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造」打破技術壟斷 不舍晝夜築夢全球通聯

2020-11-30 國際在線

中國電科54所副總工程師孫晨華30多年來投身衛星通信、天地通信網絡融合方向系統的設計與研發,帶領團隊填補了國內衛星通信領域多項空白,為實現我國衛星通信由依賴引進到獨立研發、中國創造的重大轉型和促進衛星通信技術和產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在中國電科54所的衛星通信專業部,孫晨華正在帶領近40人的團隊開展新一代高軌全球覆蓋衛星通信系統的論證和方案設計,孫晨華和她的團隊一起討論方案細節,反覆進行論證 。

中國電科首席專家、54所副總工程師 孫晨華:把事情做到極致,就超越用戶期望。真的是簡簡單單這麼一個想法,但是這一個想法你落到實處,那就要求你的每天每一步的工作都得做得非常的仔細,你就得需要花時間。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習慣了,經常晚上我從辦公室回去一抹黑。

1986年,孫晨華大學畢業分配到54所工作,從此與衛星通信結下不解之緣。在衛星通信技術制高點上,歐美國家比我國起步早了幾十年。2001年,孫晨華接到一個涉及一種嶄新的衛星通信體制MF-TDMA的項目,該項技術長期為國外壟斷,孫晨華敏銳地感知到,要想奮起直追,這項關乎戰略基礎設施的技術必須實現自主可控。

中國電科首席專家、54所副總工程師 孫晨華:因為你引進的話的確是安全是個問題,基於這麼一個考慮,發展我們自主可控的產業,這個肯定也是我們的職責,歷史發展到這個階段,就這個事情交給你就沒有什麼退縮的地方,必須把它拿下來。

就這樣,孫晨華主動請戰,組織團隊反覆研究論證,做技術仿真,終於成功立項。2011年,由她和團隊嘔心瀝血研製近10年的我國首個多頻時分多址及頻分多址的融合系統,打破國外30多年技術壟斷,實現了「中國創造」,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電科首席專家、54所副總工程師 孫晨華: 做成了以後,其實真是很激動,因為我們有個老專家,我們這個行業的泰鬥,他說30年了,真的,我們打破了國外30年的壟斷太不容易了。就是能夠把它做出來。那就把原來吃的苦真的是可以忘掉。

打破國外壟斷後的孫晨華有了極大的信心,此後她先後主持我國多個寬帶衛星應用運控系統預研和研製項目,接連突破幾十項關鍵技術,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百餘種。 她還主持了我國首個基於組網的天象1星、2星系統,設計了星地一體、星間組網的技術體制,2019年6月5日,衛星搭載海上發射成功,標誌著她和團隊在該方向走在了領先水平。

中國電科首席專家、54所副總工程師 孫晨華:為衛星通信而生,追全球通聯之夢,把全球無死角通信這個事情解決了,很明確的目標現在正在幹。 我們是有十足的信心在未來。按照國家要求的計劃節點,完成我們相關的、跟同行業一塊完成高低軌星座的全球覆蓋星座的建設。

相關焦點

  •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 打破外國壟斷 實現「中國創造」
    2000年,碩士研究生剛畢業的他被江蘇重視科研的氛圍吸引,來到南京,加入了時任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建材所所長、如今已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的團隊,正式踏上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究之路。混凝土外加劑是能夠顯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學物質,對提升混凝土強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混凝土用量一直很大。但2000年以前,國內混凝土外加劑的市場一直被外國公司所壟斷,且價格奇高。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正式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今天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中國技術再次打破美國壟斷!
    比鋼鐵還要堅硬的紙,我國的一位女科學家打破了美國壟斷。造紙術在中國己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也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於從古至今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紙對於現在的軍事領域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紙在軍事領域也有很多的用處。在中國航天領域發展的過程當中,為保護好太空人的安全上。飛船的所有材料都必須要可以抵擋住太空中的高輻射,保護在飛船上的物資和太空人的安全也會用到紙。
  • 江蘇蘇博特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冉千平:打破外國壟斷 實現「中國創造」
    2000年,碩士研究生剛畢業的他被江蘇重視科研的氛圍吸引,來到南京,加入了時任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建材所所長、如今已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的團隊,正式踏上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究之路。混凝土外加劑是能夠顯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學物質,對提升混凝土強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混凝土用量一直很大。但2000年以前,國內混凝土外加劑的市場一直被外國公司所壟斷,且價格奇高。
  • 剛剛,中核華龍一號成功併網發電: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國之重器,中核創造!據「中核集團」微信公號,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發出第一度電。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 中國最大的顯示屏製造商:出貨量居全球第一,用25年打破日韓壟斷
    但是現在這一狀況正在改變,中國一家公司用了25年時間,打破了日韓多年的技術壟斷,液晶顯示屏出貨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一,索尼、蘋果、華為和小米都紛紛來這家公司採購顯示屏,洽談合作。這家中國企業就是京東方科技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顯示屏製造商。
  • 北鬥三號開通重要意義,打破美國全球科技霸權壟斷地位
    >,不僅是我國在科技領域上的一項重大突破,而且還是一件具有戰略意義的歷史性大事件,因為它打破了美國作為霸權國家,在全球導航領域上的壟斷與&34;!但由於前蘇聯的解體及之後近30年受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封鎖與制裁,導致該項目研發投入嚴重不足,最終與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兼容聯合,並不能單獨提供全球導航服務。而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則源於伊拉克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不向英、法等兩國開放軍用級GPS精度的事件。歐洲15國決定自己研製,但由於技術實力不足及各國在資金投入上的&34;,並沒有形成&34;的局面。
  • 美國專家:中國牢牢掌握這項技術,徹底打破美國的壟斷地位
    對於科技領域來說,也會形成所謂的「市場壟斷」。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在科技領域的追求也是極為大的。國際之間最為有力量的,就是科技領域上的提升。當下最為尖端的技術,大多都在美國,比如:矽谷,臺積電等,這些科技尖端的公司全都在美國。
  • 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
    導讀: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了,無論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電腦還是人工智慧AI技術,幾乎都離不開高端智能晶片的支持,可以說半導體晶片在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晶片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們也要不斷的加大在晶片領域的研發才行!
  • 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壟斷,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半年吸金超12億
    不過,中國機器人產業因為先天不足且起步較晚,故而成長過程頗為坎坷。而且,外國壟斷企業也心照不宣地圍攻中國機器人製造業,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 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壟斷 雖然面臨巨大差距,中國機器人產業依舊蹣跚起步,穩穩走向世界前列。
  • 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這家中國企業,成功擠進全球十大機器人榜單
    根據知名調研機構IDC預測,在全球機器人主要發達區域,亞太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預計其2020年支出將達1330億美元(約合9000億人民幣),全球佔比達七成。中國機器人之王誕生:眾所周知,日本機器人產業非常發達,如發那科、安川機器人、川崎重工等知名企業,在全球工業製造領域具有舉足輕足的地位,可以說日本的企業長期佔據著高端製造產業。
  • 瀋陽小夥一舉打破西方壟斷,為中國節省上億,國家下令必須重用
    過去,很多科學技術被西方壟斷,但是中國科學家打破了這層堅冰,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有關一個農村小夥。
  • 核心零部件全國產,打破美國GPS全球壟斷局面
    編者按:從北鬥一號2000年建成以來,我國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建立了全球定位系統,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星間鏈路技術、高精度原子技術等都已經實現了國產,不會出現受制於人的情況,打破美國GPS全球壟斷局面。
  • 「七釐米」精確度,中國可回收技術再突破,打破歐美的壟斷
    近日,中國的新型可回收火箭亮相,吸引眾多好奇的目光。9月18日,在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一枚高達8.1米的小型火箭相當引人注目,這是由北京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RLV-T5可回收火箭,這家公司也是國內率先實現火箭軟著陸回收試驗和國內目前唯一掌握該技術的團隊。
  • 打破美日歐壟斷!剛剛,中國稀土領域又獲一重大突破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世界稀土在中國,中國稀土在包頭」。數據顯示,被譽為稀土之都的內蒙古包頭市,掌握著全國83.7%、全球38.7%的稀土資源。近日,該地區利用稀土資源順利研發了新產品,並有望實現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據界面新聞1月11日報導,包頭稀土研究院已與成都某科技企業達成技術轉讓協議,前者 擬首期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籌備建造中國首條月產800公斤稀土納米斷熱漿料中試生產示範線。
  • 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信息通訊、網絡安全、智能製造、生態監測……這些成果為把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提供了關鍵和強有力的支撐。昨天和前天,記者對其中的部分成果進行了詳細探訪。   顛覆性技術製備新材料  為原子製造提供支撐  將不同物質分解成原子再聚合成團簇,就能形成新的物質和材料。
  • 中國正式成為全球碳纖維「第三級」打破日美壟斷,看日本人怎麼說
    從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夜以繼日,不斷攻克科技發展上的難題,讓我國在全球最大的幾個經濟體中的科技實力實現了超越,在某些領域甚至實現了領先!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在工業發展當中被很多大國重視的碳纖維,根據外媒報導,我國正式進入了世全球碳纖維國家中的「第三極」,在核心技術上徹底打破日美等國的壟斷格局!
  • 打破國外壟斷,全球排名第四
    如此快速的增長得益於公司抓住了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隨著5G技術的推廣和物聯網的不斷發展,使用MEMS技術生產相關器件已經成為趨勢,市場競爭也逐漸加劇。而帶領公司保持行業龍頭位置的人就是李剛。2、懷揣夢想加入冷門專業,初次嘗試不足一年失敗告終上個世紀80、90年代,還在讀高中的李剛偶然讀到了一篇關於微電子技術的文章,這讓他對微電子技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也成為了他夢想的起航點。懷揣著這樣的夢想,他進入成電的半導體專業,一個在當時年代極為冷門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