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產業核心零部件迎來突破 國內金屬掩膜板打破日韓壟斷

2020-12-06 同花順財經

近日,由山東奧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中國首條金屬掩膜板產學研綜合產線開工奠基儀式在日照舉行,三期完成後預計年產值可達20億元人民幣。同一時期,寰採星科技(寧波)的高精度金屬掩膜板(FMM)產線也在寧波投入運營,滿產後年產值將達35億元。兩家企業將於今年試生產完成並通過驗證後進行量產。

金屬掩膜板是OLED生產所需要的消耗性核心零部件,長期被日韓企業壟斷。業內專家認為,金屬掩膜板(Mask)的量產意味著OLED產業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將改變我國OLED產業受制於人的局面。

改變OLED產業受制於人的局面

「如果說蒸鍍是OLED心臟,那麼金屬掩膜板就是蒸鍍的根本。」山東奧萊電子總裁隋鑫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奧萊電子經過5年的研發,突破了金屬掩膜板核心關鍵技術,有望打破日韓壟斷,填補國內產業空白。」

據悉,金屬掩膜板(Mask)是OLED生產所需要的消耗性核心零部件,比紙還薄,需要定期更換,且生產成本較大。OLED金屬掩模板分為CMM和高精度金屬掩模板(FMM),其中前者主要用於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後者則主要用於中小尺寸OLED面板。

FMM的發展格局

從現階段的FMM形成的產業鏈來看,上遊材料INVAR(1020μm厚)只有日立金屬可以生產,中遊主要是日韓和中國臺灣地區,而據賽迪顧問高級諮詢師劉暾透露,我國涉及金屬掩膜板生產的企業屈指可數,且大多以生產CMM為主,高精度金屬掩模板(FMM)一直處於測試研發階段,還沒有能夠量產的企業。「我國高端掩膜板長期依賴進口,而中國卻是需求量最大的市場。」劉暾認為,山東奧萊電子與寰採星科技金屬掩膜板實現量產,將改變我國OLED產業受制於人的局面。

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京東方技術專家朱海彬表示,如果金屬掩膜板實現國產化,對於國內面板廠而言,交貨期將大大縮短,技術交流也更為便利。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金屬掩膜板基本來自日韓企業,由於日本製造商產能有限,且優先供應韓國,所以一直無法保證中國市場的需求。而目前韓國金屬掩膜板交貨期至少在4周以上,我國實現金屬掩膜板量產後,供貨周期可以縮短至7-10天,對於急購的廠商還可以直接安排送貨,甚至可以做到7天內交貨,這是外國廠商無法做到的,運輸和製作成本會大大降低。

金屬掩模板需求持續旺盛

相關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高精度金屬掩模板(FMM)市場產能缺口將達到50%。

隨著OLED顯示屏迅速取代智慧型手機中的LCD顯示屏,未來OLED中小尺寸面板市場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搭載OLED面板比重增加,可摺疊手機上市,以及5G通訊服務擴大,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應用需求的迅猛增長拉升了行業對OLED面板的需求。

除了已經量產的OLED產線之外,國內面板廠商繼續加快建設OLED產線的腳步。京東方、維信諾、柔宇、天馬等企業先後先後有多條OLED產線啟動運行、點亮投產和量產出貨。隨著OLED面板企業加速生產線量產進度,未來對金屬掩膜板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據IHS 預計,高精度金屬掩模板(FMM)市場將以38%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從2017年的2.34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2億美元。

「每條6代線預估每年需要200套金屬掩膜板,假設能夠佔據6條線的市場份額,將創造不低於2億元的產值,OLED金屬掩膜板本土化機會非常大。」隋鑫說。

顯示產業上遊發展依然偏緩

近兩年,我國顯示產業化進程加快及終端需求快速增長帶動了OLED產業鏈的快速擴張。根據IHS數據,我國智慧型手機每年出貨量以4-5億部計算,如果OLED屏幕完全替代LCD屏幕,OLED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

去年以來,我國上遊原材料及生產設備企業開始紛紛加碼布局。

2019年4月1日,皖維集團年產700萬平方米偏光片項目開工,項目投資3.5億元,預計將於2020年建成。5月28日,四川阿格瑞OLED新材料項目一期封頂,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將建成年產30噸OLED高純材料的生產基地;6月18日,蚌埠中光電公司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成功點火,項目總投資25億元,計劃年產能為150萬片TFT-LCD玻璃基板。

對此劉暾認為,我國上遊企業雖然一直持續發力,但是發展速度仍然較緩,未能實現整體突破。顯示領域中的很多核心工藝、材料及技術仍然被國外壟斷,嚴重限制了我國顯示技術以及高端產品的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指出,目前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產業鏈配套能力薄弱、生態體系不健全。他建議縱向打通材料、設備、零組件到終端的供應鏈,鼓勵以面板企業為龍頭,採用市場化手段帶動上遊企業發展,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產業生態體系建設,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隋鑫則強調,如果要從根本上改善顯示產業發展問題就要實現「四位一體」 ,即市場終端、屏幕生產端、二次製造端、原材端都要擁有一套完善的「通氣」體系。「企業不能閉門造車,要積極與市場接軌,拿著補貼過日子不會長久。」

朱海彬認為,上遊材料企業應該與下遊企業建立深度合作,將我國OLED產業完整地銜接起來。另外,企業還需要借鑑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及管理模式。例如與日本、韓國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從產線布局、設備選型開始就一同建設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產線,從而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及良品率。

劉暾強調,要以「產」作為原點,用「學」及「研」的能力來畫企業的發展半徑。可以與國內大學進行產學研合作,導入高校的研發項目,從而提高企業對未來市場發展的預判性。

來源: 中國電子報

相關焦點

  • 日本壟斷OLED金屬掩膜版,中國如何突圍?
    於此同時,中國FMM廠商也在加快量產步伐,寧波寰採星FMM生產線已進入調試階段,而且國內目前還有其他廠商不斷湧入FMM領域,日本壟斷FMM的局面是否會被打破? 其中寰採星金屬掩膜版(FMM)生產線目前已進入調試階段,一期工程9月以後將創造營收,未來的二期、三期工程將擴產FMM產線10條。安徽浚潁光電OLED高精度金屬掩膜板生產線和CVD Mask項目一期3億元已投產,二期投資7億元,主要從事FMM、OLED金屬掩膜板的研發、製造等配套服務。
  • 清溢光電:掩膜版產業國產化的領軍者
    2019年2月28日生效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要求,「2022年,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總體規模超過4萬億元,4K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8K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 沒錯,OLED面板生產最核心的材料就是它!
    國內面板企業爭相跟進布局,目前國內已建成的OLED產線已超全球總數的一半。面對國內即將爆發的OLED產能,作為OLED面板生產過程中最核心的材料——金屬掩膜版也隨之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決定產品良率和品質的核心耗材終端電子產品類型日趨豐富,對顯示屏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平板顯示行業也在不斷適應其變化。
  • 清溢光電:打破國外壟斷 做中國掩膜版行業的領跑者
    歡迎大家參加深圳清溢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發行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網上路演活動。首先,我謹代表清溢光電,向關心與支持清溢光電的廣大投資者表示熱烈的歡迎!感謝大家對清溢光電的關注與支持!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國內掩膜版行業相對起步較晚,存在著被國外「卡脖子」的風險,清溢光電的成立打破了國外壟斷。
  • 掩膜版國產化領軍者 清溢光電加速國產化進程
    打破壟斷 奠定國內市場龍頭 全球各大掩膜版廠商的高端產品代表了其技術實力。;2014年研製出國內第一張8代掩膜版;2016年10月成功研製AMOLED用高精度掩膜版,成為全球第6家具備AMOLED用高精度掩膜版生產能力的商用廠家,打破了國內AMOLED用高精度掩膜版完全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已經正式給多家國內面板企業供貨。
  • 新材料情報NMT | 聚焦 | 掩膜版國產化領軍者 清溢光電加速國產化...
    掩膜版市場寡頭壟斷嚴重2018年全球掩膜版市場規模為40.40億美元,同比增長7.73%,預計2020年將達到42億美元,未來年均複合增速將在1.96%左右。其中,Photronics、日本 DNP、日本 Toppan 三家佔據半導體掩膜版 80%以上的市場份額。我國掩膜版行業僅能滿足國內中低檔產品市場需求,高檔掩膜版則由國外公司提供。
  • 國產核心零部件步入爆發前夜 將打破國外品牌在關鍵領域的壟斷
    在政策助推,需求拉動、市場驗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國產核心零部件正步入爆發的前夜!國內廠商相繼攻克了核心零部件領域的部分難題,正在穩步推進零部件的國產化,這將降低國產機器人的成本,提升國產機器人在新增裝機中的佔比,更重要的是,這將打破國外品牌在關鍵領域的壟斷。
  • 綠的諧波衝擊科創板,打破諧波減速器海外壟斷 加速國產化進程
    經過多年持續研發投入,綠的諧波成功打破國際品牌的技術壟斷地位,提升了我國在諧波減速器領域的自主供給能力,並實現批量出口。經營業績表現穩健 國產精密減速器迎來發展機遇綠的諧波產品包括諧波減速器、機電一體化執行器及精密零部件,已廣泛應用於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目前正在拓展數控工具機、航空航天、醫療器械、半導體生產設備、新能源裝備等高端製造領域。
  • 掩膜版行業深度報告:光刻工藝「底片」,國產替代步伐加快
    電路板行業正處於穩步發展期,而在未來可預見的期間內柔性電路板處於快速發展期,柔性線路板用掩膜版領域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下遊產業陸續向國內轉移,掩膜版進口替代步伐加快下遊產業向國內轉移。掩膜版上遊原材廠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韓國,國內有數家企業有能力生產,主要包括菲利華、石英股份等;對於半導體用高精度及高世代面板用基材,基本被日韓企業壟斷。相關上市公司清溢光電:掩膜版行業龍頭企業 國內掩膜版行業龍頭企業。
  • 半導體材料專題報告:掩膜版,電路圖形光刻的底片
    在 5G 通信、物聯網、 人工智慧、存儲器等帶動下,晶片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第二期帶動下,大 陸晶片的投資布局將進一步加速,大陸 IC 製造和 IC 封裝均有望實現突破,IC 掩膜版市場增量空間巨大。觸控行業處於成熟期,觸控用掩膜版市場需求穩定。
  • 日韓半導體材料貿易摩擦,讓我們學到了什麼?
    在日本宣布限制對韓國出口關鍵半導體材料後,韓國隨即宣布每年投資1萬億韓元(約8.55億美元)支持其100大核心原材料、零部件設備、技術開發。而國內半導體材料業也頗引人關注:先是杭州立昂微子公司金瑞泓微電子(衢州)有限公司12英寸半導體級矽單晶棒順利出爐,又有國內光刻膠企業北京科華微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傳出消息,完成1.7億元的戰略融資。
  • 科創板系列94·清溢光電:國內掩膜版行業龍頭
    未來隨著相關產業進一步向國內轉移,國內平板顯示行業掩膜版的需求量將持續上升,預計到 2021 年,中國大陸平板顯示行業掩膜版需求量全球佔比將達到 56%。,尤其在高多層板、HDI 板、撓性板(柔性電路板)和封裝基板等各類高技術含量細分 PCB 領域,產業轉移趨勢明顯。
  • 國內ITO靶材及其原材料產業發展現狀淺析
    近期,在廣西柳州舉辦的業界高端鍍膜工藝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國內各廠商在靶材的研發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是必然的,也不可否認國內在這方面的技術遠遠落後於日本和韓國。目前,國內濺射靶材主要應用於中低端產品商,而高端靶材產品則從日韓進口。本土靶材廠商約佔國內市場30%的份額,國內大部分的靶材市場則由日韓瓜分。
  • 柔性屏薄膜封裝製程的關鍵部件TFE CVD金屬掩膜板在全洋國產化
    北京時間12月0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全洋材料OLED金屬掩膜板實現國產化,已送樣華星、天馬、BOE。僅有0.2毫米厚的金屬掩膜板通過傳送帶,緩緩滑入真空腔,經過20多個小時的濺鍍處理後,被送到武漢某光電公司,用於柔性手機屏製作過程。
  • 創鑫雷射備戰科創板 高功率光纖雷射器打破壟斷逐步實現國產化
    作為國內首批光纖雷射器製造商之一,其以技術優勢、核心器件自主生產優勢、產業鏈合作優勢等六大核心競爭優勢,在此次衝刺科創板企業中表現較為亮眼。據悉,創鑫雷射近年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持續增長,公司於2016年規劃並於2017年開始實施連續光纖雷射器產品「超高功率技術彎道超車」的技術發展路線。
  • 打破國外壟斷,矽微粉龍頭聯瑞新材即將登陸科創板
    來源:紅刊財經10月28日,從事矽微粉產品產、研、銷的江蘇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瑞新材」,股票代碼688300)公開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意向書》。多年深耕矽微粉,打破國外壟斷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微電子技術和微電子產業迎來歷史性高光時刻。在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封裝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據統計,全球集成電路封裝中97%採用環氧塑料封裝作為外殼材料,而其中的70%-90%為矽微粉。
  • 隆華科技:新材料隱形冠軍 打破壟斷、國內唯一
    作者|秦亮 編輯|WY半導體上遊材料中的靶材也是我國正在突破的細分領域之一,這塊主要還是美、日等西方國家壟斷,特別是高端材料進口較大。不過在中低端領域,國內部分公司已經實現了突破,打破國外壟斷,甚至對三星、LG等韓企供貨。
  • 面板行業深度報告:產業轉移+景氣向上,LCD國產材料有望受益
    中國 LCD 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以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等為代表的面板企業迅 速崛起,產業中心向中國呈現明顯轉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日韓面板產能逐步退出。 2013 年中國大陸 TFT-LCD 面板營收佔全球的 10%左右,目前中國大陸 TFT-LCD 主流面 板廠商營收佔全球的比例已達 40%以上。
  • 產業情報:金屬材料及製品產業
    尤其是半導體用濺射靶材領域,被日本和美國的少數公司壟斷,生產企業主要是JX日礦金屬、霍尼韋爾、東曹及普萊克斯,其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30%、20%、20%和10%,合計壟斷全球80%的市場份額。國內企業由於起步晚、技術積累不足,整體處於落後狀態,生產規模和技術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集中在低端產品領域,依靠產業政策、產品價格等優勢佔據小部分市場份額。
  • 中企打破美國壟斷 造出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
    不斷打破國外壟斷 中國航空發動機關鍵零件國際領先在河北廊坊科技園,一款為無人機和商務機而設計的航空發動機正在進行150小時試車,考核發動機在各種狀態下技術性能和可靠性及壽命等綜合指標。交給國內的用戶。我們每年增加我們的收益,對上市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幫助。美國是最大的錸金屬消費國,控制著全球銷售市場,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由於錸可以廣泛應用於噴氣式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全球約80%的錸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其在軍事戰略上有重要意義。為了維持在航空工業的優勢地位,美國和其它一些西方國家常年針對中國進行材料和技術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