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0年全球ITO靶材市場產量為941噸,而到了2012年,全球ITO靶材產量上漲至1271噸。隨著大尺寸AMOLED面板的正式量產,預計2015年以前韓國ITO靶材需求每年將增加9.8%。
對於ITO靶材,我國一直處於技術弱勢地位,國際高端ITO靶材由JX日礦日石金屬、日本三井礦業、日本東曹、韓國三星、德國及美國的少數幾家公司所壟斷。其中又以日本日礦和三井為最,其兩家幾乎佔據了高端TFT-LCD市場用ITO靶材的全部份額和大部分的觸控螢幕面板市場,每家年供應量據稱達到600噸以上。
近期,在廣西柳州舉辦的業界高端鍍膜工藝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國內各廠商在靶材的研發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是必然的,也不可否認國內在這方面的技術遠遠落後於日本和韓國。目前,國內濺射靶材主要應用於中低端產品商,而高端靶材產品則從日韓進口。本土靶材廠商約佔國內市場30%的份額,國內大部分的靶材市場則由日韓瓜分。
近年來,由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流行,市場對ITO靶材的需求量大增,而ITO靶材主要原材料是稀有金屬銦,該領域對銦的消費量佔到了全球銦產量的75%左右。目前,全球銦的保有量只有1.6萬噸,中國的銦保有量約1萬噸,全球佔比達到62%。接下來是秘魯的580噸、加拿大的560噸、美國的450噸,分別佔全球保有量的3.6%、3.5%、2.7%,比較可知,銦是中國在儲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資源。雖然國內銦儲存量豐富,但ITO靶材技術一直無法取得突破,成為為日韓提供銦金屬原材料供應國。
為在ITO靶材方面取得技術突破。2012年科技部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銦、鋁深加工關鍵技術攻關與產品開發」重點項目驗收會上,燒結法製備ITO靶材新技術,生產出超高密度高性能ITO靶材,建設了一條年產10萬噸的試驗生產線,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當年,洛陽725所高世代TFT-LCD和PDP用ITO靶材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計劃,給予4000萬元國家補助資金支持。725所在已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純高活性納米ITO粉末製備、溼法成型、氧壓燒結和物理氣化回收等核心技術基礎上,實現高端ITO靶材的國內自主供應,對於突破我國平板顯示產業技術瓶頸,改變銦低價出口再高價買回製品的被動局面,打破國外壟斷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國家開始把銦作為一種國家戰略資源,從2007年就開始實施出口配額制度。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控制開採總量、實行更嚴格的出口配額、推動行業整合、並實施戰略收儲等一系列政策,逐步收緊對銦的供給。此外,國內有成立了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主導了銦金屬國際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