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 21:06:06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作者張家振。原標題為《中國核電市場前景與趨勢分析 核電企業將迎重大發展機遇》。
核能發電是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它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只是以核反應堆及蒸汽發生器來代替火力發電的鍋爐,以核裂變能代替礦物燃料的化學能。除沸水堆外,其他類型的動力堆都是一迴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在蒸汽發生器中將熱量傳給二迴路或三迴路的水,然後形成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沸水堆則是一迴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變成70個大氣壓左右的飽和蒸汽,經汽水分離並乾燥後直接推動汽輪發電機。
核能發電的能量來自核反應堆中可裂變材料(核燃料)進行裂變反應所釋放的裂變能。裂變反應指鈾-235、鈽-239、鈾-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為兩個碎片,同時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過程。反應中,可裂變物的原子核吸收一個中子後發生裂變並放出兩三個中子。若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個中子能引起另一個原子核裂變,使裂變自持地進行,則這種反應稱為鏈式裂變反應。實現鏈式反應是核能發電的前提。
近年來,我國核電的電源工程投資完成額呈波動變化態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核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核電的電源工程投資完成額為506億元,較上年同比下滑9.64%;據最新統計,2017年1-2月,核電電源工程投資為45億元。
中國核電電源工程投資基本建設投資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08年以來,我國核電發電量逐年增長,近兩年的增速有所提高。2015年,我國核電發電量達1707.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86%;2016年,我國核電發電量為2127.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54%,達到歷年新高;截至2月份,2017年的核電發電量達到333.50億千瓦時。
2009-2017年中國核電發電量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就發電結構來看,2016年,水電發電量10518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量的17.8%;火電發電量43958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量的74.37%;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分別為2127億千瓦時、2113億千瓦時和395億千瓦時,比重分別為3.60%、3.57%和0.67%。
2016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結構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1、核電行業裝機容量預測
根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及核電十三五規劃,前瞻產業研究院預判到2022年我國核電總體裝機容量將超過6800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超過3000萬千瓦,2017-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在為13.25%,核電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2017-2022年中國核電設備總體裝機容量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核電設備發展趨勢預測
(1)核電設備進入交貨高峰期
核電的建設周期4-5年,其中設備採購周期為3-4年。根據我國目前在建和擬建核電站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出現核電竣工高峰期,核電企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2)核電設備進入國產化黃金期
核電設備的國產化是核電設備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目前我國在建核電站的國產化率平均達到70%左右。在核電設備部件中,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對內構件控制杆燃料裝卸料設備、一體化安全殼頂蓋等均已實現100%國產化,國內廠商的核電設備製造能力大幅提升。
為加速我國核電自主化進程,在高起點上實現自主創新,國家成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並引進國外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未來我國三代核電站的建設更多的傾向於運用AP1000系統。我國目前正在實行《AP1000設備國產化實施方案》,通過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以及依託目前四臺機組的製造,全面掌握AP1000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技術,從第五臺機組開始,我國AP1000設備可以基本實現國產化,未來3-5年將是我國核電設備國產化的黃金期。(編輯:劉瑞)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