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令」下生物可降解材料迎風口,寧波企業紛紛搶奪這片「藍海」

2020-11-25 澎湃新聞

到今年年底,多種塑料製品將要告別我們的生活,迎來它們的「大限」。繼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後,近期,北京、山東、浙江等多地出臺了升級版的「限塑令」,變成了「禁塑令」。「禁塑」後可以替代塑料的材料迅速站上風口,尤其是為「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為了搶奪這片「藍海」,很多科研機構和企業早就開始摩拳擦掌,寧波上市公司也不例外。10月12日,長鴻高科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投建60萬噸/年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PBAT/PBS/PBT靈活柔性生產項目。

不少寧波企業提前布局

長鴻高科今年8月28日登陸A股主板市場,主要從事熱塑性彈性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市值為89.89億元。

此次公司擬投建的項目分二期進行,每期30萬噸/年,總建設周期5年。「本項目符合國家降低環境汙染產業規劃的產業政策要求,產品具有強大的替代其他塑料製品能力,市場廣闊。」長鴻高科表示,第一期首次先行建設10萬噸/年生產線,可根據市場需求靈活生產PBAT、PBS、PBT等不同產品,同時具備擴鏈改性生產其他不同牌號產品的能力。

據了解,其實不止長鴻高科,此前已有不少寧波企業對可降解塑料進行了提前布局。

今年7月份,由恆天生物基材料工程技術(寧波)有限公司實施的聚乳酸高倍率發泡材料及耐熱製品成型產業化項目,正式通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鑑定,該項目填補了國內聚乳酸連續發泡生產工藝、裝備及產品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日前,寧波家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家聯科技」)創業板IPO獲得受理。家聯科技主要從事塑料製品及生物全降解製品的生產與銷售,是塑料餐飲具製造企業。公司業務也涉及生物降解塑料,營業佔比在逐年提升,2017年-2019年,生物全降解材料製品的營佔比分別為0.75%、2.42%和3.55%。

寧波科研機構早已開始攻關

不僅企業,科研院所也早就開始研究可降解塑料。「我和我的團隊用了十幾年時間研究成功了耐熱聚乳酸(PLA)發泡材料及其產品,目前已經量產。」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教授朱錦向記者表示,聚乳酸是公認最有可能大規模應用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之一,但是聚乳酸存在耐熱性差(使用溫度低於50℃)、性價比低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聚乳酸的應用領域。

寧波材料所針對這些問題,經過多年攻關成功開發出了耐熱聚乳酸發泡材料。「聚乳酸熔體強度太低無法直接發泡,通過改性技術在保證耐熱性情況下把聚乳酸熔體強度提高了70倍,滿足了發泡要求。」朱錦說,同時通過與發泡設備公司聯合攻關,開發出了針對聚乳酸的專有連續發泡裝備。

「總之,我們攻克了聚乳酸耐熱性、可發泡性以及專有發泡裝備等行業性難題,率先實現聚乳酸發泡片材產業化生產。」朱錦說,耐熱聚乳酸發泡材料可代替傳統聚苯乙烯(PS)發泡材料用於餐盒、食品包裝、快遞等領域。該項技術大大提高了聚乳酸的性價比。

「寧波作為全國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了『油頭化尾』的全產業鏈集群。」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相關產業的崛起,寧波具備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世界領先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的基礎和潛力。(來源:東南商報)

項目徵集

為引導可降解材料行業持續快速發展,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三鏈」聯動,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解決國內眾多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融資「難、貴、慢」的困境,2017年中國化工報社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指導下,聯合金融界、投資機構、化工多家上市企業,共同制定並發布《促進「產業+金融」行動計劃》和成立了化工產業金融聯盟和組建了化工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構築了良性發展、高速推進的產業金融生態圈。現面向全國徵集「可降解材料項目」。

徵集範圍

*生物降解合成樹脂類:包括聚乳酸PLA、PBAT/PBS、PCL、PHA、澱粉基、PPC以及PGA等;

*材料改性類:包括生物基塑料改性、PLA、PBAT/PBS等;

*助劑類:包括成核劑、抗水解劑、擴鏈劑、著色劑、增韌劑、抗菌劑、相容劑等;

申報要求

*屬於國家產業政策鼓勵扶持的新材料、高科技、環保節能項目;

*具有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證明,處於國內或國際領先水平優先;

*項目已經投產或中試小批,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項目優先;

*項目股權結構清晰,管理團隊有專業經驗。

截止時間

2020年11月15日

說明

本次項目徵集、匯總和篩選工作將由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與投資管理處中心負責,請按照附表要求認真填寫項目申報表,以郵件形式發送至中國化工報社。徵集匯總篩選合格的項目可優先入選化工新材料投融資項目庫,屆時中國化工報社將舉辦「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第三屆》石油和化工產業金融創新聯盟年會」將組織上市化企、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公募(私募)基金、證券公司投行等機構投資人與項目方對接,為投資方與項目方搭建直接對話的平臺,提高資本找項目、項目找資本的效率和成功率,推動可降解材料項目的落地和發展。

聯繫方式

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與投資管理中心

聯繫人:張老師 夏老師

項目申報表索取請致電:010-82035340 13811702749 13501356306

項目申報發送郵箱:hgtrz2017@163.com

添加時註明單位名稱、姓名、職務、項目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禁塑令」下生物可降解材料迎風口,寧波企業紛紛搶奪這片「藍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禁塑令」下生物可降解材料迎風口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繼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後,近期,北京、山東、浙江等多地出臺了升級版的「限塑令」,變成了「禁塑令」。「禁塑」後可以替代塑料的材料迅速站上風口,尤其是為「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為了搶奪這片「藍海」,很多科研機構和企業早就開始摩拳擦掌,寧波上市公司也不例外。
  • 可降解塑料:「禁塑令」下的環保替代藍海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受全球「限塑」、「禁塑」法令影響,全球部分地區開始大規模限塑以及國內禁塑政策逐步實施,可降解塑料需求持續增長。根據IHSMarkit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可降解塑料產量為117.4萬噸,預計2024年可達133.4萬噸。
  • 「禁塑令」下 可降解發泡材料成新寵
    是時候從「限塑令」升級到「禁塑令」了!本著循環經濟「減少使用」的首要原則,Interfoam一直倡導廣泛使用新型環保發泡材料。 Interfoam著力聚焦環境友好新型可降解的聚乳酸(PLA)複合發泡材料,具有100%完全生物可降解性和優良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
  • 中糧科技、梅花生物、莫高股份,禁塑令下,可降解材料哪家強?
    種種跡象表明,此次「禁塑令」來勢洶洶,從「限塑令」到「禁塑令」,可降解材料可能真的要迎來行業發展的巨大風口。資本市場的炒作早已開始而在資本市場,這種對於可降解材料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早有表現。2020年7月,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確保如期完成2020年底塑料汙染治理各項階段性目標任務,國家發改委聯合八部門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 史上最嚴「禁塑令」拍馬趕到 可降解塑料千億藍海市場即將啟航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對於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視,為對抗白色汙染,全球禁塑熱潮持續升溫。今年一月我國發布了史上最嚴「禁塑令」,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政策的東風下,可降解塑料順勢進入了黃金髮展期。多家廠商擴充了可降解塑料的產能,準備乘勢而起。僅就中國市場而言,可降解塑料就是一個百億級別的風口,並有千億級的潛在空間,這個巨大的市場即將爆發,大小玩家已準備起跑。
  • 擴大「禁塑令」朋友圈勢在必行
    鄭建鋼「今年1月1日起,國家『限塑令』正式升級為『禁塑令』。這兩天我們銷售的電話可以說天天被客戶催交貨。有存量客戶,也有通過網絡搜索、熟人介紹的新增客戶,都急著要全生物降解塑膠袋。」慈谿市和達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科傑告訴記者,目前該企業的訂單已排至春節前。
  • 可降解塑料爆發!「最嚴禁塑令」下千億藍海起航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對於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視,為對抗白色汙染,全球禁塑熱潮持續升溫。根據歐洲生物塑料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產能達到117.4萬噸,較2018年增長10萬噸,同比增速達9.01%。預計2024年將達到133.4萬噸,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9%。
  • 「禁塑」新起點,可降解塑料的春天來了嗎?
    記者注意到,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製品的使用,各地新政也著重提出加快推廣可替代產品和模式的應用。新政背景下,可降解塑料市場似乎前景可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仍新增了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1.8萬家,同比增長了12%。站在國內「禁塑」的新起點,產業鏈上的經銷商、工廠如何適應新政環境?
  • 海南「禁塑令」開始實施 企業和公眾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
    海南「禁塑令」開始實施 企業和公眾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 2020-12-04 08:30:53 來源:法治日報 《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自12月
  • 「最嚴」禁塑令落地,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這份「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釋放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據央視報導,目前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也有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飲用的杯蓋來代替。這一禁塑令的落地實施,以及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也宣布採用生物可降解餐具,將加速釋放可降解塑料行業的利好。
  • 環保行業:中國最嚴禁塑令下 塑代材料迎來最佳紅利期
    提高回收率困難情況下,全球致力於尋找塑料替代品  為對抗白色汙染,全球禁塑熱潮持續升溫,而從替代材料選擇上各國存在區別。自2011年開始實施禁塑令的義大利,將於2021年起對塑料的使用徵收每公斤45歐分的稅,由于禁塑時間早,義大利以第一代澱粉基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為主,並擁有全球最大的澱粉基塑料企業Novarnont公司。
  • 「最嚴」禁塑令落地 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這份「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釋放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據央視報導,目前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也有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飲用的杯蓋來代替。  這一禁塑令的落地實施,以及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也宣布採用生物可降解餐具,將加速釋放可降解塑料行業的利好。
  • 「限塑令」即將升級「禁塑令」,誰是下一個受益的6板莫高股份?
    相比於2008年「限塑令」,這份文件則被稱為「禁塑令」,力度更強。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至 2019 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 400 萬噸。而外賣和快遞正在加劇這一問題。
  • 「禁塑令」來了,記者探訪我國最大澱粉基生物降解塑料企業
    從今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格「禁塑令」正式生效。武漢市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部分塑料製品的銷售和使用。目前,武漢市部分商超已開始投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購物袋。那麼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可降解一次性餐具等這些替代產品,未來是否能保障充足供應呢?
  • 海南「禁塑令」開始實施
    」開始實施  海南生態環境廳呼籲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本報訊 記者翟小功 通訊員孫秀英 陳曦 《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自12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自即日起,海南省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 12月1日海南「禁塑令」正式實施
    省生態環境廳也呼籲廣大企業、公眾多渠道多方位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積極響應「禁塑令」,拒絕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使用可重複使用製品、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紙製品、布製品等替代品,共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人人參與環保的實際行動,共同呵護海南的綠水青山。
  • 可降解塑料行業迎風口!丹化科技實現四連板
    此外,從12月1日開始,海南全島禁塑,海南全省將在全國率先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將正式實施,海南省將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含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塑料膜、袋和餐飲具。替代品包括全生物降解塑料、紙、布、麻等製品和可重複使用的塑料筐、籃子等。
  • 多地升級「限塑令」,生物可降解材料迎風口,這些上市公司已布局
    近期,海南、北京、山東、河南等省(市)紛紛出臺升級版「限塑令」,制定了詳細的限定範圍和限定時間。業內人士表示,巨大的市場需求將為生物可降解塑料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看來要用碗喝奶茶了」、「你可能要用勺子吃奶茶裡的『珍珠』!」 山東6月1日出臺升級版「限塑令」後,有網友這樣調侃道。
  • 「禁塑令」大限將至 產業鏈條上的企業又將走向何方?
    與十多年前的「限塑令」相比,此次號稱最嚴「禁塑令」不再只針對塑料購物袋,而是在2020年、2022年和2025年分階段禁止13類塑料製品,範圍也遠遠超過「限塑令」。距離2021年還有兩個月,「禁塑令」的第一階段大限將至,部分普通塑料製品即將退出舞臺。產業鏈條上的這些企業又將走向何方?
  • 被忽視的新材料龍頭!受益「禁塑令」,PLA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2、金丹科技:國內乳酸行業龍頭,具備一體化、規模化優勢,供貨伊利、蒙牛、雙匯等知名食品飲料企業,積極發展可降解塑料PLA材料,PLA是壁壘極高、成長潛力大的好賽道,受益全球「禁塑令」推廣,國內潛在需求空間170萬噸,其中丙交酯是技術壁壘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