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網
原標題: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
上海榕融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明年在臨港量產
正在舉行的2020中國工博會上傳來好消息,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預計明年一季度將在臨港實現量產,一舉打破國內耐高溫新材料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的局面。
從科研攻關到走出實驗室,上海榕融用15年時間打通了氧化鋁連續纖維的所有「卡點」。如今,已經打造出一套高鋁氧增強複合材料膠體及預浸料生產、纖維生產、織物生產、結構件生產、定型測試的整體產業鏈。上海榕融技術總工關克田告訴記者,「目前公司中試產線的產量為40噸,明年一季度所有設備在臨港基地完成調試後進入量產,第一年的產能將達百噸規模,力爭在三年內完成年產量300噸的目標。」
氧化鋁連續纖維是國際公認的耐高溫熱端構件新一代主力材料。它是以熔點高達2050℃的氧化鋁為主要成分製造的連續纖維,除具備表面活性高、彈性模量大、抗化學侵蝕能力強等特點外,其單絲抗拉強度極高,具有良好的抗衝擊性和可繞性,可作為增強材料應用到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大構件中。同時,高鋁氧熔點高、熱導率低、絕緣性好,在1650℃燃氣中仍保持完整纖維形態,可滿足在高溫燃氣環境中長期「服役」的要求,在製備耐燒蝕隔熱複合材料方面得天獨厚、不可替代。
性能如此好的耐高溫材料,難度自然不小。同時,由於我國起步又比較晚,國外對此技術實行封鎖,因此長期受制於人。關克田表示,高鋁氧生產工藝橫跨高分子膠體、礦物質幹法紡絲、分子鏈構、高溫燒結晶相化等多學科,各生產環節都是非標設備,因此量產工藝設備的研發難度巨大。同時,基礎原料「氧化物溶膠」的國產化、規模化和生產設備連續化、自動化也是國內連續纖維「難產」的關鍵。
經過跨學科、多領域攻關人員十餘年不斷探索,以及數千萬元的投入,上海榕融完成了工業級國產基礎原料的篩選確認,實現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百噸級國產化設備研發及定型,形成了膠體工業化生產標準程序和膠體產品質量檢測標準,能夠確保溶膠粘度、膠體氣泡、晶粒尺寸、微量成分等關鍵指標的精確、穩定和高效控制,這一技術在國內屬於首創。
「目前40噸中試線出產的氧化鋁連續纖維,各種性能和指標已經接近國際水平,價格比國外進口價格大約降低40%,未來大規模產業化之後,成本還有更多下降空間。」關克田表示。
「一代材料一代裝備」,新材料向工業高端裝備的應用轉化是個系統工程。業內專家表示,今後在航天航空發動機、半導體燒結爐膛、異型大結構承燒架等製造領域,國產高鋁氧新材料大有可為,眾多關鍵核心零部件也將隨著其廣泛應用而迎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