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 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原標題: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

上海榕融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明年在臨港量產

正在舉行的2020中國工博會上傳來好消息,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預計明年一季度將在臨港實現量產,一舉打破國內耐高溫新材料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的局面。

從科研攻關到走出實驗室,上海榕融用15年時間打通了氧化鋁連續纖維的所有「卡點」。如今,已經打造出一套高鋁氧增強複合材料膠體及預浸料生產、纖維生產、織物生產、結構件生產、定型測試的整體產業鏈。上海榕融技術總工關克田告訴記者,「目前公司中試產線的產量為40噸,明年一季度所有設備在臨港基地完成調試後進入量產,第一年的產能將達百噸規模,力爭在三年內完成年產量300噸的目標。」

氧化鋁連續纖維是國際公認的耐高溫熱端構件新一代主力材料。它是以熔點高達2050℃的氧化鋁為主要成分製造的連續纖維,除具備表面活性高、彈性模量大、抗化學侵蝕能力強等特點外,其單絲抗拉強度極高,具有良好的抗衝擊性和可繞性,可作為增強材料應用到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大構件中。同時,高鋁氧熔點高、熱導率低、絕緣性好,在1650℃燃氣中仍保持完整纖維形態,可滿足在高溫燃氣環境中長期「服役」的要求,在製備耐燒蝕隔熱複合材料方面得天獨厚、不可替代。

性能如此好的耐高溫材料,難度自然不小。同時,由於我國起步又比較晚,國外對此技術實行封鎖,因此長期受制於人。關克田表示,高鋁氧生產工藝橫跨高分子膠體、礦物質幹法紡絲、分子鏈構、高溫燒結晶相化等多學科,各生產環節都是非標設備,因此量產工藝設備的研發難度巨大。同時,基礎原料「氧化物溶膠」的國產化、規模化和生產設備連續化、自動化也是國內連續纖維「難產」的關鍵。

經過跨學科、多領域攻關人員十餘年不斷探索,以及數千萬元的投入,上海榕融完成了工業級國產基礎原料的篩選確認,實現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百噸級國產化設備研發及定型,形成了膠體工業化生產標準程序和膠體產品質量檢測標準,能夠確保溶膠粘度、膠體氣泡、晶粒尺寸、微量成分等關鍵指標的精確、穩定和高效控制,這一技術在國內屬於首創。

「目前40噸中試線出產的氧化鋁連續纖維,各種性能和指標已經接近國際水平,價格比國外進口價格大約降低40%,未來大規模產業化之後,成本還有更多下降空間。」關克田表示。

「一代材料一代裝備」,新材料向工業高端裝備的應用轉化是個系統工程。業內專家表示,今後在航天航空發動機、半導體燒結爐膛、異型大結構承燒架等製造領域,國產高鋁氧新材料大有可為,眾多關鍵核心零部件也將隨著其廣泛應用而迎來突破。

相關焦點

  • 打破國際壟斷!上海自主研發高溫新材料,對航空航天意義重大
    這種新材料在工博會上首次發布,即引發高度關注。昨天,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工博會上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這標誌著歷時15年的科研攻關走出了實驗室,打破國外對耐高溫新材料的壟斷,對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業具有重大意義。
  • 環保壓力增大 國產PPS纖維正當其時
    聽說記者要採訪「國產PPS(聚苯硫醚)樹脂、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負責項目研究的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及得陽公司的相關人員,齊聚公司廠區,開始向記者講述這一高科技項目誕生始末。     「得陽公司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精誠合作,歷時6年,將一個被國外長期壟斷的產業成功實現國產化。」
  • 製造晶片的關鍵材料中國企業募資50億有望打破海外的壟斷
    半導體矽片是半導體的支撐材料行業,重要性可想而知。根據預測,2020年全球半導體矽片出貨量為109.21億平方英尺。長久以來,全球半導體矽片行業都處於寡頭壟斷態勢,全球前五的矽片企業,共佔據了行業93%的市場份額。這一境況令人擔憂。但好在,近年來我國晶圓廠密集擴展,矽片需求量不斷增加,再加上國產替代化趨勢,以滬矽產業為首的中國半導體矽片企業,有望實現破局。
  • 國產大飛機C919圖片資料曝光 有望打破波音、空客壟斷
    事實上,此前的10月21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已在某論壇上透露,C919大型客機有望在今年11月2日正式總裝下線。一年多的時間後,這架C919的總裝工作終於完成並將在上海下線。  值得一提的是,中航工業集團旗下的成飛、洪都、西飛、沈飛、哈飛公司等承擔了C919飛機大部件的主要製造任務。在上個月舉行的第二屆民用飛機機電系統國際論壇上,中航工業機電公司董事長王堅表示,根據目前的計劃,C919將於明年三季度在上海首飛。但鑑於不確定性較高,延遲到2017年首飛也有可能。
  • 終結國內耐高溫新材料「卡脖子時代」!這種新型材料將在上海臨港進行量產
    9月16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打造了一套高鋁氧增強複合材料膠體及預浸料生產、纖維生產、織物生產、結構件生產、定型測試的整體產業鏈。
  • 打破美國杜邦壟斷 國產「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亮相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這是中國新材料行業值得慶祝的時刻。
  • 國產航發新突破,c919或將打破壟斷,中科院10年努力沒白費
    雖然西方國家採取了技術壟斷,但是經過我國多年的努力之後,我國國產航發也是喜迎新突破,那就是C919或將打破西方的技術壟斷,當我國傳出這樣的喜訊之後,也說明我國中科院10年的努力沒有白費。航空發動機的重要性如今,航空發動機對一個國家來說十分重要,因為他除了能用在民用方面,也能被用於軍事領域。如果一個飛機缺少發動機,也就意味著人失去心臟一樣。
  • 國產幹法紡聚醯亞胺纖維新材料替代進口
    本報訊 10月26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組織召開了由東華大學和江蘇奧神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十二五」重點投資項目――「幹法紡聚醯亞胺纖維工程化關鍵技術及成套設備研發」項目鑑定會。中國工程院孫晉良院士任專家組主任,中國工程院蔣士成院士等6位行業專家參與鑑定。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國產航發新突破!CJ1000鈦合金葉片通過測試,C919打破美歐壟斷
    航發一直是國產大飛機的關鍵,如今我國在這一領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製的鈦鋁合金髮動機葉片已通過考核,達到理想效果,接下來將裝配到專為C919國產大飛機研製的長江1000發動機上。C919目前已經獲得將近1000架國際訂單,未來量產C919將進軍國際市場,打破波音和歐洲空客的壟斷局面。飛機的心臟是發動機,而葉片是發動機中製造最困難的部分。不僅能減輕重量,而且具有足夠的強度,還能抗高溫腐蝕。採用鈦鋁合金作葉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團隊研製出一種合適的粘結劑,讓氧化釔不掉渣,可以實現發動機的渦輪碟片和渦輪葉片大幅度減重,最終大大提高飛機的效率。
  • 國產F-12芳綸纖維量產 是航空航天重要材料
    8月2日電,新華社報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46所研發的F-12高強有機纖維技術近期經過國內權威專家組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且已實現產業化生產。這預示著我國有望徹底打破發達國家對高強纖維的壟斷地位。
  • 首款國產工業級MEMS噴墨列印頭上市有望打破國際巨頭壟斷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2018年12月16日,上海安諾其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參股公司,蘇州銳發列印技術有限公司成功舉行了中國首款國產工業級MEMS噴墨列印頭新品發布會。此次謝永林博士帶領的蘇州銳發,有望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帶動一大批中國的民族產業。安諾其董事長紀立軍向謝永林博士表達了非常高度的讚譽和評價,他表示雙方科研人員將繼續緊密協作,爭取將雙方產品在市場上形成合力安諾其董事會秘書徐長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能與謝永林博士合作非常幸運。
  • 又一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
    10月25日,中國金屬學會在內蒙古包頭市組織召開了由包頭市威豐稀土電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國產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委會聽取了項目工作報告和技術研究報告,經質詢和討論後形成一致意見,認為基於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的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原材料到成品工藝控制完全自主,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 國產「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打破美國公司壟斷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 這是中國新材料行業值得慶祝的時刻。
  • 5G商用致光纖光纜需求升溫 上遊材料望打破國際壟斷
    記者從業內獲悉,未來有望逐步實現國產替代,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際巨頭對國內SEP市場的壟斷。  有機構指出,「5G基站緻密化+前傳光纖網絡」將為光纖光纜行業打開新的成長空間。一方面,隨著頻率的快速提升,5G基站密度相比4G將大幅度增加,而根據FTTH council的測算,5G基站所需光纖數量將是4G的16倍以上。另一方面,5G引入CU/DU兩級架構,前傳網絡將帶來光纖的全新需求。
  • 華大MGISEQ-T7基因測序儀有望打破歐美進口壟斷
    雖然國產儀器在價格上有一定優勢,但是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卻不明顯。作為第二個可以實現臨床級二代測序儀量產的國家,我國測序市場必將迎來新的變化和契機,而本土自主創新將是打破壟斷的必經之路。作為目前全球日生產數據量最高的測序儀,華大智造的MGISEQ-T7適用於全基因組測序、超深度外顯子組測序、表觀基因組測序、腫瘤大Panel等大型測序項目。
  • 我國發動機耐高溫提高150度並減重 全靠這種材料
    但近些年來,我國發動機行業呈現普遍式突破的狀態,國產發動機已經在軍事裝備中佔據主導地位。近日,又有好消息傳來,我國通過在發動機噴口調節片上使用連續碳化矽纖維材料,顯著提升了整體性能。用於耐高溫複合材料的連續微晶剛玉陶瓷纖維碳化矽(SiC)纖維具有高強度/模量、耐高溫/氧化、抗蠕變、耐化學/鹽霧腐蝕、電磁特性優良等特點,可以在尖端領域作為高耐熱、抗氧化材料以及增強材料,特別適合作為航空發動機、臨近空間飛行器和重返大氣層太空飛行器熱結構的主材料,並對核能材料開發大有裨益。有說法稱碳化矽將成為21世紀最有前景的高新材料之一,具有廣闊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 國產聚苯硫醚纖維實現產業化生產
    國產聚苯硫醚纖維實現產業化生產 2008-07-25 00:00:00 來源: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由四川得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級高新產品研發項目
  • 打破晶片壟斷,是國產晶片公司一項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
    2.國產晶片企業面臨的難題晶片製造是非常精密的工序,需要把小如細胞的電子元器件有序的排列在晶片內部,這是必須用光刻機才能完成這項工作的。由於起步較晚,目前我國尚不具備生產高性能光刻機的能力。4.打破晶片壟斷的任務艱巨而又光榮要打破晶片壟斷,實現晶片自給單靠國家對產業的扶持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國產晶片公司要靜下心來,腳踏實搞科研,一門心思做產品,捨得投入,著眼未來。
  • 遭日美壟斷的核心部件,被這家中企打破壟斷,國產替代迎來曙光
    據Yole Development公布的數據,全球移動終端射頻前端市場規模在2018年為150億美元,而5G推動需求量增加、單機射頻晶片價值的增長等,使得這一數字在2025年時有望提升至25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