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本報記者 王小霞
在大部分人尚不了解這個行業的時候,空氣成像技術就已經成為全球科技類企業瞄準的熱點行業。
2015年,一家位於美國佛羅裡達的虛擬實境領域科技企業「魔幻飛躍」(Magic Leap),發布了一段演示其全息3D投影技術的概念視頻:一條巨鯨從體育館的正中縱躍而出,在木地板上激起滔天浪花,現場觀眾無不驚嘆連連。
雖然事後有研究發現這一技術是假的,視頻是特效做出來的,但空氣成像概念開始走向人們的現實生活。
空氣成像主要是通過空氣顯示屏來完成的。空氣顯示屏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有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另一種是無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
有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的基本原理是將圖像投影到薄霧上,所以它的硬體設備主要是投影機和薄霧發生器。從硬體構成看,業內分析其有兩個致命的缺點:一是成像質量不佳,二是薄霧的溼氣使人不適。除此之外,有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還包括「全息」膜成像。
無介質空中成像顯示屏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日本公司Aska3D公司設計生產的AI板,基本原理是通過一個具有負折射率的玻璃,將二維圖像推送到另一個三維空間。目前已投入商業使用。另外一種是安徽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可交互全息空氣影像技術,產品形態叫做等效負折射率平板透鏡,這項技術是依靠光場重構的原理將發散的光線在空中重新匯聚成實像,成功實現了將影像投影在空中。並且,人可以與畫面直接交互,不需要通過任何承載介質,且成的像為實像。由此來看,空氣成像不再是未來的幻想。
空氣成像的最大優勢是人可以和空間中的像進行直接交互而不用使用類似VR的輔助顯示設備。從科幻電影《星球大戰》到《鋼鐵俠》中可以看出,人們希望可以與空間中的自由的像進行實時交互,實現夢幻般的效果。
有分析指出,空氣成像技術將創造生產生活場景中人類視覺用戶界面的變革,改善人類視覺方式,未來在展覽展示、廣告媒體、智能車載、信息安全、商務會議、家用電器、醫療設備等方面也會大放異彩,擁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如常規的戶外媒體依託於牆體、燈箱、大型畫板等材質,運用空氣成像技術即可把畫面內容源放到牆壁中,廣告具體成像會垂直於牆面呈現在空中,人可以進行穿透,也可以實現人與畫面的交互。科幻電影中的一幕可成為現實。
正是因為市場應用前景廣闊,雖然當前技術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但仍吸引了不少機構和企業提前布局這一商業賽道。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空氣成像技術最為成熟和可以商業化的企業並不多,由於研發領域較為前沿,市場基本處於良性競爭狀態,整體細分行業均處於摸索狀態。行業未來最主要的競爭力將來自成像效果、實用性、成本三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