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2021-01-08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南理工研製的全球首臺非幹涉多模態定量相位顯微鏡。

  今年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第四個年頭。1月4日召開的2021年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發布了創新名城建設十項重大創新成果。信息通訊、網絡安全、智能製造、生態監測……這些成果為把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提供了關鍵和強有力的支撐。昨天和前天,記者對其中的部分成果進行了詳細探訪。 

  顛覆性技術製備新材料

  為原子製造提供支撐

  將不同物質分解成原子再聚合成團簇,就能形成新的物質和材料。南京大學王廣厚院士團隊的成果「原子團簇宏觀量製造裝置」此次入選。該裝置可製備上萬種新材料,建設團簇新物質資料庫,可為團簇走向原子製造、建設原子製造科學裝置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原子團簇,一般由幾個至上千個原子構成。」 王廣厚介紹,現有的材料,比如鋁要在接近零攝氏度的時候才能夠有超導性質,而根據新技術,有跡象表明形成66個鋁原子的團簇,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甚至接近100攝氏度時都可以具有超導電性,可以實現電子配對。 

  王廣厚說,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國外就有人對此進行基礎研究,他在頭腦中也萌生了研究該技術的想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率先在國內開展原子團簇物理研究。經過長期科研攻關,自行設計和研製多臺團簇實驗裝置,近兩年設計出的新型團簇裝置由原子簇生成、離子光學、質量選擇、材料沉積製造4個部分構成,目前放置於南京浦口區原子團簇與器件製造研究院,被用於新材料合成製備。 

  「原子團簇宏觀量就是指原子數量要足夠大。大多數情況下,利用傳統的技術產生的團簇量很少,要得到足夠量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目前該裝置可以實現每小時合成1微克的材料,這一指標已經遠遠超過國外,是國際上報導的100倍之多,比傳統的方法提升了3-4個量級,是一種顛覆性的技術。」王廣厚介紹,裝置已製造出Au20、Au561、Ag55、Ag147、Ag309等新物質,其中Au20是包含20金原子的分子,預計可用於催化。該裝置不僅可以製備新材料,還可以製造各種類型的傳感器,運用新技術製作的各類傳感器即將上市,比如壓力傳感器可以用在人工智慧領域。

  研發「金領」機器人,加工航空航天急需構件

  如何有力保障我國航空太空飛行器的快速研製和批產,加工出我國航空航天急需的大型複雜裝配構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田威教授團隊自主研製了高精度大負載機器人與智能加工裝備,生產的系列化多功能末端執行器和五大類機器人智能鑽、鉚、銑加工裝備,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並且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田威介紹,該裝備主要是解決最有難度和最有技術引領的航空航天領域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問題,包括像大飛機、四代機和運載火箭等國家重點型號的研製。 

  「該裝備的優勢在於機器人的高精度和裝備的智能化。傳統機器人通過示教開展重複性的作業工作,類似藍領工人。該裝備在加工過程中可以根據產品的個性化需求自主決策開展工作,它不僅要有很高的自動化程度,還要具有很高的智能化能力,類似金領工人,具備了決策方面的能力。」 

  據介紹,國外空客和波音等公司也用到了高精度機器人的智能裝備,但這些高精度機器人對我國是禁售的。「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水平還不高,通過這個技術可以提升國產機器人的精度,提升我國智能製造的產業水平。」田威說,這些裝備還有效地保障了新一代航空太空飛行器的製造質量。目前,他們和南京埃斯頓股份集團公司進行了深度合作,以實現高精度大負載機器人的產業化。 

  田威說,隨著工業領域智能製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機器人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負載能力越來越大的背景下,不光是在航空航天領域,在高鐵、汽車和家電等其他領域,該裝備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觀測細胞無需染色,「超級」顯微鏡打破國外壟斷

  南京理工大學陳錢教授團隊的計算光學定量相位顯微成像關鍵理論與技術此次獲獎。記者了解到,通過該理論技術研製成功的全球首臺「非幹涉多模態定量相位顯微鏡」不僅單臺設備集成了多類光學顯微鏡的專業功能,且觀測細胞等透明物體時無需染色,填補了「無標記」動態顯微成像的空白。

  傳統顯微鏡又叫光學顯微鏡,是利用光學成像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成像以供觀察微細結構的光學儀器。傳統顯微鏡是基於強度成像機理,這要求物體本身在光照下是能夠「看得見」的,而在生物醫學、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的很多樣品,如細胞等都是無色透明的,無法直接在傳統顯微鏡下觀測得到。因此,通常需要對樣品進行染色或者螢光標記再進行觀察,不但操作複雜耗時,而且還會干擾細胞機體的正常代謝活動,無法對活細胞進行長時間連續觀測。

  團隊成員左超教授介紹,他們引入「計算成像」的概念,通過照明光場與成像系統調控將觀測樣品的本質信息「調製」到圖像中,再配合後端相應的信息處理方法將所需要的樣品信息「解調」,最終將所需要的圖像從計算機中「算」出來,從而能夠顯現人眼所看不到的信息。 

  該儀器還實現了大視場高分辨成像,即能在單個圖像數萬個細胞中看清每一個細胞的細節特徵,使顯微鏡實現類似於「谷歌地圖」的效果:既能看得廣,又能看得細,這為細胞高通量篩選、藥物篩查、數字病理等帶來了極大的便捷。 

  目前,「計算光學定量相位顯微成像」項目已獲得多項專利,相關技術在多家公司得到應用推廣。去年,南理工還在建鄴區成立了「南京理工大學智能計算成像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正與多家國內顯微鏡龍頭企業密切合作。 

  「目前,我國的高端光學顯微儀器絕大部分被國外壟斷,這是由於傳統高端顯微鏡所需的精密光學加工、精密機械控制等仍然面臨『卡脖子』問題。」陳錢說,他們的研究不僅突破了這一系列瓶頸問題,核心部件與配套軟硬體均自主可控,為我國傳統光學顯微鏡的更新換代和創立民族品牌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相信通過不懈的自主創新,中國製造的高科技顯微鏡一定可以在全世界大放異彩。」 

  南報融媒體記者 談潔 

  實習生 趙靜

相關焦點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新華社成都1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在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上,一片片薄如蟬翼、名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被製造出來。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我國稀貴金屬濺射靶材製備已打破國外壟斷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云南省科技廳11月28日消息稱,雲南省貴金屬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發團隊在主任胡昌義帶領下,開展電子信息產業用稀貴金屬濺射靶材的關鍵製備技術及工程化應用研究,成功製備鎳鉑(NiPt)、鈷鉻鉑硼(CoCrPtB)等靶材和釕(Ru)、鈷鉻鉑二氧化矽(CoCrPt-SiO2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打破壟斷!這個學生團隊造出新型無透鏡全息顯微鏡
    這種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成本僅為同類產品的百分之一。團隊負責人、博士研究生盧林芃介紹,傳統顯微鏡鏡頭受到「物鏡比例法則」的制約,大視場和高解析度不可兼得。「CyteLive」拋棄了傳統顯微鏡的光學鏡頭,只保留光源和傳感器,實現了小型化和輕量化,單手即可託起。「它的體積僅有傳統顯微鏡的0.8%,可直接內置於培養箱裡觀察活細胞。」
  • 在洛「出生」的「高強高導銅合金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助力中國製造
    正是由於這個「背景」,使「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二等獎。  「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是河南科技大學聯合中鋁洛陽銅業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共同完成的獲獎項目。
  • 科銳微磁高性能快淬磁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原標題:科銳微磁高性能快淬磁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近日,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信息顯示,為了打破高性能粘接磁粉、熱壓磁粉的生產和銷售一直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企業
  • 又一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
    10月25日,中國金屬學會在內蒙古包頭市組織召開了由包頭市威豐稀土電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國產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認為基於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的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原材料到成品工藝控制完全自主,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這一新材料的國產化替代。
  • 進展|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製備大面積二維材料
    二維材料家族涵蓋了絕緣體、半導體、金屬和超導體,並展現出許多不同於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是近年來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製備高質量的二維材料,特別是原子層量級的超薄材料,是開展二維材料前沿探索的基礎。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im教授和Novoselov教授最早發展出了機械解理技術,並獲得了單層石墨烯,掀起了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潮。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蘇州崑山一機構攻克大飛機製造「卡脖子」難題
    說到飛機製造,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及其生產裝備一直是我國大飛機製造的「卡脖子」問題。10月24日,上交大全等軸晶3D列印裝備在崑山周市組裝下線,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崑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研製的首臺500公斤液態金屬3D列印智能設備,實現了連續液態金屬3D「列印」的增材成型方法,而且產品為全等軸晶組織,鋁的強度、均勻性、一致性等性能指標,都遠遠優於傳統鑄造工藝,技術已成功申請了海內外30多項發明專利。
  • 南理工學生團隊打破國外壟斷 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面市
    中國江蘇網訊 觀察細胞通常需要染色標記,無法同時實現大視場、高分辨觀測,加之體積龐大、成本高昂,是當今顯微鏡存在的三大痛點。在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獲金獎的隊伍中,一支來自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團隊研製出的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突破了上述痛點,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 打破國外壟斷 我國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實現自產
    記者12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生產線投產運行,產品已開始供應國內鎳氫動力電池企業
  • 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
    (原標題: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隆重召開)2020年12月2日「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昌盛國際酒店召開,本次發布會由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
  • 3D列印用鈦粉 攀鋼打破國外壟斷
    近年來,3D列印成為一項備受關注的熱門技術。它將塑料、金屬等「列印材料」,通過逐層堆疊列印的方式,來製造成為實物,應用領域日益廣泛。在眾多「列印材料」中,金屬粉末材料具有巨大優勢和發展前景,但技術難度極高,一直是製造行業攻關的熱點。
  • 中國聚合納米薄膜應用打破日本壟斷
    據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1日消息,該所在均三嗪二硫醇矽烷聚合納米薄膜製備及應用領域打破日本壟斷,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納米薄膜是指由尺寸為納米數量級(1-100nm)的組元鑲嵌於基體所形成的薄膜材料,它兼具傳統複合材料和現代納米材料的優越性。目前納米薄膜材料在國防、通訊、航空航天以及電子工業、光學工業等方面有著特殊的應用。
  • 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 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上海榕融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明年在臨港量產正在舉行的2020中國工博會上傳來好消息,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預計明年一季度將在臨港實現量產,一舉打破國內耐高溫新材料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的局面。
  • 煙臺萬華化學又一新技術打破國外公司壟斷
    水母網1月8日訊(通訊員 王思恩 煙臺日報記者劉潔)1月5日,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化學)又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技術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壟斷。「乙苯共氧化法高效綠色製備環氧丙烷成套技術」項目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成果鑑定,由中國工程院陳建峰院士、蹇錫高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李亞棟院士等行業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成果整體技術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環氧丙烷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高端石化產品,是支撐聚氨酯新材料、精細化工等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有機化工原料,其生產工藝主要有氯醇化法、共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
  • 打破美國杜邦壟斷 自主研發芳綸屏蔽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塗競玉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
  • 中國技術再次打破美國壟斷!
    比鋼鐵還要堅硬的紙,我國的一位女科學家打破了美國壟斷。造紙術在中國己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也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於從古至今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紙對於現在的軍事領域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紙在軍事領域也有很多的用處。在中國航天領域發展的過程當中,為保護好太空人的安全上。飛船的所有材料都必須要可以抵擋住太空中的高輻射,保護在飛船上的物資和太空人的安全也會用到紙。
  • 醫用SEBS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在上周召開的新一代醫用關鍵高分子材料SEBS應用推廣會上,巴陵石化公司宣布,其研發生產的醫用熱塑性彈性體SEBS產品質量達到醫療衛生級標準,打破了國外壟斷,目前具備萬噸級生產能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國家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性能優越的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SEBS被公認是替代軟質PVC的最佳材料。作為醫用輸液管材料的換代品,目前每年醫用SEBS需求量巨大。
  • 華大MGISEQ-T7基因測序儀有望打破歐美進口壟斷
    近日,華大集團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推出一款自主研發的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MGISEQ-T7,被業界評價為「超級生命計算機」。作為第二個可以實現臨床級二代測序儀量產的國家,我國測序市場必將迎來新的變化和契機,而本土自主創新將是打破壟斷的必經之路。作為目前全球日生產數據量最高的測序儀,華大智造的MGISEQ-T7適用於全基因組測序、超深度外顯子組測序、表觀基因組測序、腫瘤大Panel等大型測序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