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改性塑料企業在5G材料布局

2020-11-29 同花順財經

慧聰塑料網訊:改性塑料在5G時代可用於設備的外框、鍵盤、後蓋、中框、支架等部件,具有外殼包覆、裝飾、支撐和連接等作用,如5G基站外殼、濾波器、天線振子、手機後蓋及中框等等,應用廣泛,市場可期。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國內改性塑料企業在5G領域的布局。

一、沃特股份

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辦於2001年,專業從事特種高分子材料、環保工程塑料的研發、生產。

沃特的5G材料解決方案主要包括納米高頻材料(包括LCP、PPO/PPE、PP等,目前沃特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提供所有I型、II型和III型LCP供客戶選擇的供應商),以及電磁屏蔽材料和高導熱散熱材料,產品線涵蓋的主要行業包括通信、IT、金融、手機、汽車、家電等領域。

除此之外,PTFE是5G基站頻用高頻PCB的關鍵填充材料,沃特通過收購德清科賽51%股權布局PTFE,是國內唯一可供高頻PCB用PTFE的企業。德清科賽是業內先的含氟高分子材料企業,高頻設備用薄膜已形成量產。

二、普利特

在5G材料方面,普利特是國內第一家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LCP聚合生產能力的企業,其全資子公司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在2012年6月建成第一期3000噸/年熔融縮聚生產線,並於2013年6月份正式投產。後續陸續建成二期10000噸/年生產線,三期高溫LCP樹脂3000噸/年生產線。

三、金髮科技

5G材料方面,金髮科技全資子公司珠海萬通特種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的年產1000噸LCP聚合裝置於2014年初投產。此外,自2016年1月開始建設的年產3000噸LCP聚合裝置擴產項目進展順利,目前已投產並實現銷售。

四、萬華化學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化工新材料公司,5G材料方面,萬華有PP、PC材料布局,主要應用於手機後蓋、5G天線罩等。

五、新和成

浙江新和成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1月,是上市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定位於開發、生產和銷售高端工程塑料產品,主要以高性能樹脂的聚合工藝研發及改性應用為基礎,產品有NHU-PPA(高溫尼龍樹脂)、NHU-PPS樹脂。

六、合肥傑事傑

上海傑事傑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辦於1992年,是一家致力於工程塑料、新型複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研發、製造的高科技集團公司。

在5G材料方面,傑事傑有布局低介電PPO、PPS、PP等。

七、中廣核俊爾

中廣核技旗下的子公司在5G方面的布局,包括研發低介電常數PPS、電磁屏蔽材料、5G線纜材料等。

八、聚賽龍

廣州市聚賽龍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專業從事塑料改性、工程塑料合金、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熱塑性彈性體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5G通訊用材料方面,聚賽龍開發了系列低介電常數、低介電損耗、高介電強度的材料,主要包括玻纖增強改性PPS、玻纖增強改性SPS、增韌增強改性PC、增強改性PA、增強阻燃改性PP等,用作5G基站、智能終端等產品的殼體、防滑材料。

九、銀禧科技

廣東銀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7年,目前形成年產30萬噸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生產能力,成為中國重要的高分子新材料生產企業之一。

5G材料方面,銀禧科技聚醯亞胺(PI)相關合成物材料目前處於中試生產階段。

十、華力興

深圳華力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專業從事高端改性工程塑料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在5G領域的布局有5G通信用納米注塑新型材料、智能天線用LDS雷射成型材等。

十一、深圳中塑

中塑新材料有限公司專注於消費類電子行業新材料應用與開發,隨著智慧型手機的不斷發展以及5G的到來,中塑先後推出具有金屬質感的NMT系列納米注塑專用工程塑料,手機蓋專用加硬PC、IMT以及LDS工藝製程專用材料,已經在多家知名品牌終端設備上成功應用及量產。

十二、同益股份

深圳市同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從事化工及電子材料應用專業服務的先行者,產品主要為工程塑料、彈性體塑料等化工材料及太陽能電池銀漿等電子材料,廣泛應用於手持終端、家電、LED照明、太陽能等領域。

同益股份也有布局5G低介電低損耗改性塑料,適用於5G基站及相關產品,目前已有部分天線相關產品進入量產銷售階段。

十三、蘇州納磐新材料

蘇州納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專業提供從納米粉體製備到特種工程塑料到碳纖維複合材料等綜合材料解決方案的科技型企業,擁有聚苯硫醚(PPS)核心改性技術,在5G領域的布局有低介電PPS等。

十四、蘇州歐瑞達

歐瑞達定位於高性能聚合物循環利用、改性、定製、加工、配色,是集工程塑膠原料及製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5G領域的布局主要是低介電PPS材料等。

十五、新力新材

浙江新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7年,專注於改性塑料領域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提供。新力新材連續5年為華為公司供貨,基站用改性塑料材料年均供貨量300餘噸,開始已經在研發5G領域的改性塑料。

十六、南京海兆新材料有限公司

南京海兆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專業從事塑料染色、造粒加工;色母粒製造;工程塑料改性。在5G領域主要有低介電PPO材料等。

十七、深圳大金創新材料

深圳大金獨改性工藝生產八大類高耐高溫材料,包括PPA、PA46、PA6T、PARA、PA9T等,在5G領域主要有低介電手機中框料PARA。

十八、方康塑料

重慶方康塑料科技有限公司主營聚苯硫醚(PPS)樹脂及其複合材料,產品在汽車、電子電氣、工業、家電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5G領域的布局也主要是PPS材料。

相關焦點

  • 國內改性塑料領域領先企業會通股份
    今日科創板我們一起梳理一下會通股份,公司主要從事改性塑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性能化、功能化的材料整體解決方案,是國內規模最大、客戶覆蓋最廣的改性塑料企業之一。公司擁有聚烯烴類、聚苯乙烯類、工程塑料及其他類多種產品平臺,產品種類豐富,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產品品種 300 多項。
  • 一文了解中國改性塑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2020年),國內龍頭...
    國內改性龍頭企業崛起  一直以來,國內改性塑料高端市場被巴斯夫等國際知名企業壟斷。近年來,金髮科技、會通股份、普利特等迅速崛起,逐漸滲透至高端市場。  截至2019年底,會通股份擁有改性塑料產能35.96萬噸,當年產量為35.88萬噸,產能利用率為99.78%,產銷率96.14%。當年,國內改性塑料規模企業中,金髮科技市佔率為11.35%,居國內行業之首,會通股份、普利特分別為2.45%、2.19%,分列第二、三位。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改性塑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進口...
    」的不斷推進和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改性設備及技術不斷成熟,整個改性塑料工業體系亦不斷完善,有力推動了塑料加工業從以消費品為主到快速進入生產資料領域的重要轉型,大大促進了塑料加工業的升級與發展。改性塑料材料主要被用於製造家電的殼體、葉片、外飾等部件。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家電的國內市場迅速擴大。此外,我國家電業出口持續增長,在全球家電行業的地位持續提升,已成為我國全球化程度較高的行業之一。國內外市場需求促進著我國家電市場的蓬勃發展,同時帶來上遊改性塑料行業需求的快速增長。我國家電領域改性塑料使用量已經從2015年的360萬噸提升至2019年的460萬噸,保持持續增長。
  • 淺析塑料改性的目的及意義
    塑料製品雖然具有密度小、耐腐蝕、絕緣性好等優點,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中對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已有的均一聚合物加工的塑料製品難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在實踐中人們發現,通過化學或物理的改性技術,可由少量的幾種樹脂為起點獲得多種性能優異的改性新品種。
  • 沃特股份:5G材料環節核心頻受益標的,基站高頻PCB板和手機天線FPC...
    本文來源:華創證券 原文標題《沃特股份:5G材料環節核心頻受益標的,基站高頻PCB板和手機天線FPC基材國內龍頭》公司是國內改性塑料領軍企業局,積極布局5G材料探尋突破。公司主要產品為改性塑料及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客戶包括富士康、三星、聯想、中興通訊、海信、創維等電子電氣、家電行業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公司首發項目預計新增改性塑料產能12萬噸/年,貢獻淨利潤2.6億,公司業績體量有望翻10倍。改性塑料行業景氣低迷,公司通過外延併購積極布局5G材料如PTFE、LCP等,有望實現從改性塑料「小而美」向國內5G材料領軍企業的轉型。
  • 當5G降臨,塑料行業迎來哪些新機遇
    目前我國從事塑料改性的企業3千餘家,產能2千噸的100多家,而且投資企業數隨著塑料應用市場的擴張帶動市場總量的更大擴張,加上國內再生塑料行業進入清退狀態,很多再生塑料的廠家轉型做改性塑料研發,行業對改性塑料的產能要求越來越大,業內企業也都在增大投資力度。
  • 中國改性塑料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改性塑料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新材料行業,已得到了廣泛應用。我國改性塑料產業僅有20多年的歷史,截至**我國有上千家企業從事改性塑料生產,但規模企業(產能超過3000噸)的只有70餘家,總產能超過了200萬噸。從產能上看,國內企業佔73%左右,國外或合資企業佔比約為27%,但從市場佔有率情況來看,國內企業市場佔有率僅為30%,而國外企業市場佔有率高達70%。
  • 從限塑令到禁塑令,不是針對塑料,是為了加快改性塑料產業的發展
    從行業產銷率來看,中國塑料製品總體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2016-2019年產銷率在100%以下,同時,塑料製品出口高速增長,國內銷售量下滑,反映了國內塑料市場內需不足。塑料不是敵人,而是人類的一項偉大發明。它耐用、廉價、輕質且用途廣泛,創造了許多社會效益。
  • 「限塑令」倒逼塑料企業轉型升級 可降解材料「火」了
    隨著我國禁塑工作全面實施,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PBAT需求量有望突破1000萬~1500萬噸。有關專家認為,循環經濟是塑料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限塑令』的實施為塑料用品生產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重慶市晟世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劉星言表示。近日,該公司與重慶長壽經開區籤約,投資化工新材料項目,達產後年銷售收入超百億。
  • 國內PPS改性企業20強,PPS的合成方法和聚合廠家
    國內PPS改性企業20強 國內外PPS改性企業眾多,如國際知名的東麗、塞拉尼斯、寶理、SABIC等,而國內PPS改性企業也不遑多讓。在5G領域的布局有低介電PPS等。官網:http://sinovictory.com13、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聚隆專注於改性工程塑料的研發,服務於汽車、高速鐵路、電子電器等行業。產品有改性尼龍材料、改性PP、改性PPS材料等。
  • 國內產能將翻番 多個企業紛紛布局 生物可降解塑料迎發展風口
    據了解,2019年8月,康輝石化和大連理工大學合作,自主研發「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生產配方,並在今年年初投資建設,並於12月25日順利投產。相關負責人表示,康輝石化年產3.3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落成,標誌著恆力石化進軍可降解塑料市場,其聚酯業務板塊產能結構升級與規模工藝優勢也將更明顯。
  • 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產品也能用到改性塑料!
    改性塑料材料作為先進高分子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廣泛應用於家電、汽車、電子電氣等各個領域。針對充電設施行業,改性塑料行業部分領先企業,已經針對高分子材料在充電樁上的應用進行了充分研究,有能力提供針對充電樁的高分子材料整體解決方案。
  • 廣州聚賽龍IPO:大行業裡的「小公司」,改性塑料市場佔有率不足1%
    11月20日,廣州市聚賽龍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賽龍)發布了創業板IPO問詢回復函,並同步更新了招股說明書。  9月18日,聚賽龍的上市材料獲得受理,該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改性塑料。
  • 玉米改性澱粉竟有諸般變化 將代替部分塑料
    倔強師徒探路新行業「變化可不止72種,在美國有3000多種玉米改性澱粉呢!」劉偉鵬說,實驗手段可讓玉米澱粉的分子結構千變萬化,其產物統稱為「玉米改性澱粉」,相應的用途也是千變萬化。走出實驗室,踏進美國密西根州的廣袤玉米田,劉偉鵬博士與玉米結緣始於結識密西根州立大學生物質材料專業的一位教授。「當時覺得老爺爺做的東西真好玩,就跟著他讀博士做研究。
  • 聚石化學陳鋼:改性塑料在塑料加工領域所佔比例正逐步擴大
    聚石化學董事長、總經理陳鋼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隨著改性塑料技術、改性設備不斷發展,改性塑料在塑料加工領域所佔的比例正逐步擴大,並已廣泛應用到燈飾、電子電器、汽車、線纜、醫療衛生等領域。 聚石化學主營阻燃劑、改性塑料粒子及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國內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產能梳理(已投產)
    國內已投產企業新增兩家,新增產能5.5萬噸/年,目前國內PBAT已投產產能總計 23.3+ 萬噸/年,如後為各企業的詳細介紹。新疆藍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2月,是以高分子材料製造和深加工為主業的國家級化工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
  • 改性塑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行業產值將超2000億
    近年來,中國改性塑料行業隨著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連續十年經濟技術指標穩步較快遞增,但受到技術因素的制約,目前國內改性塑料產品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 「禁塑令」下生物可降解材料迎風口,寧波企業紛紛搶奪這片「藍海」
    繼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後,近期,北京、山東、浙江等多地出臺了升級版的「限塑令」,變成了「禁塑令」。「禁塑」後可以替代塑料的材料迅速站上風口,尤其是為「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為了搶奪這片「藍海」,很多科研機構和企業早就開始摩拳擦掌,寧波上市公司也不例外。
  • 盤點|15家可降解塑料上市企業一覽
    今天我們獨闢蹊徑,去看看國內有哪些可降解塑料上市企業吧!(如有遺漏,歡迎留言補充~!)金髮科技(600143)金髮科技是亞洲唯一完整掌握聚合、改性及終端應用核心技術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生產企業,生物降解薄膜類原料銷量全球前三、亞洲第一。
  • 國內13家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生產企業在建項目一覽
    國內PBAT在建企業及產能。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建企業共13家,在建產能99.4+萬噸/年。  3、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國內外市場的發展,公司正加緊建設新產能和開發新的生物降解塑料以應用於更多領域。目前在建6萬噸PBAT生產線進展順利,預計新建產能將於2021年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