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0月30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成都盛大召開,來自國內外的500餘名光譜工作者參加了會議,會議將持續到11月2日,儀器信息網將持續跟蹤報導。
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最早開始於1978年,至今已歷時41年,其旨在展示我國光譜及相關領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成果,增進廣大光譜科學工作者和支持光譜事業的同行之間的交流,促進我國光譜事業發展。
據悉,本次會議共收到論文摘要近320篇。大會組委會特別邀請了知名院士、專家學者參會並做報告,共安排了6個大會報告,11個主旨報告,70個邀請報告,36個口頭報告,20個青年論壇報告和70餘個牆報展。另外,本次會議還將頒發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和「優秀牆報獎」。
會議現場
10月30日上午,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廈門大學孫世剛院士、北京大學張錦院士、廈門大學顏曉梅教授、四川大學侯賢燈教授分別帶來了精彩的大會報告。(相關閱讀:《院士領銜 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成都開幕》)
下午,會議進入主旨報告環節,東北大學王建華教授、廈門大學杭緯教授、湖南大學張曉兵教授、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王冬梅博士、福州大學楊黃浩教授、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覃冰博士、堀場(中國)貿易有限公司總監遇聰以及廣西師範大學趙書林教授分別帶來了精彩的報告分享。西南大學黃承志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閔順耕教授、湖南大學張曉兵教授、山東師範大學張春陽教授主持了會議。
報告人:東北大學 王建華 教授
報告題目:等離子體質譜:生命科學分析探索
在生命過程中,金屬的行為、形態轉化等與生命過程密切相關,金屬的總量所提供的信息遠不足以闡明其真實的影響,因此,金屬的形態分布、遷移、轉化等信息極為重要。但細胞中的金屬含量極低,不容易被分析,ICP-MS以其極低的檢出限和靈敏度成為了細胞金屬分析的有力工具。王建華教授在報告中,通過「ICP-MS在生命科學分析中的一些實踐」、「ICP-MS輔助螢光成像法:定量檢測細胞中金屬離子/納米粒子」、「DNA雜交富集納米粒子:ICP-MS檢測miRNA」和「衛星結構納米探針:ICP-MS測定鹼性磷酸酶」四個部分介紹了ICP-MS定量細胞金屬離子的最新進展。
報告人:廈門大學 杭緯 教授
報告題目:微納尺度LIBS成像:挑戰與機遇
現有的微納尺度表徵技術包括:螢光顯微鏡、針尖增強拉曼(紅外)、顯微雷射誘導擊穿光譜—高數值孔徑物鏡和飛秒雷射誘導擊穿光譜等。杭緯教授在報告中分享了其課題組設計的針尖增強質譜、近場針尖增強發射光譜系統(NFE-AES)和針尖LIBS等儀器應用的最新進展,並對比了納秒與飛秒雷射誘導近場增強的剝蝕和電離結果。
報告人:湖南大學 張曉兵 教授
報告題目:固態發光與原位成像
螢光成像技術具有響應速度快、樣本損耗小、原位實時等特點,是高效獲取生化信息的有力工具。基於螢光探針的生物成像技術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但探針易擴散和組織穿透能力有限等問題使得其難以實現原位分析。在報告中,張曉兵教授分享了其研製的近紅外固態螢光探針以及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技術,這兩種技術有效的克服了上述的兩個缺點,並初步應用於小鼠血管成像。
報告人: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王冬梅 博士
報告題目:賽默飛分子光譜技術新突破
王冬梅博士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賽默飛紅外光譜和DXR3拉曼光譜家族產品,並通過紅外高溫區輻射測試、雷射器發射光譜測試、中紅外區光致發光光譜測試(PL)、超高真空原位聯合表徵技術(UHV)、小鼠腦組織切片高精度快速大範圍掃描、癌變組織納米藥物分布等應用案例突出了賽默飛分子光譜產品的可靠性能。
報告人:福州大學 楊黃浩 教授
報告題目:納米晶閃爍體與X射線發光分析新方法
報告中,楊黃浩教授介紹了其課題組通過稀土納米晶/鈣鈦礦量子點、有機量子點/貴金屬團簇的發光機制探究,研究了高效X射線納米閃爍體、新型發光納米探針和實時動態生物光學成像,並構建了超靈敏光學分子探針,發展了活體深層光學成像的新原理新技術,為腫瘤精準診斷提供了新工具。
報告人: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覃冰 博士
報告題目:「以光之名,點亮未來」 島津Lightway光反應評價系統在光化學中的應用
光反應量子產率(PQY)的測定可以用於評價光催化劑的性能,使用傳統的化學光量計計算吸收光子數效率較低。覃冰博士在報告中介紹了島津Lightway光反應評價系統僅用十分鐘即可計算吸收光子數量,相比傳統方法可節約數十倍的時間。隨後,她還介紹了Lightway光反應評價系統在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中間體追蹤、光開光螢光化合物的研究、光致變色材料的研究、均相光催化水氧化過程的機理研究等多領域的應用。
報告人:堀場(中國)貿易有限公司 遇聰 總監
報告題目:LabRAM Soleil 拉曼新品介紹
遇聰總監在報告中對HORIBA2020年跨時代新產品「LabRAM Soleil」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他指出,LabRAM Soleil具有全新的光學設計、前沿的光學技術、革命性的拉曼成像技術、先進的工控技術和友好的人機互動界面,集合了HORIBA拉曼技術之大成,是HORIBA十年磨一劍的拉曼產品。
報告人:廣西師範大學 趙書林 教授
報告題目:生物活性小分子光聲成像探針的設計、合成及應用
光聲(PA)成像技術是一種基於光激發和超聲檢測相結合的生物成像模式,與傳統的光學成像相比,PA具有更高的時空解析度和更深的組織穿透性,能促進疾病的精準診斷和追蹤深部組織的生物活動等。與此同時,PA也面臨著體內重要目標物激活、近紅外二區光學窗口、光聲信號穩定性等挑戰。趙書林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他通過多種方法激活光聲探針,解決了上述問題,並將其應用於實際案例中。
主持人
(西南大學黃承志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閔順耕教授、湖南大學張曉兵教授、山東師範大學張春陽教授)
報告茶歇期間,會議還組織了優秀牆報評選,向參會人員展示了青年學者的研究進展。
牆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