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成像:光譜學的未來?

2021-01-15 光學資訊


光學光譜學提供了對光與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寶貴見解,並在許多領域中得到了應用。 傳統上,光譜儀已應用於比色皿或固定位置的小樣品進行離散測量,以監控化學過程的進度。 但是,隨著新的相機技術和先進的圖像處理算法的出現,湧現了新的光譜成像技術,從而開闢了新的應用領域,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取代了傳統的單點監測光譜儀。

 

研究了皮膚、肌肉和其他組織中微血管血流量和氧合量的測量結果。這些測量從皮膚或其他組織表面的單一的離散位置進行,在這些局部點的監視變化提供了有關醫學或藥物幹預期間血流動力學的有用信息。但是,組織灌注存在很大的異質性,因此灌注成像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微血管流量和氧合的分布,光譜學也是如此。在許多情況下,單點光譜儀測量可提供很有價值的數據。但是,新的光譜成像技術正在增進我們的理解並帶來新的見解。最初開發用於提供衛星和飛機光譜圖像的高光譜成像儀現在也越來越多地用於醫學研究、機器視覺、食品科學、材料分析以及農業和礦物學等領域。

 

遙感光譜成像

光譜學在植物科學和農業中被廣泛用於植物健康的總體評估或植物病害的檢測和鑑定, 許多研究人員在野外使用可攜式分光光度計對當地的植物葉片進行採樣。通常,具有光合作用活性的植被會吸收紅光,並反射綠光和近紅外光。可攜式光譜儀可以測量350~2500nm的寬光譜範圍,並且可以通過對各種光譜進行計算得出營養指數,這些指數可以反應植物的健康狀況或葉綠素及氮含量等指標。然而,對葉片的小樣本檢測並不能代表整個區域的生長狀況。

 

標準彩色(RGB)航空照片可以提供整個田野的圖像,但是在健康的植物田地中卻存在葉子變色的區域,此時基於簡單RGB彩色照片的解釋是非常局限的。使用安裝在無人機(無人飛行器或無人駕駛飛機)上的攝像機進行的高光譜成像是一種更為強大的技術,因為它可以在圖像中的每個點(像素)獲取整個光譜,因此它結合了查看圖像的好處和光譜學提供的豐富數據信息。雖然多光譜成像也可提供圖像,但僅包含每個像素處少數光譜帶中的數據。使用高光譜成像還是多光譜成像取決於你的任務是什麼。基於營養指標的與一般植物健康有關的圖像通常可以基於幾個光譜帶生成,因此可以通過多光譜成像解決。但是,依賴於光譜特徵的細微差異的應用需要更精細地解析的高光譜數據。因此,為了識別樹木種類或區分病株和健康作物之間更細微的差異,高光譜成像是更合適的技術。

 

在遙感應用中,使用光譜成像相對於單點光譜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這些技術是高度互補的。 機載攝像機提供的信息可以通過在地面上的單點測量(所謂的「地面實況」)進行有效驗證。此外,這兩套數據將越來越多地與地球觀測衛星所提供的高光譜圖像結合使用。這將在空間和光譜解析度的多個級別上提供有關作物健康和環境問題的更詳細的信息。

 

(與解釋簡單的RGB彩色照片相比,在無人機上安裝高光譜相機提供了更強大的成像技術。圖片:Pro-Lite)

機器視覺中的光譜成像

     機器視覺是受益於光譜成像應用增加的另一個領域,大多數材料可以通過它們與光的相互作用(反射率,透射率或吸收率)來識別,不同的光譜特徵可用於識別材料或將特定材料彼此分開。單點光譜儀的測量可能有用,但是光譜成像可以檢查不同材料的空間分布。通過識別可見波長範圍之外的光譜特徵,光譜成像還可以超越傳統RGB相機的功能。覆蓋可見光和近紅外波長範圍的寬帶光譜成像可用於區分不同的塑料,識別藥品或對食品質量進行分級。基於機器學習的實時分類技術的進步也開始被用來支持甚至自動化決策,加快流程並改善質量控制。

 

     機器視覺中光譜成像的使用將取決於其帶來的好處、設備成本和易於實施之間的平衡。 光譜成像硬體和軟體的進步將有助於簡化易用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是否需要多光譜或高光譜數據。在變量數量有限的受控環境中,多光譜成像的應用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在需要檢測材料或產品質量的細微差異的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高光譜成像。

 

醫學成像中的光譜成像

返回到醫學和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光譜成像可以在幾個領域提供顯著的好處。我已經提到過微血管組織氧合的成像,但它在內窺鏡檢查中也有應用,可用於非侵入性疾病診斷和圖像引導的微創手術。

 

實時光譜成像在圖像引導手術和癌症診斷中具有巨大潛力。癌組織在手術室中通常與健康組織沒有區別。但是,光譜成像有可能區分健康組織和癌組織之間的光譜差異,並在外科手術過程中實時對不同組織進行分類。通過在分子和組織水平上提供彩色編碼圖像,這具有增強外科醫生視野的潛力,這繼而可以最大化地去除腫瘤而不損害相鄰的正常組織。

 

那麼光譜成像是未來嗎?

光譜成像的好處是顯著且廣泛的。隨著硬體技術、圖像分析方法和計算能力的進步,我希望光譜成像在此處提到的幾個示例之外的眾多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光譜成像檢測人眼或普通RGB機器視覺相機可能遺漏的物體的能力不可低估。單點光譜分析仍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光譜和高光譜成像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令人振奮的一瞥,使人們對健康和幸福的未來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光譜領域專家匯聚福州 共同探討光譜學發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0月28日,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在福州盛大開幕,本次大會持續到10月30日,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福州大學和閩江學院聯合承辦,來自國內外光譜領域的專家、學者等500多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 中國光譜40年 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會議開幕
    本次大會主題是「慶祝中國光譜40年,構建中國光譜新時代」。  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第一屆於1979年舉辦,本次會議恰逢40周年。而且,這也是時隔28年,該會議再次將光譜領域專家匯聚青島。來自國內外180多個科研院校企事業單位的65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本屆大會,是歷屆會議人數最多的一屆。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將可望成為未來新一代的傳感技術以完成對目標的精確探測和識別。,其發展在理論、技術、器件和工程化等方面對所涉及的光學、電子學、光譜學、計算機科學、信號處理、精密機械、圖像數據處理等交叉學科領域提出了嚴峻挑戰。
  • 【光譜學】深度光學
    塞曼效應不僅在理論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實用上也是重要的,在複雜光譜的分類中,塞曼效應是一種很有用的方法,有效地幫助了人們對於複雜光譜的理解。另一方面,被稱為斯塔克效應的光譜線在電場中的分裂(1913)則僅具有理論意義,而對於光譜線的分析卻無實際用途。內容編輯根據研究光譜方法的不同,習慣上把光譜學區分為發射光譜學、吸收光譜學與散射光譜學。
  • 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第一輪通知)
    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由中國光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光譜年會」將於2020年5月15-18日在成都召開,會議由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
  • 新型非線性幹涉儀將在量子光譜學、成像等領域發光發熱
    量子幹涉引發的靈敏度增強使其成為傳感、成像和光譜學的有前途的工具。在幾百萬分子和原子中探測到低至幾十個的低濃度粒子是一項令人著迷的研究目標。基於紅外的光學傳感器能檢測到分子內部運動的微小變化,這些變化構成了傳感和識別化學成分的圖譜,但由於紅外區域光學材料的限制,目前還沒有廣泛應用。
  • 前沿光譜技術分享——2020分子光譜會議首日下午乾貨不斷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0月30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成都盛大召開,來自國內外的500餘名光譜工作者參加了會議,會議將持續到11月2日,儀器信息網將持續跟蹤報導。
  • 北京大學張樹霖教授:情系拉曼光譜學
    ,率先開設了近代物理實驗課《振動拉曼光譜》;2009 年起,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開設《拉曼光譜學基礎》課程。黃先生建議固體能譜項目應開展拉曼光譜研究,北京大學的拉曼光譜學研究由此提上了日程。
  • 光子學公開課|中國科學院陳佳寧研究員:近場光學成像與光譜在半導體光學中的應用
    2020年12月04日,光子學公開課正式推出「光譜學技術」專題系列課程。    光譜學技術是一種在諸多領域應用非常廣泛的具有非破壞性的分析手段。其核心思想是分析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隨波長的變化關係。
  • 光譜學基礎知識
    光譜學是光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各種物質的光譜的產生及其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光譜是電磁輻射按照波長的有序排列,根據實驗條件的不同,各個輻射波長都具有各自的特徵強度。光譜學的發展簡史光譜學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1666年,牛頓把通過玻璃稜鏡的太陽光分解成了從紅光到紫光的各種顏色的光譜,他發現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組成的。這是可算是最早對光譜的研究。其後一直到1802年,渥拉斯頓觀察到了光譜線,其後在1814年夫琅和費也獨立地發現它。牛頓之所以沒有能觀察到光譜線,是因為他使太陽光通過了圓孔而不是通過狹縫。
  • 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百花齊放」——2017 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
    本次研討會共安排了25個報告,涉及紅外、近紅外、拉曼、原子吸收、原子螢光、ICPOES、ICPMS、LIBS、太赫茲、小型成像光譜儀等多類別的儀器產品,各位報告專家分享最新的研究和應用進展,可謂「百花齊放」。
  • 光譜成像知多少
    光譜成像技術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其前身是多光譜遙感成像技術。由於光譜成像具有良好的信息獲取能力,光譜成像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已經發展出多種光譜成像技術,成像光譜儀產品不斷更新換代。色散型光譜成像技術和幹涉型光譜成像技術都是通過推掃或擺掃的方式獲得目標的二維空間信息和一維光譜信息,對平臺的穩定性要求很高,且在同一次曝光中獲取所有譜段的光譜信息。採用濾光片的光譜成像方案,無論是採用多個濾光片並行獲取多個波長的圖像信息,還是採用依次切換濾光片的方式,都需要根據系統的光譜響應來設置合適的曝光時間,從而獲得最大的信噪比。
  • 多光譜成像技術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多光譜成像是多波段光譜圖像獲取、處理、複製、顯示等系列技術的簡稱;通常認為在可見光譜段的多光譜圖像的光譜解析度大於10nm,該解析度能夠以較高的精度擬合或重建自然界中多數目標的輻射光譜或反射光譜信息
  • 光譜學和諾貝爾獎
    自從諾獎設立以來,很多獎項都與光譜學研究有關,有的是推動其發展的實驗或理論成果,也有的是光譜學促成的新發現。以下列舉一二。光譜學和諾貝爾獎一瞥1902物理學獎洛倫茲和塞曼:研究磁場對輻射現象的影響,發現磁場中的譜線分裂(塞曼效應)。
  • 光譜學的發現和發展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光譜學的發現和發展。光譜學光並不僅僅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那樣。19世紀中期,兩位德國科學家發現,把光分成不同的顏色,再通過每種組分色的亮度就可以識別光源的化學構成。
  • 計算光譜成像的前沿進展簡介
    當前成像系統普遍採用的三色成像(紅綠藍,RGB)只能拍攝三個光譜通道,無法直接從圖像中分析拍攝對象豐富多彩的光譜特徵;而高光譜成像可以拍攝更多的光譜通道(幾百甚至上千個),能為拍攝的場景或物體提供更多的顏色信息,從而可以廣泛應用於環境監測、軍事國防、文物與考古分析、醫學診斷、食品監管和地質探勘等各大領域。
  • 成像光譜儀光譜定標技術的背景及原理
    成像光譜儀光譜定標的背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35885.htm  成像光譜儀將成像技術與光譜技術結合在一起,在探測地物空間特徵的同時對地物像元色散成像,一般提供幾十個或上百個地物光譜成像圖,為生態、地質、礦產、海洋、陸地水資源、冰雪和大氣環境等學科提供了更廣的研究手段
  • 賈伯斯導師力作:雙頻率梳光譜學
    因為對光學梳形頻譜技術等雷射精確光譜學發展上的貢獻,他於200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2年到1986年,他在史丹福大學任教授,蘋果公司前任執行長斯蒂夫·賈伯斯就是他的學生。他的另一名學生,Carl Wieman於200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
  • 多光譜與高光譜成像技術的區別
    多光譜、高光譜甚至是超光譜首先是應用於衛星的遙感,遙感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獲得地球以及其他星球信息重要的手段之一。利用遙感成像系統得到的地球資源信息已成為人類開發、合理的利用、管理和監測地球資源及環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在農業、地質、森林、水利、土壤、海洋、環境、大氣研究等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什麼是高光譜成像技術?
    高光譜成像技術是近二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基於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數據技術,其最突出的應用是遙感探測領域,並在越來越多的民用領域有著更大的應用前景。它集中了光學、光電子學、電子學、信息處理、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是傳統的二維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一門新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