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表彰!這位985教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已被華為應用!

2020-12-05 電子科大本科招生

1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表彰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電子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鄧龍江教授榮獲"四川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鄧龍江,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多頻譜吸波材料與結構重點實驗室主任。鄧龍江教授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電磁功能材料與技術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帶領團隊在電磁功能材料機理、製備技術、工程應用及產業化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研究,為我國該領域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提升行業競爭力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電磁功能材料"薄型化"和"超寬帶"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已批量應用於10餘項重大型號工程,同時在華為等30餘家單位上百種民用電子產品推廣應用,是我國該領域主要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之一。鄧龍江教授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在Nat. Commun.、ACS Nano等重要刊物發表SCI收錄論文200餘篇,SCI他引1734次;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80餘項。先後榮獲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天府傑出科學家等榮譽稱號。

鄧龍江教授帶領團隊主持了國家兩代"高新工程"電磁功能材料研製及工程裝備,成果已在四川省等生產企業和相關研究院所轉化應用。研製的電磁輻射與散射電磁功能材料,突破了該材料薄型化、輕量化等關鍵技術指標,解決了材料可見光、紅外、雷達超寬帶兼容難題,已批量應用於我國飛行器等高技術武器裝備。其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促進了該領域相關技術跨越發展,成果在民用電子領域批量轉化應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突破了材料環保、低成本製造技術,大幅度降低了國內磁性基板產業鏈成本,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鄧龍江團隊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鄧龍江教授團隊在潛心鑽研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終於研製出了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電子基板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主要起到了元器件支撐、散熱、絕緣及與外電路互連等作用,是電子產品能夠實現"集成化、輕便化、多功能、低成本"的重要技術保障。而高磁導率磁性基板,則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的一類新型電子基板材料,原本被廣泛運用於近場通信、無線充電和抗電磁幹擾的領域,為電子設備的進一步"薄型化、小型化和集成化"以及可穿戴柔性電子技術的興起與迅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一張黑色基板,薄如蟬翼,可以裁剪成不同形狀滿足各種型號手機需求;而水系流延工藝的加入,使得這小塊"薄膜"能夠快速溶於水,在便於設備維護的同時,也易於邊料的回收。這一小片基板不僅可以將手機內部電路、天線集成在一起,還具備柔軟的特質,能夠應用在可穿戴柔性設備和摺疊屏手機上。如今,這種高磁導率磁性基板已經廣泛應用在魅族、華為、中興、小米、OPPO、堅果等眾多國產手機之中,大大提高了國產手機的性能和競爭力。同時,在銀聯卡、公交卡等領域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項研究不僅僅實現了關鍵指標的達成甚至超越,使我國能夠打破國外專利技術壟斷,實現自主設計與生產;並在各環節中進行了改良和創新,使我國電子信息磁性基板行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延伸閱讀:

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表彰,面向2015年以來,全省各條戰線的勞動者在推進實施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品德高尚、業務精湛、貢獻突出的勞動者。旨在弘揚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激勵和帶動全省各族人民共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關注"電子科大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電子科技大學新聞中心、有家成電、四川電子

相關焦點

  • 四川硬核教授:一舉打破國外壟斷,再獲國家重大表彰!
    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油氣鑽井高效鑽頭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榮獲2020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朱海燕教授榮獲"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劉清友,1965年10月出生,重慶開縣人。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並負責學校行政全面工作。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陝西80後教授:攻克關鍵技術,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已是博導!
    他是年輕有為的"80"後博導,紮根秦嶺巴山之間、漢水之濱的陝西理工大學,一腔熱血,教書育人;他還是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發表核心學術論文17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成果打破國外壟斷,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就是陝西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桃桃教授。
  • 德國教授:華為這項技術已打破美國壟斷,先進的不像中國能發明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華為成為了一個深得中國人信任的民族品牌,可能是因為華為這個名字,但是更多的是被華為這個真真正正的科技企業所觸動,目前華為可以說是中國發展最大的科技企業,完全不是阿里巴巴,騰訊京東這些公司能夠比擬的。
  • 首臺國產多邊折彎機在揚亮相 打破國外產品壟斷
    它不僅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還提高了電梯的生產效率。人工輔助生產一臺電梯的時間,它可以生產4臺。  生活中常常需要乘坐電梯,可是你知道嗎,雖然很多電梯是咱們國產的,可是生產電梯的工具機,不少還是國外進口的。其中的一大難度在於,生產電梯時需要用到折彎機,目前國產的設備只能做到單邊折彎,在遇到多邊折彎時,需要人工輔助。
  • 科銳微磁高性能快淬磁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原標題:科銳微磁高性能快淬磁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近日,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信息顯示,為了打破高性能粘接磁粉、熱壓磁粉的生產和銷售一直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企業
  • 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
    (原標題: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隆重召開)2020年12月2日「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昌盛國際酒店召開,本次發布會由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
  • 在洛「出生」的「高強高導銅合金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助力中國製造
    「航空航天、超/特高壓電器、大規模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用銅合金服役條件苛刻、安全可靠性要求極高,長期以來,這些領域用高強高導銅合金主要依賴進口。」近日,在河南科技大學,「中原學者」宋克興教授首先介紹了這個「背景」。  正是由於這個「背景」,使「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二等獎。  「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是河南科技大學聯合中鋁洛陽銅業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共同完成的獲獎項目。
  • 國內條碼印表機已打破國外品牌壟斷局面
    8月15日,作為「物聯網第一展」的「中國(深圳)國際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博思得、先施科技、國民技術等一批深圳物聯網龍頭企業組成產業集群亮相,它們帶來的自主創新技術和產品,成為本屆物聯網展最大的看點。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武漢打破國外40年技術壟斷,汽車雷射焊接產品應聲降價四成
    ,就雷射焊接在汽車製造中的新應用進行研討。「武漢的雷射產業的研發和裝備製造,已居國內一流。」會議主席、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唐霞輝12日表示,「雷射產業、汽車產業都是武漢的優勢產業,兩者緊密『握手』,將有力推進武漢高端裝備製造、智能製造和汽車產業向上突破。」雷射與汽車「握手」,率先實現於汽車車身製造領域。
  • 武漢兩大優勢產業聯手打破國外40年技術壟斷 汽車雷射焊接產品應聲...
    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長江日報訊(記者李金友)12日,第十七屆光博會分論壇——第一屆雷射焊接技術應用論壇汽車製造專題舉行,就雷射焊接在汽車製造中的新應用進行研討。這是光博會舉辦17年來,首次舉辦雷射焊接技術汽車製造應用專題論壇。武漢是我國雷射產業的發源地。光谷是我國最大的光通信研發基地、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電器件生產基地,還是我國最大的雷射產業基地。
  • 「成都造」機器人RV減速機將打破國外產品的壟斷
    原標題:「成都造」機器人RV減速機 將打破國外產品的壟斷 當我們在憧憬工業機器人時代時,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部件—RV減速機也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然而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卻一直被日本產品所壟斷。成都雙創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雙創時代」)就有望打破這個壟斷。
  • 打破谷歌壟斷,華為以分成構建鴻蒙生態系統
    上周五,伴隨著颱風利奇馬呼嘯而來的還有華為推出的最新作業系統鴻蒙(HarmonyOS),這款全新的作業系統被視為是中國打破國外作業系統壟斷封鎖的又一個希望。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鴻蒙作業系統會採用多種方式激勵開發者,除了已經投資幾億的耀星計劃,還將讓渡更多分成給開發者。但鴻蒙是否能夠儘快地吸引到開發者仍然有待證明。華為並沒有在發布會上舉出實際的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功能案例,這也暗示了鴻蒙的推出可能還沒有完全到成熟的時機。
  • 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
    導讀: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了,無論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電腦還是人工智慧AI技術,幾乎都離不開高端智能晶片的支持,可以說半導體晶片在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晶片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們也要不斷的加大在晶片領域的研發才行!
  • 陝西這位院士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斬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蔣莊德獲此殊榮!25年間,光華工程科技獎見證了中國工程科技領域的高速發展,激勵了一大批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華人工程科技專家,表彰了他們在工程科學技術及工程管理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傑出成就,在工程科技界產生了強烈反響,並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 3D列印用鈦粉 攀鋼打破國外壟斷
    從2014年起,位於四川攀枝花的攀鋼研究院,就開始對3D列印用球形鈦粉技術展開研究,逐步打破國外壟斷,目前已達到了國內行業先進水平。在攀鋼研究院一間實驗室內,球形鈦粉技術研發負責人趙三超,從架子上取下一個玻璃瓶,裡面裝著3D列印用的球形鈦粉,呈灰黑色粉末狀。  趙三超介紹說,近年來,隨著全球3D列印技術的發展,看似毫不起眼的鈦及鈦合金粉末,成為了金屬零件3D列印領域所需的關鍵材料,雖然國內也有企業研發,但其製備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
  • 浩歐博:過敏檢測龍頭 酶聯免疫法產品打破國外壟斷
    酶聯免疫法產品打破國外壟斷,過敏檢測業務支撐業績增長目前,過敏檢測的主要市場為IgE檢測領域。研究顯示,由於人體血液中IgE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僅為IgG免疫球蛋白的四萬分之一,因此導致過敏IgE檢測難度較大,使過敏原檢測技術具有一定壁壘,因而此前國內過敏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均被歐美進口品牌產品所佔據。
  • 充電樁核心晶片量產 東微打破國外廠商壟斷
    這不僅打破了國外廠商的長期壟斷,而且產品的各項性能超過國外品牌。 一塊拇指指甲大小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只有幾克重,卻能承載超過700伏的電壓,而導通電阻僅有30毫歐,實現了高效低耗的電能轉換,為充電樁的快速充電提供關鍵技術保障。昨天,蘇州東微半導體有限公司舉行產品發布會,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充電樁用高壓高速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GreenMOS)成功量產。
  • 又一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
    認為基於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的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原材料到成品工藝控制完全自主,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這一新材料的國產化替代。400Hz以上,主要製作各種電抗器(陽極飽和電抗器、融冰電抗器)、中頻變壓器、各種電子變壓器、快速加速器、脈衝電源等電子產品的鐵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