為乾燥時,輪胎會自動變硬,以減少摩擦。而當路面有積水時,輪胎會自動變軟,以增加摩擦減少打滑。在汽車行車安全性,以及油耗等方面都會有所幫助!當然,球形輪胎的好處不僅如此,它採用的磁懸浮技術裝載到汽車身上,也就是說輪胎與車身之間只有空氣,駕駛時可以輕鬆過彎,自由操控,做到360度無死角轉向行駛,並且不改變車身的方向。

7、溜溜球懸浮車

相信看過《侏羅紀世界》的大家都記得電影裡用還觀光的懸浮車,在2011年,大眾在中國啟動「大眾自造」項目,球懸浮車正是這一項目的結晶。

這款汽車的懸浮高度只有1到2英尺(約合30到60釐米),利用電磁公路網從地點A前往地點B。懸浮車的機動性很強,擁有出色的轉彎性能。雖然看上去並不十分堅固,但卻擁有很高的安全性。懸浮車裝有車載傳感器,負責探測路障,車載電腦能夠自行減慢行進速度,避免發生相撞事故。

8、腦控汽車

《環太平洋》中採用的AR技術與腦控汽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2015年7月15日,天津,由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段峰副教授研究團隊研發的 「腦控汽車」在試驗場開跑。這項技術就是通過腦電圖技術解碼大腦信號,可以檢測到駕駛者的不適,還可以通過AR技術來加強司機看到事物的感受。可輔助駕駛者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剎車或輔助停車。

9、變形汽車

電影《變形金剛》系列大家應該都看過,而一款名叫Viseo的「變形金剛」在法國出現,駕駛員在讓車輛速度保持24km/h時,將座艙升高至距地面3.3米左右,有了這款車,其他車盡在「腳下」。

10、水變油技術

相信對於學過化學的大家來說,應該都知道,高溫電電解水會分解出氫氣和氧氣,然後在高溫條件下,將氫和二氧化碳進行複雜的合成反應,生成一種叫做「藍色原油」的液態長鏈碳氫化合物。最終將它提煉成「E-Diesel」燃料。這種燃料在使用上與傳統柴油車並無區別,所以車輛無需改便能使用。

如果這一技術若能在將來有所普及,那麼能源危機對於我們來說將不是太大問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奶爸攜手風趣物理學博士領讀《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信息技術新工科聯盟大數據與智能計算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傑出會員、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科技與影視融合項目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發表論文200 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 50 餘項,出版專著 5 部,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9年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 那些科幻電影中已經實現的黑科技
    電影也發展了這麼久,最受影迷們歡迎的應電影種類該就是科幻電影。從1969年7月21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開始。人們對科幻和未知世界的探索越來越瘋狂,不再滿足於瑰麗的簡單想像,而是希望通過影視作品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從此,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世界科幻電影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 當科幻電影大片中的全息投影黑科技遇上智能玻璃
    鴻果果科幻電影大片兒想必大家都看過不少,裡面的各種大製作大手筆場景總是少不了伴隨著一些黑科技的裝備,讓主角在電影裡次次在遇到危險時或日常生活中就像遊戲裡的RMB玩家一樣過著一種開了掛的生活。當然近在屏幕之外的我們也是無比羨慕,想像電影裡那樣人手一個黑科技產品,從此開啟開掛的生活。我們在看這些科幻電影大片兒的時候,總是會被影片的各種奇怪腦洞的思維所徵服,會想到這些出現在電影中的黑科技產品是不是會有一天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呢。畢竟所見即所想。
  • 科幻電影十大黑科技
    電影是一門藝術,源於生命,高於生命。作為發揮人類想像力的最佳階段,只要可以在視覺上實現,就可以在精神領域中進行想像,而無需進行複雜的科學演示。儘可能今天,Jun Jun將為所有人選出科幻電影中十種最受歡迎的黑色技術1.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這不代表哪個更優於哪個,都是我的心愛的影片。前者太過著名,雖然也會被冠以晦澀的影片,但終歸還是基於有邏輯的電影語言,能較為理性的分析,也能獲得更多人的關注。而後者一上來就打破了對電影語言地固有的認知,以電影本身去表達精神思想,這也逼迫觀眾必須主動地去靠近體會,因此喪失了大批觀眾。
  • 《木星上行》熱映 樂視視頻細數「腦洞大開」的科幻電影
    在這裡,樂視視頻APP就為您細數那些「腦洞大開」的經典科幻電影。他用因事故導致癱瘓的正常人Jerome Eugene Morrow的血樣和尿樣報名參選,雖然事情發展的中途波瀾四起,但最終Vincent如願以償登空,還贏得搭檔Irene Cassini的愛情……    這部影片雖說是科幻片,但「勵志」似乎是它的主旋律:一個不完美的Vincent最終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流浪地球》為什麼引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討論
    目前學術界對三體傳播的研究還不完全透徹,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三部曲的出版與面世,三體開始吸引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科幻圈以外的目光,那幾年科幻迷們可能會感到略微的不適應,小圈子的科幻銀河獎、星雲獎怎麼一下從科幻迷的狂歡,變成了網際網路大佬的科技對談。
  • 《流浪地球》:只能算作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的電影
    當郭大導演說出,希望《流浪地球》能為中國孩子童年埋下科幻的種子,我還是挺感動的。我們真的太缺這樣題材了。其次是當西方科幻題材不管是《星球大戰》、《星際迷航》、《火星救援》、《終結者》都是向外尋求發展,或者以太空背景為主,而誰又曾大膽想過把地球帶走。這和西方的大航海時代一樣,喜歡冒險,向外殖民,那就向外太空重新尋找家園。而中國喜歡精耕細作,安土重遷,要帶乾脆連地球也帶走。
  • 流浪地球 | 科幻黑科技
    想讓地球開始流浪,我們第一個任務,就是解決動力問題。於是乎,電影中的地球人們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安裝地球發動機,因為只有這兩個大陸完整堅實的版塊結構才能承受發動機對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發動機為地球提供充足動力,使其可以星際航行。發動機的能源就是影片中一項超級黑科技——重核聚變,俗稱「燒石頭」。
  • 科幻電影中的時代症候探析
    科幻電影聚焦於不同領域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影響,為深陷各種「焦慮泥沼」的人們提供了釋放情緒的渠道,折射出當今的時代症候,也使得更多的人開始關注科技發展的另一面。科幻電影中焦慮情緒的流露,揭示出人類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從全盤接受到辯證反思的轉變。
  • 國家電影局點讚《流浪地球》:系科幻電影裡程碑
    《流浪地球》是我們由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的一個標誌性的、代表性的作品。無論是影片的書寫方式、製作方式都做了顛覆性、充滿創新性的表達以及製作。用大格局、大思維、大手筆、大主題,完全擺脫了以往電影中「小兒小女,小情小調」的態勢。《流浪地球》以科幻電影的類型進入了人類救亡圖存這樣一個大情景,在這樣一個大危機、大情景下,表達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主題。
  • 10部未卜先知科幻電影 預言成真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所知道的黑科技內容都來自科幻電影,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些「未卜先知」的科幻電影,片中出現的科技,在現在已經成真
  • 中國科幻電影溯源 國產經典影片回顧
    姚海軍:科幻傳統是有時間限定的,畢竟是有了現代科學之後的產物。如果說幻想傳統,那中國肯定有,遠古時代就有神話傳說,一直到近現代。傳統科幻是屬於科學時代的文學,有了科學才有科幻。從大環境上講,中國真正興起科幻是1978年之後,國家對科技重視,國力日益增強,都為科幻發展奠定基礎。
  • 從科幻電影中或許能找到線索
    但是你不願意幫忙。」然後用類似測謊儀的儀器,分析受試者在回應情緒激發性問題時的呼吸、臉紅反應、心跳頻率、眼球運動等生理活動,幫助銀翼殺手判定受試者是否為人造人。根據影片的設定,人造人在維特甘測試中會有極其短暫的反應時間,因為它們需要通過理性來分析、判斷這些問題,無法直覺地依照情感給出回答。
  • 科幻電影中的星際元素
    原標題:科幻電影中的星際元素  近日,關於太空的新聞很多。繼科幻片《地心引力》上映後在網友中掀起太空大討論,中國首輛月球車得名「玉兔」,也將在12月上旬作為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月面上進行為期約3個月的科學探測。
  • 2018年度十佳科幻電影推薦
    縱觀2018年的科幻電影整體表現,番薯哥簡要概括為8個字:整體尚可,佳片不多。技術前瞻性 ★★★☆ 既然是科幻電影,那就一定繞不開未來的技術,所以番薯哥從來不看什麼魔幻電影,因為我認為那都不能算科幻電影,本片展示的主要是克隆和大腦移植這兩大方面的技術,克隆技術自不必說,已經是研究了很多年的技術,而且現實中也已經有克隆動物誕生,影視劇也拍了不少,不算新,番薯哥想著重說一下另一項技術——大腦移植或者說是意識的移植
  • 電影推薦:經典科幻電影
    我心目中的經典科幻電影,是關於時空、智能發展,外星文明和太空探索方面的故事,它們要麼是在思想上激發觀眾對於未來/科技/文明的思考,要麼是在技術上用感官來呈現對於未來的想像。這裡選出我個人心目當中最經典的幾部電影作品(排序不分先後)。
  • 科幻能否成為現實 電影中那些成為現實的科技
    本次我就為各位舉幾個很具有代表性的實例,讓大家了解一下從電影中走到現實的汽車和科技應用。霹靂遊俠——用語音對話完成車輛控制首先來聊聊人車互動的案例。《霹靂遊俠》這部美劇想必大家即便沒有看過也聽說過,故事講述了男主人公駕駛著具有高度人工智慧的跑車KITT,在罪犯橫行於法律之上的世界裡支持那些無辜及無助的人。
  • 《2018科幻產業發展報告》:科幻電影將成中國電影新增長點
    根據《2018科幻產業發展報告》,在2017年科幻產值的圖表裡,引進電影佔72%,國產電影佔8%,網絡大電影佔4%;2017年國內院線科幻電影市場總票房為129.59億元,其中國產科幻電影票房僅為13.17億元;2018年上半年,國內科幻電影整體票房為95.06億元,其中國產影片僅為8.9億元。
  • 科幻電影《深空》獲兩大電影盛會青睞 將亮相FIRST影展
    科幻電影《深空》獲兩大電影盛會青睞 將亮相FIRST影展  由王人超執導的太空科幻電影《深空》將於7月28日亮相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與市場嘉賓見面,其產業放映和產業洽談環節均已開放線上預約。此外,影片還參與了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線上電影市場,在線與市場嘉賓進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