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溢光電是國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掩膜版生產企業之一,其掩膜版產品多次填補國內空白,是國內掩膜版行業的龍頭企業。其產品主要應用於平板顯示、半導體晶片、觸控、電路板等行業,是下遊行業產品製程中的關鍵工具。
掩膜版:光刻工藝的「底片」
掩膜版是半導體集成電路、顯示屏製造中圖形底片轉移用的高精密工具。據SEMI數據,其在半導體產業原材料總成本佔比14%,僅次於大矽片(32%)。掩膜版產業鏈上遊廠商通過提純、合成等方式生產高純度石英錠;處於中遊的精磨、塗膠、光刻等廠商對石英錠進行深加工,製成掩膜版;最終在半導體和顯示器生產中得到使用。
掩膜版市場寡頭壟斷嚴重
2018年全球掩膜版市場規模為40.40億美元,同比增長7.73%,預計2020年將達到42億美元,未來年均複合增速將在1.96%左右。
其中,Photronics、日本 DNP、日本 Toppan 三家佔據半導體掩膜版 80%以上的市場份額。我國掩膜版行業僅能滿足國內中低檔產品市場需求,高檔掩膜版則由國外公司提供。據IHS Markit統計,2018年全球石英掩膜版銷售金額排名中國內上榜企業僅國內掩膜版龍頭清溢光電一家。 在全球範圍內,國內掩膜版企業與同行業公司相比,由於其起步時間較晚,其在國際市場影響力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全球各地區掩膜版市場佔比(含預測)
打破壟斷 奠定國內市場龍頭
全球各大掩膜版廠商的高端產品代表了其技術實力。在 AMOLED 用高精度掩膜版領域,由於核心技術掌握在 HOYA、SKE、PKL 等境外廠商手中,而這些企業對關鍵技術進行嚴格封鎖,導致境內廠商與境外相比仍存在一定技術差距。目前國內公司在 10 代大尺寸掩膜版領域與 AMOLED 用高精度掩膜版領域的部分指標上與先進技術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清溢光電邁出了國產化第一步。
2008年,清溢光電成功研製出國內第一張5代掩膜版,打破了我國中大尺寸掩膜版依賴進口的局面,大大降低了國內面板企業掩膜版採購成本;2014年研製出國內第一張8代掩膜版;2016年10月成功研製AMOLED用高精度掩膜版,成為全球第6家具備AMOLED用高精度掩膜版生產能力的商用廠家,打破了國內AMOLED用高精度掩膜版完全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已經正式給多家國內面板企業供貨。
政策加持 迎藍海發展機遇
作為全球高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板顯示行業和半導體晶片行業是我國重點扶持的戰略新興產業。為提升我國平板顯示和半導體晶片等行業配套材料的國產化率,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予以全面扶持。掩膜版行業作為電子元器件的上遊行業,屬於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之一,必會迎來新一輪風口。
未來隨著相關產業進一步向國內轉移,國內平板顯示行業掩膜版的需求量將持續上升,預計到2021年,中國大陸平板顯示行業掩膜版需求量全球佔比將達到56%。摩爾定律推動了光掩膜板系統發展成更加複雜的系統。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快速擴張推動全球行業增長,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發展推進綱要》的規劃,我國到2020年集成電路將保持20%的年增長率。
缺口巨大 國內掩膜版前景廣闊
由於國內掩膜版行業發展落後,供應未及時跟進,因此國內掩膜版供需缺口逐年擴大。2011 年我國掩膜版需求由 5.09 萬平方米增加至 2016 年 7.98 萬平方米,產量則由 0.87 萬平方米增加至 1.69 萬平方米,供給缺口由 4.22 萬平方米擴大至 6.29 萬平方米。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集成電路性能與半導體製程緊密聯繫,技術升級必將帶來掩膜版市場增量。
當前,我國半導體材料的整體本土化仍然處於比較低的水平,特別是在中高端領域,亟待突破的產品、技術非常之多。而材料的研發本來就是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從驗證到真正導入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在高端材料研發人才方面國內的缺口較大,在核心技術上國外的封鎖嚴格,這就給國內半導體材料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我國半導體材料的本土化程度要想得到明顯改善,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