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降低手機生產成本 磁基板給信號開「VIP通道」

2021-01-10 環球網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降低手機生產成本

磁基板給信號開個「VIP通道」

坐公交、地鐵,無需公交卡,刷一下手機便可乘坐;逛商場、吃飯,手機就是銀行卡,結帳時無需點開二維碼,在POS機上一刷便付款成功;不用再找數據線和插孔,手機放在桌上,便可以自動充電……這樣智能化的生活場景得益於近場通信(NFC)中一種叫高磁導率磁性基板的材料。

「這種磁性材料,能夠擺脫電子幹擾,使信號很好地傳輸和連接。」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鄧龍江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長期以來,這種材料一直被國外在關鍵技術和市場上壟斷。鄧龍江及其團隊經過長達10年的研究,在該領域殺出重圍,技術不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成功實現產業化,改變了國內NFC天線基板材料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

如今,該技術已在魅族、華為、索尼等國內外40餘家知名企業,涵蓋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等6大類上百種電子產品中批量應用,目前,國內超過三分之一的手機品牌都在使用該磁性材料,而材料一天的生產量可以滿足約60萬部手機的數量。未來,這種材料還有更廣泛的市場和應用前景,在支付系統、公交系統、門禁系統、無線充電等領域將會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技術缺口讓製作手機花「冤枉錢」

「手機外殼內含有很多金屬元器件,所以就會有一個『電磁渦流對消』的問題,電磁波進去之後,遇到金屬就會被吸收和反射,變得『亂七八糟』,信號受到幹擾或消失,便無法與外界進行通暢地傳輸。」鄧龍江說。這種高磁導率磁性材料,起到的便是引導信號傳輸和連通的作用。

電子基板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主要起到元器件支撐、散熱、絕緣及與外電路互連等作用,是電子產品「集成化、輕便化、多功能、低成本」的重要技術保障。高磁導率磁性基板作為近年來國際上發展的一類新型電子基板材料,擁有磁導率高、厚度薄、阻抗匹配效果好、易於共形等特點,廣泛應用於近場通信、無線充電、抗電磁幹擾等軍民領域,為電子設備進一步「薄型化、小型化和集成化」以及可穿戴柔性電子技術的興起與迅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2008年左右,手機支付逐漸成為人們支付習慣的新寵,這種高磁導率磁性材料就是支撐其的關鍵技術,並逐漸發展為智慧型手機的標配。但掌握相關技術的,都是美國、韓國、日本的大型電子公司,與國外相比,我國在該材料領域存在缺乏系統集成能力、整體工藝水平落後、磁導率等關鍵技術指標低等問題。「最開始,中國由於沒有掌握相關關鍵技術,都是高價花冤枉錢從國外購買這種磁性材料。」鄧龍江告訴記者,當時1平方米的磁性材料就高達2000多元,極大地增加了製作一部手機的成本。

「這種磁性材料如果做厚,其實並不難。」鄧龍江說,「但手機就這麼個小東西,這個材料只是手機裡眾多元器件中小小的一個,而且現在手機越來越薄的趨勢,採取的製備工藝讓材料變薄成為必須,也是難點。」看到國內在這一行業遇到的技術瓶頸,2008年,鄧龍江帶領團隊走進這個領域。

修改配方讓電磁波只走專屬通道

在訪談室裡,鄧龍江拿出實驗樣機給記者展示,在手機背面攝像頭附近,有一些天線,將天線撥開,就是一塊拇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周圍環繞著大量的金屬。「基板的厚度只有頭髮絲那麼薄,大概30微米—50微米,未來其重量還會越來越輕。」鄧龍江說,這樣一塊磁性基板,可以保障手機在複雜環境下傳輸天線信號,相當於和外界互聯的傳感器。

「其實做磁性基板的這種材料之前是存在的,但參數不適合這個領域,所以得修改材料的配方。」鄧龍江說,團隊通過選取幾類不同的材料,在一套理論框架下對配方進行重新設計,反覆對比實驗,最後發現這種材料在近場通信發揮作用的顯著性更好。

團隊通過發明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材料體系及配方,做出的這樣一個又輕又薄的黑色陶瓷片,讓電磁波在手機與外界之間能夠「暢通無阻」的傳輸。「電磁波在傳輸時,只會走磁性基板那個通道,不會被各種金屬元器件幹擾得『亂七八糟』,就是因為這種材料對電磁波的損耗最小、阻抗最小,電磁波願意在這個地方進行互聯互通,不會在上面遭到反射。」鄧龍江說。

「根據不同的手機型號,可把磁性基板磨切成不同大小,然後在上面安裝電路和天線。」鄧龍江表示,有了這種材料,天線的尺寸可以做得很小,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團隊通過建立磁性基板磁參數與天線性能之間的關聯,提出了高密度集成磁性基板集成應用的設計方法。

「天線相當於人的眼睛,當感知到外界存在能量後,就去耦合這個能量,進行接收或發送,使之和電路疊合在一起。」鄧龍江說,如今,天線在這種磁性材料的支撐下,使得在滿是金屬的複雜環境下信號也能正常的互聯互通,而且傳輸速率還有明顯提升,讓手機、手腕帶等智能穿戴設備以及智能電視、智能冰箱的NFC功能進一步發揮作用。

創新工藝讓材料「一舉多得」

走進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燒結房內,記者看到,上萬片名片大小的黑色磁性基板材料被整齊地疊放在工作檯上,等待著高溫下的成型。「燒結過程是非常講究的,燒多少層,每一層放多少材料,都對溫度的把控、荷載燒結負重有嚴格的要求,因為最後基板成型的結構都是靠溫度去掌控。」鄧龍江說,團隊經過反覆的實驗和計算,掌握了磁性基板高溫蠕變與荷載燒結、燒結溫度場與磁參數關聯的變化規律。

「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走到這個程度,前面至少經過了5個工藝。」鄧龍江說,儘管只是塊小小的陶瓷片,其製備工藝卻並不簡單,先後要經過造板、造漿料、流延、剪裁、裝片、燒結等多個步驟。

在鄧龍江提供的實驗視頻中,記者看到,一片磁性基板被放在水裡,很快便在水中溶解了。「這是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磁性基板安全環保水性流延及二次回歸燒結的製備工藝。」鄧龍江告訴記者,以前國內外在這個領域,用的都是像酒精這樣的有機溶劑,因為材料在有機溶劑裡能達到很好的氣溶性,但有機溶劑既不環保、也不安全,其不僅帶有一定的毒性,而且在一定溫度下有燃爆點,對材料之後的生產和應用造成較大的安全隱患。

「在選擇這個工藝的時候,起步的階段,我們就考慮到安全環保的問題。」鄧龍江表示,要從有機體系改成無機體系,難度就在於把精度做高,流延性做好,並且適合於批量生產。團隊在關鍵工藝參數的控制上做了大量工作,發明了PVA與PEG融合的漿料配方體系、水系流延專用流延盒及排氣設備。

鄧龍江說:「這種全相溶水性體系流延法工藝,其使用的水基漿料成本低,設備維護方便,邊料也容易回收,實現了這種磁性基板材料安全、環保、高效、低成本生產。」目前,團隊從材料的配方到工藝實現了自主創新,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不僅在材料性能的參數上比國外提供的指標有明顯進展,而且成本上實現的數量級下降,將1平方米材料2000多元的昂貴价格,降低到只需200多元,讓國外公司很快沒有了市場,逐漸退出這個領域。鄧龍江說:「現在這個領域基本都是中國人在做,以前我們是跟跑,今天我們已經處於領先地位。」

相關焦點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別小看這塊僅有2.25平方分米大小的黑色磁性基板,它被切分組裝在手機背面攝像頭附近,可以保障手機在複雜環境下傳輸天線信號,相當於和外界互聯的傳感器。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
  • 打破美日壟斷,中國可以自己造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了
    溢流法主要是美國康寧公司在用,缺點是難以做高世代大尺寸基板玻璃,且產能較小;浮法是日本旭硝子(AGC)等公司採用的技術,雖然可以擴大基板玻璃面積,降低單位成本,但還需要進行拋光等再加工(我國的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使用的就是浮法)。
  • 科銳微磁高性能快淬磁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原標題:科銳微磁高性能快淬磁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近日,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信息顯示,為了打破高性能粘接磁粉、熱壓磁粉的生產和銷售一直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企業
  • 這位985教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已被華為應用!
    鄧龍江教授帶領團隊主持了國家兩代"高新工程"電磁功能材料研製及工程裝備,成果已在四川省等生產企業和相關研究院所轉化應用。研製的電磁輻射與散射電磁功能材料,突破了該材料薄型化、輕量化等關鍵技術指標,解決了材料可見光、紅外、雷達超寬帶兼容難題,已批量應用於我國飛行器等高技術武器裝備。
  • 打破壁壘!發力國產替代 東旭集團LTPS玻璃基板技術突破國際封鎖
    由東旭集團及旗下公司完成的「G6(兼容G5.5)LTPS玻璃基板研製與產業化項目」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打破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標誌著東旭集團成功實現了產品轉型升級,也標誌著中國又一關鍵顯示材料生產技術實現突破。平板顯示產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是資訊時代先導性支柱產業,事關產業升級,涉及產業安全。近年來中國平板顯示行業取得長足進步,產能持續提升。
  • 中國花10年研發全新材料:走入華為/小米/魅族手機
    據報導,中國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多年,研發出了一種全新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現已用於華為、小米、魅族等品牌手機,還出口到了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並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2020-07-02 0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成功點火!徹底打破國外壟斷,首次實現國產化
    ,我國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首次實現國產化,徹底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TFT-LCD玻璃基板是電子信息顯示產業的關鍵戰略材料,代表著玻璃製造領域的最高水平。當前我國信息顯示產業高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信息顯示產業基地。雖然市場規模龐大,但我國TFT-LCD玻璃基板核心技術長期受制於人,產品市場完全被國外少數幾家企業壟斷,造成我國信息顯示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嚴重缺失。
  • 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
    (原標題: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隆重召開)2020年12月2日「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昌盛國際酒店召開,本次發布會由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
  • 打破國外壟斷 我國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目前,我國的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被國外蔡司、徠卡、奧林巴斯和尼康四家公司長期壟斷,價格高昂,嚴重製約我國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與成果落地。 2018年起,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省創新研究院開展了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的研發工作。通過研發創新,該顯微鏡的解析度達220nm,其四路雷射覆蓋可見光範圍內常用螢光激發。
  • TFT-LCD基板玻璃的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
    G5基板玻璃主要用於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G6基板玻璃主要用來生產筆記本或顯示器的液晶屏,而G8.5基板玻璃則主要用來切割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顯示屏。與G6以下低世代相比,G8.5以上高世代的基板玻璃能有效提升大屏幕液晶面板的良率以及產出率,同時降低生產成本,進而能夠順應未來大屏、多屏時代的發展潮流,未來市場對於G8.5及以上高世代基板玻璃的需求將日益提升。
  • 打破國外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有哪些新突破?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用於航空航天電子等各個高端領域的高純度氧化鎂獲得技術上的新突破。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北京理工大學(唐山)轉化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實現突破,解決了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攻關的技術和產業化難題,打破了一直以來該領域被國外技術「卡脖子」的狀況。高純度氧化鎂是精細化工產品和高溫耐火材料,大量用於航空航天電子等各個高端領域。
  • 打破國外壟斷,全球排名第四
    其實,MEMS(微型機電系統)晶片已經廣泛應用在我們的周邊,手機裡的矽麥傳感器、橫豎屏感應傳感器、汽車上的壓力傳感器等,並且隨著5G時代的到來。MEMS晶片的應用場景還在不斷拓展。李剛創始的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個領域研發生產的龍頭企業。據公告顯示,敏芯股份即將登陸科創板,於7月29日開始申購。
  • OLED行業前景廣闊,龍頭標的已打破國外壟斷
    OLED行業前景廣闊 OLED面板的銷售額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智慧型手機市場,蘋果iPhone12系列和三星Galaxy S21的手機面板成為OLED面板銷量增長的重要動力。 OLED產業鏈概況 OLED 行業由上至下可分為上遊參與者包含原材料及生產設備供應商、中遊面板製造商和模組組裝商、下遊為顯示屏應用領域終端用戶。
  • OLED產業核心零部件迎來突破 國內金屬掩膜板打破日韓壟斷
    兩家企業將於今年試生產完成並通過驗證後進行量產。金屬掩膜板是OLED生產所需要的消耗性核心零部件,長期被日韓企業壟斷。業內專家認為,金屬掩膜板(Mask)的量產意味著OLED產業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將改變我國OLED產業受制於人的局面。
  • 甘肅健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打破「細胞培養基」國外壟斷
    公司產品及研發技術服務,已成功打破歐美企業在生物製藥領域的絕對壟斷,填補了中國在生物製藥、疫苗生產核心原材料工業化生產的技術空白。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細胞培養基企業。  該公司總面積7800平方米,包括3000平方米無血清細胞培養基工程實驗室;符合cGMP(動態藥品生產管理規範)標準的乾粉培養基生產車間,產能達到300噸/年,批次可生產10-380kg。
  •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 山東造醫療用品打破國外壟斷 惠及百姓的「威高製造」成威海驕傲
    近年來,通過不斷創新,威高集團開發的產品打破國外壟斷,迫使進口產品大幅度降價,降低了國家醫療開支,也惠及了百姓。21日下午,「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採訪團就來到了位於山東威海的威高集團,參觀了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