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燃料貯存和運輸材料實現國產化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國核燃料貯存和運輸材料實現國產化

2018-02-07 19:42: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龍舟-CNSC乏燃料運輸容器原型樣機驗收成功 鍾欣 攝

  中新網瀋陽2月7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7日發布消息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及中核集團科技專項「龍舟-CNSC乏燃料運輸容器研製」項目原型樣機通過驗收,這意味著中國核燃料貯存和運輸材料實現國產化。

  乏燃料又稱輻照核燃料,是經受過輻射照射、使用過的核燃料,通常由核電站的核反應堆產生。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製的碳化硼增強鋁(B4C/Al)中子吸收材料為乏燃料運輸容器全面國產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據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B4C/Al中子吸收材料在海外已替代硼不鏽鋼等材料大量應用於核燃料和乏燃料的高密度貯存和運輸。中國由於核電商業化開展較晚,中子吸收材料研發明顯滯後,導致吸收材料長期依賴進口,嚴重製約了中國核電自主化與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在這種情況下,該所馬宗義等科研人員與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吸收材料的製備、模擬環境服役性能考核、全尺寸工程件研製等方面開展研究。相繼攻克了大尺寸坯錠製備過程中界面調控、高含量B4C/Al薄板的高效和高成品率軋製成型等難題,開發出適用於複合材料焊接的工具和工藝,研發出從材料研製到器件成型的技術途徑,為該材料的國產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中國核燃料貯存和運輸材料實現國產化,圖為龍舟-CNSC乏燃料運輸容器用碳化硼鋁中子吸收板。 鍾欣 攝

  經加速腐蝕、高溫老化、加速輻照及硼均勻性測試(中子吸收法)等實驗考核測試,中國自主研發的系列中子吸收板材性能已全面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並且耐腐蝕性等性能方面還明顯佔優。

  據了解,針對全球首臺高溫氣冷堆新燃料元件運輸、貯存容器對中子吸收材料筒狀結構的需求,該所科研人員還在中國首次實現了中子吸收材料的卷板操作和攪拌摩擦焊接,實現了中子吸收材料由板狀結構向筒狀結構的突破。

  目前,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新燃料元件運輸、貯存容器已正式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由該所承接容器中子吸收板的供貨任務。(完)

相關焦點

  • 中國核工業的創建與核燃料循環體系 - 新華網上海頻道-專題報導
    核工業是20世紀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是世界最偉大的工程成就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完整的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
  • 《瞭望》雜誌揭秘中國核燃料:世界最高等級的「安全生產」
    在民用核燃料方面,在運核電機組中,除了中核集團的秦山核電一期核燃料元件是自主研發生產之外,其他都是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然而,「拿來」雖實用,「走出去」卻行不通。中國若要實現從核電大國到核電強國的轉變,沒有自主核電技術不行,自主核電技術不能為世界所用也不行。核燃料元件作為核電站的核心組成部分,僅僅停留在「拿來」的水平,無疑將成為中國自主核電技術研發和出口的「瓶頸」。
  • 【中國科學報】金屬基複合材料的國產化之路
    日前,馬宗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高性能金屬基複合材料是國家重大戰略與國民經濟建設迫切需求的一種工程材料,我們在該領域取得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和應用,一些技術產品不僅打破國際封鎖,還推動了國家高新技術重大裝備的快速發展。」
  • 印度拒絕中國核電:雖自誇華龍一號,但核燃料後處理落後印度10年
    印度幾乎把所有核電項目都給了俄羅斯和法國。印度看來,中國連核燃料後處理都沒能工業化,說明中國核電技術沒啥了不起。2001年國內核工業界專家就直言「中國在快堆和燃料循環技術方面已經大大落後於印度,可能落後印度20到25年。」
  • 萍鄉泵管彎頭廠家的運輸和貯存
    萍鄉泵管彎頭廠家的運輸和貯存 ,「eofyx6s0dc」本公司主要生產:耐磨泵管雙層、泵管125、混凝土125泵管、混凝土125泵管彎頭、雙層泵管、混凝土彎管、電動布料機、液壓布料機。萍鄉泵管彎頭廠家的運輸和貯存當泵送建築混凝土時需垂直向上配管,此時其地面水平管長度不宜小於垂直管長度的1/4。
  • 中國核燃料生產基地曝光 核燃料生產過程揭秘
    近日,央視記者經過特別允許,進入了中國一家主要核燃料生產基地,揭秘了核燃料的生產全程。據介紹,此次探訪的核燃料工廠每年送出的核燃料最多可以產生相當於4000萬噸標準煤的能量。核燃料使用的是具有放射性的鈾,這種材料在自然界儲量非常稀少。
  • OLED發光材料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國產化
    隨著OLED面板在智慧型手機的應用不斷深入,OLED市場在銷量和應用上實現了快速突破。但是從OLED材料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中國材料企業並非沒有趕超的機會。目前,在國外材料企業和高校中,TADF(熱活化延遲螢光)技術開發如火如荼,大家都在積極布局專利。雖然現階段來看,該技術離產業化應用的指標還很遠,短期內實現產品應用的可能性比較小。但這項技術的產品突破能夠解決面板客戶藍光發光效率低的痛點和短板,最大可能的延展屏體設計空間。
  • 用過的核燃料何去何從?兩種策略智慧處理
    中新網9月16日電 用過的核燃料可以再循環利用,也可以直接埋存處置,該怎麼做才能兼顧安全與發電效率,考驗著我們的智慧。臺灣《科學人》雜誌76期對此作了分析,原文摘錄如下:  核能發電的原料因體積小,具有運輸和貯存方便的優點。
  • 中國核電市場前景與趨勢分析:核電設備進入國產化黃金期
    要聞 中國核電市場前景與趨勢分析:核電設備進入國產化黃金期 2018年6月8日 21:06:06
  • 巴西利用國產濃縮鈾生產核燃料元件獲得成功
    新華網裡約熱內盧5月9日電(記者楊立民)巴西核燃料廠9日生產出第一個利用國產濃縮鈾製成的核燃料元件,使巴西在核燃料生產國有化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據官方的巴西通訊社報導,位於裡約熱內盧州的巴西核燃料廠使用的濃縮鈾是巴西海軍技術中心生產的。核燃料廠把濃縮鈾從氣體狀態變為粉末,然後加工成燃料片。
  • 改革開放40年丨中國核燃料產業正向做強做優邁進
    中國的核燃料產業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而今年正好是我國第一批核燃料工廠建廠60周年。60年來,核燃料產業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之路,特別是改革開放的40年,我國的核燃料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為反映這40年的變化,記者採訪了目前負責核燃料產業發展的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的主要領導。
  • 【財經分析】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實現量產 其他核心材料國產化尚待...
    據悉,東嶽質子交換膜生產線一期工程年產量為50萬平方米,全部達產後,可實現年產150萬平方米。「氫能是我國戰略發展的新興產業,核心技術必須要國產化。」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東嶽的質子交換膜技術是核心中的核心,東嶽在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方面,具有獨一無二的世界領先的先進技術。」
  • 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實現量產 其他核心材料國產化尚待時日
    據悉,東嶽質子交換膜生產線一期工程年產量為50萬平方米,全部達產後,可實現年產150萬平方米。「氫能是我國戰略發展的新興產業,核心技術必須要國產化。」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東嶽的質子交換膜技術是核心中的核心,東嶽在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方面,具有獨一無二的世界領先的先進技術。」
  • 最強中國「芯」 來了 我國大型先進商用壓水堆燃料組件實現批量化
    燃料組件是核反應堆的核心,CF3燃料組件是中核集團自主研製的先進核燃料元件品牌,被譽為最強中國「芯」。
  • 【靶材專家】中國新型顯示行業靶材國產化新進展
    整個隆華科技的發展重點就傾斜向軍民融合新材料,包括艦船所用的複合材料和顯示面板用的靶材材料。我負責的板塊是隆華民品材料,就是靶材,今天我就針對中國新型顯示行業,靶材國產化,談談它的新進展。針對國產化的發展,最明顯的進步或者改變是來源於電視機越來越便宜,而且現在的手機技術更新,都得益於材料和裝備的國產化,使整個顯示行業產業鏈更加完善和優化。今天我的報告分四個部分跟大家分享。
  • 陝西科技青年李建峰:讓超導材料實現國產化
    在科教資源富集、創新綜合實力雄厚的陝西,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成為三秦大地乃至國家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和科技創新隊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軍。李建峰讓超導材料實現國產化「目前,我們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自主生產核磁共振儀中的超導線圈的企業。」4月15日,李建峰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超導材料的內部結構:把一根頭髮絲粗細的超導材料剝開來,裡面竟有8000根導絲。
  • 秦山二期擴建工程"初始堆芯"將由國產核燃料點燃
    秦山二期擴建工程"初始堆芯"將由國產核燃料點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5日 16:1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3月25日電(記者海明威)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25日在成都與中核集團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籤署合同,確認秦山核電二期擴建工程「初始堆芯」將使用中國自主生產的核燃料元件及相關組件,標誌著我國推進核電國產化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 中國航空材料市場規模巨大 國產化大勢所趨
    100多年的世界航空發展史真實演繹了「一代材料,一代飛機」這句話;100多年來,飛機的外型、構造和材料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航空業的發展與機體材料、結構材料、發動機材料和各類組件材料的創新應用密不可分。隨著我國材料工業正在由大變強,也隨著我國民機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航空材料的市場需求規模巨大,而航空材料國產化也將是大勢所趨。
  • 中國核燃料產量達世界前列 年產800噸金屬鈾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核電事業,核燃料因此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去年來中國已在國際上購買多個鈾礦,以確保核燃料來源。中核集團宣布,中國今年核燃料產量達800噸,可滿足現階段和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的需要。核反應堆使用的燃料與普通化學燃料不同,是一組含有濃縮鈾材料的金屬棒,這種燃料棒的加工、生產技術難度極高,在國際上能夠自行設計、生產這種燃料棒的國家不多。
  • 齊翔騰達攜手中國化學集團 破題己二腈技術國產化
    7月24日晚,齊翔騰達發布公告稱,與中國化學集團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化學集團」)及其孫公司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天辰」)共同設立天辰齊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天辰齊翔」),分兩期投資建設年產100萬噸的尼龍66新材料產業基地,其中首期包括20萬噸/年己二腈裝置。尼龍66的主要原料為己二腈,目前全部依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