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國內耐高溫新材料「卡脖子時代」!這種新型材料將在上海臨港進行量產

2020-09-17 周到客戶端

9月16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打造了一套高鋁氧增強複合材料膠體及預浸料生產、纖維生產、織物生產、結構件生產、定型測試的整體產業鏈。這標誌著歷時十五年的科研攻關走出了實驗室,國內耐高溫新材料的「卡脖子時代」終於結束。

氧化鋁連續纖維是國際公認的耐高溫熱端構件新一代主力材料,高鋁氧生產工藝橫跨高分子膠體、礦物質幹法紡絲、分子鏈構、高溫燒結晶相化等多學科,各生產環節都是非標準設備,因此量產工藝設備的研發難度很大。

赤羽氧化鋁連續纖維是以氧化鋁為主要成分製造的連續纖維,除了具備表面活性高,彈性模量大、抗化學侵蝕能力強等特點外,其單絲抗拉強度極高,具有良好的抗衝擊性和可繞性,可作為增強材料應用到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大構件中。

同時高鋁氧熔點高,熱導率低、絕緣性好,1650 ℃ 燃氣中仍保持完整纖維形態,滿足在高溫燃氣環境中長期服役的要求,在製備耐燒蝕隔熱複合材料方面得天獨厚、不可替代。

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工關克田介紹說:

打個比方,這就相當於在水泥中加入了鋼筋,在其他複合材料中加入這種纖維,可以使產品在高溫下還能保持一定的柔韌性和強度。今後在航天航空發動機、半導體燒結爐膛、異型大結構承燒架等製造領域,國產高鋁氧新材料將擁有廣闊的市場。」

據了解,該公司研製成功的高鋁氧是國內最新型的超輕質高溫絕熱材料之一,它採用高分子溶膠凝膠法配置氧化鋁溶膠,經過一系列複雜工藝後得到成品氧化鋁連續纖維,纖維直徑為7-12微米,外觀白色,光滑柔軟,富有彈性,常規使用溫度可達1375度,具有良好的高溫穩定性,導熱率低。

上海榕融擁有的氧化鋁連續纖維專用紡絲甬道技術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百噸級氧化物溶膠生產技術國內首創突破了國內工業化生產卡點,氧化鋁連續纖維原絲鋪絲烘乾技術大大降低產品價格。

目前,上海榕融公司已完成40噸中試產線建設,質量對標國際行業標杆,所有工藝裝備全部自研,核心裝備及原料國產化,擁有完全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

關克田介紹:

我們計劃在臨港建立百噸級產線,預計今年年底將落戶臨港,明年完成設備搭建和調試後正式投產,預計可實現年產量300噸。同時,計劃通過與國內外產業鏈下遊骨幹企業合作,力爭三年內完成氧化鋁連續纖維的產業轉化,為高端裝備升級換代提供高溫高強複合材料異型大結構件。」

來源:周到

相關焦點

  • 上海自主研發高溫新材料,對航空航天意義重大
    直徑為7-12微米,看上去像一卷白色綢緞,摸上去光滑柔軟且富有彈性,常規使用溫度可達1375℃,高溫穩定性好且導熱率低。這種新材料在工博會上首次發布,即引發高度關注。昨天,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工博會上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這標誌著歷時15年的科研攻關走出了實驗室,打破國外對耐高溫新材料的壟斷,對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業具有重大意義。氧化鋁連續纖維是國際公認的耐高溫熱端構件新一代主力材料,由於生產工藝橫跨紡織、化學等多學科,各生產環節都是非標設備,因此量產工藝設備的研發難度很大。
  • 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 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上海榕融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明年在臨港量產正在舉行的2020中國工博會上傳來好消息,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預計明年一季度將在臨港實現量產,一舉打破國內耐高溫新材料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的局面。
  • 上海民企與交大深度合作 實現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量產
    本報記者近日走訪部分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聚焦超導材料、幹細胞研究、轉化醫學和腦科學以及人工智慧等領域,今起推出系列報導並請院士等專家點評。  第二代高溫超導材料及其應用,是全球競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低溫超導材料相比,這種新材料能在較高溫度下達到「零電阻」,在電力能源、高端醫療設備、軌道交通、大科學工程、軍工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 俄研製新材料氰化鉿陶瓷可耐4200攝氏度高溫
    用途:傳統可用作耐火材料、導電材料、耐磨潤滑材料以及鑄造、翻砂、壓模及高溫冶金材料,新型用作柔性石墨密封材料,汽車電池,新型複合材料等。 2 國內耐高溫材料的領先企業 最近一種新型特種透明陶瓷塗料面世,耐溫突破2000℃,這種塗料就是志盛ZS-1051耐高溫透明阻燃防氧化塗料。
  • 新材料專題報告:聚碸,機械性能優秀的耐高溫特種工程塑料
    聚芳碸可用作耐高溫工 程材料,與聚四氟乙烯、石墨進行混合填充後,適用於在高溫、高負荷環境下 工作的軸承材料。目前階段,大量聚碸膜主 要通過靜電紡絲技術以及表面改性技術,得到新型的聚碸超細纖維薄膜(直徑 1-2um),並將其用於吸附有機染料和蛋白質。首先將靜電紡絲得到的 PSU 薄 膜在 188 ℃的高溫下進行熱處理,這一過程可顯著的提高該種材料的力學強度。
  • 新材料專題報告:聚碸,機械性能優秀的耐高溫特種工程塑料
    聚碸改性材料也在新材料中佔有一席之地,現階段大量研究機構在聚碸材料中 添加其他的材料進行共混制膜,像 PSU/ABS、PSU/PET、PSU/PBT 可以有 效地改善膜的性能。目前國內對於聚碸製備的研究眾多,方法各有優劣。聚碸纖維製備和聚碸膜製備均需要高超的工藝技術。目前階段,大量聚碸膜主 要通過靜電紡絲技術以及表面改性技術,得到新型的聚碸超細纖維薄膜(直徑 1-2um),並將其用於吸附有機染料和蛋白質。
  • 上海矽酸鹽所:薪火相承一甲子 材料築夢新時代
    1959年獨立建所後,上海矽酸鹽所先後開創了我國結構陶瓷、功能陶瓷、人工晶體、特種無機塗層、特種玻璃以及無機非金屬材料分析測試與表徵等多個研究領域,為我國先進無機材料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開拓性貢獻——率先開展高溫氧化物陶瓷研究。
  • 打破國內OLED材料壁壘,10.5億元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產業化量產...
    集微網消息,10月23日,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產業化量產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江蘇泰興經濟開發區舉行。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產業化量產項目,總投資10.5億元,是中科院院士李亞棟主導設計的科創型、引領型項目,主產品為新型OLED材料,廣泛應用於電視、手機等OLED顯示,項目建成後可形成年產18.9噸OLED發光材料和空穴傳輸材料的生產能力。
  • 俄羅斯科學家打破美國記錄,研製出世界上最耐高溫材料
    俄羅斯最新研製的材料可承受4000°C以上的溫度,此前美國的記錄是3800°C。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 (МИСиС)材料科學家們研製出一種獨特材料,該材料可承受4000℃以上的溫度,成為世界上最耐高溫的材料。
  • 中國半導體不再被「卡脖子」,從材料開始,解密十大新材料替代現狀
    目前隨著下遊多方需求恢復的共振,將史無前例的帶動半導體行業在 5G 的飛速發展,再創新高。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盛證券的研究報告《國產替代揭開序幕,新材料行業春天將至》,揭秘在半導體行業穩步增長的大背景下,半導體材料和顯示材料的國產替代邏輯。
  • 國內改性塑料企業在5G材料布局
    慧聰塑料網訊:改性塑料在5G時代可用於設備的外框、鍵盤、後蓋、中框、支架等部件,具有外殼包覆、裝飾、支撐和連接等作用,如5G基站外殼、濾波器、天線振子、手機後蓋及中框等等,應用廣泛,市場可期。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國內改性塑料企業在5G領域的布局。
  • 中國半導體不再被「卡脖子」!從材料開始,解密十大新材料替代現狀...
    目前隨著下遊多方需求恢復的共振,將史無前例的帶動半導體行業在 5G 的飛速發展,再創新高。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盛證券的研究報告《國產替代揭開序幕,新材料行業春天將至》,揭秘在半導體行業穩步增長的大背景下,半導體材料和顯示材料的國產替代邏輯。
  • 中國半導體不再被「卡脖子」!從材料開始,解密十大新材料替代現狀
    新材料的引入以及相應的新材料技術與微納製造技術相結合共同推動著集成電路不斷發展。集成電路製造工藝用到元素已經從 12 種增加到 61 種。伴隨微納製造工藝不斷發展,對材料的純度,納米精度尺寸控制、材料的功能性等都提出了嚴苛的需求。
  • 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產業化量產項目開工
    (記者 蔣凱)10月23日上午,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產業化量產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泰興經濟開發區舉行。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亞棟,我市市委書記劉志明,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坤,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雲,市政協主席劉榮華出席並為項目培土奠基。
  • 新增高強度耐高溫光敏樹脂材料:Somos Taurus
    新增黑色、耐高溫90度、高強度光敏樹脂Somos Taurus 一、產品描述 這也是一種光敏樹脂材料,黑色,主要特點是耐高溫高強度耐用,固化之後強度比ABS要好一點。
  • 創新攻堅 獻禮國慶——中國建材展廳再添新材料!
    >中國建材作為一家具有改革和創新精神的中央企業,砥礪奮進,創新發展,推進水泥產業升級優化,解決材料領域「卡脖子」技術,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形成基礎建材、新材料、工程技術服務三足鼎立的業務格局氮化硼纖維(山東工陶院)氮化硼纖維具有耐高溫、耐化學腐蝕 、介電性能優異、吸收中子優異的綜合性能,在抗燒蝕透波材料、電池隔膜材料、中子防護材料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是重點經濟發展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軍民兩用關鍵原材料。
  • 新材料構建新體系 新發展引領新未來——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更加關心和重視身體健康,更加渴求綠色、安全的產品。基於生物技術的綠色材料生產,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方向,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一定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陝西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非常豐富,西安在材料領域有一定基礎,一些材料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 光啟技術「隱身衣」量產,中國超材料技術領跑全球
    據一位來自某航空裝備研究院的專家透露,光啟提供的尖端航空裝備隱身解決方案,通過運用成熟的超材料電磁波偏折技術,使隱身不再依賴於幾何外形的改變,可以實現面向全系統多頻段的隱身處理,大幅提升了航空裝備的作戰性能。在現代軍事技術已進入「被發現等於被消滅」的智能化作戰階段,我國的軍事裝備亟待升級換代,預計未來3-5年,越來越多的新型裝備將完成定型。
  • 新材料爭奪戰:廣東向世界發起衝擊
    然而,隨著一個個行業「破壁者」加快行動,新的突破口或將打開:深圳烯灣科技自主研發碳纖維的「下一代」碳納米管材料,在全球率先突破量產難題;全球負極材料銷量「七連冠」貝特瑞集團新成立石墨烯事業部,要從多個石墨烯產業應用方向中找出「殺手級」應用;全國在建最大的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中國納米谷」落地廣州,21個高端項目成果陸續轉化……
  • 電解液新型鋰鹽材料之雙氟磺醯亞胺鋰深度報告
    我們認為,新型電解液溶質,尤其是 LiFSI, 將成為高鎳時代電解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主要源於 LiFSI 無論是在熱穩定性上還是導電率上均優於 LiPF6,並具備產業化生產條件,無論是作為添加劑,或者是作為核心溶質,均可以說是 LiPF6 的最佳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