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新華社成都1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在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上,一片片薄如蟬翼、名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被製造出來。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中國自主培育出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打破韓國技術壟斷
本文圖均為 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 圖 「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韓國之後,第二個獨立掌握犬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國家。」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研究員說。 自1997年第一隻體細胞克隆綿羊「多莉」誕生,人類隨後克隆出小鼠、牛、山羊、豬、貓、兔、騾、馬等多種哺乳動物,但克隆犬卻遲遲沒做出來。
-
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他培育出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價值連城
小編會用新穎的視角去解讀這些奇聞趣事,讓枯燥的生活變得活潑起來,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人物:葛良鵬身份:農業部傑出青年農業科學家、重慶市青年拔尖人才、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成就:帶領團隊培育出我國唯一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打破了國外多年技術壟斷。
-
農業部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答記者問
近期,記者就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專題採訪了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 問:我國為什麼要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重要基因發掘、轉基因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當前我們必須認真實施好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努力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競爭制高點,加速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健康發展,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問:國際上轉基因技術產業的發展態勢如何?
-
中科院再傳喜訊,打破西方技術壟斷,或將突破5nm光刻機技術
雖然我國華為研發出了5G,但要想有高端的晶片還是離不開光刻機的支持。據了解,我國的中科院再次傳來喜訊,更是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或將突破荷蘭的5nm光刻機技術!而面對他們這樣的做法,我國也是沒有氣餒,也是不斷在進行努力。我們都知道西方國家掌握著核心技術,而他們自然不會輕易的將技術進行出口,而他們這樣做也是害怕我國實現彎道超車超越他們。
-
豬克隆技術是怎麼樣一種技術?有什麼用處?溫氏種豬石俊松博士這樣說
克隆技術結合成熟的胚胎生物技術,可以對具備上述優點的個體進行複製和擴群,為大量複製優秀種豬提供了可能,也為豬品種改良、資源保護等提供了新的途徑。通過克隆技術獲得高品質種公豬,可以打破養豬發達國家對頂級種豬市場的壟斷,突破種豬引進的貿易壁壘,降低種豬選育成本和生豬養殖成本,提高商品豬生產性能和肉質品質,從而改善養豬生產鏈條,全面提高養豬效益。
-
中國技術再次打破美國壟斷!
比鋼鐵還要堅硬的紙,我國的一位女科學家打破了美國壟斷。造紙術在中國己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也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於從古至今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紙對於現在的軍事領域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紙在軍事領域也有很多的用處。在中國航天領域發展的過程當中,為保護好太空人的安全上。飛船的所有材料都必須要可以抵擋住太空中的高輻射,保護在飛船上的物資和太空人的安全也會用到紙。
-
希曼基因把克隆技術從實驗室推向商用
希曼專注於基因克隆科技,從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到基因克隆,希曼整合了自主研發的基因檢測方案,世界領先的基因編輯技術,前沿的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技術
-
「中國創造」打破技術壟斷 不舍晝夜築夢全球通聯
中國電科54所副總工程師孫晨華30多年來投身衛星通信、天地通信網絡融合方向系統的設計與研發,帶領團隊填補了國內衛星通信領域多項空白,為實現我國衛星通信由依賴引進到獨立研發、中國創造的重大轉型和促進衛星通信技術和產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
這位985教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已被華為應用!
現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多頻譜吸波材料與結構重點實驗室主任。鄧龍江教授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電磁功能材料與技術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帶領團隊在電磁功能材料機理、製備技術、工程應用及產業化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研究,為我國該領域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提升行業競爭力做出了突出貢獻。
-
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大多數情況下,利用傳統的技術產生的團簇量很少,要得到足夠量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目前該裝置可以實現每小時合成1微克的材料,這一指標已經遠遠超過國外,是國際上報導的100倍之多,比傳統的方法提升了3-4個量級,是一種顛覆性的技術。」王廣厚介紹,裝置已製造出Au20、Au561、Ag55、Ag147、Ag309等新物質,其中Au20是包含20金原子的分子,預計可用於催化。
-
我國已建立和完善人類功能基因篩選的平臺技術
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人類功能基因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已建立和完善了人類功能基因篩選的平臺技術。新克隆和鑑定了1346條新基因;開展了規模化的基因功能篩查,獲得278個功能明確的基因,56個在疾病診治和藥物開發上顯示應用前景的重要功能基因,新細胞因子CKLF1、LAPTM4B、人6A8 a-甘露糖苷酶、ECRG-1、ING4、RabJ、RX53、RX218、NOK、CYP-J等20多個基因進入實驗室前期開發階段;腫瘤和心血管疾患(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與老年性疾病)相關基因與其發病機理的研究正不斷深入
-
我國抗除草劑轉基因技術突破重圍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美國孟山都等公司在投巨資開展基因研究和開發的同時,申請並獲得了上百項與草甘膦抗性相關基因的專利。目前推廣的抗草甘膦作物品種中,有69.2%由孟山都研成。 我國每年因雜草引起損失約佔糧食總產的10%。但由於抗草甘膦基因長期開發的欠缺,始終沒有商業化生產的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品種。突出跨國公司的壟斷,成為緊迫的使命。
-
Bt抗蟲基因及其克隆技術研究進展
最先發展起來的是基於蛋白質分析的克隆方法。該方法通過純化獲得具有殺蟲活性的蛋白質,進一步利用蛋白測序技術獲得部分胺基酸序列,再通過基因組文庫或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鏈式反應,一種用於放大擴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等基因組步移技術獲得全部編碼殺蟲蛋白的DNA序列。
-
中科院霸氣回應:我國又成功打破一項技術壟斷
而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來看,我國的科技實力不斷地在增強。中國發展速度也是越來越快,一些科研領域也是領先於世界水平。科技原本就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之一。科技發展的影響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都有了一定改變,甚至是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有了很多改變。不只是對撞機!中科院霸氣回應:我國又成功打破一項技術壟斷。
-
我國航天技術新突破,打破美國航天領域的壟斷
人類探索宇宙靠的是航天技術的創新。自從數十年來,我國也成為了備受矚目的航天大國。進入2020年以來,各個國家摩拳擦掌,都把探索宇宙的重點放在了火星上,爭取通過探索火星來躋身航天大國行列。就在今年9月份,我國成功發射了可以回收利用的太空飛行器,這不僅代表著國際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式進步。
-
當研究出克隆技術後,為何科學家要禁止複製人?這背後有什麼隱情
目前,對於克隆反對聲音最大的來自傳統與宗教。但是傳統與宗教一般會預設一個禁止辯駁的公理,比如「靈魂的神聖性」。假如對於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你來說,諸如靈魂存不存在?到廝有沒有東西本質貝有神聖性?這樣的問題都是要放在解剖臺上的話,基於傳統和宗教的論據對於你來說可就是平凡( Trivial)的。
-
一顆「納米球」打破基因測序關鍵技術壟斷
為了解讀人類基因組中的核苷酸密碼,十幾個國家集中力量對其進行破譯,即「人類基因組計劃」,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出現終結了漫長、浩大的測序工程時代。截至目前,高通量測序有不同的技術路線。美國Illumina公司在市場和技術上均佔有壟斷地位。我國華大智造在後發劣勢的情況下,通過技術引進和創新,採取不同的技術路線,換道邁進更快、更準的測序「金標準」。
-
中國首顆「基因晶片」誕生!打破美國晶片壟斷:國產化意義不尋常
【1月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在晶片、作業系統這兩項核心技術研發上,一直都落後於人,當然我國在晶片設計、晶片封測這兩大技術領域,已經可以達到世界頂尖水準,但在晶片製造、半導體材料(光刻膠、晶片矽技術)、半導體設備(光刻機)等核心技術以及設備,均依賴於國外技術,但就在這兩年時間裡,全球晶片產業鏈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美國「晶片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