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令」來了,記者探訪我國最大澱粉基生物降解塑料企業

2021-01-13 瀟湘晨報

從今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格「禁塑令」正式生效。武漢市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部分塑料製品的銷售和使用。目前,武漢市部分商超已開始投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購物袋。那麼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可降解一次性餐具等這些替代產品,未來是否能保障充足供應呢?

近日,湖北之聲記者走進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大澱粉基生物降解塑料企業——位於武漢江夏區的武漢華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實地探訪。

公司生產車間,正全力生產

走進公司生產車間,吹膜、印刷、制袋、分揀...每天,將有40萬個可降解塑膠袋從這條生產線上產生。華麗環保銷售經理劉娜介紹,這段時間,公司正在趕製一批購物袋的訂單。

「周末都是不停機地生產,加班加點。比如像群光、可多這種連鎖超市的購物袋。因為主要是書店、藥店、超市這樣的公共場所,首批禁止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袋子。」

展示櫃裡,擺放著各式各樣可降解產品

走進公司辦公大樓,近10米長的展示櫃裡,擺放著各式各樣的一次性餐具、快遞包裝、垃圾袋...華麗環保總經理張立斌介紹,這些「塑料製品」的原材料都是木薯澱粉、紅薯澱粉、玉米澱粉等植物澱粉,生態環保可降解。「我們的技術是把這些澱粉做成一種改性澱粉,這種改性澱粉再跟其他的一些生物降解聚酯聚合之後,做成各種生物可降解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就可以用來做成購物袋、吸管,還有一次性餐飲具等產品。」

成立於2000年的華麗環保,自2006年起公司產品先後獲得歐盟、美國、日本等多項國際安全標準檢測認證,產品遠銷義大利、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200餘萬套公司生產的生物塑料餐具,發往巴西,成為2016年巴西奧運會指定用品。

不過,製品生產只是公司副業,華麗環保總經理張立斌說,作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大澱粉基生物降解塑料企業,公司原材料產品長年出口海外。目前,隨著國內「禁塑令」全面鋪開,可降解原材料市場需求呈井噴式增長。

「目前江蘇、浙江,包括遼寧、福建的都有,訂貨量比以前要大多了。一次的訂單都會超過100噸,以前可能5噸、10噸。但也不是所有的訂單都能接,會優先保證重點企業。」

華麗環保總經理張立斌向記者介紹如何分辨可降解塑膠袋

據了解,近三年來,隨著技術創新與規模化生產,可降解原料成本已大幅縮減,一噸的價格從三年前的42000元降到現在的25000元左右。即便如此,其價格仍舊是傳統塑料原材料的兩到三倍。不過,隨著「禁塑令」的持續推進,資本與技術的集中「入場」,張立斌有信心,未來兩到三年內,可降解塑料製品與普通塑料製品成本有望持平。

「目前比它還是貴2~3倍,以前是4~5倍的。目前其他的都不是問題,就是規模效應的問題,是因為使用量少,大家還沒有到非用不可,所以價格就成了唯一的障礙。」

車間工人抽檢產品質量

張立斌介紹,華麗環保可降解原材料年產能6萬餘噸,而武漢市目前年需求量在39000噸左右。公司正加緊設備採購,產線生產,在滿足出口與省外訂單需求的同時,也盡力滿足本地市場需求。「我們也針對湖北本地的市場需求,推出了專用的生物降解的吹膜料、吸管料,滿足本地的一些生產企業的原料的供應。同時我們也推出了購物袋、吸管、餐具等,來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

除了是華麗環保的負責人,張立斌還是《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中國國家標準(GB/T38082-2019)主要起草人之一。

2008年6月1日起,我國規定在所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並且不得使用厚度低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袋。經過十餘年的實踐,「限塑令」升級成「禁塑令」。在張立斌看來,這一字之差,有著本質的區別。「我覺得這一次的『禁塑令』應該是最系統的、最先進的一個實施方案。它不是一禁了之,它是遵循的三個原則:第一減量,第二循環,第三是替代。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禁塑令』,它是一個塑料汙染治理。」

記者:夏曉青

【來源:湖北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禁塑」新起點,可降解塑料的春天來了嗎?
    「可降解」原材料火了,但因產能有限價格飛漲。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9月2日,廣東「禁塑」新政實施第二天。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4個省份相繼發布了當地的「禁塑令」。
  • 可降解塑料:「禁塑令」下的環保替代藍海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受全球「限塑」、「禁塑」法令影響,全球部分地區開始大規模限塑以及國內禁塑政策逐步實施,可降解塑料需求持續增長。根據IHSMarkit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可降解塑料產量為117.4萬噸,預計2024年可達133.4萬噸。
  • 環保行業:中國最嚴禁塑令下 塑代材料迎來最佳紅利期
    自2011年開始實施禁塑令的義大利,將於2021年起對塑料的使用徵收每公斤45歐分的稅,由于禁塑時間早,義大利以第一代澱粉基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為主,並擁有全球最大的澱粉基塑料企業Novarnont公司。2008年開始實施禁塑令的盧安達,由於人口及經濟體量有限,製造業不發達,選擇了紙質包裝進行塑料替代。
  • 江蘇落實最強「限塑令」 國產塑代材料發展如何?
    財聯社8月20日訊,近日,江蘇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對於餐飲、快遞和商超等相關行業,《意見》明確,到今年底前,將禁用不可降解塑料餐具。政策已經「動起來」。最強「限塑令」之下,華西證券認為,塑代材料迎來了最佳紅利期。
  • 最嚴「禁塑令」帶來環保市場新機遇,智能力量推動武漢垃圾分類
    用玉米澱粉做成塑料供應全球「武漢最嚴『禁塑令』出爐後,最近幾天,我們接到電話不斷,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景象,以前大多是國外企業和南方的企業聯繫我們,現在湖北省內和武漢的和很多企業都找上門了」。武漢華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斌先生對中國綠髮會工作組介紹。
  • 「禁塑令」下 可降解發泡材料成新寵
    據世界有關部門統計,全世界已經生產了超過80億噸塑料,其中9%得以回收,90%被填埋、焚燒或拋進大海導致逾百萬的海洋生物因塑料而停止呼吸。中國塑料製品生產總量約佔全球總量的25%,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 「限塑令」已推廣十餘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相對現在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已然出現了一定的脫節滯後。《固廢法》將於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 最強限塑令:商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限塑令中,最為重要的政策有兩條:一是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即日常所說的超薄塑料購物袋;二是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  限塑令實施13年來,居民使用塑膠袋的習慣並未改變,限塑令只是演變成了「購塑令」。塑料垃圾的戰場也已經向網際網路,電商、快遞和外賣行業轉移。
  • 澱粉基生物全降解材料為消除地球白色汙染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23日電(記者於俊)一種澱粉基生物全降解材料不僅能降解廢棄的塑料製品(袋),還可按需定製降解時間……由復命(上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該材料,為消除地球白色汙染提供了一種全新解決方案。
  • 中糧科技、梅花生物、莫高股份,禁塑令下,可降解材料哪家強?
    種種跡象表明,此次「禁塑令」來勢洶洶,從「限塑令」到「禁塑令」,可降解材料可能真的要迎來行業發展的巨大風口。資本市場的炒作早已開始而在資本市場,這種對於可降解材料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早有表現。2020年7月,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確保如期完成2020年底塑料汙染治理各項階段性目標任務,國家發改委聯合八部門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 澱粉基生物全降解材料為消除地球白色汙染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一種澱粉基生物全降解材料不僅能降解廢棄的塑料製品(袋),還可按需定製降解時間……由復命(上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該材料,為消除地球白色汙染提供了一種全新解決方案。  「2020生物降解材料高峰論壇」以「建設生態文明,活躍綠色經濟——在國家禁限塑令形勢下,生物降解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機遇」為主題,特邀部分高校、科研單位等發布、介紹重要創新成果,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促進生物降解新材料產業發展。  論壇主辦方同濟大學納米與生物高分子研究所相關人士介紹,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已兩次發文,提出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目標。
  • 2020全球禁塑政策和降解塑料生產現狀分析
    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理塑料帶來的資源浪費該如何應對?禁塑令是否會帶動國內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全面爆發,甚至取代傳統塑料?可降解塑料的供需結構將如何變化?  可降解塑料佔比不足1%,全面替代不可行!  由於我國煤炭資源相對較為豐富,煤基合成PGA技術如果成熟,將有效降低可降解塑料的成本。但是另一方面,由於PGA的可降解性較好,在醫用場合較為適用,而在包裝領域暫時存在著性能不足的問題。  禁塑令趨嚴,需求和產能競速!
  • 武漢禁塑令元旦起生效 多數大型商超已完成禁塑「作業」
    楚天都市報記者 石倩去年12月1日,武漢發布最嚴禁塑令,要求到2020年底,武漢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武漢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塑料之鄉安徽桐城的禁塑令「前夜」:小作坊不打烊 大廠「訂單荒」
    桐城一位從事塑料行業多年的企業主難掩內心糾結。「觀望心態」成了塑料之鄉眾多企業主的一個縮影。在桐城市最大塑膠袋生產基地新渡鎮,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近期走訪發現,已經轉型的塑料企業寥寥數家,隨處可見的家庭作坊一如往常日夜忙碌。依照歐美地區經驗,「禁塑令」下,可降解塑料包裝取代一次性塑料包裝是大勢所趨。
  • 追蹤|「禁塑令」後我們怎麼做?「是時候回歸布袋子菜籃子了」
    這距離全國第一次聲勢浩大的全民限塑運動已經過去了十二年,明顯這一次更堅決,由 " 限塑令 " 升級為 " 禁塑令 "。在昨日的採訪中,有專家提出:" 現在,是時候回歸布袋子、菜籃子了!"儘量不用一次性塑料用品石家莊 " 禁塑令 " 的出臺,讓人們感覺到是時候該做出改變了。
  • 海南「禁塑令」開始實施 企業和公眾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
    海南「禁塑令」開始實施 企業和公眾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 2020-12-04 08:30:53 來源:法治日報 《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自12月
  • 擴大「禁塑令」朋友圈勢在必行
    鄭建鋼「今年1月1日起,國家『限塑令』正式升級為『禁塑令』。這兩天我們銷售的電話可以說天天被客戶催交貨。有存量客戶,也有通過網絡搜索、熟人介紹的新增客戶,都急著要全生物降解塑膠袋。」慈谿市和達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科傑告訴記者,目前該企業的訂單已排至春節前。
  • 海南「禁塑令」開始實施
    海南「禁塑令」開始實施 2020-12-04 05:32:44 」開始實施  海南生態環境廳呼籲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本報訊 記者翟小功 通訊員孫秀英 陳曦 《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自12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自即日起,海南省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 「最嚴」禁塑令落地,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進入2021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實施。這份「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最嚴」禁塑令落地 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這份「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釋放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據央視報導,目前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也有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飲用的杯蓋來代替。  這一禁塑令的落地實施,以及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也宣布採用生物可降解餐具,將加速釋放可降解塑料行業的利好。
  • 「限塑令」即將升級「禁塑令」,誰是下一個受益的6板莫高股份?
    相比於2008年「限塑令」,這份文件則被稱為「禁塑令」,力度更強。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至 2019 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 400 萬噸。而外賣和快遞正在加劇這一問題。